艺术
-
郝寿臣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为纪念京剧净角名家郝寿臣先生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以及戏曲教育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北京市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在2016年举办了纪念郝寿臣诞辰130周年研讨会,本书即为此次研讨会上论文的结集。本书版面字数约15万字,共收录20篇文章,包含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全部发言,此外还收录了郝寿臣先生经典照片20余幅。内容既有对郝派艺术特色的评价,也有对郝寿臣先生治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探讨和认真总结。本书对于传承郝派艺术,以及探索戏曲教育方法等方面均有极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性乎天机 情乎物际曾莹众所周知,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殊不知汤显祖因为其八股文写作之卓绝曾被誉为所谓“时文八大家”。在明清诸人眼中,汤显祖在戏曲创作之外的文学成就,才是其才学、才情的主要承载者。另外,汤显祖于政治上的种种作为,较之文学成就,更有彪炳千秋的意义。本书先是从家世与生平、师承与思想构成两方面介绍汤显祖,然后就其诗歌、戏曲、文赋、小品等类型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全面向读者呈现具有丰富性与复杂性的多面汤显祖。
-
沉浸沈亮、韩爽 主编近年来,各种形态的沉浸式演出层出不穷,沉浸式演出的发展成为一种“现象”,它已经与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构成紧密的互动关系。当我们“沉浸”其中时,戏剧影视的研究者开始思考这背后的原理。无论是沉浸式戏剧的叙事文本、多媒体设计、观演关系还是与“沉浸”相关的美学理论,都是亟待研究者深度开掘并提出新见的话题。本书系由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办的第十六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成果。来自长三角及相关地区诸多著名高校的戏剧与影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围绕戏剧和影视的“沉浸”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和报告,形成了本书内容。它涉及了与“沉浸”相关的美学理论、沉浸式戏剧、新演艺空间中的多媒体设计、文旅演艺、传统戏剧的观演互动、戏剧教育和戏剧应用中的参与、剧本杀等议题,是国内目前关于戏剧和影视的“沉浸”比较前沿和系统的学术成果。
-
琼剧的跨文化传播李孟端,张琳瑜本书为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琼剧的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HNSK(QN)19-26)和海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区一港背景下‘互联网 琼剧’海外传播研究”(Hnky2019-20)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琼剧在东南亚国家传播与交流的历史,找出当下琼剧海外传播的困境,同时,通过借鉴京剧、川剧、豫剧和昆曲等四种戏曲的成功传播经验,在全球化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新时代语境下,探索传承与传播琼剧的有效路径,为讲好海南故事、助力提升海南形象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全书由绪论、五个章节的主体论述和结语七个主体章节组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跨文化传播和琼剧的相关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为“琼剧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回顾”;第三部分为“琼剧跨文化传播的未来展望”。
-
艺事散记许翠荀派再传弟子、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许翠将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表演感悟、教育教学的思考以及他人的艺评访谈汇集成书,加以总结,希望对戏曲艺术的学习者和从业者有所帮助。《艺事散记》上篇是对表演的感悟、对师恩的感念,下篇是对教学的思考,附录是艺评访谈,不仅有师父孙毓敏的谆谆教诲,还有王馗、宋丹菊、齐致翔、毛时安、翁思再、崔伟等艺术家和评论家的评戏评教,对于荀派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歌剧知识自学速成[德]雅斯曼·索法哈利“音乐自学速成”丛书引进自朔特出版社,是一套在德国被广泛使用的自学教程。全套丛书包括乐理、音乐史和指挥等,是适合音乐爱好者以及音乐学习者的一套有效的自学教材。全书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结合简单直观的谱例呈现,每一个章节均配有视频教学指导,德文原声、中文字幕,让读者随时随地都能轻松自学音乐知识。
-
中国昆曲年鉴.2023朱栋霖 主编该书稿是苏州大学戏剧研究专家朱栋霖主编的中国昆曲年鉴,主要从各大昆曲院团年度工作综述、年度推荐剧目、年度推荐艺术家、年度推荐论文、昆曲研究、昆曲教育、昆曲曲社、昆事记忆、年度大事记等方面对2022年度的昆曲活动做了全方位的整理和概述。全书并配有彩图300余幅。书稿既有业务综述,也有成果展示,更有学术论文荟萃,是一部内容翔实、材料丰富的资料性专著。该系列年鉴自2012年出版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和平台优势,在昆曲界有了一定的影响。
-
韵味儿李海龙暂缺简介...
-
昆曲与京剧嗓音声学研究韩启超本书从艺术嗓音声学角度,对昆曲和京剧不同行当的念白和歌唱艺术进行了声学研究和分析。全书分三编二十一章,上编对昆曲不同行当的嗓音声学进行分析研究,中编聚焦京剧不同行当的嗓音声学特征,下编则对昆曲和京剧的嗓音声学艺术进行了比较、归纳和总结。全书结构完备,实证数据详实,引文规范,填补了我国戏曲声学研究方面的空白。
-
不知岁月长,但见流光熠顾振辉本书是一本口述史访谈,以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民国年间出生的校友(入学时间在1945-1948年间)为访谈对象,从其个人视角出发,回顾了上戏从孕生到建成,从裁撤风波到参与学生运动,一代上戏学子成长的心路历程,以期呈现上戏民国校友的时代群像。上海戏剧学院创建于1945年,其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建校之初,名师云集,曹禺、洪深、熊佛西、顾仲彝、李健吾、黄佐临等人先后在此执教,可以说上戏的发展史和中国话剧的发展史相始终。整理上戏的校史,为我们深入了解大的时代背景和中国话剧史、中国电影史及艺术教育史等方方面面,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