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生命的路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生平陈列”全面展示了中国新文学之父鲁迅的成长道路、远大志向、奋斗历程和历史功绩。本书基于扎实、严谨的学术积累,对展览主旨“鲁迅的道路”进行过程性阐释,以鲁迅一生足迹所至为时空坐标,以线性叙述为推进手段,按照展览分割出的绍兴、南京、日本、归国、北京、厦门、广州、上海、身后九大板块,对展览内容和策展过程进行详细解读。全书由“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五部分组成,通过学术准备、研究转化、藏品挖掘、重新编码、设计表达、布展制作、公之于众、社教活动、学术活动、文创开发,贯穿起人物类博物馆策展全链条,充分展现了以藏品为本位的“鲁迅生平陈列”之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化延展性。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签页文字(1)展览意义从“炎天凛夜长”到“俯首甘为孺子牛”,再从“于无声处听惊雷”到“白眼看鸡虫”,鲁迅独特的人生道路,是一条中西文化交会的路,是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路,是文化创新的路,是民族解放和进步的路。鲁迅的精神具有普适性和恒久性。 (2)展览亮点“鲁迅生平陈列”以鲁迅一生足迹所至为时空坐标,以线性叙述为推进手段,分割出九大版块,特别是以照片、手稿、自述文摘、旧体诗、藏书五条隐性线索,贯穿统合全局,既呈现鲁迅生命之路的精髓,也开掘一条别开生面的跨界策展之路。 推荐语“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集结我国多位知名博物馆馆长与资深策展人,首次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全国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的筹划、设计、制作、运维、管理等环节的任务、原则、方法、标准,据实、真切地汇聚了策展人员的心血智慧、创新努力和艰辛付出。丛书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推动我国博物馆的策展研究,促进博物馆提升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赋能“文物活起来”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北京鲁迅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耀申 本丛书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基于“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获奖展览项目推出的一部重要出版物。它集中整理了当代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策展经历与理念,是对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领域的一次深入总结和整合。该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提升全国博物馆展陈实践水平,对博物馆从业人员和文博爱好者都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南京博物院理事长、名誉院长 龚良 本丛书是对博物馆展览领域高水平策展类书籍的一次重要拓展。对展览与学术支撑、展览与展厅空间、展览与实物信息阐释、展览表达与技术运用等关系与问题的复盘思考,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精品展览的先进经验,构建博物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展理论体系,既为从业同仁提供借鉴和启发,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博物馆展陈之美的机会。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严建强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生平陈列”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料,用传记叙述方法,辅之以多种表现手段,融鲁迅图传、像传、诗传为一体,端正而精巧,厚重而生动,是一个好看、耐看的展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原会长孙郁 《生命的路: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生平陈列”策展笔记》以扎实的学术积累、无可比拟的内容丰富性、明白晓畅的语言,对策展思路做了细致入微的剖析与解读,既能帮助读者精准进入鲁迅思想的核心本质,又深刻影响着观众的观展方式。一个精品展览,一部精彩笔记。——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董炳月
-
吉金光华张元成“吉金光华”主题展览是山西博物院的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内容较丰富、体系较完备的中国青铜文化专题陈列。本书紧紧围绕“吉金光华”基本陈列的亮点、创新点及其个性化特征进行叙事,展现创作团队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及示范意义。全书分为“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五个部分,通过对展览幕后策划创意和设计创新的提炼,深入挖掘青铜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特殊意义。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展览意义吉金著史,光耀中华。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逐渐形成博大精深的青铜文明。通过青铜器与国家、制度和技艺的多维度视角,讲述青铜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展览亮点“吉金光华”主题展览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体系较完备的青铜文化专题陈列,其中,打击文物犯罪过程中追缴和移交的文物成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博物馆展览展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推荐语“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集结我国多位知名博物馆馆长与资深策展人,首次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全国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的筹划、设计、制作、运维、管理等环节的任务、原则、方法、标准,据实、真切地汇聚了策展人员的心血智慧、创新努力和艰辛付出。丛书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推动我国博物馆的策展研究,促进博物馆提升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赋能“文物活起来”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北京鲁迅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耀申 本丛书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基于“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获奖展览项目推出的一部重要出版物。它集中整理了当代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策展经历与理念,是对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领域的一次深入总结和整合。该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提升全国博物馆展陈实践水平,对博物馆从业人员和文博爱好者都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南京博物院理事长、名誉院长 龚良 本丛书是对博物馆展览领域高水平策展类书籍的一次重要拓展。对展览与学术支撑、展览与展厅空间、展览与实物信息阐释、展览表达与技术运用等关系与问题的复盘思考,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精品展览的先进经验,构建博物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展理论体系,既为从业同仁提供借鉴和启发,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博物馆展陈之美的机会。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严建强青铜器是体现中国文明发展高度、形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性材料。“吉金光华”主题展览从礼制、技术、艺术等方面解读青铜器,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探索青铜文明奥秘的大型展览。在《吉金光华: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策展笔记》一书中,我们有机会以策展人的视角,深入了解展览背后的思想、原则乃至于故事。——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 本书系统、深入地讲述了山西青铜博物馆(一家省级古代青铜专题博物馆)诞生的过程和展陈设计台前幕后的故事,是观众参观这座博物馆的导览手册,也是广大文博、历史爱好者了解中国青铜艺术和技术的理想读本,对博物馆界亦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青铜时代,想认识表里河山的三晋大地,诚恳推荐你阅读这本不同寻常的“策展笔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 三代青铜器自北宋金石学创立即被认为是吉金铸造的彝器(即礼器),光华灿烂,公认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之品。如何呈现它们,是诸多博物馆长期挖空心思谋求创新的议题。山西博物院的策展团队,从考古材料和三代历史入手,深入发掘文化内涵,为公众奉献了一个颇有新意的文化大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
-
于阗回响单月英“和田历史文化陈列”是和田地区博物馆的通史陈列,展览突出“量身定做”,跳出以往通史陈列的惯常思维,分主题区块展现历时性发展变化,在中国历史的大框架中全方位地展现和田历史,在多维视域中解读和田文化。本书由“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五部分组成,以策展人视角,全面呈现展览策划的心路历程和对博物馆策展工作的深入思考;带领读者穿越和田万年历史,对话和田先民,畅览和田水土和风物,领略和田传统与文化,重温古代中国中原王朝在西域“战马春耕陇上田”“唐家风雨汉家烟”的励精图治。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展览意义和田古称“于阗”,风物壮美、族群多样、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一块荒芜与生机交织的神奇土地。展览揭示和田传统,解读和田文化,阐释兼收并蓄的和田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2)展览亮点观和田,读中国。展览强调“量身定做”和深入解读,以创新思维彰显和田历史文化的特质;以物证史,培育和田地区通史陈列的高辨识度。对话和田先民,展现和田水土和风物,重现古代中国中原王朝在西域“战马春耕陇上田”“唐家风雨汉家烟”的励精图治。 推荐语本书多维度呈现了策展人“量身定做”展览的艰难心路历程,全面体现了策展人对和田历史文化突出特征的深刻阐释,在构建“和田历史文化陈列”物化表达体系中准确表达国家历史意识、中华文化主体意识、新技术博物馆化意识、思想批判意识的使命感,以及建立在与众不同的学术修养、学术理想和学术道路基础上鲜明的个人策展风格。在中国博物馆每年推出的两三万场线下展览中,“和田历史文化陈列”洵为倾心解决博物馆展览同质化问题的重要案例。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陈成军
-
青铜之冠党士学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院多馆”模式下的专题博物馆,“秦陵彩绘铜车马展”作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内的专题陈列,与秦始皇帝陵大遗址形成一个连贯、成熟的展示体系。展览尽精微而致广大,以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为核心,展览内容从青铜车马拓展到秦代车马文化,是目前国内忠实还原秦代车马结构及系驾关系的展览。本书延续展览风格,于精微处做文章,呈现策展团队在策展前的预判、在策展中遭遇的难题与解决过程,以期为同类型的展览提供借鉴。全书分“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五个部分,呈现以单体文物的全面展示为目标的策展思路及方法。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签页文字(1)展览意义秦陵彩绘铜车马是秦始皇帝陵园诸多陪葬品中的精品,气魄恢宏,装饰华奂,铸造精美,工艺精湛,逼真地再现了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是秦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彩绘、造型工艺与装饰纹样完美结合的典范。 (2)展览亮点展览再现始皇銮驾的风采,解读秦代高等级马车的结构与驾挽。采取“放大镜”式的设计思路,尽精微而致广大,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多元化地对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进行解构式陈列和重构式展示,将石破天惊的重大考古发现呈现给观众。 推荐语 车辚马萧,一扫六合。透过“秦陵彩绘铜车马”展览,观众不仅能领略秦始皇帝陵乘舆礼仪和规制,更能感受到秦代铸造技术和焊接工艺的精湛,由此为中国古代几千年文明辉煌历史感到自豪。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田亚岐 本书忠实而详尽地记述了“秦陵彩绘铜车马”展的策划实施全过程,并着重挖掘其中的设计思想、具体做法和背后的故事。内容丰富,线索清晰,重点、亮点、创新点突出,其策划与实践的经验做法值得业界推广。 ——西安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副馆长 董 理
-
彩陶中华庞雅妮“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展”是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原创大型特展,于2020年1月22日至7月15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该展汇集了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组)彩陶精品,是迄今中国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示。展览通过渭水流域彩陶发展历程的纵向脉络及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横向切面,勾勒出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文化融合、社会统一的壮丽图景,与大家一同去探索中华文明的渊源与华夏民族的深厚根脉。本书包括“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五个部分,全方位记录了展览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系统阐释展览主题与内容,揭秘策展工作背后的故事。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便签页文字(1)展览意义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5000年前,兴盛于渭水流域的庙底沟文化以彩陶为标识,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至长江、北抵阴山的广大区域,掀起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彩陶的传播不仅是文化的趋同、观念的整合,也构建起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2)展览亮点“彩陶·中华”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早期中国”系列原创大型展览“三部曲”之一,既是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转化,也是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全景式、立体化展示。 推荐语“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集结我国多位知名博物馆馆长与资深策展人,首次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全国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的筹划、设计、制作、运维、管理等环节的任务、原则、方法、标准,据实、真切地汇聚了策展人员的心血智慧、创新努力和艰辛付出。丛书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推动我国博物馆的策展研究,促进博物馆提升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赋能“文物活起来”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北京鲁迅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耀申 本丛书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基于“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获奖展览项目推出的一部重要出版物。它集中整理了当代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策展经历与理念,是对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领域的一次深入总结和整合。该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提升全国博物馆展陈实践水平,对博物馆从业人员和文博爱好者都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南京博物院理事长、名誉院长 龚良 本丛书是对博物馆展览领域高水平策展类书籍的一次重要拓展。对展览与学术支撑、展览与展厅空间、展览与实物信息阐释、展览表达与技术运用等关系与问题的复盘思考,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精品展览的先进经验,构建博物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展理论体系,既为从业同仁提供借鉴和启发,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博物馆展陈之美的机会。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严建强 “彩陶·中华”展以扎实、系统的研究为基础,不仅让观众认识彩陶、了解彩陶,还揭示了彩陶背后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发观众的思考。而这本策展笔记则是公众深入了解展览幕后工作、领略博物馆展陈之美的一个窗口。——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二级教授安来顺 “彩陶·中华”展真正做到了开放办展、高位办展、创新办展、立体办展。这本策展笔记全方位解读了展览在主题内容架构、展陈设计、策展机制模式等方面的实践,为博物馆展陈从业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例。——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
-
金声玉振曾攀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青铜器礼乐、漆木器、金玉器震惊世界。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于2021年建成开放,“曾侯乙展”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生动展现了中国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及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所体现的人类轴心时代的音乐、科技、艺术成就。本书全面解读了新的“曾侯乙展”,围绕博物馆如何在系统语境下阐释考古文物的过程,介绍了“曾侯乙展”的创意思路,从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布展、宣传与影响等多个角度,完整反映了展览从构思策划到开放的各个环节,为专题性考古展览的策划、工程实施、特大文物展示和保护提供借鉴。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便签页文字(1)展览意义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轴心时代,先秦时期群雄并立,百家争鸣,玉帛钟鼓不仅代表财富和音乐,还是国家礼仪的象征。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作为曾国文物的范例,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天文历法、音乐艺术等方面的极高成就。 (2)展览亮点曾侯乙墓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展”在展示考古成果的基础上,打破文物材质分类的约束,侧重阐释文物在仪式活动中的功能和组合,以物见人,使观众透过精美的文物感受礼乐文明下的贵族仪式生活和社会意识。推荐语“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集结我国多位知名博物馆馆长与资深策展人,首次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全国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的筹划、设计、制作、运维、管理等环节的任务、原则、方法、标准,据实、真切地汇聚了策展人员的心血智慧、创新努力和艰辛付出。丛书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推动我国博物馆的策展研究,促进博物馆提升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赋能“文物活起来”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北京鲁迅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耀申 本丛书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基于“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获奖展览项目推出的一部重要出版物。它集中整理了当代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策展经历与理念,是对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领域的一次深入总结和整合。该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提升全国博物馆展陈实践水平,对博物馆从业人员和文博爱好者都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南京博物院理事长、名誉院长 龚良 本丛书是对博物馆展览领域高水平策展类书籍的一次重要拓展。对展览与学术支撑、展览与展厅空间、展览与实物信息阐释、展览表达与技术运用等关系与问题的复盘思考,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精品展览的先进经验,构建博物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展理论体系,既为从业同仁提供借鉴和启发,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博物馆展陈之美的机会。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严建强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历经40多年,不断推陈出新。新版的“曾侯乙展”用富于艺术性的展示手段,以全新面貌展现先秦礼乐的辉煌。本书全方位记录了展览实施过程,呈现了策划者对展览的系统性思考与阐释。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等曾国主题展览从考古学的视角展现文化,活化了曾国历史。本书以展览策划过程为主要内容,是考古成果转化为博物馆展览的生动例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
-
世界名画好在哪 艺术中的空间汤林丽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世界名画到底好在哪?在那些各不相同、复杂交织的图案里,到底隐藏着哪些关于“美”的秘密呢? 其实,欣赏世界名画也是有方法的。例如,艺术家们常常从线条、色彩、空间、平衡这四个方面来构思他们的艺术作品,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欣赏作品,还原艺术者的匠心与巧思,从而更直观、深刻地领悟到世界名画的超凡魅力。 本书聚焦重要的艺术欣赏角度之一——空间,以世界经典名画为案例,用生动的视觉语言为读者介绍了空间的运用、变化及其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一步步揭开艺术中 “美”的秘密。希望读完这本书,大众艺术爱好者可以获得更加敏锐的审美力,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本书适合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供从事美术教育的相关人员和机构参考。
-
勇立潮头吴健“跨湖桥文化主题展”是以史前跨湖桥考古学文化内涵为专题的基本陈列。本书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弄潮儿向涛头立”“欲识潮头高几许”“浪打天门石壁开”“郡亭枕上看潮头”“长风破浪会有时”五个段落的文学化递进表达,全面诠释了对主题的立意、遗址博物馆的个性表达、遗址保护和展示的关系、学术成果可视化呈现及陈列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通过丰富展陈形式和构建大众传播语言,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观展诉求;通过新概念、新模式、新技术来打造时代精品,使展览极具个性化和感染力,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策展提供借鉴。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展览意义钱塘江畔,湘湖深处,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明的代表。跨湖桥先民作为亚洲大陆东南部diyi支沿着河流从上游山地向下游平原发展的开拓者,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根源。(2)展览亮点“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展”以“考古”作为核心元素,紧扣“遗址原址保护”的特点,吸收浙江史前考古最新成果,用“故事性”叙事方式重构跨湖桥文化脉络,创新展示效果,强调文物本位,提升史前展览的可看性、感染力,呈现新石器时代古拙雄健的原始韵味,突出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 推荐语“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集结我国多位知名博物馆馆长与资深策展人,首次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全国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的筹划、设计、制作、运维、管理等环节的任务、原则、方法、标准,据实、真切地汇聚了策展人员的心血智慧、创新努力和艰辛付出。丛书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推动我国博物馆的策展研究,促进博物馆提升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赋能“文物活起来”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北京鲁迅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耀申 本丛书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基于“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获奖展览项目推出的一部重要出版物。它集中整理了当代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策展经历与理念,是对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领域的一次深入总结和整合。该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提升全国博物馆展陈实践水平,对博物馆从业人员和文博爱好者都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南京博物院理事长、名誉院长 龚良 本丛书是对博物馆展览领域高水平策展类书籍的一次重要拓展。对展览与学术支撑、展览与展厅空间、展览与实物信息阐释、展览表达与技术运用等关系与问题的复盘思考,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精品展览的先进经验,构建博物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展理论体系,既为从业同仁提供借鉴和启发,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博物馆展陈之美的机会。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严建强“跨湖桥文化主题展”是一个表达清晰有逻辑、阐释中肯而有深度,并在传播内容上充分考虑了大众的背景经验、认知特点的精品展览。本书对展览为什么获得观众叫座、业界叫绝、政府叫好的现象内因进行深入解读,还用宏观的整体构思和单元的文物组合、信息组团、科技运用等实例,来实证一个好看有趣、精致亲民的展览是如何做出来的。我相信,本书对正在筹建新馆及策划展览的业界同仁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严洪明 本书主题突出、策展思路明晰、导览内容丰富、图表互动精致、文字表达合理,在整体内容上是一个好的展览策划个案。 ——上海大学现代城市展陈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黎
-
长城魂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本作品集是“长城魂——行走长城绘画巡回展”的成果集锦。该巡展是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并受中国长城学会支持,以宣传保护长城文化、助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支持地方长城文旅活动为宗旨。本作品集共展示了燕山大学的赵善君、姚远、赵琳、郝建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刘进成、张春秘、王文静,以及军旅画家刘伯务等8名高校教师及知名军旅画家百余幅长城主题的绘画作品。本书的出版是为了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以及对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
-
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万琳本书以“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为依托,全面总结与回顾展览策展实践,全书分为“引言”“导览”“策展”“观展”“结语”五个部分,完整展现立项、筹备、策展、布展、开放、不断升级改造等各阶段,多视角解读展览特色与亮点,生动形象地重现盘龙城遗址陈列策展历程。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盘龙城遗址陈列的梗概与精华,置身于展览情境之中,感受与欣赏盘龙城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体会策展人员台前幕后的种种思考,直面遗址博物馆展陈的痛点与难点,共同探索考古成果转化之路。目前大遗址建设方兴未艾,盘龙城遗址陈列策展工作的全方位解析与回顾,也能为我国其他待建大遗址和考古类博物馆相关展览陈列提供参考与依据。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旨在提炼、整理展览的创新思路、实践经验与示范意义,提高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便签页文字(1)展览意义盘龙城遗址是我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是长江流域现知布局较清楚、遗迹较丰富的一处青铜时代早期城址,是我国珍贵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展览亮点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基本陈列“江汉泱泱商邑煌煌”以盘龙城历年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从考古知识切入,以生动故事表达,直面遗址博物馆展陈的痛点与难点,探索考古成果转化之路。 推荐语 “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集结我国多位知名博物馆馆长与资深策展人,首次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全国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的筹划、设计、制作、运维、管理等环节的任务、原则、方法、标准,据实、真切地汇聚了策展人员的心血智慧、创新努力和艰辛付出。丛书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推动我国博物馆的策展研究,促进博物馆提升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赋能“文物活起来”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北京鲁迅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耀申 本丛书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基于“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获奖展览项目推出的一部重要出版物。它集中整理了当代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策展经历与理念,是对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领域的一次深入总结和整合。该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提升全国博物馆展陈实践水平,对博物馆从业人员和文博爱好者都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南京博物院理事长、名誉院长 龚良 本丛书是对博物馆展览领域高水平策展类书籍的一次重要拓展。对展览与学术支撑、展览与展厅空间、展览与实物信息阐释、展览表达与技术运用等关系与问题的复盘思考,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精品展览的先进经验,构建博物馆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展理论体系,既为从业同仁提供借鉴和启发,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博物馆展陈之美的机会。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严建强 19世纪著名博物馆学家乔治·古德(George Goode)说:“博物馆不应该成为古物的坟墓,而是要成为新思想之策源地。”《江汉泱泱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基本陈列策展笔记》对盘龙城遗址陈列做了全流程的介绍,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陈列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做了相关的思考,为博物馆学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diyi手资料。相信此书的出版会推动中国博物馆尤其是考古遗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 杭侃 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前期长江中游规模较大、遗存较丰富的聚落。这里的考古发现对重构商王朝的政治及文化版图至关重要……如何将几十年来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本书为业界提供了极富参考价值的实践案例,是公众了解这处遗址的价值和意义的极佳读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良渚博物院院长 徐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