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德】古斯塔夫·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是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由世界上研究中国明式家具的著名学者古斯塔夫•艾克所著,于1944年首次出版。艾克是研究中国明式家具的重要学者及先行者,在《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他第一次对中国家具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与归纳,奠定了今天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的格局。书中精美的图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家具所达到的艺术成就,让中国家具及家具文化走向了世界。本次新版《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由知名家具研究学者周默先生翻译,并以附录形式对原书内容做了进一步补充,增加了译者撰写的导读文章《不知近水花先发》,以及人名简释、中国古代家具部分专业名词简释、外文中国古代家具专业名词列表,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
-
红木家具鉴赏与投资基础谢崇桥、柏德元、李亚妮 编著本书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红木家具鉴赏与投资方面的知识,内容涵盖入门篇(红木家具与中式家具基础知识)、术语篇(传统家具结构术语、传统家具与红木家具名称术语、古旧家具收藏术语)、工艺篇(选料用料、表面处理、榫卯结构、木雕基本技法)、鉴定与投资篇(红木家具的鉴别、收藏与投资要点),以及红木家具的保养、投资与收藏禁忌等。本书会对广大读者掌握红木家具的投资收藏秘籍有所帮助。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助力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关键知识。本书既可作为广大红木家具和传统家具爱好者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的普及读物,也可作为在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
瓜饭楼藏明青花瓷冯其庸本书为《瓜饭楼外集》第6卷,收录了冯其庸先生的100多件明代青花瓷藏品。冯先生的青花瓷藏品主要来自于三峡地区的明代民窑。民间青花瓷比起官窑来说虽然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显低,但更能反映社会历史的普遍状况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收藏民窑瓷体现了冯先生很好的学术视野和人文关怀。相对来说明代民窑青花瓷也是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而本书所收的藏品贯穿明代各个时期,器型与内容题材丰富,可供读者了解明代青花瓷的发展历史。藏品搜集者魏靖宇先生,在书中记载他与冯先生的交游始末,读者可借此了解本书瓷器收藏由来,并从轶事中一窥冯先生的高情旷才。
-
走进荒野[英]杰玛·帕德利该书出自英国摄影作家、编辑杰玛·帕德利(Gemma Padley)之手,是她关于世界野生动物摄影史的一部研究梳理展示的合集。全书以年份为主轴,包括了150余年来的250幅经典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及照片背后的摄影师和拍摄故事。书中提到的摄影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他们有些本身就是环保主义者,有些还是环境与生物保护科学家,还有些是以野生动物为创作主题的专业艺术摄影师,他们标签各异、经历不同,但都深爱着这颗星球上的自然之地和野性生灵。书中,摄影师们用影像礼赞自然,也用影像真切地呼吁人类改变和自然的相处之道,以求切实做到保护自然、善待生灵。全书图文并茂,除了颇具档案和欣赏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像和相关摄影师介绍外,还可以看到摄影技术的发展,看到环境与生物150年来的发展历程。同时封面封底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名家的名作一定程度上兼顾展现了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的努力和成就。
-
中国传统陶瓷器形研究·明清卷方李莉《中国传统陶瓷器形研究》按时间分成《新石器时期至南北朝卷》《隋唐宋元卷》和《明清卷》,丛书以每个时期、朝代的代表器形作为切入点,进行专业性的阐述与研究,以一部“中国传统陶瓷器形艺术史”的形式向读者介绍陶瓷这一材质所制作出的器物,在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呈现的不同形式。
-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瓷器卷山东博物馆《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瓷器卷》由山东博物馆主编,山东60余家博物馆的专家学者编写,收入齐鲁大地古往今来众多瓷器珍品,内容专业、权威、全面,设计精美,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本书对所列藏品的介绍涉及历史源流、背后掌故、流传脉络等,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并不流于枯燥。对专业人士有参考价值,对普通读者来说也是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堪称山东省馆藏瓷器的一次大检阅、大集合、大展示,一座纸上博物馆,一部山东瓷器史。
-
珠宝玉石·奇石卢保奇 编著本书介绍了目前珠宝玉石与奇石市场上最主要和常见品种的鉴定技巧和投资关键点,并对其投资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投资方向。全书内容涵盖了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七大宝石、四大名玉和六大奇石的鉴定技巧和投资等方面的应用实践知识与技术,重点阐述了鉴定时肉眼和简单仪器识别的实用技能。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使初涉珠宝玉石和奇石的新手快速、清晰、简单地掌握珠宝玉石与奇石主要品种的鉴别要点和投资关键,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全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本书既可供材料专业、珠宝玉石专业等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珠宝玉石及奇石爱好者与收藏投资者学习和参考。
-
中国简帛书体研究陈松长《中国简帛书体研究》:简帛作为近些年出土文献的重中之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帛不仅改写了中国的文献史、思想史,也对书法史的认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书体的历代流变上弥补了很多缺失的链条。同时,正如碑学对于清代书法的冲击一样,简帛书法也正成为新一代书法的取法对象。本书从书法史研究的角度,对已出土或已出版的简帛文字材料予以条分缕析,并借助其进行书体分析和个案研究,展示和描述了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简帛书体的演变轨迹与具体特征,以期给学术界和书法界提供生动翔实的简帛书体分类资料,推动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
里耶秦简书法研究向彬《里耶秦简书法研究》:里耶秦简出土于湖南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其内容丰富,涵盖了户口、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教育、医药等方方面面,是当时官方文书的典型代表。而且其数量庞大,其书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书写面貌,为研究秦代书法提供了丰富的真实书写材料。本书主要从书法层面对里耶秦简书写风格、笔画形态、结字构形、章法布局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梳理和归纳其书写规律,为当今学习秦代简牍书法提供借鉴,为培养擅长书写简牍书风的的书法创作人才提供一定的指导。
-
两汉简牍墨迹研究王晓光《两汉简牍墨迹研究》:本书以两汉简牍墨迹为主要视角,审视两汉书法(手书墨迹)史,试图以简牍墨迹将两汉手书系统进行梳理、串连,使两汉墨迹史能够较为系统、条理。本书借助20年来新出土简牍,分析其书写特色及在汉代手书系统中的位置与特点,并依据简牍特点将两汉分为三个时期(西汉前期、西汉中后期和东汉),讨论各期简牍书迹及其特征,力图促成较为完整的两汉墨迹史的构建,以进一步梳理两汉墨迹脉络与各期特色,申述两汉墨迹在书史上的位置与价值。此外,本书还对汉代墨迹书法与同时期铭石书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汉代简牍写手进行考辨与分析,兼及汉代文吏制度与简牍书写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