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托洛茨基自传(苏)托洛茨基(Л. Троцкий)著;石翁,施用勤等译暂缺简介...
-
朱德姚建平,刘本良编暂缺简介...
-
墨索里尼艾德尼编著他出生的那天,意大利北部的一座教堂突然燃起了一场无名大火,顷刻间化成了灰烬。人们把这视为不祥之兆。果然,几十年之后,正是这个人,把无数善良的人们抛入了灾难的深渊,将半个欧洲变成了人间地狱。他有一个阴森可怖的名字——本尼托·墨索里尼。这个名字就像魔鬼的一句咒语,提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罪恶的渊薮、死神的化身、刽子手的代名词。他所制造的恐怖的阴影将永远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墨索里尼是一个铁匠的儿子,童年时代家庭的不幸和父辈的影响,使他很小就养成了偏执、狂热、孤僻、怪异的性格。他也因此饱经磨难,一生充满了起伏跌荡:在学校里,他是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多次被学校开除;他曾经在瑞士和奥地利流浪,做过泥瓦匠、脚夫、裁缝、帮厨,经常身无分文,居无定所;他还当过教师,编过报纸,因为煽动战争而被捕入狱,险些命丧黄泉……。他自称是在苦水中长大的孩子,困苦是他生活中的唯一伴侣。在他的眼里,人世间毫无温情和慈悲可言,只有冷漠、自私、暴力和仇恨。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一度成了意大利民族的“灵魂”、亚平宁半岛的最高独裁者。他以魔术般的手段,在20世纪掀起了一股法西斯主义的狂潮,并让这股狂潮席卷欧洲、蔓延到整个世界,就连不可一世的希特勒也曾拜他为师,远在东方的蒋介石也向他频频暗送秋波……等等
-
红墙纪事李健编著本书以中南海为轴心,以建国以来重大政治事件为背景,生动而详尽地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世界,准确而清晰地再现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
巴金传徐开垒著为了写《巴金传》,徐开垒访问了巴老的出生地——成都,访问了巴金的堂弟李西龄、侄子李致,徐开垒大体上弄清了巴老大家族百年来的变迁。徐开垒说,巴金对他的写作十分放手,巴老从不向他表示应该怎样写或者写什么。徐开垒每写完一章就把原稿交给巴老校阅。《巴金传》上、下卷一共十二章,巴金一字不易把书稿直接交给该书的责任编辑李济生。直到正式出版前,巴老请他的女儿李小林把全书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给他听,直到这时巴老才提出了补充修正的意见。徐开垒说,巴老对他工作的支持,实在是也的幸运。徐开垒说,生活是作家传记的中心。他曾就此问题请教巴老。巴老回答说:"作家传记是以作家在实际生活中的为人,来对照他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看看两者是否符合。"徐开垒说,巴金的这一段话非常令人信服,他正是按照这个准则,去写巴老的一生。去年五月,徐开垒完成了《巴金传》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由徐开垒为巴垒作专是一件颇合情理的事情。徐开垒比巴金年轻十八岁,他正好处在一个交替的层面上,徐开垒本人也是作家,如果把他算作老作家,也是老作家中最年轻的。如果把他算作"青年一代",他又是最年长的。在承上启下、承前启后这个意义上,徐开垒是最为恰当的人选。特别是一九四九年之后,徐开垒和巴金生活在完全相同的大时代背景下,徐开垒可以很好地把握整个时代的脉膊。徐开垒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这也保证了《巴金传》文笔的流畅优美。
-
曾国藩评传董蔡时著《曾国藩评传》是在拙著《左宗棠评传》(1984年出版)与《胡林翼评传》(1990年出版)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撰写的时间较长,思考的时间较多,所以比《左宗棠评传》等写得更深些,涉及的面更广些,在某些方面,发现了新领域,提了新问题,诸如: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将曾国藩的思想与左宗棠的思想作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曾国藩的理学思想对他政治、军事活动的影响。探讨曾国藩强调的“诚”、“信”、“仁爱”等,不是他对人的普遍道德,仅行于地主豪绅、特别是湘军将领之间。这种“诚”、“信”等等,无以名之,名之为“派诚”、“派信”。论述曾国藩为了掌握湘军的绝对领导权,与王鑫、江忠源发生了明争暗斗,最后他断然踢开王鑫,抛弃江忠源。从关系学的角度探讨“曾(国藩)、胡(林翼)关系”、“曾、左(宗棠)关系”、“曾、沈(葆桢)关系”、“曾、李(鸿章)关系”、“曾、官(文)关系”与“曾、杨(霈)关系”等等。探讨了曾国藩湘系与以祁寓藻、彭蕴章为奥援的何桂清集团的矛盾斗争,善于搞派系斗争的曾国藩,终于把何桂清集团打得檣橹灰飞烟灭。实际上,这是清政府中君主集权派与地方军阀势力要求扩张与反扩张的惊心动魄的斗争。探讨了曾国藩不得不扶植、培育李鸿章淮军的苦衷。论述了曾国藩指示李鸿章勾结英、法侵略军共同进攻太平军’要李鸿章对英、法侵略者“弃仇崇好”,“言忠信,行笃敬”的思想基础。探讨了曾国藩对农民军“一意残忍”的具体表现与思想基础。探讨了太平天国失败前后湘系内部的矛盾斗争,湘系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探讨了曾国藩的战略战术,以及制定这种战略战术与理学思想的关系。探讨了湘军攻陷金陵后,曾国藩兄弟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斗争,以及曾氏兄弟受到清政府打击后流露出的不平与哀怨。探讨了“剿捻”期间,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矛盾斗争。论述曾国藩晚年“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心绪悒悒”,“辄谓生不如死”的悲哀处境。以上举其荦荦大者,恕不一一备载。由于水平的限制’《曾国藩评传》中的错误一定不少,敬请大家指正。
-
中国传奇谱卢惠龙等主编《中国传奇谱:盗贼传奇》以“传奇”作为某种文学作品的名称,虽然是中晚唐以后的事;但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有其漫长的演进过程。在唐人传奇之前,史传文学、叙事散文、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都在不同程度上蕴含着传奇性人物故事的某些特征。到了唐代,在汲取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在适宜的社会土壤中,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体,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据说士子可以用这种小说作品向文坛领袖、有名望的贵官“行卷”,若被赏识,考取进士的希望就比较大,因而士人制作小说蔚然成风。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当时似乎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裴铡根据这类文学作品的特点,将自己的小说集题名为《传奇》,既是一大创举,也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
李克农开诚著中国共产党情报战线的重要领导者李克农,在国内革命战争中,打入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保卫了中共中央的安全,是被誉为的“龙潭三杰”之一。后长期从事中共保卫、情报工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前后,李克农本人及其所领导的情报战线,分别向敌、伪、国民党及其各战区派出精干的情报工作人员,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屡建奇功。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由于隐蔽工作的特点,大都鲜为人知,李克农被称为传奇将军。本书首次准确、全面地公开了这些史料,而未加虚构、渲染,使读者一睹英雄本色,并从中了解革命事业的伟大、艰辛。
-
赫鲁晓夫王福春著暂缺简介...
-
汪伪特工李士群周山著李士群——一个近代史上未曾披露的“神秘”人物。他早年参加共产党打狗团,又叛变为国民党特务,在民族危亡关头、露出巨奸心肠、既而堕落成汪伪汉奸。借助帮会、勾结日寇、营建“76号”魔窟,成为汪伪特工首领,以其复杂多面的角色在“孤岛”称霸一方。在汪伪内部、拉帮结伙、排挤丁默村、打击周佛海、独揽清乡,为特殊历史时期“演出”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