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曾国藩评传董蔡时著《曾国藩评传》是在拙著《左宗棠评传》(1984年出版)与《胡林翼评传》(1990年出版)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撰写的时间较长,思考的时间较多,所以比《左宗棠评传》等写得更深些,涉及的面更广些,在某些方面,发现了新领域,提了新问题,诸如: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将曾国藩的思想与左宗棠的思想作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曾国藩的理学思想对他政治、军事活动的影响。探讨曾国藩强调的“诚”、“信”、“仁爱”等,不是他对人的普遍道德,仅行于地主豪绅、特别是湘军将领之间。这种“诚”、“信”等等,无以名之,名之为“派诚”、“派信”。论述曾国藩为了掌握湘军的绝对领导权,与王鑫、江忠源发生了明争暗斗,最后他断然踢开王鑫,抛弃江忠源。从关系学的角度探讨“曾(国藩)、胡(林翼)关系”、“曾、左(宗棠)关系”、“曾、沈(葆桢)关系”、“曾、李(鸿章)关系”、“曾、官(文)关系”与“曾、杨(霈)关系”等等。探讨了曾国藩湘系与以祁寓藻、彭蕴章为奥援的何桂清集团的矛盾斗争,善于搞派系斗争的曾国藩,终于把何桂清集团打得檣橹灰飞烟灭。实际上,这是清政府中君主集权派与地方军阀势力要求扩张与反扩张的惊心动魄的斗争。探讨了曾国藩不得不扶植、培育李鸿章淮军的苦衷。论述了曾国藩指示李鸿章勾结英、法侵略军共同进攻太平军’要李鸿章对英、法侵略者“弃仇崇好”,“言忠信,行笃敬”的思想基础。探讨了曾国藩对农民军“一意残忍”的具体表现与思想基础。探讨了太平天国失败前后湘系内部的矛盾斗争,湘系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探讨了曾国藩的战略战术,以及制定这种战略战术与理学思想的关系。探讨了湘军攻陷金陵后,曾国藩兄弟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斗争,以及曾氏兄弟受到清政府打击后流露出的不平与哀怨。探讨了“剿捻”期间,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矛盾斗争。论述曾国藩晚年“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心绪悒悒”,“辄谓生不如死”的悲哀处境。以上举其荦荦大者,恕不一一备载。由于水平的限制’《曾国藩评传》中的错误一定不少,敬请大家指正。
-
东方巨人毛泽东李捷,于俊道主编暂缺简介...
-
描绘历史风云的奇才林青著暂缺简介...
-
灯火楼台高阳著光绪七年三月初七,胡雪岩终于践约抵达北京。同行的有两个洋人,一个是在华经商多年的泰来洋行的经理,德国人福克,一个是英商汇丰银行的代表凯密伦。由于这年天气格外冷,天津海口尚未解冻,所以胡雪岩是从陆路来的。浩浩荡荡十几辆车,一进右安门,直投前门外草厂十条的阜康福钱庄。地为了接待东家,“大伙”汪椎贤十天以前就预备好了。车队一到,胡雪岩与他的客人,还有应春与办笔墨的杨师爷被接入客厅,特为挑出来的四名伶俐的学徒,倒脸水倒茶,忙个不停。胡雪岩是汪椎贤亲自照料,一面伺候, 一面问讯旅况。
-
统帅决胜之道(美)贝文·亚历山大(Bevin Alexander)著;尹宏义,荣守俊译本书搜集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将帅们的战例,其中包括汉尼拔、成吉思汗、拿破仑、“石壁’”杰克逊、谢尔曼、隆美尔等等;他们在历史上各自的时期,显示了对决胜所至关重要的战略和战术天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优点对本书组织者来说并非天生具有,因为情况往往是,正统的、思维方式狭隘的军人超越其考虑比较周全的、诡计多端的同行而获得提升。而当后者获得控制权时、结果可能是惊人的。汉尼投在坎尼布下的天罗地网使天罗马军队全军覆灭;但是这完全取决于出奇制胜和罗马军团的循规蹈矩。“石壁”杰兑逊牵制了比他的部队强大许多倍的联邦军队达数月之久,其计策只不过是向着谢南多厄谷地的某些地点进军,伴玫华盛顿,几乎一枪未发。拿破仑的革命性的“迂回包抄,攻其后部”尽管在许多方面并不是什么新点子,却使他的人数很少的军队在意大利北部一次次地击败强大得多的奥地利军队,促使他作为一位伟大统帅和未来皇帝的地位得以确立。贝文·亚历山大分析了把一位真正高明的将帅与平庸者相区别的心态:出其不意、高瞻远瞩、领导人的魅力和心理战能力。中国著名战略家孙子于公元前200年写道:“兵者,诡道也”;《统帅决胜之道》一书向我们展示,不同时代的领导人是如何理解这一点的,以及它为什么在今天仍旧是真理。
-
姓氏探源与取名艺术王大良编著暂缺简介...
-
红顶商人高阳著暂缺简介...
-
刘心武论陈墨著暂缺简介...
-
南明诸帝张玉兴著暂缺简介...
-
景泰帝白新良,王琳,杨效雷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