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故乡七十年[日] 柳田国男 著,王广涛 译柳田国男被誉为“日本民俗学之父”。他著作等身、涉猎广泛,为日本民俗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是他的自叙传记,在晚年时期,柳田国男以故乡播州为原点,讲述了自己的童年成长、求学经历、家庭亲情、交游轶事、仕途波澜等。他13岁离开故乡,至83岁重忆过往,从明治、大正到昭和,在风雨如晦的70年里,他放弃了诗人梦与官僚梦,最终以“学问救世”为追求,步履不停,笔耕不辍。当然,文中最不可或缺的是民俗故事,河童与海灵的学术探讨引人入胜;而最吸睛的则是频繁现于字里行间的时代风云人物,政坛领袖、学界大拿、领域新秀先后登场。在柳田的轻描淡写下,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人情、社会与风俗一览无余。
-
金善宝资料长编金作怡,高俊本书为“老科学家资料长编丛书”之一,采集了包括档案、手稿、传记、口述记录等参考资料,记述了我国小麦育种学家金善宝一生的学术成长经历。按照年代为序,从家庭启蒙、学校教育、师承脉络、科研成就、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中国小麦育种学发展的贡献等方面,对金善宝的成长事迹进行了综合性考述。本书首次详尽记录了金善宝年谱,不仅梳理了他自身的学术成长轨迹,也通过他不同的学习工作阶段透视了中国小麦育种学科从弱到强、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本书全方位展示了一位农学工作者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适合热爱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感动于老科学家钻研精神与爱国情怀的不同年龄人群阅读,也可以作为农学工作人员与爱好者的参考书。
-
洋墨水吴家玮17 岁到28 岁,上学和成家。我在学术要求极低的学院里念了一年大学就算本科毕业,还凭空拿了个双学位。老师们好心但莫名其妙地把我看作天才青年,让我莫名其妙地自以为是。一所名大学莫名其妙地让我进入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理所当然,所遭遇的是连串挫折。不久后被迫辍学就业。所幸老天送来了一位贤淑可爱的小姑娘,又送来了几位良朋益友,他们都为我创造了合适的心理环境,让我在工作上、学业上发愤图强,成功复学。其间更逢上合适的时机,搭上计算机科技的先行快车,赶上理论物理的研究高潮,终能在学问高超品德卓著的老师指导下结业,从此走上终生的学界征途。
-
抗倭名将戚继光传刘素平 著时势造英雄。明嘉靖年间,倭寇猖獗,能文能武的戚继光凭着机智和果敢,一次次打败倭寇,维护了一方平安。在积极抗御倭寇之时,戚继光亲赴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了一支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的“戚家军”。《抗倭名将戚继光传》共八章,从将门出虎子、尽歼杀倭寇、无敌戚家军到镇守蓟门关、创意筑长城,再到能干会总结兵书传后世,本书从史实的角度,展示一位了真实、多才、英勇、敬业的戚继光,讲述了一段惊险、复杂、曲折、有趣的民族英雄故事。
-
萤火成炬马千午 著本书以苏步青生平为主线,从他“放牛娃”的经历写起,将其人生轨迹与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置,再现他重大抉择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描绘出苏步青先生坚忍不拔、奋勇开拓、诲人不倦的传奇人生,深入浅出地阐述苏步青先生的各项成就,多角度呈现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发展的突出贡献,弘扬他科学救国的科学家情怀和甘为人梯、奖掖后人的科学家精神,对新时代的青年投身中国梦的建设伟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
民族英雄郑成功郭宏文、杨帆郑成功(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明末清初抗清复明和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逝世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本书分十四章娓娓讲述一代名将、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传奇一生。作者以郑成功的一生为主线,串联若干历史事件,演绎曲折生动的历史故事,塑造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
海洋先驱刘宜庆著本书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还原唐世凤的人生轨迹和精神境界,钩沉从事海洋调查的过程、足迹留在中国沿海的历史功绩。本书还是一部海洋科普之书,一本海洋学发展简史,一曲科学强国的交响。书中展现生物学家、海洋学家的群像。唐世凤提携、培养了郑执中、丘书院、徐恭昭、郑文振、尤芳湖、陈宗镛、施正铿、陈则实等海洋学人。从秉志、伍献文、唐世凤、陈宗镛几代科学家的中国梦,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跃动的红线——矢志不渝,丹心报国。
-
路遥别传晓雷晓雷是新时期陕西文坛的一位老将、健将,是在延安工作时就给予路遥诸多帮助的“伯乐”,是见证路遥文学成就的当事人,更是其挚友、亲人,他对路遥的深度了解和近距离观察是旁人无法企及的。全书由 “路遥别传”(男儿有泪、故人长绝、野花之祭)、“路遥时代的作家”和“传外录·路遥手迹”三大部分组成,是一部真情饱满的厚重之作。既有正传之宏阔,又不乏拾遗补阙的遗珠而幽微之处,很多路遥事迹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知,因而弥足珍贵。更何况这些文字饱含着作者特有的与路遥的情谊,裹挟着特定时刻、特定情境下的难以复制的现场气息和精准视域,定会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和认知。
-
于成龙全传孙东振,陶文冬 著于成龙1638 年出生于辽东盖州,后举家定居直隶京南固安县,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于成龙任乐亭县令、署理滦州,后历任通州知州、江宁知府、安徽按察使,两任直隶巡抚,两任河道总督,此外还担任过左都御史、镶红旗汉军都统、兵部尚书等官职。在长达三十三年的宦海生涯中几度沉浮,他心怀黎民,利益百姓始终不渝,世有“廉能天下最”“本朝第一贤抚”赞誉。于成龙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叹赏和百姓爱戴。直隶曾经流传着很多与他有关的民间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曲艺也以于成龙事略为素材,形成了侠义公案如《于公案》等作品。 《于成龙全传》利用《如山于公年谱》《清实录》和康熙朝人物奏稿、日记、诗集、古地图、各类地方志等上百种史料,务求传主于成龙及相关人物事迹均有史料支撑。于成龙担任直隶巡抚后,相关事迹发生时间大多可精确到天。本书通过大量搜集整理康熙朝“当事人”原始记载,力图最大程度还原历史,清晰说明历史发展脉络与人物事件内在逻辑。 《于成龙全传》可以让人们了解这位十年乐亭县令、三载抗震知州、富庶江南知府、两任直隶巡抚、远征漠北督运、呕心沥血治河的大清名臣的一生,去了解下河之争的始末、直隶扫黑除恶的铁面、远征大漠的困苦、兴修水利的艰辛。作品是一部史料扎实,言之有据的人物传记。
-
曹操传张亚新 著曹操是个历史评价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战黄巾,讨董卓,剿灭吕布、袁术、公孙瓒,击败袁绍,收降刘琮、张绣等,结束了东汉末年黄河流域军阀纷争的局面。他实行屯田政策,抑制豪强势力,给百姓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他为人通脱,唯才是用,扬弃虚伪、陈腐的价值观念;他热爱创作,吟诗作文,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等等。以上这些具有积极的意义,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的品性又有残忍、猜忌、狡诈的方面,有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价值观,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这些都是应该被批判的。 本书为非虚构历史人物传记,作者在严谨的历史考订基础上,详细叙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展现了他的成长与变化,分析了他在重大决策中的思考及其历史作用,同时,作者还以专题的方式,集中剖析了曹操的政治思想、军事理论、家庭观念、文学成就以及历代对他的褒贬评论等内容。因此,这是一本较为全面、客观、丰富且翔实的曹操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