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普朗特传乔汉娜·沃格尔-普朗特 著,孙博华路德维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l)是德国哥廷根大学应用力学学派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应用力学之父”,他也是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的导师。本书由普朗特教授的女儿乔汉娜?沃格尔-普朗特(Johanna Vogel-Prandtl)女士撰写,作者希望从女儿的角度介绍一位可亲可爱的慈父。书中引用了许多当时的报纸、文章、信件、照片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现了一位真实的、光芒四射的普朗特,而不仅仅是作为科学家的普朗特。本书由南非科学院院士孙博华教授与其七位研究生合作翻译。黄克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和郑晓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特别为中文版作序。本书是一部全面了解普朗特教授生平的佳作,适合热爱科学的公众阅读和科学史研究者参考。
-
北京西山易克中, 刘德泉 主编“以门头沟为主体的北京西山是培育中国地学家的摇篮”,在这里,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学子掌握了认识大地山川的本领;在这里,古今中外的学者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山川大地的奥秘。本书通过介绍59位中外地质学家的生平,展现了门头沟丰厚的地质资源,以及中外地质学家在北京西山创造的灿烂地质文化。在梳理一大批名家前辈之后,作者专辟一栏“当代在北京西山有重要发现的地质学家”,介绍了6位当代科学家的事迹、成就和贡献,足以说明门头沟对地学的贡献也没有尽头,地质科学以至于地学的发展也不会休止。
-
史怀哲自传[德] 阿尔伯特·史怀哲 著阿尔伯特·史怀哲,这位集哲学、神学、医学、音乐专业于一身的才子,是全世界公认的20世纪传奇人物。他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便前往非洲,把50多年的岁月奉献在医疗服务上,最后也安息在非洲的土地。 在书中,史怀哲不仅细述个人生活的历程,也对当代道德思想、科技文明等议题有所评判。读者于字里行间不时可以感受到史怀哲流露的悲悯精神,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的哲学观,后来也在史怀哲人生阶段中发展为核心思想,他称之为“敬畏生命”。
-
情系北师大魏礼群 著2011年—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中社院智库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十年来,魏礼群院长甘愿奉献、辛勤耕耘,为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选题拟以第一人称叙述魏院长在退休后回报母校的工作经历,回顾和总结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智库和社会学科建设的历程与成效。拟采用叙事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为主)的形式编撰。本选题部分图片首次公开,新颖性和可读性都较强。
-
全国脱贫攻坚先锋风采录本书编写组 编 编《全国脱贫攻坚先锋风采录》,是“纪录小康工程”系列丛书中央丛书中的一册。为隆重表彰在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康柏利等1981名同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授予北京首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1501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本书由乡村振兴局供稿,从以上获奖的名单中遴选出100位优秀个人或集体(其中包括20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篇目展现他们的精彩风貌。
-
最美奋斗者风采录本书编写组 编 编《“最美奋斗者”风采录》,是“纪录小康工程”系列丛书中央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包含“最美奋斗者”个人(278名)、“最美奋斗者”集体(22个)共计300个个人和集体的内容。他们中有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基层优秀党员干部,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贡献的各行各业代表人士,以及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本书以图片+个人(集体)简介的形式展现,与人民日报报道内容一致。
-
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罗国林 译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国际之外,还著有多部回忆录。这几部回忆录的规模和篇幅,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是其中第一部,1958年于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童年时代与少女时代的生活,到她1928年完成高等教育为止,跨度为二十年。1908年,波伏瓦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度过了幸福平静的童年。早慧的她酷爱阅读,很早就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和独特性有了意识。与莎莎的友谊是波伏瓦少年时代的重大事件,她们成为彼此探索世界和人生的关键人物。随着家道中落,波伏瓦必须工作赚钱,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获得了通向独立的宝贵钥匙,从此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大学的学业。正当波伏瓦获得自由,走向广阔世界时,莎莎却因高烧病逝,波伏瓦的青春也随之终结。
-
经历马丁·艾米斯 著,艾黎 译本书为桑内特探讨西方研究现代公共问题的代表作,不同于以往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等人对公共生活的研究,桑内特认为公共空间与个体主义远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由于其涉及个体和他人的关系而显示出社会意义,因此应当着重挖掘其历史、文化层面的因素。全书回顾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作者对文学、宗教、艺术等不同领域进行了分析,并收录了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案例加以分析,最后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桑内特恢恢乎游刃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完美地解答了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何以人们会把陌生人视为威胁?为什么时至今日,普通人参与公众生活的惟一方式和途径就是保持沉默,充当听众?而这些反过来又给人们的精神性格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桑内特的结论是,孤独是现代性不可避免的后果,致令个人向私人生活靠拢,而导致了公共人的退场。该书在海外声誉卓著,是历史社会学、社会生活研究等学术领域的扛鼎之作。
-
中国出版家·冯雪峰张国功 著冯雪峰(1903一1976),原名福春,笔名画室等,浙江义乌人。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编辑出版家。1921年入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杭州期间,冯雪峰与同人结成湖畔诗社,编辑《湖畔》诗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冯雪峰积极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文论著作、编辑进步文艺报刊,大力推动左翼文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冯雪峰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3月一1958年4月)与《文艺I报》主编( 1952年1月一1954年11月),对人民文学出版事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2016年,十二卷本五百余万字的《冯雪峰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陈云与当代中国朱佳木本书从第八至十三届(2014—2019年)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中精选62篇,内容包括对陈云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与思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