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万里无云万里天《南怀瑾》编委会 编南怀瑾先生是温州著名乡贤,是现代力行、讲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著名学人。本书是为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十周年而策划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南怀瑾先生人文精神、学术思想和人生修为的研究而开展,由温州南怀瑾书院与《温州晚报》合作进行采编。通过采访和记录南怀瑾先生三十余位家人后辈、友人故交、学生弟子等人士与其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多角度还原和刻画真实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将南怀瑾先生为国家民族复兴、为中华文化传承弘扬之功业,更加全面完整地展示给世人。
-
王树枏传景元平暂缺简介...
-
墨子传李广星本书细致讲述了墨子家史、墨翟出世、学文学工、兴利除害、木鸢飞天、墨翟游学、创立墨学、创建墨家等30多个故事。故事典型动人,人物对话传神,语言简明易懂,传主定位准确,历史知识丰富,成功地塑造出生动形象、真实感人、可敬可爱的平民圣人——墨子形象。传后附录“墨子年表”,大事如纲,系统记载墨子与时政大事;“重走墨子路”,沿着墨子足迹,探索墨子人生,走进墨子,感悟墨子,启迪现实。该书以史为主,以文为辅,文史融合,形象生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追溯墨子生活的典型环境和典型情节,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生,以人生说墨学;浓缩墨子精华,展现墨子人生,填补了墨学史上墨子无“传”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
冼夫人成功密码刘黎平本书是一部讲述岭南“圣母”冼夫人成长轨迹的历史通俗读物。 作为六世纪时南越的俚族杰出女首领,冼夫人保持有独立人格的初心,也有开放的视野与胸襟,一生经历梁、陈、隋三朝,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历代被民众所尊崇。 本书以解读冼夫人成功密码的视角,从冼夫人精神、冼夫人文化传承、冼夫人功业等角度切入,再现史上冼夫人成功的一生,同时也展现了历史上岭南文化的璀璨辉煌。
-
孝庄太后传奇蒋焱兰,刘明军 著孝庄文皇后,清太宗皇太极之妃,顺治皇帝之母,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死后谥号为孝庄文皇后,葬于昭西陵,史多称其为“孝庄皇后”。孝庄皇后本是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出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即1613年3月28日,逝世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1688年1月27日,享年七十五岁。孝庄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稳定了皇太极死后的清初政治局面,扶助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对清朝前期的政治格局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在她的一生中,为天下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她与多尔衮的感情纠葛是清史研究中一大疑案,至今史学界尚有争议。在民间,这个说法流传更广,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请看《孝庄太后传奇》详解。
-
孙膑查献芹 著孙膑在遭受同窗好友庞涓陷害后,造成终身残疾,待到回到齐国开始大展宏图,后来又隐居山林,并总结了战国前期和中期的战争经验,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孙膑的一生,历经坎坷,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被不幸打倒,他身残志坚,凭借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成就了正常人难以成就的功业,成为后来人效法的楷模。
-
黄兴传饶怀民黄兴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军事家。本书作者饶怀民教授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三十多年来关于黄兴研究的学术成果写成这本黄兴传记,全书共分为10章50多节,长达70多万字。对黄兴的一生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对其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澄清了过去史家对他的一些误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迄今为止有关研究黄兴最为翔实的一部传记,也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励志读本。本书为《湘籍辛亥风云人物传记丛书》之一,2021年向中宣部提交重大选题备案申请材料,2022年获得通过批复同意出版。
-
永不妥协[美] 德里克·罗斯 [美] 萨姆·史密斯 著,余焱琳 译命途多舛更应矢志不渝,罗斯自传诠释不屈内核!NBA历史最年轻常规赛MVP、传奇球星德里克·罗斯的唯一亲笔自传,向人们讲述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历程。NBA选秀大会上被家乡球队公牛以状元签选中后,罗斯一鸣惊人,先是赢下年度最佳新秀奖,又成为联盟历史上最年轻常规赛MVP。然而,仿病摧毁了罗斯展翅的梦想,许多人断言,风城玫瑰的NBA之旅即将结束。但罗斯坚信,挣扎不过是过眼云烟。要想让世界知晓自己的付出,不如直接展示给世人看本书将读者引入了一场与悲情罗斯之间的直接对话,应属当代超级明星所著自传中激励人心、开诚布公的典范。曾经叱咤的篮球巨星只是个内向的芝加哥大男孩,通常在话筒或镜头前沉默寡言。而此次,他勇敢地向球迷敝开心扉,在书中反驳挑衅,也信守承诺,将自己的生活哲学和所思所想放到探照灯下,让球迷们真正了解只属于德里克·罗斯的成长之路。
-
他与他的人王敬慧本书文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希利斯·米勒关于小说中的社群理论研究,特别是《小说中的社群》(Communities in Fiction)和《社群的爆燃: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The Conflagration ofCommunity: Fiction before and after Auschwitz)。米勒在《小说中的社群》中通过具体文本分析提出了被重新定义的现代社会的社群(community)概念。他认为是社群的错位(dislocation)、分解(dissolution)和爆燃(conflagration)构成了“现代社会最痛苦而严峻的证词(testimony)”。文学社群的概念不是希利斯?米勒首先提出的,更早可以追溯到雷蒙德·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和让·卢克·南希(Jean-Luc Nancy)等人。但是米勒首先运用这一理论大量分析文学作品,他的文本细读方式给笔者很多启发。笔者认真研读米勒所写文章,研究他如何用后现代社群理论对特罗洛普、哈代、康拉德、伍尔夫、皮钦翁和塞万提斯的经典小说进行评论,体会如何识别小说中的社群表现。对这种虚构的非实体化社群的研究目的,用米勒的观点说,就是“以新的方式看待自己所在的社群,并做出相应的改变”。笔者遵循本体阐释的思路,学习和参照米勒的研究方法,着力点在于对库切文本的比较与分析以及作品与作者的关系研究。研究库切文本中的社群观念就是研究他如何在小说维度里关注当下人类的需求——人性的光辉与坚韧优雅的情怀。本专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题目为:库切——其人; 中篇题目为:库切——其作品;下篇题目为:库切——其同道。上篇主要介绍笔者与之交往、近距离观察到的库切,目的是展现一个多维立体的作家库切。中篇则是通过解读库切近些年的文本,特别是他的耶稣三部曲系列,具体剖析库切文本中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后现代社群观念建构过程,同时侧重从中国学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品评。下篇主要针对库切自己所写文论,以及他对其他作家的关注,挑选出典型作家,将库切文本与这些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总体而言,本书主要关注点涉及库切作品中所提炼出来的有关社群问题的三个方面:移民问题,教育问题,和包容差异的能力问题。文学从来不是被动地传达信息,而是主动地在读者与历史、个人与社会之间发挥媒介作用,一方面形成人们对自我、对过去、对集体的感知,另一方面影响着未来的人们对当下的记忆。文学使个体记忆为公众所共有,建构并维持一个社群的文化记忆。笔者希望通过从后现代社群的视角对库切的文本进行深入研读,让其文本中后现代社群的文化记忆得以有效的延展。 [1] 详细内容参见本书后现代社群理论梳理章节
-
跟随利玛窦到中国张西平 著本书讲述了绪论、皇宫中的洋教士、明清之际的中国文人与传教士、西方天文历算传入中国、从《山海舆地全图》到《中国新图》、穷理学:西洋学问之总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