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马克思的故事白刚 著“为人类而工作”是马克思一生的理想和写照。本书通过截取不同的时间段,在勾勒马克思的童年时期、大学生活、爱情故事、学术研究、革命事业等等成长与奋斗历程的全貌中,深刻地展现了马克思作为“顶天立地的伟人”和“有血有肉的爱人”之间的辩证张力,形象地凸显了他作为“人间的普罗米修斯”那波澜壮阔的英雄人生。
-
王亚南全集 第十七卷《王亚南全集》 编纂委员会 著王亚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是《资本论》全三卷的首译者之一。其一生著作等身,共有近40部著作和译著,340篇左右的论文和讲稿。适逢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我校组织专家学者编纂出版《王亚南全集》。全集共20卷,其中第十六卷至第二十卷为论文、书集、讲稿、手稿、学术年谱部分,按发表日期先后顺序,结果内容(即内容相同的收录在一起)排列。本卷为全集第十七卷,收录相关论文。
-
扎根大地 仰望苍穹张志会本书的主体是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背景,全面展示了俞鸿儒院士的成长和经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力学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精神风貌和活动轨迹;介绍了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的顽强拼搏和成长的过程,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本书记录了力学研究所科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历史和现代,记录了一个个宝贵的、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读起来令人振奋。俞鸿儒院士在科学研究上Z大的特点是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敢于去触碰科学研究中的难题,敢于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他不仅继承了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还有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因此在科学研究上特别是在实验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重要的成果。
-
古城卫士丁七玲沧桑平遥、风情丽江、烟雨周庄、古雅苏州、水墨乌镇……都是因为一位老人的守护,其最初样貌与生活气息才得以原汁原味地被保留至今。“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等护城故事,写就了他的传奇人生。面对日渐消亡的古城古建,他痛心不已、奔走呼吁,以一种不妥协的姿态,守护着祖国的文化遗产与都市文脉,也守护着建筑所承载的人们的乡愁。他,就是古城卫士——阮仪三。
-
儒匠丁七玲他痴迷武侠小说,却误打误撞地闯入建筑殿堂;他是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被国外知名出版机构收入世界建筑大师系列的中国建筑师;作为泰斗级的中国第三代建筑师的代表之一,他以南京博物院、浙江美术馆、加纳国家大剧院等作品,在中国的建筑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的“三个立足”“三个合一”及“语言•意境•境界”等创作思想,填补了国内建筑创作理论的空白。知识渊博、学养深厚、能画善文、风度儒雅,谓之儒;思想深邃、见解独到、不断探索、求变创新,谓之大匠。他,就是著名的工程院院士、儒匠——程泰宁。
-
贝多芬传罗曼·罗兰《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名人传》中的一部传记。在贝多芬、米开朗基罗与托尔斯泰三位文艺巨人的传记当中,罗曼·罗兰冠以贝多芬首席地位,足可见这位饱受命运摧残却依旧热爱真理的旷世奇才的影响力。古典主义最后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的先驱的人格魅力给予罗曼·罗兰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如其交响乐中人同命运的对抗与和解一般,崇高而壮丽。仅仅聆听过贝多芬的音乐的人,会为其作品中极富感染力的旋律如痴如醉;而那些翻阅过贝多芬生平的人,再听贝多芬,则会领略到不同以往的风景:听那寂寥的月光下,一个孤单却绝不媚俗的高贵灵魂,时而怒吼,时而悲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本书由傅雷先生翻译,语言精湛,文辞雅致,实为外文名著的中文译作中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
-
王亚南全集 第十九卷《王亚南全集》编纂委员会 著王亚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是《资本论》全三卷的首译者之一。其一生著作等身,共有近40部著作和译著,340篇左右的论文和讲稿。适逢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我校组织专家学者编纂出版《王亚南全集》。全集共20卷,其中第十六卷至第二十卷为论文、书集、讲稿、手稿、书信、学术年谱部分,按发表日期先后顺序,结果内容(即内容相同的收录在一起)排列。本卷为全集第十九卷,主要收录讲稿、手稿、书信部分。
-
朱元璋传邓焱中,朱忠进 著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乞丐皇帝。这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困窘,食不果腹,四处乞讨。后来,他失去了父母和哥哥,只能借了一块地埋葬这些亲人。为了混口饭吃,他还出家当过和尚,后来依然无法维持生计,这才加入郭子兴的队伍。他二十五岁起兵,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登上皇位。其间有贵人相助,也有小人落井下石,但不可缺少的是其个人实力。康熙皇帝赞誉朱元璋:“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这本《朱元璋传》采翔实的史料,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人生,并展现了一个既勤政又残暴,既有胸怀又重猜忌的复杂矛盾的封建帝王形象。
-
年广九与傻子瓜子何更生暂缺简介...
-
索伦·克尔凯郭尔[丹] 尤金姆·加尔夫 著全书以哥本哈根博物馆的一小批藏品为起点,将它们与克尔凯郭尔的生平联系起来。这些物品见证了克尔凯郭尔对许多个体的爱:对父亲迈克尔的爱;对母亲安妮的爱;对蕾琪娜·奥尔森的爱;对朋友埃米尔·博伊森的爱。作者认为,爱作为一个根本元素在克尔凯郭尔的作品中是无处不在的,克尔凯郭尔描述过各种形式的爱:父爱、母爱、恋爱、友谊之爱、自爱、对邻舍的爱,以及对逝者的爱。通过审视克尔凯郭尔关于爱的观点,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认识这位丹麦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