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中期鲁迅研究邱焕星既往的鲁迅研究坚持前期思想启蒙、后期共产革命的两阶段论,遮蔽了中间的“国民革命时期的鲁迅” 活动。 实际上,鲁迅在 1922—1928年先是通过重启思想革命,后是通过参与国民革命,走出了新文化运动因为“不谈政治” 以致知识阶级和民众、文学和政治隔绝的困境,最终在反思国民革命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学政治”的新模式和“革命同路人”的新形象。 因而有必要提出“中期鲁迅”的命题,构建独立的“鲁迅革命传统”。
-
白居易传言诗语 著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一位被称为“诗魔”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为后世了解当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本书内容翔实,文笔细腻,尊重史实,以时间为轴,为读者呈现了各个阶段的白居易,徐徐展开这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的画卷,解读白居易的诗与人生,挖掘白居易人生沉浮背后的内心情怀。
-
荷尔德林传[德]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著,何俊 译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770—1843),一个哲学、宗教和诗歌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天才,一个在生活中找不到立足点的孤独者。作为诗人、翻译家、哲学家、家庭教师、革命者,荷尔德林的一生都活在个人的和政治的紧张氛围中。在各种压力下,他最终精神崩溃,在图宾根的一座塔楼里度过了后半生。直到20世纪,经过后世哲学家和诗人对其思想的重新阐发,他的生命和哲学的真正含义才被发现,他也由此成为德国思想界的一个神话。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位孤独诗人的一生。他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记录中透视出诗人生命中的困厄,用通俗、晓畅、才华横溢的传记写作手法引领读者接近这个世界文学和哲学经典中的未知之谜。
-
大河无声张义奇 著《大河无声:李劼人评传》是张义奇先生收集资料并撰写的关于李劼人的传记作品,以翔实的文字勾勒出李劼人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成就,展示了作家笔下激荡的时代历史进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其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本全面描写李劼人生平的传记。本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全书以李劼人的生命轨迹为线索,采取“传”与“评”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多重身份的文化巨匠的形象。
-
熊式一[美国] 郑达熊式一是20世纪海外最知名的中国作家之一,陈寅恪曾以“海外林熊”之句将他与林语堂并举。他在1934年将中国传统剧目改编为英文戏剧《王宝川》,在伦敦连演900场,由王室到平民,家喻户晓。1935年,他成为了第一位登上百老汇舞台的中国导演,更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莎士比亚”。1943年创作的英文小说《天桥》亦大获成功,被翻译成了法、德、西、捷、荷等欧洲主要语言,畅销欧美。但他的传奇人生远远不止于创作,他还是中英双语译者、香港清华书院创校校长、BBC电台评论员、剧作家、艺术收藏家……
-
文学纪念碑 伊萨谷[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著;赵刚 易丽君 译本书是米沃什唯二的小说之一。以小男孩托马什的口吻,叙述了他童年的乡村生活经历,时间大概从二十世纪初到“一战”结束,故事的地点在波兰几乎与世隔绝的伊萨谷里。但因为此地之前属于立陶宛国,所以人们分成两派,一方坚持重建立陶宛国,一方心属波兰。文化和政治上的矛盾和分歧在这片土地根深已久,其影响也在托马什生活中随处可见,书中的人物——外祖父母、祖母、姨妈、守林人、教师等,虽然都是无名之辈,但每个人都纠缠在历史的难题中并深受其苦。
-
新民说·韦伯传迪尔克·克斯勒1920年6月14日,在彼时革命风起云涌的慕尼黑,一场薄暮时分的雷雨降下,最后一波“西班牙流感”收割了马克斯·韦伯的生命。在临终谵妄之际,他用一副高深莫测的语气说道:“真实就是真理。”这部传记,是韦伯研究专家克斯勒对传主求真之路的回溯,从19世纪中叶韦伯家族父辈活跃时期开始,直至他本人生命历程告终的战间期,入微的叙述,盘桓于普鲁士崛起复又衰颓的历史当中。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学巨擘、普鲁士公民和恋母之子,他所经验的世界,他所遭遇的少年得志、丧父悲痛、精神崩溃、战争亢奋等人生跌宕,还有他所周旋的德国文化科学界,一一在书中得以呈现。克斯勒借用大量往复书信、回忆录、影像等史料,再现了韦伯强烈的生命意志,同时选取了他所作的诸多重要的学术文本,探讨其诞生背景、运思过程以及后世影响,映照出韦伯未以时迁而黯淡的思想。
-
沉重的皇冠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一战”结束之时,威廉二世成了大众仇恨的对象,他被视为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应该为全世界遭受的不幸负责。协约国的媒体把他描绘为十恶不赦的暴君,很多人希望他被处以绞刑。在威廉二世统治了30年之久的德国,这位末代皇帝被称为“疯子”,带领他的臣民走向毁灭。21世纪伊始,当时的人们由这类评断而产生的对威廉的情绪和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殆尽了,但对威廉二世的印象依然是负面多过正面。威廉二世是20世纪欧洲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受到传统叙述的影响,众多谈及威廉的史学评论都采用了嘲笑、谴责,甚至妖魔化的论调。本书追踪了德皇威廉的政治生涯,从他在霍亨索伦宫廷压抑的青少年时代,到他甫登帝位与俾斯麦等老臣争夺主导权的时期,到他踌躇满志、国家快速崛起的“威廉时代”,再到滑向失控深渊的世界大战和帝国崩溃,还有他晚年与纳粹的关系。作者通过对原始史料的梳理,试图还原真实的威廉二世,重点关注1888—1918年他在位期间是如何影响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在克拉克看来,威廉二世是一位复杂而矛盾的人物:聪明有余,但判断力不足,行为反复无常;生性敏感而自负,常常因感到弱势和威胁而冲动行事。威廉二世的能力当然不能使他成为一位伟大君王,但他的这些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那个快速兴起的德国的状态。威廉二世也并未实现他理想中的大权独揽,他在位期间许多标志性的政策,其实并非由他所主导。本书并不打算为这位末代皇帝“辩解”,而是通过在具体情境中解读他的言行,在众声谴责和同情理解之间找回平衡,并展现在其统治时期德国复杂的内外环境和盘根错节的权力关系。
-
孔子的一生范希春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孔子思想自汉初始,便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其流风遗韵,直至今天,仍绵延不绝。本书主要围绕孔子的生平,进行客观、科学的考究,以《论语》《左传》等书作为基本材料,有选择地、辨析地运用诸子著作中关于孔子的资料,客观的、历史地援引和使用《礼记》《史记》等史料,将孔子的一生行状按其生平年代大体勾勒出来,力求真实、客观,让读者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孔子。
-
船王时代风云录孙善根 执行主编从镇海走出去的船王包玉刚是当代宁波帮杰出代表。为重温船王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生平事迹与时代风采,大力弘扬其热心公益与爱国爱港爱乡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范,本书辑录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香港大公报》《华侨日报》《香港工商日报》、《工商晚报》、《香港文汇报》及台北《宁波同乡》等报刊有关包玉刚的报道与记载,全书共分五编,力图重现当年船王的音容笑貌与历史场景,以追寻先生的足迹,传承先生之精神,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