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曹雪芹家族林猹欲读懂《红楼梦》,必须先读懂曹雪芹;欲读懂曹雪芹,必须先读懂曹雪芹家族! 《曹雪芹家族》一书作者,将视野从满清兴起关外,一直写到“康乾盛世”。在这么一个几百年的大时空里,对曹雪芹家族作整个的观照与剖析,全景式地勾绘出了曹雪芹家族几代人与满清皇室的恩怨情仇,向读者全面展示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风流家族,如何艰难地为了维系可怜的“人”的尊严而饱尝辛酸,不甘屈辱地活着,一次次奋起抗争;同时,更对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历史的嬗变与更替,提出了作者的个人见解与思考。许多原本为人所熟知,今天看来已经平平淡淡的历史,一经以横截面的解剖式手段被里现出来,往往便具备了震撼人心的冲击力量。白描的写作手法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艺术感染力。
-
吴建民传王凡《吴建民传》描述了传主做过的许多件大事。事实上,《吴建民传》是以这个选定的传主当作“载体”来表达时代的故事。为什么要看《吴建民传》:看一个新中国成立时年仅十岁的普通少年,如何在党的培养教育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成长为魅力外交家,创造出卓尔不凡的业绩。看我国综合实力从较弱到渐强进程中一些外交大事的内幕。看外交部、联合国、驻外使领馆等过去人们觉得神秘的外交机构是如何运作的。看国内外许多著名政治人物是如何在历史中起作用的。看《吴建民传》作者和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用四年时间采访、写作、编辑的《吴建民传》如何以这个选定的传主当作“载体”来表达时代的故事。
-
无名英雄阎宝航王连捷在中共情报史上有一个不为人知但却不能不知的名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个最著名的情报——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和日本120万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详细军事部署的情报都与他的名字息息相关。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情报战线上的“佐尔格”的阎宝航!没有他,二战的历史完全有可能被重写。那么,这个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呢?本书即以翔实的史料讲述了阎宝航如何从一个上不起学的小猪倌成长为情报战线呼风唤雨的“佐尔格”,如何成为游刃有余周旋于国民党上层高官、举止风流潇洒、为人干练机警的情报英雄,以及他早年任东北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领导东北“禁烟运动”,创建东北抗日义勇军等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内容曲折生动,读来引人入胜!
-
孙多慈与徐悲鸿爱情画传张健初本书是第一部全面完整描写徐悲鸿与其女弟子、著名画家孙多慈缠绵曲折爱情悲剧的长篇纪实。十年间这对不同寻常的师生恋惊世骇俗,因双方特殊地位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起无数风波。二人虽生死相恋,但因家庭反对、抗战爆发以及命运捉弄,最终以悲剧结束。但这场没有结果的爱情却给双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成为那个年代最感动世人的一段爱情悲剧。
-
如果爱冯远征、梁丹妮《如果爱》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冯远征、梁丹妮各自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事业轨迹、两人相遇相识相爱的过程,以及共同走过的甘苦历程等。书中还附有对尤小刚、刘蓓、梅婷、何冰、任鸣、何晴等演艺圈朋友的印象速记。至于为何在这个时节推出新书,冯远征解释:“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我的父母相继去世,和丹妮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和遗憾,所以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受。写作这本书算是对我们结婚15年的生活总结。我们想把不容易的一面写出来,让喜欢我们的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 对于双方共同经营的和谐家庭,冯远征声称有特有的家庭保鲜方式:“我们在婚前就约法三章:一旦发生矛盾,双方不能打人、骂人,不轻言离婚。我对丹妮说:如果我没有特别强烈的动机,我这辈子不会说‘离婚’两个字,可是如果你说了这两个字,我明天就和你离婚,哪怕第二天再复婚。15年来我们吵了很多次架,但我们都没说出这两个字。”另外,两个人经常“开会”,即谈话,把对彼此的不满心平气和地说出来,就避免了吵架。冯远征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信任,不互相查询手机短信,不接听别人打给对方的电话。
-
文武北洋1912-1928暂缺作者北洋时代可能并非一个颟顸武夫秉政、人文精神沦陷的时代。也许,它是古老中华步入选票时代的艰难废始,是一些大人物意欲让中国融入世界游戏规则的笨拙尝试……作者多年来潜心于寻访北洋人物的故址、遗迹、收集、爬梳北洋史料,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历史”,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呈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
别说再见(意)安德烈·波切利这是一本希望之书,它能激励那些即使是最疲惫的心灵,告诉那些仅仅是因为遇到挫折而受伤的心灵,永远不要放弃梦想……安德烈·波切利,世界顶级男高音歌唱家,以一曲《Time to say goodbye》红遍全球。他虽双目失明,却拥有“被上帝亲吻过的嗓子”,公认为是最有资格接替帕瓦罗蒂的人。盲人无法看见黑暗,就像失聪的人无法听见安静。《别说再见:波切利自传》讲述了波切利的寻梦之旅,有关信仰和感恩,希望和坚韧,乐观和梦想……对于人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为什么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如何活着?如何面对厄运?生命真正值得珍爱的是什么?……波切利在他朴实而温暖的字句里,向我们娓娓道来他顿悟的人生智慧。
-
马克思传(英国)(David McLellan)戴维·麦克莱伦 著;王珍 译《卡尔·马克思传(第4版)》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这里翻译的是该书2006年出版的最新版本。它的最大特色:一是详细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马克思一生的生活、工作和理论研究经历,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和资料。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著作的版本和文献研究,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
让未来记住今天杨澜 编著《让未来记住今天(上)》为《杨澜访谈录》6周年纪念特辑。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采访了20位公众人物,下册18位。为配合“杨澜访谈录”开播6周年,召开了主题为“让未来记住今天”的研讨会,参加访谈的访客,每人写了一篇题为“让未来记住今天:写给100年后的一封信”的文章,颇有区别于其他访谈节目的独到之处。杨澜策划并主持的“杨澜访谈录”已经成为电视访谈类的金牌节目,开播6年来,所访问的人物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娱乐、科学等诸多领域的数百位公众人物。
-
陈寅恪与傅斯年岳南 著人类学家克罗伯(Kroeber)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Come in a cluster)。1890年前后的中国,似乎印证了“天才成群地来”这个令克氏久久不解的疑问。在20世纪初叶成群而来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依靠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维持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 陈先后留洋16载,通晓20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海外留学7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4年时光。二人学成归国,陈氏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闻名天下的“四大导师”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南国一代学术新风。北伐成功后,被誉为“人间最稀有的一个天才” 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而“三百年来仅此一人”的“教授的教授”陈寅恪出任史语所历史组主任。傅、陈二人这一历史性的聚合,开创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令人扼腕的是,随着国共两党干戈相向,这对同学加姻亲关系(陈寅恪嫡亲表妹、曾国藩的曾外孙女俞大綵乃傅斯年之妻)的旷代天才,被无情地阻隔在海峡两岸遥天对望而不能相聚。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无声地倒毙在台湾孤岛会议大厅,一个默默死于大陆岭南病榻。并世成双的天才之花凋落成泥,只有芬芳永留人间大地。 本书叙述了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著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生动卓然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信念,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与事业追求的心灵史诗,读来感人泪下,怅然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