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胡秋原传张漱菡 著他曾因编辑《武汉评论》而遭蒋介石、汪精卫追杀,却又因主张“阿狗文艺论”成为鲁迅笔下的“第三种人”,而备受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左翼作家抨击; 他曾放弃日本公费留学,以文学作刀枪,力主蒋介石抗日,却又参与十九路军的反蒋“福建事变”; 他曾舌战过美国大使赫尔利,抗议出卖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幕后交易,却又被蒋介石“免兼各职”;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他自我流放台湾,却又于1988年以“立委”身份首开两岸破冰之旅……
-
幸福深处宋丹丹幸福,是一种境界。这些是我亲历的过往,我的所悲所喜,所忆所思。让我们附着于纸,便不随时光流逝,等我们变老,带着微笑,坐在摇椅上慢慢聊。很多人只知道宋丹丹是笑星,却不知道她文笔了得。在这本书中,她的机智、幽默与才情展露无遗。书中,她记录了自己的成长从艺经历,还毫不忌讳地谈到了她和英达的关系,她写道:“我一点都不怨他,哪个男人一辈子就盯着老婆一张脸看呢?”本书宋丹丹不仅写到自己的童年、工作、家人,还详细叙说了她的感情生活。初恋:相爱5年后他去了美国书中,宋丹丹首先讲到她19岁那年的初恋。那时刚恢复高考没两年,许多已不是学生的青年走回中学校门,和应届生一起复习高考。有一天下雨,宋丹丹到教室门口发现一个陌生人。他就是宋丹丹的第一个男朋友,一个转业军人。在书中,宋丹丹说“现在回想起来,我是第一眼就爱上他了”。在两人相爱了5年后,因他去了美国,宋丹丹结束了第一段恋情。第一次婚姻 维持一年就分手在结束了初恋后,24岁的宋丹丹为了摆脱阴影,很快和另一个认识的男孩恋爱3个月后闪电结婚。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她在书中透露:“那一年我们甜蜜得发腻。每天晚上,如果我先到家,没看见他,就沿着他回家的路去迎他。反之他也会去迎我。丝毫不觉累。”对于分手,宋丹丹认为:“大概是因为再没有更多的缘分让我们继续共度更长的时光。”第二次婚姻 与英达走过10年离婚后一年多,宋丹丹遇见了英达,他们共同走过10年。在书中,宋丹丹透露了他们婚姻中曾有过的幸福点滴,当英达第一次挣大钱时,他高兴地将6万元撒向空中,有一叠落在了房顶的大吊扇上。大冬天,他们不得不启动它,让“无数张”百元大钞纷纷飘落下来,全家都撅着屁股拣,满屋回荡着欢快的笑声。第三次婚姻 相识28天就结婚1997年8月25日,宋丹丹与相识仅28天的赵先生注册结婚,那天恰是宋丹丹的生日。对于这份感情,宋丹丹在书中说:“我从没敢想象我的幸福来得那么突然。那一天,他出现了,像一束光,把我和我的四周以及我目光所及的世界照亮,我是那么幸福。我失去过爱,才懂得如何珍惜爱,才知道我需要什么样的爱情。”
-
神秘寡头张智他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4岁时失去双亲,由伯父抚养长大,从小就过着困苦的生活。但苦难有时反而是一种财富、一种激励。从1992年开始,他开始了自己的发家史。那一年,他认识了当时的商业巨头别列佐夫斯基,可以说这是他的一个转折点。尤其后来与政府首脑的亲善关系及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无疑是他的过人之处。到了2003年,他的财富取得了惊人的增长。2004年《福布斯》公布的数据中,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106亿美元。石油为他带来的黑金——成为了切尔西帝国新的奠基。一个俄罗斯的神秘寡头终于“漂白”上岸,从此开创了他在伦敦的家族以及后来的超级商业王国。作为切尔西的亿万富豪老板,他的每一个举动都是英国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在本书出版之际,他即将创造的一项世界上最昂贵的离婚记录,更是使他震惊了整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因为,他39岁的妻子已经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这使他面临55亿英镑的家产被割走的窘境。这样的赔偿无疑令所有人都会心惊肉跳,简单来说就是像大海一样多的金钱,很多的公司、游艇、豪宅、名车都在等待着瓜分。据悉。他的妻子已经从英国最著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请了两位最好的打离婚官司的律师。这家律师事务所曾为前英国著名球星帕洛尔的前妻卡伦打了一场漂亮的离婚官司,并曾代理著名影星裘·德洛的离婚案,据悉这两位律师的费用是令人咋舌的每小时500英镑。如果他的妻子在离婚案中胜出,那么他将失去一半的财产——即55亿英镑。而这将远远超过目前离婚分割10亿英镑财产的最高纪录,这样的庞大数字显然已无法用割肉来形容。
-
我的前半生溥仪《我的前半生》是爱新觉罗·溥仪先生的自传,作者从自己的家庭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满清皇帝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历史。他的写作即是个人的历史书写,也由于他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全方位地再现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变迁。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册页上,他是从[真龙天子]被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唯一例子。他有着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和脱胎换骨的新生。因此,其作品世所瞩目,畅销不衰。
-
毕加索(美)哈芬顿 著,陈子慕 译揭秘毕加索风流往事:天才的另一半是魔鬼 “天才的艺术家”之外,毕加索是一个怎样的人?金城出版社新引进的《毕加索:创造者与毁灭者》一书,剥掉笼罩在他头上的神秘光环,从生活的角度复原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毕加索:艺术天才对社会充满恐惧和仇恨,喜欢在情人之间挑斗战争,不断偷情,以此为乐。每个跟他有关系的女人的命运都是那么悲惨——不是疯了,就是死了。 毕加索是20世纪最了不起、最举世瞩目的艺术家,他的宿命就是超越个人的幸运得失。本书描述毕加索的一生,不仅仅是他的感情际遇,还是一段跨越了91年生活的创作和毁灭的非凡之旅。这个偶像化的艺术家,他的传奇和巫师般的魅力已经毋庸置疑,可是在崇拜、幻想和不知疲倦的背后,其实并不轻松。事实上,毕加索内心的创造天性与毁灭天性之间的挣扎正是他生活的核心。而这二者之间的挣扎也正是本书的核心。毕加索作为创造者的一面是博大而光辉的,他丰富的创造力近乎神奇。毕加索的形象和幻想不但给艺术界,而且给整个20世纪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他作为毁灭者的一面却是个悲剧,所有与他有关系的女人的命运都是那么悲惨:第二个妻子、孙子、多年的情人特蕾丝先后自杀身亡,结发妻子精神失常,《格尔尼卡》时期的情人、艺术伴侣朵拉玛尔精神崩溃——这些只是曾经亲近过他毁灭性性格的一部分人。有超乎人想像的大量证据说明毕加索是个毁灭者。 作者哈芬顿是作家、演说家、宣传家,现居美国,出版过多本国际畅销书,还被拍成电影。为了撰写本书,她本人和研究助手亲赴巴黎、巴塞罗那、法国南部以及其他能够找到毕加索生活的见证人的地方,进行了数百次的采访记录。这些没有被毕加索神话蒙蔽眼睛的见证人尽管起初不愿意讲,后来还是在采访中向我们吐露了天才毕加索的黑暗面的种种事实。
-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徐文明中国历史在王安石的时代曾经出现过一个巨大的转机——由封建农业文明向科技制度文明的转变。王安石似乎看到了这一转机,他的思想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应和推进了这个转变,他试图把中国引向一个崭新的发展轨道。他几乎获得成功,但最终功亏一篑。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如果他成功了,中国的命运就会发生重大转变,也许资本主义制度会在中国率先建立,科技与制度文明会战胜马蹄与武力征服,人类历史也许会因此而重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转过一个千年的大弯,时间的洪流从河西冲向河东,中国又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一次,我们能抓住吗?生生不息,日新月异是天地自然的特性,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变化是自然的规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国家的生命之源。历史翻过沉重的一页,前年一个轮回。在十一世纪,中国曾经有过成为第一个具有新体制、新文化、新技术的国家机遇,也有一个伟人似乎看到了。他竭力搬动历史发展的道岔,试图把中国引向这个崭新的轨道。他的努力已经大有成效,却又不得不接受功败垂成的命运。他就是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十一世纪的王安石:一个政治家的进退之路》以王安石为中心,以清新的语言和充满感情的笔调对王安石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描述,对其渊博的学识、刚毅的品格、质朴的本色、幽默的情趣、执著的精神、超然的境界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翻开此书,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充满胆识的政治家、一位博取独创的思想家、一位出入自在的大圣贤和一位平实亲切的普通人的风采跃然纸上。
-
我和艾青高瑛 著艾青,这位吹着彩色的欧罗巴芦笛走上诗坛的“第一位走出国界的新诗人”,以一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然而诗人的一生并非如诗一般充满激情与诗意。陪伴他走过最后人生路的妻子高瑛回忆录《我和艾青》,以她真诚、朴质的文字再现了诗人五十年代以后直至去世的将近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着重叙述了诗人所面对的婚姻、家庭的磨难与不幸。书中展现了诗人本真、赤诚与可爱的一面,而高瑛与艾青那遭遇世人冷眼的爱情,在此书中也是第一次予以披露。《我和艾青》28.6万字,全书用纪实手法,翔实而朴素地描写了高瑛眼中的艾青。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似平常,却道出了人间真情。让读者体会出高瑛对艾青的真挚情感。大量的图片穿插其中,图文并茂,鲜活生动。虽说字里行间没有太多的文学修饰,但朴素中见真情,某些细微之处,颇让人动容。1996年,匆匆离去的艾青没有留下一本回忆录;10年之后,与艾青“患难相处、心魂相守”的妻子——高瑛女士,替他完成了这部不是传记的传记。全书六十四个“故事”,是迄今为止记述艾青最详实的读本,书中不仅大量披露了发生在艾青身上的一些极为隐秘的、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并初次将自己与艾青那段“不太光彩的”被“世人诟病的”恋情,及其背后的真相,悉数告白于世人。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论道:这部传记写得质朴、坦诚、亲切、感人……很有魅力,是一部很好的纪实散文。著名作家、理论家翟泰丰则说:在这部书里我读到了高尚的人生,读到了纯真的爱情,读到了真正的人格美,读到了一个时代诗人给我的骄傲和力量。
-
见证共和国刘重阳、王占禹新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风雨中孕育了无数个传奇,或轰轰烈烈独领风骚,或平平淡淡鲜为人知。申纪兰就是一个传奇。她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农村,是中国惟一的连续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4年迄今召开过十届。申纪兰能成为大会代表中的惟一,怎么看都是一个传奇。1953年4月15日,北京,中南海。申纪兰第一次来到北京,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她生活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一个叫西沟的山村,那年24岁,梳着两条油亮的大辫子……
-
张学良情爱档案汪睿本书所披露的少帅与七个女人的故事,都生动体现一个浓浓的“情”字。无论与天津名媛爱意深沉的友情(少帅口述:她在火车上自杀了,很刚烈的一个女的,我们给她送了两块匾);还是和意大利公使夫人“柏拉图”式的纯洁情愫(少帅口述:我跟墨索里尼小姐是好朋友,我也没想到她喜欢上我),其内幕都是少帅去世后的首次披露。 本书为那些熟悉张学良百战疆场、以西安兵谏彪炳史册的读者,展示了其侠骨柔肠、重情厚义的另一面……
-
为了弱者的尊严何建明编辑推荐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弱者,和谐社会呼唤公平和正义,著名纪实文学作家何建明最新力作《根本利益》姊妹篇。本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身体力行的梁雨润,思考比笔者写《根本利益》时更加成熟和深刻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曾经感动中国的人物,今天更能感动你我他……这是读者对报告文学作家的要求和文体自身所决定的。今天的人民依然非常愿意看优秀的报告文学,非常喜欢看那些与他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因此而继续狂热地热爱报告文学,并愿意写更多梁雨润式的人物,写伟大时代出现的那些激动人心的重要事件。作者热爱报告文学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图书目录第一章 十二年等待 入土为安第二章 谁来恢复我的“村籍”第三章 难以执行的车祸赔偿第四章 被拆迁掉的巨额财产第五章 矿工家属的辛酸泪第六章 一根铁棍引发的血案第七章 不结籽的玉米棒子结语 假如没有梁雨润后记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