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
馥香记江湖夜雨 著这注定是一部让我们流连并深深眷恋的作品。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千载的时光长河,流淌过多少兰心蕙性、花中奇绝的咏絮女儿啊!本书有对他们风华文采的品评、缱绻情愁的感知和憔悴凄凉的慨叹,更有对她们人生际遇的凛然和窈窕神韵的神往。品诗,品情,品人,玲珑精致,水乳交融。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些许幽怨,几缕伤怀,留下的,是无尽的追思和馥郁的馨香……该书部分文字,曾以《惊才绝艳录——咏絮女儿评传》为题,在天涯社区贴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
经国巨贾吕不韦李钟琴 著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人,古今中外第一风险投资商,他以投机商业的手段投机政治,由经商而经国,其气魄之大、信心之强、眼光之远、心计之深、创意之妙、谋划之周、办法之多、预见之准、收益之丰……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吕不韦的商业理念是怎样的?他是如何由经商转而经国的?秦始皇是他的亲生儿子吗?他是如何为秦国统一天下进行奠基的?他为什么要编纂《吕氏春秋》?他的经国之路为什么被赢政无情截断?这个成功商贾从政后的悲惨结局告诉了人们什么……
-
慈禧外传(英)约翰·奥特维·布兰德、(英)埃特蒙德·白克浩斯 著;张伟红 译1910年,布兰德与白克浩斯两人合著的《慈禧外传》一经出版,就在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仅在出版后最初的18个月里就重印了8次。当时的《纽约时报》评论《慈禧外传》说:“此书堪称权威之作,因为它所依据的事实,全部出自于宫廷档案和太后管家的私人日记,对于这本书即使是匆匆一瞥,也能感受到它卓越的品质……或许,此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中文档案向世界披露过,也没有哪本书对中国宫廷生活的真相有过比这更详尽的反映。”另一家杂志《观察家》评论说“很少有哪一本围绕国家档案所写成的书,能像这本书,如此可靠、如此丰富、如此引人入胜。”
-
作秀为王陈文定 主笔在媒体竞争激烈、新闻资源有限的时代,“策划新闻”、“于无新闻处觅新闻”成为部分媒体的创新之道;而在新闻海量、注意力资源有限的时代,“作秀”新闻浮出水面,夺人眼球。媒体“策划新闻”,是在现有新闻线索的前提下,“挖”新闻,使之隐蔽的新闻价值得以实现;而“作秀新闻”却是人为地制造新闻点,吸引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关注,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目的。“作秀新闻”是如何产生并传播的?“作秀新闻”的幕后操盘手是如何“工作”的?这本《作秀为王》一书,通过“作秀大王”比特策划并实施的23个热点案例,详实地揭示了这些问题。普通人通过“作秀”一举成名,是媒体市场化过程中,包容度逐渐扩大的结果。大部分被媒体捕捉到的“作秀”,都还是自发的个人行为,如网上以自暴裸照和性事闻名的“木子美”“流氓燕”,以夸张舞姿和搞怪语录边遭骂边走红的“芙蓉姐姐”等。近年来,有组织、有计划的“作秀”开始出现,如某烟酒商行组织284人裸奔抗议烟酒过度包装、洛阳某建材商场上演模特当众洗浴秀等“出位”宣传,大都获得媒体青睐。
-
胡乔木叶永烈胡乔木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他自1941年2月起担任毛泽东秘书(初为文化秘书,后为政治秘书),直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然而,他的身世.除了过去新华社电讯所披露的千把字的简历外,人们所知甚少。本书第一次详细记述了胡乔木其人其事。他被誉为“中其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化大革命”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夹议》亦由他主笔……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其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本书作者采访了胡乔木的夫人谷羽及其子女、秘书和有关人士,查阅了大量文献,写出了这本《胡乔木》。这本书写的是胡乔木,实际上是透过胡乔木,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段重要历史。本书既是一本史实准确的严肃性著作,又是一本因流畅的文笔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的通俗读物。
-
爱情是这个样子的(法)吉吉 著,朱晓蕾 译本书以直率坦白的态度记述了作者的青春萌动、与艺术家们的交往,以及当裸体模特儿时的奇闻轶事。以吉吉的自传为核心,围绕这一奇女子的身世际遇,佐以丰富的补充文字、图片,不仅使读者一窥她所处的传奇时代、传奇城市之一斑,更能对人-时代-城市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做进一步的思考。 自传之外毛尖、小白、马振骋、顾铮等人从各自独特角度所作的精辟解读,将全书整合为一本精博而不庞杂、深入却不艰涩的“文化八卦”。全书的文字风格优雅、温情、干净、知性,自然而不生硬,生动而不煽情。?腰封——海明威推荐:“这是唯一一本我写过序言的书,我发誓,也是我唯一一本我乐意作序的书。”?探讨艺术与色情、文化与八卦之间的有时不可分割的联系;?本书邀请著名翻译家、《小王子》译者马振骋,文化评论家、专栏作家小白,复旦大学摄影批评家顾铮等人从各自的独特角度撰写数篇散文不仅使读者对吉吉本人及她所处的传奇时代和传奇城市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
中国高端访问余玮,吴志菲 著他们有的是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有的是世界学科最高奖获得者,有的是重量级功勋科技大家,同时他们都是中国的普通而平凡的老百姓。本书介绍的是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科学家的科学内外,内容涉及科技成就、生活情趣、成长历程、拚搏之路,展示了这些时代科技界“明星”少为人知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并在写作中让大师富于人性与情感,让科技走下神坛、步入大众。
-
王蒙自传王蒙 著《王蒙自传——第1部:半生多事》:这是一部成功人士非凡的成长史。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一位大家的心路坦言。王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初登文坛,八十年代以《蝴蝶》、《春之声》、《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蜚声文坛,本世纪初又有《我的人生哲学》、《尴尬风流》搅动文坛,王蒙的文学创作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位高官的心灵剖析。王蒙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毛泽东主席曾说:王蒙是有才华的。在王蒙的人生经历史,因了与毛泽东、邓小平、胡耀邦、胡乔木等领袖人物的交往而跌宕多姿,神秘耀眼。一位智者的心得阐述。王蒙的人生坎坷曲折,多事也多难,但他处乱不惊,一一化解,遇难呈祥,涉险成趣,令人叹为观止。王蒙在人生历程中处处表现出一位智者洞察世事的大智慧,丰富了我们的生存认知。《王蒙自传——第2部:大块文章》:《王蒙自传》第二部写到的十年,是王蒙社会接触面最广、人际交往最多的年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主流社会的重大事情中,王蒙都是亲历者。写事,当然要写到人。王蒙写到了他与中央领导人的交往:胡耀邦、胡启立、胡乔木、邓力群、习仲勋、王任重……更多的则是与老作家、中年作家、青年作家的交道:周扬、丁玲、夏衍、曹禺、巴金、冰心、艾青、孙犁、张光年、冯牧、陈荒煤、贺敬之、李希凡、唐达成、李泽厚、唐因,从维熙、邓友梅、刘绍棠、刘宾雁、邵燕祥、陆文夫、张贤亮、浩然、谌容、白桦、刘心武、冯骥才、铁凝、贾平凹、王安忆、高行健、李陀、张洁、刘索拉、徐星、阿城、邓刚、戴厚英、莫言、张宇……当然也还有其他阶层和部门的头面人物不时地点缀其间,无不情深谊重。虽然有时也嘻笑怒骂,也有臧否,但其情可感。这十年却也是王蒙创作最丰的十年。《春之声》、《蝴蝶》、《风筝飘带》、《活动变人形》、《相见时难》、《悠悠寸草心》、《最宝贵的》、《名医梁有志传奇》、《杂色》、《季节三部曲》……王蒙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大多在此时间写成。王蒙描述了每部作品从酝酿到写作的过程,完整地表现了他的创作思想,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的宝贵经验。王蒙身居要职,公务应该是十分繁忙的,却在业余写出了这么多作品,这也真是奇迹。王蒙历经坎坷,长期生活在底层,复出后身居高位,沉浮纵横的生活,使他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练就了应对人生的大智慧。王蒙在2003年出版的《我的人生哲学》发行40万册,而在《王蒙自传》中,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描述中,王蒙把他的人生感悟表现得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彻,反思和自省的力度也更大,每位读者都可以从其中得到很多启发。王蒙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写到亲情。他写到自己是如何为人之夫,为人之子,为人之父的,情透笔底,细腻感人。王蒙也多次写到出国访问的经历。异域风情,与外国政要、著名艺术家、著名作家的交往,经他生花之笔一渲染,读来十分优美,十分享受。同时,也看到了打开国门以后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王蒙自传》是一个文学大师国事心事的自述,是一本作家的传记,也是一个政治家的从政全记录。是当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读本,是所有关注社会人生的读者不可不读的大师传记,亦是值得从政者细细揣摩玩味的枕边书。
-
张炜自述张炜《张炜自述:野地与行吟》是解读张炜精神世界的最好文本。对于一个拥有野地和浪漫的行吟者,张炜的写作是基于不断拥有的坚韧自知的收获,并以关注齐鲁大地上的自然物华,育成一种躬醒的习惯。他是一个专注严谨的作家,一个因为过于承担责任和思辨之累而敏感刻苦的作家。读懂他不太容易,但只要有一句话契合了你的心灵,他就会成为一个精神伴侣,和天、地、自然相安永存。
-
女友杜拉斯(法)米榭勒·芒梭 著,胡小跃 译《外面的世界Ⅱ》,书名本身就不言而喻。和《外面的世界》一样,它收录了玛格丽特·杜拉斯1962—1993年间写的报刊文章、序言、书信,随笔,有的已经发表过了,有的从来没有刊行过。有的文章源于政治或社会事件,出于义愤,有的是因为一部心爱的电影,一帧看了良久的画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这些文字,这些作品集中遗漏的短章,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为身外的世界写的,它们构成了她的作品集的一个补充。这些托付于我、还有我自己重新找出来的文章看似散乱,其实蕴涵着一种延续。这种延续并不限于时间的先后顺序。它来自于主题本身。主题间或许未必真的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它们相互交错,相互回应。全书所要展现的主题或许就是对法兰西的某种想法吧。《凡尔赛宫的巴拉丁公主,皇族的写照》眼中的法兰西,《圣特洛贝的特洛贝先生》眼中的法兰西,1968年5月,80年代,穿越历史喧嚣事件的法兰西,雅尼娜·尼埃普斯和拉尔大·吉布森攝影作品中的法兰西,像吊洛朗或巾莱松那样的创造者眼中的法兰西。这是一个被展示更多于被讲述的法兰西,这是一个对所有的风都敞开的民族。在其他的一些章节里,玛格丽特·杜拉斯把自己摆在自我世界和与之生活对应发生的外界大事的半途。在此,我们隐约窥到童年回忆中常常出现的风景。我们在那里再次看到了大海和死亡、兄弟和河流、母亲和爱情。在这里,我们得以踏上从《阿嘉塔》到《大西洋人》到《埃米莉·L》的道路。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作家不停地躲开他人探问,却在暗地里作出的回答。心灵深处的点点滴滴都围绕着中心,时而在前,时而在后,相和相酬。由此,《外面的世界Ⅱ》,是内在包裹了外在,就像旋律包容了歌词,此书的脉络不拘泥于边边界界,写作的风格赋予它勃勃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