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妈妈为什么要讲故事肖克凡《妈妈为什么要讲故事》,这部小说延续作者肖克凡中篇小说《妈妈不告诉我》的人物精神特征——“执着”。“妈妈”执着于人生理想,执着于人生信念,执着于不愿更改的人生选择。小说里的妈妈涂志秀高中毕业放弃报考大学来到杂技团学习魔术,她对人生理想与信念的执着,正是通过每晚给孩子小意讲解故事体现出来,她显然对《魔术大王历险记》这本小人书不甚满意,便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做了“二度创作”,于是这本小人书成了她讲述仁人志士故事的载体。妈妈每晚给儿子讲解魔术大王和小满姑娘,这便是她的“文学创作时间”。尽管小意是个病娃,但妈妈认为病娃也要懂得人世间的大道理。于是她执着地讲述着魔术大王与小满姑娘的故事,当然更为感人的是那位从北平匆匆赶来的小师妹,她为信仰而舍身赴死。
-
超人时代李耳一个怀揣梦想的女孩从北京启程远赴英国留学,一个不愿屈从命运的草根小伙子来到首都创业,还有一个为了逃避家人安排的婚约远赴非洲维和的年轻军人,他们三个人之间将会有怎样的命运纠葛,能够各自达成所愿,获得命运的垂青、收获人生的幸福?……作品通过描写三个成长背景不同的年轻人,在自我发现与自我实现之路上对爱情的选择以及对事业的追求,启发读者们思考:爱是什么,如何去爱? 人不当超人算不算白活了,超人该如何定义?
-
谭嗣同彭晓玲《谭嗣同》以蛛网式的复线结构书写历史真实,以谭嗣同的成长、成才、为家国勉力变法的短暂而壮烈的生命历程为主线,以欧阳中鹄、唐才常、陈宝箴父子、梁启超等人在晚清诡谲动荡的历史风云中的活动史为辅线,线条清晰,情节跌宕,张力充盈,主副线有机交织,充分体现了长篇小说所具有的厚重与深广。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为这一段历史描绘出生动的细节与鲜活的肌理,而贯注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刚猛雄健,更是荡气回肠。
-
好是晚来香雨里丰子恺丰子恺的漫画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其内容或幽默、或可爱、或发人深省。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评价丰子恺的画:“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本书分为儿童相、学生相、古诗新画、都市相、民间相、战时相、护身护心、封面等几个部分,将丰子恺的经典作品生动显现,展示出丰先生的童心童趣和慈爱悲悯之心。
-
直溪储福金《直溪》是著名作家储福金的全新长篇小说。讲述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宋正明,也是一位作家,来到江南小镇直溪开启人口普查的工作。初到直溪的他与文化站黄站一见如故,与女医生林正英情愫萌动却若即若离,又结识了派出所的老郭、小茹,镇委的郑书记,传染病院的姚萍丽,文艺青年小荷等。直溪带给他的不仅是纯朴、自然的生活,还有一段如诗如歌的情感往事。作品带有时代的气息和现实的烟火,储福金将个人命运、农村生活融入国家发展之大趋势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学意蕴和艺术表达。
-
月光粉碎许春樵《月光粉碎》是许春樵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四篇讲述“小人物”际遇浮沉的故事。许春樵与他笔下的人物共呼吸,用冷静锋利的语言,刺穿了小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背井离乡,饱受情欲煎熬的年轻女工;守着一块停止走动手表的“笨蛋”;背负着巨大的秘密,以命赎罪的中年男子;凭借一腔赤诚在社会闯荡的纯真少年……他们虽深陷生活的旋涡,但不改天真本色。他们平凡而高贵,贫穷而坚韧,用肉身构筑抵抗命运浊水的堤坝。每一次与现实碰撞,都展现了市井之人的顽强与尊严。
-
兄弟记王小忠 著《兄弟记》分上下篇和补篇。上篇讲述了一个大家庭里四个兄弟分分合合的故事。从文学与社会学的理性高度,对“兄弟”进行了内部的观察与书写,表达出农牧区转型进程中的“撕裂感”。下篇继续讲述胡林生移民之后的创业故事,作品形象再现了移民新的生活、新的希望。补篇讲述的是父亲和他的兄弟们间的事情。相对上篇和下篇而言,更加注重了兄弟情感,多了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多了久远年代里的悲欢离合,乃至父亲和他的兄弟们抱团取暖的举动。这是农牧区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似乎是人间冷暖的最后归宿。
-
平乐县志颜歌 著《平乐县志》是作家颜歌最新长篇小说,也是其“平乐镇系列”终曲。全书共十四章,以平乐镇东街为故事发生地,即将退休的县志办副主任傅祺红和其儿媳陈地菊为双主人公,串起一对青年男女的成长离合与小镇生活的世相起落。这是一部以虚拟地方志形式写就的平乐镇文学档案,亦是一部后现代的“三言二拍”。颜歌对三言二拍话本小说进行有意识的现代改造,用说书人的腔调展开叙事,加以各种旧体诗词韵文以及四川方言的巧妙使用,融合古典与现代感,使得小说文本具有丰富的层次与空间,展现出对现代汉语和当代故事极强的重塑能量。
-
老城十二巷黄镌《老城十二巷》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以2o世纪的宁乡老县城为创作背景,以地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素材,以市井人物的烟火生活、百态人生为内容,讲述了一个个富有地方特点和传奇色彩的故事。整部作品由两个中篇和十个短篇组成,约20万字,涵盖的内容和选取的素材十分广泛,作品以宁乡花鼓戏、大筒、麻山锣鼓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花鼓人\"对地方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讴歌了花鼓戏演员\"台上是条龙,台下是条汉”的精神风貌;选取了油纸扇、手工刺绣、陶瓷、米粉、宁乡四小碟等当地工商业和美食,表现了丰富灿烂的市井风情、民俗民风;通过同福来、半仙阁、颐康斋等商铺 的故事,表现了当地人吃得苦、霸得蛮的勤劳坚韧和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美好品质;通过对补锅修伞、做扇扎纸、开铺摆摊、引车卖浆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刻画,体现了对底层人物的深切关注,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生命的真挚赞美。整部作品故事动人,底蕴丰厚,耐人寻味,既是一部好看的现实小说,又是一幅耐看的民间画卷。
-
表演者陆茵茵《表演者》是陆茵茵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近五年(2018—2023)创作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本书主要处理这样一个问题:我如何成为我?它指向过去,也指向未来,同样一个人,能否穿透庸常生活,不被模式化的惯性束缚,找到自己,确立自己,放下自己,成为一个真的人? 这个想成为真人的人,在十二个故事中穿行,游历,接受生命和他人暴雨的冲击。在《母亲说》中,母亲以爱为名要挟她,企图将她捏成她不是的样子;在《安迪哇猴儿》中,敞开的心扉瞬间关闭;在《纸牌》里,他无法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表演者》中,他看不清别人身上似有若无的表演性;在《金》里,她承受强势人格暴力的挤压;在《地下室》里,她面对心爱之物终将化为齑粉的失落感…… 这些小说看似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书写居于其中的凡人凡事,却非简单地复刻现实。作者以独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潜入无意识幽深的海底,为晦暗不明、少被描述的不可言说之物——情绪、精神、气氛赋形。她想按下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那个按钮,问自己也问读者,怎么改变?怎么转化?怎么成为一个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