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水灵琼瑶本书七个独立的故事彼此联系,每篇都有相同的风格和类似的主题,每个故事都有完美的结局。 “这本集子中,没有什么特别悲惨的故事。但愿它们能使读者们获得一刹那的心境和平,一刹那的温柔宁静,我愿已足。”——琼瑶
-
一颗红豆琼瑶致文手握红豆,心中勾起一串相思。他想,人有时不经意地捡起一样东西,说不定一生都摆脱不掉。初蕾是致文心中的红豆,但面对她与弟弟青梅竹马般的嬉闹,致文该如何表达心迹?或只能如手中红豆,深藏心底?
-
积木书赵松《积木书》是作家赵松的代表作。整本书装帧精美、状如方块,包含数百则优美短章。《积木书》讲述在没有年代感的现代城市中,一个“人”如何用他的目光与风、水滴、建筑物、人群、距离、关系等诸多或具象或抽象的事物建立感情的过程。是一部讲述一个人如何理解自我、走近他者,与万物和谐共存的人生之书。
-
小说中的北京 新北京人张莉 主编《小说中的北京 新北京人》是一本聚焦当代北京城市生活经验的小说选集,收录了2005年以来的中短篇小说十七篇,从徐则臣、石一枫、乔叶、淡豹、宁肯到文珍、笛安、梁豪、杜梨、蒋在,从《如果大雪封门》《世间已无陈金芳》《至此无山》《女儿》《火车》到《有时雨水落在广场》《我认识过一个比我善良的人》《亮马河》《外面天气怎么样》《故国逢春一寂寥》,进入新时代,不断变动的新北京呼唤新的文学,以积极捕捉新鲜的生活经验,这些新的生活经验又会凝聚起新北京人新的城市情感。新北京作家群体用自己的方式重新书写现实、感受当下,以文学的方式书写中国北京。
-
石榴树上结樱桃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涉足当代农村题材的作品。小说语言如杂花生树、生动幽默,各色人物性格鲜明,被誉为中国乡村社会寓言。李洱说:“我不认为它仅仅是一部描述乡村生活的小说。如果我们承认,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公共空间之内,那么这些故事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荣获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根据本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第3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文版《石榴树上结樱桃》送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并点名与李洱对谈。
-
诺曼底公寓高渊上海有一座地标建筑武康大楼,1953以前名为诺曼底公寓。1930年代的老上海,原本平静的诺曼底公寓,因为一个看门人的消失而陷入危局,少年周鼎为了查明父亲失踪的真相,开始潜入每一户外籍人士的家中,寻找一只与父亲有关的神秘箱子——随着更多人士的深入,一个更大的秘密逐渐揭露。一场勇者与智者的“猫鼠游戏”正在展开……也许一切都会无疾而终,历经世事变迁,只有诺曼底公寓依旧屹立,不断有人留下、离开,像永恒的过客。长篇小说《诺曼底公寓》以全新的空间叙事展现一段战火纷飞年代的爱情往事,构筑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武康大楼也见证了属于老上海的战争与和平、痛苦与荣耀、光荣与梦想。
-
烦恼人生池莉本书为池莉中篇小说自选集精装版。收入20世纪80年代为作家赢得盛名的 “新写实主义”中篇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是女性写作的经典,也是“新写实小说”的发轫之作。这些作品一改此前理想主义的叙事风格,以富于力度的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一种久遭遮蔽的现实,展现了一幅幅困窘而丰满、琐屑而真切的市井众生图。小说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富有生活气息;采用“生活流”式的叙述方式,摘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主义光环,为寻常岁月赋予尊严与价值。
-
大崩溃都梁 著,磨铁文化 出品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发动了“一号作战计划”,豫中大战爆发。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国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司令官蒋鼎文、汤恩伯抛下数万大军狼狈而逃。日军连下郑州、许昌、洛阳等数城,直指长沙、衡阳,意图打通大陆交通线,进逼重庆。随后衡阳保卫战爆发,持续四十余天,其惨烈程度抗战以来前所未有。身为士兵的佟满堂和史铁柱、督战官蔡继刚、飞行员蔡继恒等人的命运,因这场战事而被捆绑在一起……
-
山乡巨变周立波《山乡巨变》创作于1956年至1959年之间,可以称之为《暴风骤雨》的续篇。小说由上、下两卷组成,描绘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为改变乡村面貌而努力的动人场景。周立波先生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作个性记录了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山乡巨变”,抒发了对时代、国家、土地、人民的真挚情感。《山乡巨变》从自然、明净、朴素的民间日常生活中,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的故事情节,富有特色的地方语言,开拓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空间,为广大读者徐徐展开一幅关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合作化运动中湖南益阳一个小山村的生活画卷。
-
深夜的蚕豆声雪漠《深夜的蚕豆声: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采访》(纪念版)以一位西部作家向前来采访的西方女汉学家介绍中国丝绸之路为线索,引出十九个在中国西部大地上发生过的男人、女人故事和生灵、信仰故事。这些故事扎根中国西部大地,有着鲜活、浓郁的西部味道,同时,在书中,西部作家还就故事里的人物、生活、文化、观念、信仰等话题回答西方女汉学家的诸种好奇提问,在富有象征意味的对话交流中,将西部人的世界观、西部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展露无遗。因此,本书也堪称“一部书读懂西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