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融光·天和金国明 著《融光•天和:情怀》一书用20余万字的散文记录了上海油画家金国明五十多年来的艺术人生经历,文采斐然,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国“70后”油画家的情怀。全书分为十一个章节,分别为“梦开始的地方”、“游艺寄情的青春记忆”、“永远的追梦者”、“绚丽的梦幻时空”、“诗意的艺术教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集藏拾贝”、“视觉艺术书籍的编辑者”、“艺术从生活中来”、“梧桐树下的都市情怀”及“梦从这里开始”等。
-
不虚此行褚夫玮褚夫玮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活跃于中国诗坛,他的诗歌涉猎甚广,一向以细腻见长,而正是由于他的诗风细腻迤逦,方能窥见其玲珑剔透之心。他的诗有雅韵、有意境,含蓄蕴藉,韵致优美,诗意盎然,意味深长,妙在不言中。《不虚此行》很有意思,能写诗作文,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并且还是一家三口一起上阵切磋,温暖又有情趣。除诗歌外,附录中收录的作品,包含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亲历、亲为、亲思、亲悟,看起来都是平平常常的生活琐事,而细思起来就蕴含着人生哲理。
-
不止魔幻侯健 著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拉美文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深入述评具有代表性的拉美作家在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除了博尔赫斯、波拉尼奥、马尔克斯等大作家,也会解析更多拉美新生代的作家和作品,让喜欢阅读和想要阅读拉美文学的读者,读懂和理解这些作家及其作品,进而理解拉美和我们自己。作者会从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讲起,探讨拉美小说的缘起,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回溯拉美的“文学爆炸”。此外,还会对拉美的非虚构写作进行分析和讲解。本书是拉美文学阅读的入门级读物。
-
聂鲁达诗文集[智利]巴勃罗·聂鲁达包含《在我热爱的世界上游荡:聂鲁达诗选》和《看不见的河流:聂鲁达文选》2册图书。诗与文相映、互证,延展想象世界与现实风云,重现波诡云谲的世界里,诗人令人惊心动魄的过往。
-
莫愁猎火狼烟,前路有高适董领著,北册绘 ,博集天卷 出品《莫愁猎火狼烟,前路有高适》是一本关于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国风插画随笔集,由“知识放映室”创始人董领和知名国风插画师北册联袂打造,从榜样、大器晚成、乐天派、农民、戎帅、友情、家族、宋州突围八个侧面呈现高适跌宕起伏的励志一生,其中穿插高适众多诗歌作品和38幅大尺幅插画,一并展示高适在逆境中勇往无前的坚韧心态,以及他一心为国的精神向度。
-
商市街萧红 著 人天兀鲁思 出品《商市街》是一本精选萧红的众多散文的合集。本书精选五十篇散文,《商市街》是萧红散文作品的精选集,汇集了五十篇精选佳作,展现了这位文学巨匠的散文精华。萧红的散文常与她的个人生活经历紧密相连,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质,深刻反映了她个人的生命体验。这些散文以其清新、自然、细腻和直率的风格著称,凸显了萧红作为女性作家的独特魅力。她的文字中流露出一种天生的凄凉感、诗意的涌动和忧郁的情感基调,同时不失童真,直面现实的严峻,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
诗歌里的二十四节气孟祥静 编著本套丛书是以“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民俗”“游戏”“神话”为主题,集赏析与科普于一体的诗词作品集。书中选取与该主题相关的诗词,一方面进行简要注释,对诗歌中相应主题的深意进行解读,并增加诗里诗外的有趣故事,另一方面配以四色插图,使读者对该主题有更直观的了解。借助诗词,我们试图穿透历史的缝隙,将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重要意义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季羡林本书荟萃了季羡林关于东西方文化异同的累累奇思、重重妙论。何谓东方文化,何谓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选择文化以及欧美文化的特质为何?东西方文化是什么关系? 能否融合?21世纪会是东方文化的时代吗?......季先生在本书中提出的大格局之见解,对当今时代、对个人,都颇具启发意义。套系简介:“季羡林自选集”是季羡林先生在自己全部著作中选出的、面向大众读者的篇目之合集,是季老文章的普及文本。季羡林先生为人可敬,学问专深而文风晓畅朴实,散文优美。本套丛书充分体现了先生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适合学界研究者、大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之,学之。
-
林大钦集(明)林大钦 著 黄挺 校注本书是《广东文丛》的一种,收录广东潮汕地区唯一文状元林大钦的诗文,并由整理者进行点校、注释、补遗。该书采用光绪十年重刻的《东莆先生文集》为底本,包括第一卷试策、第二卷论表判策、第三卷杂著、第四卷书札、第五卷诗,另有附录一诗文补遗、附录二制义、附录三序跋、附录四专记资料等,是一部能够全面反映林大钦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和诗格创作情况的别集。
-
大学似海秦绍德本书为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秦绍德先生的文集,全书分为“正襟危坐”“高谈阔论”“谈笑风生”“指陈东西”“往事回眸”五个部分,收入作者多年来所撰写的有关对新闻学研究、高等学校教育的思考文章多篇以及作者所撰写的序文、小品文、往事回忆性文章。由于作者多年担任要职,很多文章今日读来仍有启发性意义,对于了解过去二十年中国大学教育的改革以及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颇有裨益。本书可读性强,文笔流畅,可供一般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