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地平线,遥远的地平线肖复兴本书为教材推荐阅读名家肖复兴的经典散文读本。分“精读美文”和“泛读美文”两辑。“精读美文”收录了作者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代表作,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荔枝》《拥你入睡》等;“泛读美文”收入其在中小学语文考试中出镜率较高、极具文学性的美文,文章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怀恋,对山水的热爱,对艺术和美的追寻及向往。肖复兴的文字清澈,表达朴实,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也可帮助学生读者扩展阅读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
薛凤生文集薛凤生 著,杨亦鸣 主编《薛凤生文集》(全3册)全面系统地收录了著名美籍华人语言学家薛凤生先生一生的学术创作成果,涉及音韵学、汉语史、语言学理论、汉语教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等领域;还收录了 薛凤生本人的毕生旧体诗集,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个人的艺术修养。本文集是对薛凤生先生学术成果的首次系统出版,全面展现了著名学者薛凤生先生一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其 大家风范,既是对一代语言学人的纪念追思,也将促进国内外语言学界相关学术领域研究的发展。
-
中国小说通识鲁迅 等何谓“通识”?迄今为止,中国小说史已有很多版本,亦有不同写法。本书的目标是追求通俗性与知识性共存,这正是书名中“通识”二字的由来。本书集结了5位大师的通识性经典著作,旨在以有限的篇幅,让大众读者能够直观、便利地吸收到诸位名家的治学思想,并能清晰、完整地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本书是大众读者的上佳之选,相信每位读者都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
朱景昭集(清)朱景昭撰《无梦轩遗书》,晚清朱景昭撰。朱景昭,“庐阳三怪”之一。清代咸、同、光年间,庐州府人才鹊起,除李鸿章外,武有刘铭传、张树声等淮军将领群起于草莽,文有朱景昭、徐子苓、王尚辰等以合肥(或庐阳、庐州)“三怪”蜚声于士林。这里所谓怪者,则才能出众、秉性异俗、以才子名幕为世知是也。《无梦轩遗书》由其孙朱家珂于1933年刊印,共九卷
-
瀛庐晓语王晓平本书是王晓平教授治学心得的总结。王晓平教授在域外汉籍领域深耕多年,对于域外汉籍尤其是日本的中国学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星使海客”,回 忆治学之路上的师友们;“潮音涛声”,观察中国学流入日本的情况,探寻中日两国文化上共同的文化密码;“棹歌渔讴”,即作者所写的各种书序,集中于日本中国学研究领域; “若木临风”,收录了作者对于中国经学文献在日本流传情况的研究的书序;“淡云轻烟”则是作者关于自身往事的回忆。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
中大童缘2姚明基本书分上、下两册,共有八个小节,既有书写中大早年文明路时期和石牌时期的办学故事、康乐园内的童年见闻,亦细致忆述了中大老前辈们在抗战时期艰苦的血泪史。作者均为20世纪50、60年代就读于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和生长、生活及学习在中大的中大子弟及校友们,大部分为中大名师大家之后,是中大百年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童缘”情谊深厚绵长。这一批从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康乐校园走向社会的中大子弟,大多已迈向花甲、古稀之年,星散于世界各地,如今借《中大童缘2》再度结缘,共同吟诵与感怀校园风物。他们回忆讲述的是中大百年征程的峥嵘岁月,是在中大校园成长成才的人生轨迹,是中大人共同坚守的家国精神。《中大童缘2》兼具文学性和档案性,不仅是一部汇集了一群拥有特殊缘分的“老中大”的忆旧抒怀之作,更是作者们抒发对祖国、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母校和亲朋的真挚情感的作品。其结合了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与校史往事、中大精神与校园文化传播,表现中山大学的历史积淀和精神传承,具有深层次的教育意义。
-
暗夜亮灯的阿斐阿斐著 孟繁华、张清华主编本书是“情感共同体:80后作家大系”诗歌卷之一,收录诗人阿斐近年创作的诗歌作品。80后诗歌创作者既不急于标张自我文化身份的独异性,也不刻意强调与前代的继承性,在诗风上是相当“稳健”的一代。他们当中有的现实感极强,表达个性各自有鲜明不同;有的气度从容不迫,充满知性,体现了良好的文学素养。
-
许渊冲集 翻译艺术通论许渊冲《翻译艺术通论》可谓许渊冲的集大成之作,书中探讨了翻译中的矛盾论、实践论、三美论、三化论、三之论等论点,还举出了大量的译例加以佐证。作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现在,讲述了如何做到既符合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又使译文与原文的思想内容、文字风格相一致,甚至使译文比原文更加出彩。书中作者所阐明的关于文学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他多年来在从未间断的翻译实践中总结的心得体会和理论提炼。
-
书衣文录孙犁 著孙犁素来爱书,他经常便利用废纸来包装收藏的旧书,同时在自制的“书衣”上写点文字,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这样的文体被评论家称为“是孙犁在荆天棘地中为自己开辟的一条可致幽远、休养生息的小径,也是为自己打造的一页顶风破浪的扁舟,还是他在浊世中独创的宝蕴文化意味的的工作平台”。
-
明代散文选读伍恒山主编;唐焱、伍恒山编著1.本书选取了明朝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从承袭唐宋以来“文以明道”的儒学传统的明初散文,到明代中期主张文学复古的“前后七子”散文和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唐宋派散文,再到后期的公安派、竟陵派等各流派的散文,有助于读者了解明代散文发展的全貌。2.选文不仅注重文学性,更注重思想性,富含人生哲理。3.注释精当,点评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