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玄机可透露曾鹏宇《玄机可透露》全书22万字,其中既有找手机、斗银行这样的离奇经历,也有与歹徒搏斗、与异性“合住”的有趣场景;还有部分文章是未曾发表过的采访手记,用著名作家海岩的话说:“他的采访手记,视野开阔,透彻有力,发人思索;他的生活杂文,随意轻松,但感悟细致,角度新颖,非闲笔可拟。”...
-
足迹张国斌 著思考使经历更有力量。本书以优美的笔触,将一个外交官所亲历的外交事件,采撷的异域风景娓娓道来,通过揭示外交第一线的真实故事,展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描绘了一个外交官眼中的世界风景。见证历史瞬间:外交官眼中的人和事我眼中的阿尔贝王储、申博背后的故事。踏上文化之旅:探寻人类文明的昨与今奥斯陆的文化气质、寻找安徒生童话之旅。感受乡音与乡情:西方世界的中国风异国的邂逅、都柏林的中国餐馆。
-
罗马有多远苏三针对我国科学界所持中国人由本地“北京人”等直立猿人进化而来的地区连续进化观,作者spence wells的看法是:基因中找不到任何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相反,在东亚各个地区对12000名男性进行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每个人都能回溯到5万年前的非洲祖先。几万年前,现代人从南北两个方向进入中国(29页)。我恰好看到2005年有两位中国史前史方面的泰斗在两个不同公开场合的演讲稿——其中一份还是非公开的,但是那份稿子戏剧化地到了我手里。他们在讲话中重申并强调了中国人种的独立起源论,两位从头到尾闭口不提今天的国际基因研究结论,对此充耳不闻;一位演讲完后有听众提出“同源”说与基因研究对中国人种独立起源的挑战,该泰斗用语焉不详的一些话语应付了“同源”说,对于基因研究结论则说化石得出的连续性也有道理——我得说那是蒙外行的,或者说他还不知道化石的断层问题已经被提出来,那使得化石建立的“序列”摇摇欲坠(参见拙作《难以置信》第一部分)。总之,中国传统学者看来决心拒绝基因的“独立起源”结论。这下我反而安心了,因为我知道了对方的底牌。更让我高兴的是,翻阅完全书,我知道我的一些推论与DNA在宏观上是相合的,并且以后可能更广泛参考基因的研究结论。我认为基因结论可能并非指示出了绝对的真理,但是这毕竟是今天最为广泛被世界承认的一个学科与技术。中国某些人之拒绝基因技术在考古领域的应用,是一种不正常的怪异现象,这是所有中国文化人以及中国研究科学的人应该注意的。暂且把化石还是基因的绝对科学性放在一边,我认为史前史的研究实际上有一种“秋千"或“钟摆”效应,即哪个时期史前史的研究结论倾向于哪方我们就必须予以痛快承认。史前史的研究在两个甚至几个不同的假设理论之问摇摆,那是正常的也是理性的,这是史前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研究者要“守规矩”,也就是要客观中立,要理性,不能一旦“秋千”荡到了我们手里,我们就抓住永远不放手,不让“秋千”继续自然地荡下去。正如最初“秋千”曾经荡向了“中国文明西来”说,但后来偶然间发现了“足够”的证据之后“秋千”又荡向了“独立”说。这些表现或许是自然的而非人为,但现在“秋千”终于又因基因的新技术推向了“同源”说,研究者应该愉快接受结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我看到许多中国学者抓住“秋千”不放手了。假如你认为基因是错误的也可以批评与改进,但是我看到的情况是奇异的回避。P9
-
西班牙三棵树木心“三棵树”是西班牙产的一种酒Tres Cepas,初就觉得清纯,继之赞赏,不久又嫌那点点甘味是多余而不良的。曼哈顿上城区,麦德逊大街,白鲸酒吧,进门两侧橱窗,尽量海洋风调,别人还以为讨好梅尔维尔,其实是借借Moby Dick的光,做生意。在白鲸酒吧啜“三棵树”,写长短句,消磨掉像零碎钱一样的零碎韶华,韶华,在辞典里是青春岁月的称谓,我忘掉辞典就是了。待要成集,乱在体裁上,只好分辑,分三辑。哀利丝·霍珈走过来悄悄说,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种一棵树——这也太美丽得犬懦主义的春天似的;我是,是这样想,当谁欺侮了谁时,神灵便暗中播一棵树,森林是这样形成的,谁树即谁人,即又都不知道。诗集无以指唤,才袭用一用酒的牌名,西班牙与我何涉,三棵树与我何涉,诚如Faust作者所云: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
-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武立金上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燃起熊熊战火,新中国面临唇亡齿寒之虞,千钧一发之危。铁骨铮铮的毛泽东毅然作出了选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铁血男儿毛岸英,以非军人身份主动请缨,奔赴战场,几十天后为国捐躯。忠魂一缕飘天外,马革裹尸尸未还。强敌当前,慨然松子上前线的毛泽东是英雄。挺身而出,弃安逸而赴艰险的毛岸英是英雄。 彭德怀:毛主席把他的儿子托付给我,我怎么向他交待哟!周恩来: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毛泽东怆然叹道:怎能不想呢?他是我的儿子啊!
-
四海红楼周汝昌 等著《明报月刊》是打从历史走廊穿行过来的。“历史走廊”不是“历史大道”,更不是金光大道,远非那么平坦、风光。走廊的两侧屹立的是巉岩峭壁,中间可行的路其实只是一条夹缝。历史正是从夹缝中走过来,一面探索寻找,一面挣扎奋斗。《明月》的行进状态,也是如此。然而,尽管路途并不平坦,但她终于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了,从查良镛先生草创至今,已穿越历史走廊四十年了。《明月》运行的漫漫时间之河中,经历了八任主编。第一位主编是《明报》企业创办人和《明月》创始人查良镛先生,之后担任主编的依次是胡菊人、董桥、张健波、古德明、潘耀明、邱立本、古兆申。从一九九八年起,我第二度接任编务。胡菊人历时达十二年;其次是董桥,也有七年;我在前一时期做了四年,后期也八年了,合共十二年,与胡菊人一样。《明月》最初十多年是黄金时期,销路很好,她的创刊号还要再版哩。但正如查良镛先生所说“前十年是相当艰苦”,一面倾尽心血与汗水,一面还要遭受攻击与炸弹。我不过是一个接棒者,以个人的知识水平来编这一本誉满海内外的杂志,自问力有不逮,对尺度的拿捏甚至具体编务,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期间又经历了金融风暴和香港经济衰退时期,读者阅读心态十分飘忽,香港杂志销路日渐萎缩,甚至个别名牌杂志也在这场狂飙中没顶了。《明月》还能够维持下去,订户不跌反增近一倍半,销路在稳定中发展,这可以说是一个异数。
-
超级阅读李胜利、严敬群分层阅读是一种高效实用的阅读方法,能有机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把轻松阅读和升学考试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 所谓分层阅读。就是把阅读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热读、点读、精读。第一个环节首先给读者呈现一篇美文,热读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作批注,随后的“读后随想”,供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个环节为“点读篇”,篇前设置“读点”,即从本文中你可以读到的最精彩的“点”是什么。让学生产生一种阅读期待;篇末的“点读”。即对本文粗略点评和分析,与篇前的“读点”角度不同。形成首尾呼应。使阅读形成一个从开到合的过程。 第三个环节是真正的经典赏析,为“精读篇”,对文章进行全方位解读。系统地辅导学生如何品味文章。每个精彩点都有详细的批注和分析。文末再给出全文赏析。 同时全书分为20周。每周一个主题,后面均附有“阅读反思”、“阅读感悟”、“读写话题链接”。供学生去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实现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另外,“趣味古诗文”,供学生陶冶情操。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做人,在阅读中健康成长,是本书承载的光荣使命。
-
异乡人的星空彦火《明报月刊》是打从历史走廊穿行过来的。“历史走廊”不是“历史大道”,更不是金光大道,远非那么平坦、风光。走廊的两侧屹立是巉岩峭壁,中间可行的中其实只是一条夹缝。历史正是从夹缝中走过来,一面探索寻找,一面挣扎奋斗。《明月》的行进状态,也是如此。然而,尽管路径并不平坦,但她终于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了,从查良镛先生草创至今,已穿越历史走廊四十年了。《明月》的主要成功经验,是她的编辑方针恪守“独立、自由、宽容”的信条。正如查良镛先生在《发刊词》中指出的:“本刊可以探讨政治理论、研究政治制度、评论各种政策,但我们决不作任何国家、团体、或个人的传声筒。我
-
从井冈山到北京韩平中央警备团,一支神圣而又神秘的部队;中央警备团,一支忠诚而又英雄的部队。中央警备团,一支保卫着党中央从井冈山来到北京的部队;中央警备团,一支记录和凸显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部队。中央警备团,由于保卫着党中央、中央军委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任务,而蒙上了层层神秘的面纱。在保卫党中央从井冈山到北京的几十年时间里,她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圆满的答卷。他们以忠诚、勇敢而威名远扬,著称于世。该作品旨在用纪实的手法,以时间进展为主线,突出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时段中央警备团的主要活动,全面记述中央警备团几十年战斗历程中的英雄业绩和风采,展示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画面。
-
金庸散文集金庸汇集金庸60多年散文精华,展现文学大师的才思与妙笔。由金庸先生撰著的汇集其60多年间散文精华的《金庸散文集》,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本书是中国内地惟一一本得到金庸先生授权正式出版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了金庸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报纸杂志散落发表的近百篇文章,多数是金庸对电影、话剧、戏曲、歌舞等各门艺术的鉴赏文字,还有历史随笔、游记及武侠小说的创作心得等,全书40余万字。这些文字呈现了金庸先生广泛的兴趣和游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关于莎士比亚话剧和经典外国电影、中国传统戏曲的点评文章,非常有功力。金庸,原名查良镛, 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早年在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形成《明报》集团公司。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