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严歌苓文集·有个女孩叫穗子严歌苓 著《老人鱼》——穗子有个没血缘关系的“外公”本来是抗战英雄,却因为一堆勋章,遭来横祸。《柳腊姐》——柳腊大概是中国最后一批童养媳,在作者笔下,其风貌、渴望、理想却与今天的女学生并无两样。《拖鞋大队》——不折不扣的残酷青春代言篇,孩童少年狠心、不负责任地伤人,实在是世界一流,“她们”那些以恶报善的行为,几乎天下雷同。《灰舞鞋》——书中最长一篇,一个“很电影”的爱情故事,不少男女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初恋的倒影,地域跨度从四川,到北京,再到西藏。《奇才》——堪称一部寓言式的职场现形记,故事发生的环境虽不是现代写字楼,但书中角色皆可在现实社会中找到相似人物。《耗子》——一篇结局悲伤的小人物志,一段小女子被命运之手耍弄的无奈经历,生活踩落她,捧起她,最终斗败了她。《爱犬颗韧》——(颗韧,藏语中的“爷们”)催人泪下,比《狼图腾》或《导盲犬小Q》更简洁易读、更贴人心、更近牛活。
-
严歌苓文集·扶桑严歌苓 著1995年曾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首奖/2002年英文版进入《洛杉矶时报》美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多年来不同国家的多位电影工作者对这个故事表示出极大兴趣,有女导演称这部小说是“当了导演最应该拍的故事”。
-
不纯真年代《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三联生活周刊文丛。我在1995年9月接任《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筹备《三联生活周刊》正式以半月刊方式连续出版的时候,设计最后一个栏目为《生活广场·大家谈》。就栏目而言,是沿袭原来的设计。在我接手《三联生活周刊》之前,钱钢在《三联生活周刊》创办试刊期间,就设计了“生活广场”这个栏目,杨浪在《三联生活周刊》以月刊方式正式创办时,改成为“百姓广场”。“广场”是当时三联书店的领袖董秀玉先生特别喜欢的一个概念,那是一个无拘无束开放交流的文化空间。虽为“广场”,其实能做到集会、演讲交汇之气势并不可能,要想将一种思想有寄附之地,文字在千字之内也不可能。我一开始求助于文学圈最熟悉的朋友,王小波、余华、苏童、史铁生,他们都具备最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记得王小波在“生活广场”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个人尊严》,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不在单位里、家里,不代表民族、国家单独存在时,居然只能算是一块肉”。
-
追寻梦土席慕蓉席慕蓉的诗,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台湾诗评名家萧萧称许她的风格是“似水柔情,精金意志”。她的诗作曾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除了在华文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之外,也被译成多国文字,英文及日文的单行本都已出版发行。近二十年来,席慕蓉更以“原乡书写”,确立了她在散文上的独特风格,学界认为她这些作品甚至有文化学上的特殊价值,影响非凡。作家出版社同时推出《追寻梦土》与《蒙文课》两本散文集,是席慕蓉以多年在蒙古高原上的长途跋涉所谱成的追寻之歌。似水柔情仍在,精金意志更坚,值得向读者郑重推荐。本书里收录的是与蒙古高原有关的文字,以一九八九年的夏天作为关键点,有的诉说在这之前从未见得原乡的迷惑和彷徨,还有的是在这之后,终于见着原乡的喜悦和忧伤……记录的是一个天涯游子如何面对自己的原乡,以及因之而起的种种触动和转变,更深深受到游牧文化的吸引,十几年间,逐渐从个人的乡愁转为对文化的探寻。
-
知命书镜子 著《知命书》是一本撼动灵魂的摄影图文集萃,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章节,都是对于命运的敬畏与探索。关于爱、成长,宿命与理想,快乐与悲伤,清醒与迷茫;关于幸福的定义与向往,关于存在的平淡与疯狂。《知命书》提到生命中的一切。如作者在扉页中所记,有些事,我们一直心存敬畏。我知道,青春无法回赠;我知道,真爱也难长情;我知道,落花流水、岁月无恒,只求曾经感动;我知道,那是我的涅槃,那是我的宿命。
-
顾城的诗顾城的话顾城 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是否带着光明离去,我们不得而知。然面他寻觅光明的眼睛却永远留在了他的诗中,充满梦幻和童真。 顾城是一位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创作是当代诗歌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一。本书由作者的家人选编,并配以作者本人的富有个性的插图,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诗集。主要节选作品有:星月的来由·烟囱、对宇宙大声发问、怀念、铭言(二首)、割草谣、找寻、我赞美世界、生命幻想曲、友谊、一代人·巨星、梦想、梦痕、眼睛、石壁、摄、山影、眨眼……
-
谍战在黎明朱振才 著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极其混乱的国内环境下成行的。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在世界东方崛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实行政治上遏制,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千方百计欲把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扼杀在摇篮之中。在国内,大陆大部分地区刚刚解放,有的地区还没有解放,如新疆、西藏,还有山东的青岛。对新政权不满的反革命分子、国民党散兵游勇、特务、间谍分子以及刑事犯罪分子,他们不愿失去过去的“天堂”,时时刻刻都想着“变天”,对新政权进行捣乱、破坏。更有甚者,被赶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把反攻大陆当成既定目标,伺机进行疯狂的反扑。他们不遗余力地派遣特务,进行搜集情报和暗杀,爆破,给新生的革命政权带来危害。对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危害。《谍战在黎明》一书,以此为背景,反映了我公安侦查机关与国民党保密局进行的惊心动魄的博弈与暗战的事实。
-
像羽毛一样轻《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像羽毛一样轻(三联生活周刊)》迎来自己创刊号出版十年之际,我们编辑了这本文集,想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文章是由曾在或正在编辑部工作的同事们提供的,他们从个人角度讲述的故事,涉及周刊从创刊至今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部分重复的内容和过于冗长的感想。数十位读者朋友也写来文章,他们对周刊的期待我们已经铭记在心。
-
零碎的欢颜《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零碎的欢颜(三联生活周刊文丛)》从另一个角度上分析了“生活圆桌”和《纽约客》各自的价值。有人把“生活圆桌”和《纽约客》杂志的“城中闲谈”相提并论,我觉得这没什么可比的,这两个栏目都放在杂志比较靠前的位置上,这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我也从来没认真看过“城中闲谈”,看《纽约客》都是看它的长篇特写,那是杂志写作的最高标准。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生活圆桌”的价值,在一开始,它是有价值的,它给我们的表述方法带来一些变化。在十来年前,报纸杂志上见到的短文大多是“散文”或者“美文”一路,也没有那么多专栏和专栏作家,所以“圆桌”上比较肆意、信息丰富的短小文章还能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有许多作者在这样短小的文章中还呈现出了想象力、结构感,那更了不起。
-
阅读的姿态徐累 主编世界、书本、身体构成了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有趣:世界存在于书本,书本被身体掌握,身体又处在世界的某一处。就像人们自由选择自己的读本一样,人们更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阅读姿态。这说起来很私性,平常甚至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反映阅读情形的艺术作品那里,它确实又有些微言大义:阅读定格了那些时空的主人和他们的年代,就像福楼拜说的那样,“阅读是为了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