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水浒十一年老了《水浒十一年:1112年-1122年》是关于《水浒传》的青春版解读,以梁山喽啰的视角解读当时草莽英雄的轰轰烈烈;从草根的视角看盛世草民的人生悲剧。《水浒十一年:1112年-1122年》采用编年体的方式,分多个小主题,说当时人情世故,朝廷政事野史,乡野趣闻八卦。《水浒十一年:1112年-1122年》特点:《水浒十一年:1112年-1122年》语言风格颇具现代色彩,类似王朔小说,或者周星驰电影,读者尽可捧腹大笑;但这不妨碍《水浒十一年:1112年-1122年》思想的深刻,借古人事,说今时弊病。这是一部有深度的书。所谓历史,不过是循复;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所谓历史,不过是循复;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公元1666年,《水浒传》中的英雄大开杀戒,辽金战争屠戮不断,赵宋边境风雨飘摇。唯有那些关于茶的事情让我们回味无穷,那是风貌苦难的缝隙之中,仅存的一段清香柔软的时光。我们只记得开枪是一名打虎的英雄,却忽略了他杀人时的凶残。武松就算有打死老虎的本事,也不具备打破世俗观念的勇气。他一生都没有爱情,还不如王矮虎,豁出去不要脸了,最终抱得美人归。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纳兰词典评苏缨《纳兰词典评》收录了纳兰的减字木兰花、蝶恋花、菩萨蛮、山花子、浪淘沙等诗词,供大家欣赏。在现代的钢筋水泥从林中,人们似乎渐渐丧失了对于古典精神的继承,直到重新阅读纳兰。我们几乎想象不出,这个名满京国的贵公子是怎样在浮华中守望着一种纯净的人生、一方精神的自由。他已不再是词论家眼中那个“以自然之眼观物”的满族词人,而是人们心底对于生命最本真情怀的深切关注。于是,面对人类柔弱的心灵,亲近纳兰,就成为了一次重生的精神洗礼。
-
谁的灵魂更可悲柯云路这是我从文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本随笔集。都是这两年的作品,并无陈年老账。写这类杂文随笔,我的宗旨很简单。一是全说真事,不要半点虚的。能用事说明的道理,把事说了就得。读者都不弱智,不要一咏三叹。过去年代那些太高大的说道和太放眼的抒怀要不得,现在年代那些过分聪明的调侃也会让人觉得矫情。再一个,若真有点议论要发,一定是有感而发。无感而发的命题文章一篇都不写。三是文字只求平实,不拿捏.不摆出一个写什么写什么的大架式。只说些平常故事平常话。写了二十多年,越来越知道平实的文字其实最好。这本随笔集涉及的事情五花八门,大致归类,有政治社会、生命关怀、婚恋教育、文学艺术、生活杂谈、修身养性等。细心的读者大致可以发现这里的分布。希望这些文字能引来读者会心一笑。
-
健康携梦人刘心武《健康携梦人》,奉献给读者的,就是“散文随笔树”上的新果子。第一辑收入的,大体是人生感悟、世相百态、审美体验方面的文字。第二辑收入的,大体是对一些人物的感怀。第三辑收入的,是建筑以及居住环境方面的评论和随笔。第四辑收入的,是2006年德国世界杯赛事之间写的足球评论,作者总是把足球评论同世道人心、人情人性结合起来,因此,这些篇什应该不会由于赛事的远去而失却咀嚼的滋味。第五辑是关于《红楼梦》的文字。第六辑是2006年访美、2007年旅俄后写下的随笔,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记,作者总愿在这些文字里融汇进更深层的意蕴。他说他其实是个“海关子弟”,因为他的父亲,是中国海关的第一任统计处副处长。弹指间,他已六十五岁。父母早已仙逝。而他还在人生的途程中跋涉,一方面以梦想寄托心灵里某些无法在现实中安放的东西,一方面心里头倍儿明晰:人首先需要在现实中立足;能够成为所谓“梦中人”的,实属凤毛麟角;携梦前行却不可让梦吞噬!
-
不哭申赋渔《不哭: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是一本由18个新闻故事组成的书稿。他们,大多数是不满18岁的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他们,被定义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然而,他们在弱小的生命与渺茫的未来中,却仍然保有自己的梦想。正是这些梦想,让他们拥有着继续生活、前行的力量。有梦想,就有希望。《不哭: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为我们展开了这个时代挣扎于贫困生活中的少年群像的感人故事,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这力量来自这些故事本身的奇异和书中包含强烈的悲悯之心。
-
释梦斋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西岭雪,邓遂夫《释梦斋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是西岭雪续红三部曲的第一部,此书以酷似曹雪芹原著的艺术品味和语言风貌,严格遵循曹雪芹原著的诸多伏脉和脂砚斋批语对八十回后情节的诸多评介作为依据续写而成。此书充分展现了西岭雪在小说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艺术上的深厚功力,写得既缠绵悱恻又波澜壮阔,堪称古今《红楼梦》续书中写得最好的一部极品。《黛玉之死》的作者西岭雪,是我国近年涌现出来的极具创作实力和文化思想底蕴的青年女作家,不仅才力过人,其作品的题材涉猎范围之广和创作速度之快,在当今的文学界亦属罕见。仅两千年以来的短短六七年间,她在同时担任两本畅销杂志主编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版了近四十部作品,其中包括现代题材小说、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和散文集等,而且发行业绩可观。故被《释梦斋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评者誉为当今之“文学奇人”。《黛玉之死》的评者邓遂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脱颖而出的新锐红学家之代表人物,曾受到茅盾、周汝昌、冯其庸等老一辈学者的高度评价,也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他在学术上建树颇丰,成绩斐然,尤其对《红楼梦》早期抄本脂评本和脂砚斋批语的研究极为深入,对《红楼梦》的校勘有突破性贡献。他对《释梦斋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的评点,亦融入了他在红学尤其是红楼探佚学及文艺理论、文学鉴赏等方面的诸多未发表的新见,加之文笔优雅机趣,读来发人深省,堪与西岭雪的高质量《红楼梦》续书相映生辉。
-
冷冷松风寒刘大澄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读诗可以“怡情养性”,家家大门上的门联也多爱用“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世长”这一类的联语。显见以往读诗诵词的被尊重,而且是蔚为风气的。近代人则生活繁忙,业余娱乐活动又多,“诗”在人们的生活中,似已渐渐失去它原有的地位了。虽是如此,但当我们成天与声、电、化、工为伍,在为账务、公牍、计算机、机械搅得昏头的今日,偶然接触到一首旧日的好诗,仍不免使你有一种新鲜惊喜之感,仿佛一时又远离尘嚣,重回到风光明媚、温暖亲切的故乡,或是像发现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源,置身其中忘怀一切。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接触这类诗句时,眼前所展现的清美意境,仍然使人一时悠然神往,忘却一切烦恼,涤除一切厌倦。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最璀璨,也最珍贵的宝藏。纵使在这已发展到被名为e时代或数字时代的年月,我们整日消磨在科技不断发展,感官享受业已多彩多姿,但心灵生活还是不免时有偏枯抑压之感的今日,如果仍能继续保持旧时美好的传统,每日找出一点时间来,憩游于所爱的古人诗词中,相信它不特可以调剂我们生活情趣,还可借以激发我们工作信心和生活意兴,更有助于一个人面对自己未来的愿景,时时创缔新境。
-
男孩当绅士女孩做淑女安君杨《男孩当绅士,女孩做淑女》是作者在上一部作品《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之后的又一部性别教育著作。无论是提倡“穷着养”、“富着养”,或是强调“绅士”、“淑女”,其实都是中西方优秀文化教育的积淀与精神所在,是一种殊途同归后的共识,也是现代文明社会所倡导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本书是根据男孩和女孩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需要而具体量身打造的实用养育技巧,着重阐述了成功的教育不只是从父母的口袋里掏钱就可以办到的,而需要倾注爱心和努力。对孩子来说,拥有独立精神与健康人格显然比表面化的“贵族腔”“精英状”重要的多。
-
女监档案孙晶岩监狱中的这个特殊人群,已经被贴了特殊的标签,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已经与常人不一样了。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常人的生活,就需要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孙晶岩所做的调查采访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耐性和技巧与那些女囚犯建立了一种心与心交流的氛围,从中获取了真实的资料;更重要的在于她的调查采访活动成为这个特殊群体自我经历的再梳理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强化自身自新意识的极有意义的过程。
-
红楼别样红周汝昌《红楼梦》之红,即她的真美,就正是“别样”的红,简单无法形容,没有一个切当的字眼可以用得上。那么,我们自然就会不断地追寻这个“别样红”的各种缘由、因素,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奥妙,竟使得这部“小说”(其“说”不“小”呀!)如此地夺人眼目,更令人叹为一万部书也比不上她这个“别样”?荷花的红,本来已与桃花、杏花、牡丹红、石榴红……“万紫千红”不同了,偏偏又加上那清波丽日的上下照应,这个“红”可就太“别样”了!杨万里是个大诗人,连他也没“办法”——大约是“想了半日”,也没个道理可言,就只好拿了一个“别样”来“缴卷”。诗人毕竟是智慧之士,他不去“参死句”,也更不替人立什么条条框框——让各人去体会那个“别样”吧,谁若能为荷花的红做出一个科学分析和定义,自然他比诗人就更有学识和才干了。我们期待众多专家学者来“解读”的是荷花的红,当然更是《红楼梦》的红。或许会有人解说:文学艺术,不是已由大家认同要有“个性”吗?如今这个“别样”岂不正是“个性”之义?若问及此,却又不可能为一谈,因为“个性”只是个生理、心理科学性的名词,而“别样红”却不能等于“个性红”。“别样红”是说《红楼梦》这部著作的内容、意义和艺术成就是异乎寻常的。她的文采之美,她的超凡迈俗的鲜活之气,那一种人间的情缘和诗词境界——远远望上去,就全与众不同。这也许可以叫做“个性”,但绝不是“个性”所能表达的风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