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长安回望李鹏飞唐代小说为何会发展到如此繁荣的地步,以至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唐代小说繁荣的时间为何在中晚唐?为何唐人小说会倾向于以真实人物作为虚诞怪妄故事的主人公?小说和诗歌中的大唐到底哪一个更贴近真实的唐朝呢?……本书从汉唐文言小说的概念演变、历史发展、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段等多角度切入,结合谐隐精怪类型小说、“变形”母题,小说观、复仇观的生成或表现,以及唐代小说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等问题,对大量唐代小说文本与相关文献加以重新审视,细致分析,试图对以上问题加以解答,从而为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学与文化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
会饮记李敬泽 著《会饮记》收录了李敬泽在《十月》杂志专栏刊登的系列作品,是继《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之后的又一力作。李敬泽用亲历者的眼光,从历史的深邃中观照当代文学的现场,他尝试去寻找那些隐没在历史的背面和角落的人,提及不被人熟知的姓名,拾起落满了灰尘的书籍,在缝隙中劈开思想的天地,发现文学之美。这本书以柏拉图的“会饮”为引子,呈现了当代智力生活和精神社交的秘密地图,展现了李敬泽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思考和见解。在书中,李敬泽以亲历者的视角,从历史的深处审视当代文学现场,尝试寻找那些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人物,重新发现他们的姓名和作品,深入剖析他们的思想,揭示文学之美的真谛。李敬泽的写作风格博古通今,横贯中西,他引经据典,汪*洋恣肆,将古今中外的文学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编织出属于他自己的文学地图。同时,他的写作也展现了他对文学、哲学和信仰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当代文学现场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见解。
-
生活有小暖丰子恺等著本书精选丰子恺、沈从文、林徽因、汪曾祺、史铁生、冯骥才等24位华语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如《忆儿时》《过节和观灯》《致沈从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消逝的钟声》《珍珠鸟》等,讲述生活中的各种温暖记忆:美好的金色童年、难忘的师友亲人、抚慰人心的茶食、路过生命的美丽生灵……人生路上,我们带着这份温暖前行,一定会收获无数鲜花与幸福。
-
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李敬泽本书是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的历史随笔集。五十三篇随笔,五十三次遇见,走进《左传》《史记》《诗经》《论语》,在春秋时代的荒野和歧路上,结识古时那些庞大的灵魂。深情的人、智慧的人,愚钝的人、荒谬的人,慷慨如长风的人、狭小如针眼的人,i人和e人,困于原生家庭的人和奔赴不确定的远方的人,舍生取义的人,在苦厄中向着心之所善的人……他们是人,和我们一样。他们是神,是我们心中的星辰,照出我们的幽暗和明亮。
-
夜深人静是自由,天亮以后是生活史铁生、汪曾祺等 著;文通天下 出品1.《夜深人静是自由,天亮以后是生活》是一部文学大家散文精选集,是史铁生、汪曾祺、丰子恺、老舍、萧红、庐隐等20位名家写给当代人的勇气之书。成年人的世界里,白天各有各的光鲜,晚上各有各的心酸,为了生活,为了碎银几两,为了三餐温饱,终日奔波劳碌。躲不过,也逃不掉,但即便身体负重前行,我们仍然有灵魂自由的权利,也能够拥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夜深人静时,与名家在文学的世界里促膝长谈,洞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豪放,感受“晚风吹人醒,万事任它去”的洒脱,体验“烟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的浪漫。顶着这一分的甜,冲淡那九分的苦,在天亮以后更加恣意地拥抱生活。 2.白天归顺于生活,晚上臣服于灵魂。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撕下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伪装,褪去曲意逢迎、推杯换盏的无奈。星空下的你,享受着黑夜给予的自由。这些饱经世故的文学大家,也曾经历过生活的重压和打击,但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在谷底也要开花,在海底也要望月。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如此,你便能滋养自己的灵魂,继续盎然前行。
-
赛先生在当代李静 著本书所关注的,是科学技术(即“赛先生”)在当代中国地位迅速升级的两个时期:以“改革”为主旋律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以及2016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文本细读和对社会文化现象的个案分析,阐释了当代文学如何因应变化而更新自身、发挥能量。作者将科学与文学,及其背后的社会、思想、政治、文化加以有机联系,深入探究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
邵洵美全集邵洵美 著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之一,邵洵美长期以来都不以文名传。他显赫的家世、对于出版业的致力,以及鲁迅对他的批评,都影响了他在文坛的声誉,以致当代读者了解他的甚少,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上也是一块空白。他的作品,无论诗歌、小说、随笔、译作等,陆续都已有较为成熟的文本面世。此次出版《邵洵美全集》,系其子女从大量民国至解放前后的期刊、书籍中辑出,校勘整理、增订佚文。经编辑整理,最终分为:1.诗歌;2.随笔;3.小说;4.诗论;5.文论;6.书话;7.时评;8.编辑散记;9.邮话;10.译作;11.回忆,附《邵洵美生平简谱》和《邵洵美著译年表》。共计十一册。各卷按内容精心分类,调整编目体系,可以说是基本收录了现今所见邵洵美所有著作。除增补大量以前未收诗论、画论、书评和人物评论外,本次全集整理时,如发现个别史事名称叙述与权威出版物有出入者,均酌加编者注,从而进一步提升这批珍贵史料的研究价值、参考价值。由于种种原因,此前对于邵洵美作品的整理及相关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此次出版邵洵美作品集,正可弥补邵洵美在现代文学史研究缺席之憾。
-
刘以鬯文集刘以鬯著 梅子编本文集共12卷,内含长篇小说10部,中篇小说17部,故事新编17篇,短篇小说84篇,微型小说93篇,散文38篇,诗歌25首,评论、讲演录、序跋147篇(含专论1部)。每卷如下:第1卷长篇小说《私恋》《酒徒》,第2卷长篇小说《围墙》《陶瓷》,第3卷长篇小说《岛与半岛》《对倒》),第4卷长篇小说《他有一把锋利的小刀》《吧女》,第5卷长篇小说《香港居》《时代曲》,第6卷中篇小说,第7卷中篇小说,第8卷故事新编,第9卷短篇小说,第10卷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第11卷散文、诗歌、评论,第12卷评论、讲演录、序跋。
-
在北大阅读现代吴晓东 等本书是在吴晓东老师组织的北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讨论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讨论的对象主要是1940 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参与者从文本细读入手,结合原始报刊材料以及文本发表的历史语境,探索和发现40 年代新的问题空间,从中具体辨析和阐发何谓“现代”,何谓“现代中国”等议题,进而辐射出对20世纪中国乃至当下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讨论的对象偶尔也兼及1949 年后尤其是当下的文学作品和热门影视作品,从中可见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是如何把思考的触须延伸至当代领域的。参与者在进入文本发生的历史语境的同时,也力图引入相关的理论阐释,逐渐形成了“文本· 历史· 理论”三位一体的方法论视野,因此也选取了相关西方经典理论著作进行研讨。书稿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保留参与者思考和进入各自话题的过程性,保留讨论的现场感和“氛围气”,以期如实反映新一代中文学科的学子们如何细读文本、如何选择各自的切入视角,进而如何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思考和生发属于自己的学术问题的鲜活历程。
-
新时期文学口述史王尧这是一部珍贵、鲜活的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史的学术著作。这部国内一部“新时期文学”口述史著作,历二十余年方才完成,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来说,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全书详细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界的思潮、事件与争论、创作、编辑与出版等20世纪70年代末至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界的各种面相。作者历数十年、多次奔赴北京、上海、西安、太原、南京、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采访了李子云、陆文夫、顾骧、邵燕祥、林斤澜、卢新华、刘心武、陈思和、冯骥才、北岛、李陀、莫言、铁凝、毕飞宇、叶兆言、余华、苏童、朱伟、铁凝、残雪、池莉、王安忆等59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文学活动家,做了数百人次的口述实录与书写整理,近300条知识点注释,等等,真实再现中国当代文学史种种鲜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