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日]加藤周一 著,邱雅芬 译《日本文学史序说》是加藤周一的代表作,被翻译成七国语言,是世界范围内研究日本文学、文化、思想的经典著述。本书是加藤周一对这一经典作品进行的讲演的记录。全书以和学生问答的形式,在深入浅出地说明《日本文学史序说》精髓的同时,阐明了写作方法论,并且穿插之后的研究发现,纵横交错地展开讲述。本书继承了作者一贯的广博视野、深刻思考,且增补了作者新的研究成果,涉及日本文学的细腻韵味、与中西文学的比较、关于文学中表现的思想等。本书还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知名学者小森阳一、成田龙一,围绕《日本文学史序说》进行的演讲与对谈。
-
长安回望李鹏飞唐代小说为何会发展到如此繁荣的地步,以至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唐代小说繁荣的时间为何在中晚唐?为何唐人小说会倾向于以真实人物作为虚诞怪妄故事的主人公?小说和诗歌中的大唐到底哪一个更贴近真实的唐朝呢?……本书从汉唐文言小说的概念演变、历史发展、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段等多角度切入,结合谐隐精怪类型小说、“变形”母题,小说观、复仇观的生成或表现,以及唐代小说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等问题,对大量唐代小说文本与相关文献加以重新审视,细致分析,试图对以上问题加以解答,从而为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学与文化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
吴宓文集吴宓 著 吴学昭 整理本书收录吴宓先生文章近三百篇,主要来自民国时期出版的《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国闻周报》《武汉日报·文学副刊》等报刊,亦有一些未刊稿。全书以创作方式为经、发表时间为纬,结合内容特点进行分类编排,分为“著作编(上)”、“著作编(下)”、“译作编”三册。“著作编(上)”收录代表吴宓先生之文化观、文学观,和有关办学办刊思想、思故怀人等内容的文章;“著作编(下)”收录吴宓先生有关西学的介绍与评论文章;“译作编”收录吴宓先生的翻译作品,以期呈现吴宓先生学术及思想的大致面貌。本书编辑整理时,对收录文章尽量依据底本保存原貌。同时,对底本讹误之处做了改订,对文章来源出处、外文译名差异等问题做了必要的注释说明。
-
寻找理想作家徐则臣对于徐则臣而言,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读过的外国文学,看过的外国电影,在量上肯定是远远大于中国的。”外国文学形塑了徐则臣“到世界去”的精神路径,也奠定了他“回归传统”的顿悟前提。《寻找理想作家》为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的散文集,将近年来徐则臣在外国文学(小说)方面所做的阅读札记、读书随笔与分享记录做一整理,集结成册。徐则臣经历过一段“穷凶极恶”的阅读时间,一本一本把自己“读开”了,也形成了简单却实用的阅读方法——遇到感兴趣的作家,便将他的书一网打尽。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卡达莱、肖洛霍夫、厄普代克等十位外国名家,和那些名为《百年孤独》《破碎的四月》,或是《静静的顿河》《黑书》《我的名字叫红》的经典作品,徐则臣自然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如果你还没读过这些名家,《寻找理想作家》将成为你的“阅读指南”“入门读物”;如果你已经对书中提及的作家作品有所了解,本书将为你提供不一样的思路与可能。“写作者要寻找理想的读者,理想的读者能理解自己。对读者来说,我们也在想象和寻找跟我们相契合的作家。”
-
鲁迅自选集鲁迅鲁迅生前自选集一本书读懂鲁迅作品精粹 鲁迅先生生前,只编选出版过一部自选集——《鲁迅自选集》, 1933年3月,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到1942年,印刷了7次之多,可见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鲁迅先生是按照材料、写法的不同编选的,因此全面反映了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所选的22篇作品,来自他的《野草》(七篇)、《呐喊》(五篇)、《彷徨》(五篇)、《朝花夕拾》(三篇)、《故事新编》(两篇)等五部作品集,有我们大家熟知的《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伤逝》《在酒楼上》《铸剑》《奔月》等,共计二十二篇。书前有鲁迅先生写的《自选集》序言,对于了解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历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特别收录著名画家刘岘为《野草》创作的12幅插图,为《孔乙己》创作的31幅插图,以及著名画家丰子恺为《故乡》创作的19幅插图,共计62幅插图。
-
汪曾祺小全集汪曾祺《汪曾祺小全集》全10册,收录汪曾祺毕生精华篇目,由其子汪朗和“汪学”研究者王干选编。本套“小全集”是对汪曾祺文艺作品一次集中、全面的个性化、阅读型呈现,更加注重可读性、分类性,从大众阅读的习惯出发,以“草木”“他乡”“旅行”“美食”“故乡”“师友”等为主题,划分为六部散文集和四部小说集共十卷,呈现汪曾祺小说、散文等文学成就的全貌,同时配备思维导图、附赠别册,一图一册阅尽经典。文集小而精悍、涵盖广泛,是教科书选目、课外阅读和人生修行的不二之选。
-
赛先生在当代李静 著本书所关注的,是科学技术(即“赛先生”)在当代中国地位迅速升级的两个时期:以“改革”为主旋律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以及2016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文本细读和对社会文化现象的个案分析,阐释了当代文学如何因应变化而更新自身、发挥能量。作者将科学与文学,及其背后的社会、思想、政治、文化加以有机联系,深入探究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
你来春风就来韩运旗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从生活细微处入手,由表及里,有思想,有深度,延续了散文文本一贯鲜明的叙事、说理和抒情特色,具有浓郁的时代感觉和怀旧情愫。作品分为“乡关回望、往事如歌、故园情深、人间草木、山河远阔、红尘絮语”6个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亲朋的深情厚意,对人生和人间真情的思索感悟,文笔优美,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乡关回望 ”和“往事如歌”主要是对童年往事的眷眷回忆,“故园情深”是对亲友故人的真切思忆,“人间草木” 是对风花雪云的及时捕捉,“山河远阔”主要描写对万里山河的热爱,“红尘絮语 ”记述作者对于幸福、生死的感悟和心灵收获。在这喧嚣匆忙的时代,作者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 坚信“读书写作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难能可贵。其写作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真挚,文字里有浓郁的乡愁,更有对生活困苦年代的追忆和催人泪下的怀念、沉思、收获等,值得一读。
-
沉沦郁达夫 著 人天兀鲁思 出品本书收录了192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首次面世包含的《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三篇,另外收录郁达夫表现了“生的苦闷”的几篇佳作。作者聚焦于当时受旧社会的压迫而窒息的青年一代们共有的精神苦闷,以感伤浪漫的情调、露骨的真率和大胆的自我暴露冲击着千百年来伪才子们的假道德,真正的“为在这一个弱者处处被摧残的社会里……保持我们弱者的人格,或者也可为天下的无能力者、被压迫者吐一口气。”开创自传浪漫白话小说先河,对传统价值观提出挑战《沉沦》;深刻诠释欲望主题《银灰色的死》;无为的理想主义者的没落《南迁》……
-
在北大阅读现代吴晓东 等本书是在吴晓东老师组织的北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讨论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讨论的对象主要是1940 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参与者从文本细读入手,结合原始报刊材料以及文本发表的历史语境,探索和发现40 年代新的问题空间,从中具体辨析和阐发何谓“现代”,何谓“现代中国”等议题,进而辐射出对20世纪中国乃至当下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讨论的对象偶尔也兼及1949 年后尤其是当下的文学作品和热门影视作品,从中可见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是如何把思考的触须延伸至当代领域的。参与者在进入文本发生的历史语境的同时,也力图引入相关的理论阐释,逐渐形成了“文本· 历史· 理论”三位一体的方法论视野,因此也选取了相关西方经典理论著作进行研讨。书稿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保留参与者思考和进入各自话题的过程性,保留讨论的现场感和“氛围气”,以期如实反映新一代中文学科的学子们如何细读文本、如何选择各自的切入视角,进而如何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思考和生发属于自己的学术问题的鲜活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