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要略葛遵礼著 白金杰,陈庆整理 朱希祖著 白金杰,陈庆整理本书隶属“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国文学史》是葛遵礼所著,全书分十三篇,上起三代,下迄现代,概述各种文学源流,并列举主要作家、作品。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中国文学史要略》是朱希祖所著,全书分六期,以较为纯粹的广义文学观,梳理上古至清代文学的沿革流变,精要阐释集部以外文体的文学属性,有讲义性质。
-
历朝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读本窦警凡 林传甲 龚启昌 著,顾瑞雪 整理该书是窦警凡《历朝文学史》、林传甲《中国文学史》和龚启昌《中国文学史读本》三部书的合集,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1935年,三部文学史的撰述时间先后共历近40年。窦警凡《历朝文学史》撰述于1897年,初版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真正的 部由国人自著的文学史教材。全书包括六个部分,分述汉语文化 的文字、音韵、训诂、经、史、子、集诸内容。出版于1904年的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是作者依据《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为优级师范生公共科文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为练习文法之用”,也是供教务提调呈总监督察核的报告书。全书分16篇,每篇18章,共288章,7万余字。作者自言“每篇自具首尾,用纪事本末之体”;每章皆列出题目,“用《通鉴纲目》之体”。龚启昌《中国文学史读本》初版于1936年。全书近九万字,共分25章,每节皆有小标题,眉目清晰,易于翻阅。从上古文学述至近代文学及其革命,涵盖整个古代文学及近现代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
-
中国文学史刘麟生著,周勇,段伟整理本书为“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的一种。《中国文学ABC》是世界书局策划的“ABC丛书”之一,主要是面向青年学习者,简要介绍了中国文学的概况。《中国文学史》则通论中国文学三千年发展历程,是结构完整的文学史著作。《中国文学概论》为专题性研究,集中分析阐释了文字、文体和作风(即风格)等三个问题。如果就应用于不同的课程和学习阶段而言,《中国文学ABC》浅显通俗,适合于个人自修;《中国文学概论》立论精严,适合于课后延伸探讨;《中国文学史》繁简适中,体例规范,眉目清晰, 适合作为中国文学专业必修主干课的教学用书。
-
新著中国文学史胡云翼著;甘宏伟整理《新著中国文学史》是一部采用了“纯文学史观”的“纯文学”著作,其中的戏曲内容也反映了这种理念。全书共十编,自先秦迄现代。全书基本上是按“文学性”来定位布局,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四大块,尤重小说和戏曲。胡云翼认为中国文学与政治有着密切而不可分离之关系,这一观点对当时乃至今后文学史体例的编著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本书中,胡云翼对普通所认定的文学史的叙述,抱持谨慎、客观、求信的态度;对于文学史的批评,尽量求其正确,恰合于现代的文学赏鉴观念。
-
中国文学史纲 中国文学史欧阳溥存,高丕基著,潘志刚,苏静整理欧阳溥存所著《中国文学史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初版。本书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编,分别以秦、隋、明为断代界限,较为明晰地反映了古代文学发展历程。本书非止于叙论诗、词、曲、赋等文学文体之流变,于经学、史学之文体亦颇有涉及。这与其对于20世纪初风行的“纯文学”观念持有审慎客观的态度、 又曾师从晚清 经学家皮锡瑞(著有《经学历史》)不无关系。金毓黻曾评价此书:“既具古今之要删,复极文学之能事,读之不忍释手,此亦可诵之名著也。”高丕基所著《中国文学史》,也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期。周代之后每章有总述,每章又以作家为主体,总分有度,较为提纲挈领地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变化发展。
-
中国文学史新编张长弓著,李舜臣整理《中国文学史新编》是张长弓为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课程而编写的教材,于1935年由上海开明书店 出版。这本文学史的体例“以时代为纲,以文体作风、派别为子目”,力图“见其史的流变”。这在当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此书出版后为众多文学史家所赏识,当年就有西南联大等多所高校以此书作为教材,为此,该书曾再版三四次。郭绍虞认为本书除兼具诸家之长外,有以下两大优点:一是编制匀称,新旧材料取舍无畸轻畸重之弊;二是论断平允,结论无偏见,不预设立场。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本书是英国作家毛姆的阅读随笔集,是他写给大众的阅读指南,正如毛姆所说:“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在本书中,毛姆的语言巧妙精到,流畅洗练,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沾沾自喜,读来宛如与你相对而坐,教读者如何读书、如何找到阅读的乐趣,也跟读者探讨小说的艺术、哲学的价值,引导着读者透过读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法学教授罗翔 阅读版本,他说“阅读应该是愉悦的,怎么思考就有怎么样的人生”,让我们跟着毛姆一起读书,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心避难所,获得充实生活的力量。
-
在所有的瞬间南珊 著暂缺简介...
-
花事(法)科莱特 著1947年,精明的瑞士出版商梅尔莫向科莱特提议:自己定期送给她一束不同的花;作为交换,科莱特要描述众花中的一种……一年后,洛桑的梅尔莫出版社推出了“花束”丛书,其中一册名为《花事》的集子便由科莱特所著。在这位传奇女作家的笔下,玫瑰、百合、栀子花、兰花、郁金香、马蹄莲等二十余种花卉熠熠生辉,仿若一个个富有生命与灵性的花神,她们安静地洞悉着世间所有,见证了流年沧桑。本书是为纪念科莱特诞辰150周年推出的原创插图珍藏版,同时辑录了科莱特另两篇散文佳作《葡萄卷须》和《茜多》。
-
父亲的汪家庄陈克锋陈克锋的诗歌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母亲的北京城,体现了一位母亲从故乡到京城那一段生活经历;二是父亲的汪家庄,反映了父亲的辛劳与许多乡村生活的情景;三是自己的北漂经历,表达了自己和同代人中北漂一族的生活与生命体验。在母亲的北京城中,他写一位母亲出于对子女的爱,无奈地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这里的一切让她惶恐。但为了儿女,她努力、隐忍,对于城市生活哪怕有再多的不适应,她依然以一位母亲的韧性和爱心,咽下自己的苦痛和泪水,呵护着儿孙的幸福。在《父亲的汪家庄》中,写的是他所熟知的一个属于父亲、母亲,也属于自己的故乡。童年记忆、质朴的土地、少年的快乐、生活中的亲人、熟悉的乡亲、艰辛而又铭记在心的日子……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他的生命中,内化为一个人的精神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