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退耕还林研究
作者:李世东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6-01
ISBN:9787030132932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退耕还林研究》以中国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l800多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引入系统动力学等多种先进理论和技术,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广泛调研集成等五个结合的技术路线,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三大领域,提出了我国退耕还林的时空发展规律和类型区划方案,建立了退耕还林的理论技术体系、优化模式体系和技术经济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我国退耕还林工程达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退耕还林研究》可供林业、生态等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参考,是广大退耕还林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书。
作者简介
李世东,男,1966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1990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林学系,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林业局办公厅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理事,中国竹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防护林科技》编委。参加完成了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主要著作有《中国竹林培育》、《中国绿色能源》、《新世纪最有开发价值的树种》等5部。在《林业科学》、《生态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80多篇。参与筹备召开了多次全国林业会议。多次参加国际、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1992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1999年入编共青团中央《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大典》。
目录
序
前 言
PREFACE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进展
1.2.1 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背景
1.2.2 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1.2.3 工程建设初步成效
1.2.4 工程建设主要做法
1.3 退耕还林研究进展
1.3.1 退耕还林技术模式研究
1.3.2 林带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1.3.3 林草之间的生态关系及防护效果研究
1.3.4 树种之间的生态关系及混交林研究
1.3.5 退耕还林管理机制研究
1.4 退耕还林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1.4.1 退耕还林的理论基础研究
1.4.2 退耕还林的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类型及其区域划分研究
1.4.3 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1.4.4 退耕还林的政策保障体系研究
第2章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基本特征
2.1.1 工程区域范围
2.1.2 自然条件特征
2.1.3 社会经济状况
2.1.4 需退耕地状况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2.2 研究技术路线
2.2.3 试验研究方法
第3章 退耕还林时空发展比较研究
3.1 退耕还林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3.1.1 第一阶段:号召动员阶段(1949—1998年)
3.1.2 第二阶段:试点示范阶段(1999—2001年)
3.1.3 第三阶段:工程建设阶段(2002—2010年)
3.1.4 第四阶段:后期巩固阶段(2011—2020年)
3.2 中外退耕还林比较研究
3.2.1 美国退耕还林概况
3.2.2 欧洲退耕还林概况
3.2.3 发达国家退耕还林的背景
3.2.4 中外退耕还林特点比较
3.3 退耕还林与世界重点生态工程比较研究
3.3.1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的内涵和外延
3.3.2 国外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展
3.3.3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的单因素比较
3.3.4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的多因素综合比较
3.3.5 讨论
第4章 退耕还林理论技术体系研究
4.1 退耕还林的基础生态学理论
4.1.1 退耕还林与最小因子和生态适宜性
4.1.2 热力学定律与食物链原理-
4.1.3 退耕还林与生态系统的结构
4.1.4 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4.1.5 退耕还林与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4.1.6 退耕还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4.2 退耕还林的景观生态学理论
4.2.1 退耕还林与干扰
4.2.2 退耕还林与尺度效应
4.2.3 退耕还林与斑块一廊道一基底
4.3 退耕还林与恢复生态学
4.3.1 退耕地及其恢复与重建
4.3.2 退耕地恢复的机理
4.3.3 退耕地恢复与重建目标
4.3.4 退耕地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4.3.5 退耕地恢复与重建技术
4.3.6 退耕地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操作程序
4.3.7 退耕地恢复成功的标准
4.3.8 退耕地恢复的时间
4.4 退耕还林的社会生态学理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
第5章 退耕还林类型区划研究
第6章 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研究
第7章 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
第8章 退耕还林技术经济政策研究
第9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PREFACE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进展
1.2.1 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背景
1.2.2 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1.2.3 工程建设初步成效
1.2.4 工程建设主要做法
1.3 退耕还林研究进展
1.3.1 退耕还林技术模式研究
1.3.2 林带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1.3.3 林草之间的生态关系及防护效果研究
1.3.4 树种之间的生态关系及混交林研究
1.3.5 退耕还林管理机制研究
1.4 退耕还林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1.4.1 退耕还林的理论基础研究
1.4.2 退耕还林的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类型及其区域划分研究
1.4.3 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1.4.4 退耕还林的政策保障体系研究
第2章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基本特征
2.1.1 工程区域范围
2.1.2 自然条件特征
2.1.3 社会经济状况
2.1.4 需退耕地状况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2.2 研究技术路线
2.2.3 试验研究方法
第3章 退耕还林时空发展比较研究
3.1 退耕还林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3.1.1 第一阶段:号召动员阶段(1949—1998年)
3.1.2 第二阶段:试点示范阶段(1999—2001年)
3.1.3 第三阶段:工程建设阶段(2002—2010年)
3.1.4 第四阶段:后期巩固阶段(2011—2020年)
3.2 中外退耕还林比较研究
3.2.1 美国退耕还林概况
3.2.2 欧洲退耕还林概况
3.2.3 发达国家退耕还林的背景
3.2.4 中外退耕还林特点比较
3.3 退耕还林与世界重点生态工程比较研究
3.3.1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的内涵和外延
3.3.2 国外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展
3.3.3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的单因素比较
3.3.4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的多因素综合比较
3.3.5 讨论
第4章 退耕还林理论技术体系研究
4.1 退耕还林的基础生态学理论
4.1.1 退耕还林与最小因子和生态适宜性
4.1.2 热力学定律与食物链原理-
4.1.3 退耕还林与生态系统的结构
4.1.4 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4.1.5 退耕还林与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4.1.6 退耕还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4.2 退耕还林的景观生态学理论
4.2.1 退耕还林与干扰
4.2.2 退耕还林与尺度效应
4.2.3 退耕还林与斑块一廊道一基底
4.3 退耕还林与恢复生态学
4.3.1 退耕地及其恢复与重建
4.3.2 退耕地恢复的机理
4.3.3 退耕地恢复与重建目标
4.3.4 退耕地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4.3.5 退耕地恢复与重建技术
4.3.6 退耕地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操作程序
4.3.7 退耕地恢复成功的标准
4.3.8 退耕地恢复的时间
4.4 退耕还林的社会生态学理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
第5章 退耕还林类型区划研究
第6章 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研究
第7章 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
第8章 退耕还林技术经济政策研究
第9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