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人学思想史
作者:李中华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ISBN:9787200057218
定价:¥4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从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资料中筛选并概括出了中国人学思想史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各个时期的主要人学思想。全书分为3编15章。每编各5章。第一编中国人学思想的产生与形成,主要阐述先秦诸子的人学思想;第二编中国人学思想的拓展与流变,主要阐述汉唐时期儒道玄佛人学思想的冲突与融合;第三编中国人学思想的复兴与高涨,主要论述宋元明清时期的人学思想。<
作者简介
李中华,祖籍山东临淄,1944年3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成员、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等职。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著有《中国文化概论》、《纬书与汉代文化》、《魏晋玄学史》(合著)、《冯友兰评传》、《人学大辞典》(主编及撰写)等多种,发表论文近百篇。相关图书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编 中国人学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第一章 中国人学思想的源头
第一节 神话与原始宗教中的人学思想信息
一、自然崇拜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神灵崇拜中的人与神的关系
三、巫术与神话所蕴涵的人类思想信息
第二节 殷周时期的天命论与人学思想的萌芽
一、从“帝”到“天”——崇拜信仰的转移
二、从“天命靡常”到“敬德保民”——天命观念的变革
三、从“天降丧乱”到“职竞由人”——上帝及天命权威的下落
第三节 春秋时期人文思潮的兴起
一、天道远,人道迩
二、民为神之主,神依人而行
三、物生有两
第二章 儒家人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分化
第一节 孔子的人学思想
一、对“人”的初步规定
二、“克己复礼为仁”
三、“为仁由己”与“修己安人”
四、对传统天命观的继承与修正
第二节 孟子对早期儒家人学思想的发展
一、早期儒家人性论的建立
二、用“仁”界定“人”
三、“尽力-知性-知天”的心性论与天人论的合一
四、高扬人性——儒家道德本体论的建立及其对儒家人学思想的意义
五、理想人格的确立和道德价值的追求
六、道德与人格修养论在儒家人学思想中的地位
第三节 《易传》对建立儒家人学形上学的努力
一、“易有太极”的人学形上学的确立
二、“继善成性”说
三、“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人生有为论
四、人道观念的新发展
第四节 荀子对儒家人学思想的开拓
一、荀子在人性问题上与孟子的分歧
二、“人最为天下贵”的“人禽分别”新辨
三、“天人相分”思想的人学价值
四、“隆礼”、“重法”思想的人学意义
五、荀子学派对儒家人学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 先秦儒家人学的基本特点
一、道德本位
二、人文关怀
三、畏天命,尽人事
四、重视人的修养
第三章 道家人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第四章 墨家的人学思想
第五章 法家的人学思想
第二编 中国人学思想的拓展与流变
第三编 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复兴与高涨
后记
导论
第一编 中国人学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第一章 中国人学思想的源头
第一节 神话与原始宗教中的人学思想信息
一、自然崇拜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神灵崇拜中的人与神的关系
三、巫术与神话所蕴涵的人类思想信息
第二节 殷周时期的天命论与人学思想的萌芽
一、从“帝”到“天”——崇拜信仰的转移
二、从“天命靡常”到“敬德保民”——天命观念的变革
三、从“天降丧乱”到“职竞由人”——上帝及天命权威的下落
第三节 春秋时期人文思潮的兴起
一、天道远,人道迩
二、民为神之主,神依人而行
三、物生有两
第二章 儒家人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分化
第一节 孔子的人学思想
一、对“人”的初步规定
二、“克己复礼为仁”
三、“为仁由己”与“修己安人”
四、对传统天命观的继承与修正
第二节 孟子对早期儒家人学思想的发展
一、早期儒家人性论的建立
二、用“仁”界定“人”
三、“尽力-知性-知天”的心性论与天人论的合一
四、高扬人性——儒家道德本体论的建立及其对儒家人学思想的意义
五、理想人格的确立和道德价值的追求
六、道德与人格修养论在儒家人学思想中的地位
第三节 《易传》对建立儒家人学形上学的努力
一、“易有太极”的人学形上学的确立
二、“继善成性”说
三、“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人生有为论
四、人道观念的新发展
第四节 荀子对儒家人学思想的开拓
一、荀子在人性问题上与孟子的分歧
二、“人最为天下贵”的“人禽分别”新辨
三、“天人相分”思想的人学价值
四、“隆礼”、“重法”思想的人学意义
五、荀子学派对儒家人学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 先秦儒家人学的基本特点
一、道德本位
二、人文关怀
三、畏天命,尽人事
四、重视人的修养
第三章 道家人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第四章 墨家的人学思想
第五章 法家的人学思想
第二编 中国人学思想的拓展与流变
第三编 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复兴与高涨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