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

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

作者:王伯琦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01

ISBN:9787302101055

定价:¥4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已故著名法学家王伯琦先生的著作合集,分上下两部。上部为1956年出版的《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下部辑录王启中先生整理的乃父散篇遗作。全书立足于中西文化交汇时代的背景,着力体认中国法制之路“左右为难”的困顿局面,于窥探、剖析二十世纪西方法学思潮,爬梳、反省中国固有礼教文化之间,谋求解决之道,而力陈独立人格观念的建立和概念逻辑体系的维护。先生论学,则勾连古今、会通中外:先生为文,则理论渊厚、概念清晰。而更能杵动历史之弦、打动后人的,还是基于中西文化分梳而流淌于笔端的文化自觉,一种中国文明法律智慧的文化自觉。本书适合从事法学理论和制度研究的学者、教师和研究生使用,同时相信它对致力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研究二十世纪中西思想的学者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故教授伯琦先生,江苏宜兴人,生于1908年,卒于1961年。先生幼年就读于家乡养初小学,父亲经年供职在外(先生尊翁王辛南先生精通英、俄文,时在东北工作),祖父母宠爱异常,虽极聪敏,甚爱玩耍,功课只是平平。直至就读上海民立中学时,得良师益友之激励,始发愤努力,终日埋首苦读,甚至废寝忘食,常是班上第一二名。如此数年,奠定良好学业基础,更对读书发生浓厚兴趣。入大学时,因感我国急需法律人才,乃报考以法科著称之东吴大学。1931年毕业,是年夏即赴法国留学。岂料抵法甫三天,即发生日军入侵沈阳之“九一八”事变。先生之尊翁自东北南归,筹措长子留学费用顿见困难。先生之姑母王祖蕴为我国早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第一位女土木工程师。当年留学时曾受三兄辛南先生之资助与鼓励,此时见伯琦先生为可造之才,慷慨给予经济援助,使先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先生在法数年,刻苦努力,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于1936年返国。先生归国后任职浙江省政府视察,办事明敏果断,负责任劳,公正无私,深得长官朱家骅先生之器重。抗战开始,江浙危急,先生转徙重庆,任职军事委员会参事室,1939年应聘为昆明国立云南大学教授,1940年兼法律系主任,并同时执行律师业务。抗战胜利,朱家骅先生,时掌教育部,一再促返南京,始东旋任教育部参事。此时大陆情势逆转,先生随教育部迁广州,复在中山大学任教。1950年来台后曾一度任司法行政部参事。但先生志在学术工作,终觉为教育服务最为适宜。因此于1953年恳辞司法行政部职务,仍回教书岗位,专任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并兼任母校东吴大学教职。此后数年,得偿宿愿,过其恬静单纯生活,潜心教育,致力著作。先生治学态度极为严谨,欲求寻根究底,其著作理论渊博深厚,概念清晰透彻,而文字深入浅出。先生除专攻民法外,晚年对于法律哲学之研究尤为着力。所发表之专论,语重心长、哲理渊深。先生执教,对学生更是循循善诱,极其认真,反复例证,析理精审,务期了解而后已。故其讲课深受学生欢迎,非本班之学生亦争相旁听,因而学生提早到教室“占位子”成为先生授课时之特殊现象。先生性刚直,律己以严,但待人宽厚,处世谦和。惟体质素弱,留法返国后不久即染肺疾,时病时愈,常常抱病从公。1961年3月,先生宿疾复发,猝逝于台大医院急诊室。享年仅53岁。先生之夫人储隐然女士贤慧勤俭。先生去世后独力执家,教育儿女,于1985年在台逝世。先生遗二子二女,现居美国,长女王启中学习法律,1982年至1992年曾在台从事国际商务法律工作。先生之著作:《民法总则》、《民法债篇总论》、《民法概要》、《民刑法概要》、《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权利相对论》等。
目录
编者说明…………………………………………………许章润(1)
王伯琦先生生平………………………………………王启中(3)
上部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
序言…………………………………………………………………(3)
儒法二家争辩问题的本质…………………………………………(8)
清末法制变革的特质………………………………………………(26)
西洋近代法律思想的趋势…………………………………………(32)
社会本位法制与传统道德观念……………………………………(48)
社会本位法律的本质………………………………………………(59)
超前立法的出路……………………………………………………(71)
司法职务立法化与传统德治观念…………………………………(79)
古代德治盛行的原因………………………………………………(88)
吾国法学的衰微……………………………………………………(97)
科学与艺术的调和………………………………………………(107)
下部单篇论著选集
代序………………………………………………………王启中(117)
法律哲学与法理学………………………………………………(120)
一、法律哲学的兴衰…………………………………………(121)
二、法理学名称的由来…………………………………………(124)
三、研究法律哲学的二种不同的方法…………………………(129)
法学:科学乎?艺术乎? ………………………………………(132)
一、小引………………………………………………………(133)
二、科学与艺术的不同…………………………………………(134)
三、法学的科学性……………………………………………(135)
四、法学的艺术性……………………………………………(138)
五、尾言………………………………………………………(142)
论概念法学………………………………………………………(144)
一、概念法学的由来…………………………………………(145)
二、概念逻辑在法学上的地位…………………………………(148)
三、概念逻辑的滥用…………………………………………(153)
四、概念法学在吾国…………………………………………(164)
自然法之复兴与概念逻辑
一兼论私法的解释及法源………………………………(171)
一、引言………………………………………………………(172)
二、传统的解释方法及法源……………………………………(176)
三、传统方法的批判…………………………………………(189)
法治与德治………………………………………………………(221)
一、德治与法治的真谛…………………………………………(223)
二、法治与德治矛盾的原因……………………………………(225)
三、古代德治盛行的原因………………………………………(229)
四、结论………………………………………………………(232)
从义务本位到社会本位…………………………………………(234)
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235)
二、法律与道德,民事与刑事…………………………………(240)
三、中西文化的沟通…………………………………………(245)
狄骥的实证主义…………………………………………………(250)
一、引言………………………………………………………(251)
二、社会连带说………………………………………………(253)
三、权利否认说………………………………………………(258)
四、结论………………………………………………………(263)
惹尼的解释成文法………………………………………………(265)
一、引言………………………………………………………(266)
二、立法原意的尊崇…………………………………………(267)
三、如何探求立法原意…………………………………………(273)
四、惹尼对于德奥自由法说的批判……………………………(277)
五、成文法在我国传统思想上所处的地位……………………(278)
习惯在法律上地位的演变………………………………………(281)
一、引言………………………………………………………(282)
二、西洋古代法上的习惯法……………………………………(284)
三、中国古代法上的习惯法……………………………………(289)
四、近代以来的习惯法…………………………………………(303)
五、吾国“民法”上有关习惯的几个问题……………………(307)
判例与学说………………………………………………………(314)
法律上实务与学说的距离………………………………………(320)
一、实务与学说发生距离的原因………………………………(321)
二、各种实务与学说间距离程度的不同………………………(323)
三、我国情形的检讨…………………………………………(327)
论自然债务
——吾国“民法”上自然债务体系之试拟………………(331)
一、自然债务之概念…………………………………………(332)
二、自然债务之起源…………………………………………(333)
三、自然债务之本质…………………………………………(334)
四、自然债务之效力 ………………………………………(338)
五、自然债务之适用事例………………………………………(344)
六、结语………………………………………………………(347)
法律行为之无效与不成立………………………………………(348)
一、各国立法上之混淆…………………………………………(349)
二、“不成立”概念之历史……………………………………(351)
三、进一步之论辩……………………………………………(354)
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竞合……………………………………(357)
一、引言………………………………………………………(358)
二、主张侵权责任或债务不履干亍责任之实益 …………………(359)
_二、债务不履行责任之范围……………………………………(361)
四、学说之探讨………………………………………………(364)
五、结论………………………………………………………(371)
法律行为之标的及目的…………………………………………(375)
一、标的与目的………………………………………………(376)
二、吾国之情形………………………………………………(379)
二、动机与目的………………………………………………(382)
四、结语………………………………………………………(384)
权利之滥用………………………………………………………(386)
一、不法行为…………………………………………………(387)
二、过分行为…………………………………………………(388)
三、妄滥行为…………………………………………………(388)
中国法治的前途…………………………………………………(394)
一、法治的意义………………………………………………(396)
二、德治与法治………………………………………………(398)
当今中国法律二大问题的提出…………………………………(399)
一、西洋法律的进化…………………………………………(401)
二、吾国法律在近代的变革……………………………………(403)
三、法律与道德………………………………………………(405)
四、法马德牛并驱……………………………………………(406)
司法官的进德修业………………………………………………(408)
索引………………………………………………………………(413)
参考文献…………………………………………(427)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