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自讨苦吃:穿过北大的MBA们
作者:佰言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01
ISBN:9787302102786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讲中曾经说过“不要问这个国家能为你做什么,先问问你自己能为这个国家做什么”。作为MBA教育的亲历者,我们也要说,“不要问MBA教育能给你带来什么,先问问你自己能为MBA教育做些什么”。基于此,我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0级MBA在职A班的同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过了无数曲折,写下了这本书,把我们读MBA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来以飨读者,希望能用我们真诚的心灵和炽热的文笔给读者描绘出一幅真实的MBA群像,让更多的人能关注、支持中国的MBA教育。
作者简介
暂缺《自讨苦吃:穿过北大的MBA们》作者简介
目录
序:MBA离金字塔尖有多远
自序:写在前面
引子今天你案例了吗
第1章MBA是一张地图
对于创业者来说,苦读北大MBA意味着什么呢?是圆梦?是"充电"?还是为了到象牙塔中寻觅生意场上的方向?
向东:MBA---我的圆梦之旅
在MBA这个班里我的学历是最低的,可能底子也是最薄的,我勇于告诉你我是一连考了三年才上的北大MBA.这没什么可羞耻惭愧的,没什么要遮遮掩掩的,因为很多问题在你真正超越了之后就可以坦然面对了.
德林:欢迎光临"恒瑞口腔"
不愿成为名牌国企中被慢慢煮死的青蛙,既无奈又无悔地加入了某民营口腔医疗中心任总经理,开始全面实践
MBA技巧与方略.他虽备受重用,但终不堪创业冲动,遂创建自己的"恒瑞"品牌口腔诊所.此时,忽感MBA教程中缺了一课--如何变"杀熟"为双赢.
单韶峰:MBA标本
有人说MBA只是给高级白领们预备的外套和粉饰,可是这个自我创业的"MBA标本"却认为MBA学习对创业者大有裨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您的看法呢?
黄元林:何时相忘于江湖?
说到读MBA给个人生活平添的浪漫色彩和读完后个人事业上的创业构想,他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激情.这种对于生活和事业的激情何时可以为这个世界再催生出一个创业型MBA来呢?
第2章工夫在诗外
"果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无论是生意场上的成功人士,还是企业界中的优秀经理,其成就之决定性因素,
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情商.正如光华人力资源教授梁钧平先生所言:智商助你入职,情商助你升迁.
潘明: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读MBA不仅要学做事,而且要学做人.真正成功的商人首先应是一个做人成功的人.如何做人呢?无论是中国文化强调的无私和付出,还是西方文化强调的helpful,其实都是树立领导魅力的一个基本方法.被具有不同经历的近百名同学公认为"大哥"的潘明,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
小何:边走边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生于九朝古都洛阳的才女小何,一路跋涉,边走边寻,探求着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后的八年间,一路从《财富》排名400位的瑞典山特维克,杀到200位的美国艾默生电气,又"身不由己"来到排名第一的巨人通用电气.她人生的下一站又在哪里呢?
甄强:感性MBA生活
正如MBA同学批评我的那样,社会经验不足,做事情不计后果,目标不成熟也不清晰.我必须改变自己了……
第3章上升阶梯
有谚云,"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郭如松的经历就仿佛是这句谚语的中国版案例.在别人眼中"沉默得有点乏味"的他,自从与MBA扯上了关系,种种"幸运"就与他如影随形.在生活上和事业上就恰似那首广东民乐--《步步高》.
郭如松:从小发怵和陌生人说话
第4章我爱学位
徐志摩在告别剑桥时,以优雅浪漫的笔触写下了不朽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
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今,在离开光华管理学院.离开北大的时候,我们的MBA们又带走了什么呢?"一塔湖图"是带不走的,唯一能证明自己与这所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名校关系的,就是那学历和学位证书了.
范大军:频频跳槽中的创富畅想
上MBA的理由很现实,我需要一个学位.工商管理硕士,我更在乎的是后两个字:硕士,我需要这个.关起门来说,我宁愿把工商管理硕士的前四个字去掉,宁可自己只是个普通的硕士.有个硕士目前够了,我不会去读博士,打死我也不会去读,学位教育已经变味了.
巍峰:未遂的撤离,有意的回归
一纸"洋"MBA录取通知.两次美国使馆被拒.三年断续北大生活,具有别样MBA经历的他对求学.事业和感情有着别样的理解……
晓伍:手段与目的在前进中换位
回首三年求学路,我发现在前进过程中,目标与手段不知不觉发生了换位.当初选择去读MBA,只是把学习视为一个手段,目的是想增加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砝码,让自己的创业之路少绕点弯,应该说还是有很强的功利性的,但读到后来,我发现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它能给我带来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感,让我觉得充实而快乐,至于说学到知识之后能为我带来什么,反倒不重要了……
第5章一层窗户纸
"MBA与北大都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事."
靳思同:自信人生二百年
第6章100人的1000个日子
一个人的选择是个案,100人的经历可就复杂了.我们从100个MBA中抽样五位,素描了他们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代表性地向您展示"一塔湖图"的MBA求学生活画卷.
孔文:博士MBA
博士读MBA,不是走下坡路吗?已获得了博士学位又去读MBA的孔文会告诉你他的感受.
陈朝晖:在法国学习MBA
陈朝晖同学有幸作为交换学生被选派到法国Grenoble商学院攻读部分学分,他为我们生动描述了两校间MBA教学的差异,并介绍了切身感受到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附录是他的法国校友Xavier给我们班同学写的公开信,其中着重说明了他们眼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文中的例子既风趣又发人深思.是一篇不能不读的好文章!
刘通:光华MBA杂记
之所以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之所以有"吃喝俱乐部",之所以有这本《自讨苦吃--穿过北大的MBA们》,在于这个班级有个"镇"得住人的好班长.那么,班长本人当初是如何"混"进北大的?他在这个充满各路英雄的群体中怎样
自讨苦吃.抢班夺权的?又怎样险被弹劾的呢?
江文胜:我的北大三年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北大是兼容并蓄的.北大的这种精神,像一张无形的网,只要你走在北大校园,坐在北
大课堂,无时无刻不在罩向你.三年中穿行在北大校园的那些日子,北大百年文化也慢慢地沁透到我们的骨子里.
林海:我的光华岁月
进到北大光华读MBA是这些学子们的一个梦,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回忆.他们的梦想.
第7章光华菜谱
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MBA也不例外,光华的MBA在学校都能学到什么?放心,光华为MBA开了几十门课,有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有纯西方特色的《金融工程》,有偏重理论的《宏观经济学》,也有偏重实践的《中国MBA实战案例研讨》,更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市场营销》.走进光华,有如饥肠辘辘时走进了一家豪华名贵的餐厅,有着一道道精美佳肴等着任你挑选.当然,光有菜谱还不行,还得有一帮手艺高超的大厨帮你把菜谱变为现实才行.北大光华有哪些名菜和名厨呢?请听我们一一道来.
师词花评
更好地"做人"--记张志学老师的"管理沟通"课
后记
自序:写在前面
引子今天你案例了吗
第1章MBA是一张地图
对于创业者来说,苦读北大MBA意味着什么呢?是圆梦?是"充电"?还是为了到象牙塔中寻觅生意场上的方向?
向东:MBA---我的圆梦之旅
在MBA这个班里我的学历是最低的,可能底子也是最薄的,我勇于告诉你我是一连考了三年才上的北大MBA.这没什么可羞耻惭愧的,没什么要遮遮掩掩的,因为很多问题在你真正超越了之后就可以坦然面对了.
德林:欢迎光临"恒瑞口腔"
不愿成为名牌国企中被慢慢煮死的青蛙,既无奈又无悔地加入了某民营口腔医疗中心任总经理,开始全面实践
MBA技巧与方略.他虽备受重用,但终不堪创业冲动,遂创建自己的"恒瑞"品牌口腔诊所.此时,忽感MBA教程中缺了一课--如何变"杀熟"为双赢.
单韶峰:MBA标本
有人说MBA只是给高级白领们预备的外套和粉饰,可是这个自我创业的"MBA标本"却认为MBA学习对创业者大有裨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您的看法呢?
黄元林:何时相忘于江湖?
说到读MBA给个人生活平添的浪漫色彩和读完后个人事业上的创业构想,他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激情.这种对于生活和事业的激情何时可以为这个世界再催生出一个创业型MBA来呢?
第2章工夫在诗外
"果汝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无论是生意场上的成功人士,还是企业界中的优秀经理,其成就之决定性因素,
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情商.正如光华人力资源教授梁钧平先生所言:智商助你入职,情商助你升迁.
潘明: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读MBA不仅要学做事,而且要学做人.真正成功的商人首先应是一个做人成功的人.如何做人呢?无论是中国文化强调的无私和付出,还是西方文化强调的helpful,其实都是树立领导魅力的一个基本方法.被具有不同经历的近百名同学公认为"大哥"的潘明,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
小何:边走边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生于九朝古都洛阳的才女小何,一路跋涉,边走边寻,探求着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后的八年间,一路从《财富》排名400位的瑞典山特维克,杀到200位的美国艾默生电气,又"身不由己"来到排名第一的巨人通用电气.她人生的下一站又在哪里呢?
甄强:感性MBA生活
正如MBA同学批评我的那样,社会经验不足,做事情不计后果,目标不成熟也不清晰.我必须改变自己了……
第3章上升阶梯
有谚云,"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郭如松的经历就仿佛是这句谚语的中国版案例.在别人眼中"沉默得有点乏味"的他,自从与MBA扯上了关系,种种"幸运"就与他如影随形.在生活上和事业上就恰似那首广东民乐--《步步高》.
郭如松:从小发怵和陌生人说话
第4章我爱学位
徐志摩在告别剑桥时,以优雅浪漫的笔触写下了不朽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
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今,在离开光华管理学院.离开北大的时候,我们的MBA们又带走了什么呢?"一塔湖图"是带不走的,唯一能证明自己与这所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名校关系的,就是那学历和学位证书了.
范大军:频频跳槽中的创富畅想
上MBA的理由很现实,我需要一个学位.工商管理硕士,我更在乎的是后两个字:硕士,我需要这个.关起门来说,我宁愿把工商管理硕士的前四个字去掉,宁可自己只是个普通的硕士.有个硕士目前够了,我不会去读博士,打死我也不会去读,学位教育已经变味了.
巍峰:未遂的撤离,有意的回归
一纸"洋"MBA录取通知.两次美国使馆被拒.三年断续北大生活,具有别样MBA经历的他对求学.事业和感情有着别样的理解……
晓伍:手段与目的在前进中换位
回首三年求学路,我发现在前进过程中,目标与手段不知不觉发生了换位.当初选择去读MBA,只是把学习视为一个手段,目的是想增加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砝码,让自己的创业之路少绕点弯,应该说还是有很强的功利性的,但读到后来,我发现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它能给我带来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感,让我觉得充实而快乐,至于说学到知识之后能为我带来什么,反倒不重要了……
第5章一层窗户纸
"MBA与北大都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事."
靳思同:自信人生二百年
第6章100人的1000个日子
一个人的选择是个案,100人的经历可就复杂了.我们从100个MBA中抽样五位,素描了他们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代表性地向您展示"一塔湖图"的MBA求学生活画卷.
孔文:博士MBA
博士读MBA,不是走下坡路吗?已获得了博士学位又去读MBA的孔文会告诉你他的感受.
陈朝晖:在法国学习MBA
陈朝晖同学有幸作为交换学生被选派到法国Grenoble商学院攻读部分学分,他为我们生动描述了两校间MBA教学的差异,并介绍了切身感受到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附录是他的法国校友Xavier给我们班同学写的公开信,其中着重说明了他们眼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文中的例子既风趣又发人深思.是一篇不能不读的好文章!
刘通:光华MBA杂记
之所以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之所以有"吃喝俱乐部",之所以有这本《自讨苦吃--穿过北大的MBA们》,在于这个班级有个"镇"得住人的好班长.那么,班长本人当初是如何"混"进北大的?他在这个充满各路英雄的群体中怎样
自讨苦吃.抢班夺权的?又怎样险被弹劾的呢?
江文胜:我的北大三年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北大是兼容并蓄的.北大的这种精神,像一张无形的网,只要你走在北大校园,坐在北
大课堂,无时无刻不在罩向你.三年中穿行在北大校园的那些日子,北大百年文化也慢慢地沁透到我们的骨子里.
林海:我的光华岁月
进到北大光华读MBA是这些学子们的一个梦,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回忆.他们的梦想.
第7章光华菜谱
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MBA也不例外,光华的MBA在学校都能学到什么?放心,光华为MBA开了几十门课,有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有纯西方特色的《金融工程》,有偏重理论的《宏观经济学》,也有偏重实践的《中国MBA实战案例研讨》,更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市场营销》.走进光华,有如饥肠辘辘时走进了一家豪华名贵的餐厅,有着一道道精美佳肴等着任你挑选.当然,光有菜谱还不行,还得有一帮手艺高超的大厨帮你把菜谱变为现实才行.北大光华有哪些名菜和名厨呢?请听我们一一道来.
师词花评
更好地"做人"--记张志学老师的"管理沟通"课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