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唐宋词美学
作者:邓乔彬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04-10-01
ISBN:9787533303761
定价:¥17.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探索唐宋词的美学价值为研究课题,讨论唐宋词的审美对象、题旨原型、艺术境界,词人的审美意识,作品的艺术传达等。
作者简介
邓乔彬,广东珠海人,1943年10月生于重庆。196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甘肃从事中学教学多年。1981年在华东师大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系任教21年。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现为暨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出版著作十多种,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术短论及古代作品赏析约170篇,曾参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副主编)、《中国词学大词典》(编委)等书。论著共计近500万字,编著200余万字。所著《中国绘画思想史》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唐宋词美学》、《中国词学批评史》先后分获夏承焘词学二等、一等奖。
目录
序
一、唐宋词的审美对象
1.曲尽人情动摇人心——内倾型的心绪文学
2.幽香蜜味沁人心脾——心灵的审美化
3.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对物质世界的审美
二、唐宋词的题旨原型
1.伤春伤别——人生感情原型
2.芳草美人——现实政治原型
三、唐宋词的艺术境界
1.深岩曲径丛筱幽花——狭而深的境界
2.杏花春雨江南——阴柔美的极致
3.托弦而徐引激寒吹以自鸣——悲剧性的精品
4.风会之所必至情以郁而后深——狭深,优美与悲剧性的成因
四、唐宋词人的审美意识
1.其情真其体正——唐宋词人审美识主潮的非功利性与非道德性
2.士夫与才子——唐宋词人审美意褒的个性差异
3.时代既异音调遂殊——唐宋词人审美意褒的时代差异
五、唐宋词的艺术传达
1.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从审美感受到艺术传达
2.要眇且修与清空,质实——唐宋词艺术传达的一般特点和特殊途径
3.男子而作闺音似花还似非花——唐宋词的代言与离合
4.感物而发假类毕达——唐宋词的比兴寄托
六、唐宋词的美学接受
1.倚枕自歌能移我情——接受的感情基础和文化时态
2.披文人情沿波讨源——接受过程及审美感受
3.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寄托”的政治解读与接受的再创造
结语
重印后记
一、唐宋词的审美对象
1.曲尽人情动摇人心——内倾型的心绪文学
2.幽香蜜味沁人心脾——心灵的审美化
3.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对物质世界的审美
二、唐宋词的题旨原型
1.伤春伤别——人生感情原型
2.芳草美人——现实政治原型
三、唐宋词的艺术境界
1.深岩曲径丛筱幽花——狭而深的境界
2.杏花春雨江南——阴柔美的极致
3.托弦而徐引激寒吹以自鸣——悲剧性的精品
4.风会之所必至情以郁而后深——狭深,优美与悲剧性的成因
四、唐宋词人的审美意识
1.其情真其体正——唐宋词人审美识主潮的非功利性与非道德性
2.士夫与才子——唐宋词人审美意褒的个性差异
3.时代既异音调遂殊——唐宋词人审美意褒的时代差异
五、唐宋词的艺术传达
1.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从审美感受到艺术传达
2.要眇且修与清空,质实——唐宋词艺术传达的一般特点和特殊途径
3.男子而作闺音似花还似非花——唐宋词的代言与离合
4.感物而发假类毕达——唐宋词的比兴寄托
六、唐宋词的美学接受
1.倚枕自歌能移我情——接受的感情基础和文化时态
2.披文人情沿波讨源——接受过程及审美感受
3.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寄托”的政治解读与接受的再创造
结语
重印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