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华文化与中国社区
作者:刘伯奎著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4-01
ISBN:9787810795012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对传统民族精神文化体系剖析透视为起点,立足于展示现代社区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的复兴、发展,以及未来远景。全书采取立体透视的方式,从历史反思、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的不同角度,对于现代社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必将承担的精神文化使命、未来发展的理想前景、目标追求与现实位置的差距、以及社区持续入发展将面临的阻力等等,进行了多视角剖析。全书注重让事实说话,理论阐述深入浅出,文笔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刘伯奎,1984年出生,祖籍安徽萧县。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获评外国文学副教授,1999年获评应用语言学教授。1984年起开始汉语口才交际训练实践与理论体系的创建研究,至今已出版《辩论学》、《口才与演讲技能训练》等专著和教材多种,发表文学研究论文、翻译英语小说等已达200余万字。现为上海科技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上篇
反思篇
第一章 民族精神文化体系及其强制控力
一 民族精神文化在国门打开后受到质疑
二 民族精神文化的内涵
三 “集体无意识”——民族精神文化的储藏所
四 小结
第二章 关于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反思
一 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指导理念的先天残缺
二 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构成方式的后天不足
三 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维系方式欠缺文明
四 小结
第三章 亲情文化面面观
一 以亲情关系压抑、排斥非亲情社会关系
二 以“亲情疏密程度”作为判断是非正误的标准
三 以“新情疏密程度”决定是否文明礼遇对方
四 以“新情疏密程度”决定行动方向
五 小结
中编
剖析篇
第四章 中西方传统精神文化及其差异根源
一 辨析民族精神文化“先进与落后”的标准与角度
二 中西方精神文化体系形成差异这根源探索
三 小结
第五章 中华民族命运与民族精英群体的关系
一 民族精英群体不了解民族警醒的独特方式
二 民族精英群体缺乏对社会的贴切了解与对历史的准确把握
三 民族精英群体始终把下层国民视为教育的对象而非精神警 醒与民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振兴的主力
四 民族精英群体始终未能真正深入下层社会
五 小结
第六章 推动民族精神文体体系更新完善的两种途径
一 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教化往往看似强有力实为无力
二 社会成员对传统精神文化的背弃虽系个案却很有摧毁力
三 “信仰危机”是民族精神文化体系开始完善更新的信号
四 放弃传统道德的某些高标准,并不意味着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背叛
五 小结
第七章 法治文化体系的形成过程将漫长而曲折
一 更新与完善传统精神文化不可能一帆风顺
二 基层国民是更新与完善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真正主力
三 小结
下编
展望篇
第八章 现代社区的精神文化使命
第九章 现代社区必将更新与完善民族精神文化体系
第十章 现代社区与“自由人联合体”
反思篇
第一章 民族精神文化体系及其强制控力
一 民族精神文化在国门打开后受到质疑
二 民族精神文化的内涵
三 “集体无意识”——民族精神文化的储藏所
四 小结
第二章 关于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反思
一 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指导理念的先天残缺
二 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构成方式的后天不足
三 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维系方式欠缺文明
四 小结
第三章 亲情文化面面观
一 以亲情关系压抑、排斥非亲情社会关系
二 以“亲情疏密程度”作为判断是非正误的标准
三 以“新情疏密程度”决定是否文明礼遇对方
四 以“新情疏密程度”决定行动方向
五 小结
中编
剖析篇
第四章 中西方传统精神文化及其差异根源
一 辨析民族精神文化“先进与落后”的标准与角度
二 中西方精神文化体系形成差异这根源探索
三 小结
第五章 中华民族命运与民族精英群体的关系
一 民族精英群体不了解民族警醒的独特方式
二 民族精英群体缺乏对社会的贴切了解与对历史的准确把握
三 民族精英群体始终把下层国民视为教育的对象而非精神警 醒与民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振兴的主力
四 民族精英群体始终未能真正深入下层社会
五 小结
第六章 推动民族精神文体体系更新完善的两种途径
一 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教化往往看似强有力实为无力
二 社会成员对传统精神文化的背弃虽系个案却很有摧毁力
三 “信仰危机”是民族精神文化体系开始完善更新的信号
四 放弃传统道德的某些高标准,并不意味着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背叛
五 小结
第七章 法治文化体系的形成过程将漫长而曲折
一 更新与完善传统精神文化不可能一帆风顺
二 基层国民是更新与完善民族精神文化体系的真正主力
三 小结
下编
展望篇
第八章 现代社区的精神文化使命
第九章 现代社区必将更新与完善民族精神文化体系
第十章 现代社区与“自由人联合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