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作者:莫茜主编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2-01
ISBN:9787563502943
定价:¥1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教材根据教育部2003年2月公布的有关教学大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材编写中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理论阐述中注意结合有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现实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并体现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新精神和新要求。.本教材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在社会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教材内容简明、层次清楚,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函授、职业大学以及成人自修和党政干部理论学习的教材。...
作者简介
暂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者简介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
三、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现实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理论基础
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考题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 物 质
一、哲学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二节 运 动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
一、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不可分割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思考题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性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信息、意识与人工智能
一、信息与意识
二、信息与人工智能
三、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
思考题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二、事物发展的普遍性、特殊性与过程性
第三节 物质世界发展的规律性
一、规律及其基本特点
二、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三、认识和利用规律
四、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思考题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第一节 矛盾和矛盾的本质属性
一、矛盾范畴
二、矛盾的同一性
三、矛盾的斗争性
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二、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思考题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第一节 质、量、度
一、质
二、量
三、度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
一、量 变
二、质 变
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
二、量变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思考题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一、肯定和否定
二、辩证的否定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一、否定之否定的基本内容
二、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思考题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三、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思考题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四、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一、实践的特点及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由实践到认识
二、由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
一、归纳与演绎
二、分析与综合
三、抽象与具体
思考题
第十章 真 理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
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第二节 真理的发展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
二、真理和谬误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基础
一、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节 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与客体
一、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
二、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辩证关系
三、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三、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思考题
第十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二、社会主义改革
思考题
第十三章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阶级的消灭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第二节 国 家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二、国家的职能、国体和政体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第三节 社会革命
一、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
思考题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三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
一、艺 术
二、道 德
三、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四、宗 教
五、科 学
六、哲 学
思考题
第十五章 关于人的学说
第一节 人的本质
一、旧哲学对人的本质的各种回答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第二节 人的价值
一、价值和人的价值
二、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
三、人的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
第三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社会进步的总趋势与人类解放
二、共产主义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思考题
附 录 现代西方哲学简介
概 况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演变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简介
(一)实证主义
(二)马赫主义
(三)分析哲学
(四)实用主义
(五)意志主义
(六)存在主义
(七)法兰克福学派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
三、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现实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理论基础
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考题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 物 质
一、哲学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二节 运 动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
一、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不可分割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思考题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性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信息、意识与人工智能
一、信息与意识
二、信息与人工智能
三、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
思考题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二、事物发展的普遍性、特殊性与过程性
第三节 物质世界发展的规律性
一、规律及其基本特点
二、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三、认识和利用规律
四、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思考题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第一节 矛盾和矛盾的本质属性
一、矛盾范畴
二、矛盾的同一性
三、矛盾的斗争性
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二、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思考题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第一节 质、量、度
一、质
二、量
三、度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
一、量 变
二、质 变
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
二、量变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思考题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一、肯定和否定
二、辩证的否定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一、否定之否定的基本内容
二、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思考题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三、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思考题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四、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一、实践的特点及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由实践到认识
二、由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
一、归纳与演绎
二、分析与综合
三、抽象与具体
思考题
第十章 真 理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
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第二节 真理的发展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
二、真理和谬误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基础
一、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节 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与客体
一、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
二、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辩证关系
三、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三、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思考题
第十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二、社会主义改革
思考题
第十三章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阶级的消灭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第二节 国 家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二、国家的职能、国体和政体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第三节 社会革命
一、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
思考题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三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
一、艺 术
二、道 德
三、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四、宗 教
五、科 学
六、哲 学
思考题
第十五章 关于人的学说
第一节 人的本质
一、旧哲学对人的本质的各种回答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第二节 人的价值
一、价值和人的价值
二、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
三、人的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
第三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社会进步的总趋势与人类解放
二、共产主义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思考题
附 录 现代西方哲学简介
概 况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三)现代西方哲学的演变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简介
(一)实证主义
(二)马赫主义
(三)分析哲学
(四)实用主义
(五)意志主义
(六)存在主义
(七)法兰克福学派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