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城市设计:图集

城市设计:图集

作者:王建国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8-01

ISBN:9787810895798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城市设计是当今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中广泛关注的学术领域,也是一个正在发展完善的学科领域。城市设计是指以城镇发展建设中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本书力图站在该学科的发展前沿,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和综合的城市设计知识,并尽可能反映作者十多年研究城市设计的成果、认识和体会,同时也充分吸取并参考了国内外同行在该领域取得的、特别是一些已有实践案例证明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主要论述和分析城市设计的目标,对象层次、类型构成及价值判断,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城市典型空间和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艺,以及在解决我国面广量大的城市建设实践中的城市设计实施可操作性方面的思考。 本书理论与方法并重,图文并茂。成功的城市设计实施案例本身是最具说服力的素材,因此本书特别突出了案例的分析实证,以更好地适合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及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本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选修课和专业人员“转型”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王建国,1957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市。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建筑系,1989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教学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础项目5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设计成果先后获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论著成果获省二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论文90余篇。专著有《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城市设计》、《安藤忠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建筑设计》,发表论著被CSCD等收录索引近300篇次。
目录
1 城市设计概述
1.1 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
1.1.1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
1.1.2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
1.1.3 城市设计的学科和专业构成
1.2 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1.2.1 城市设计的缘起
1.2.2 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1.2.3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2.4 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2.5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2.6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
1.2.7 中国古代的城市设计
1.3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及其任务
1.3.1 西方近现代的城市设计
1.3.2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1.3.3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1.4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1.4.1 近现代城市规划的缘起和发展
1.4.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概念分野和相互关系
1.5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1.5.1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空间形态上的连续性
1.5.2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社会、文化、心理上的联系
1.5.3 城市设计导则与建筑设计的自主性
1.6 城市设计与社会诸要素的相关性
1.6.1 政治要素与城市设计
1.6.2 法规要素与城市设计
1.7 城市设计教育
1.7.1 城市设计教育的发展
1.7.2 美国城市设计课程和学位设置
1.7.3 我国建筑教育中的城市设计
2 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层次、类型构成及其价值判断
2.1 城市设计的对象层次和内容范围
2.1.1 区域—城市级的城市设计
2.1.2 分区级城市设计
2.1.3 地段级城市设计
2.2 城市设计实践的三大类型
2.2.1 开发型城市设计
2.2.2 保存型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
2.2.3 社区型城市设计
2.3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2.3.1 城市设计的目标
2.3.2 城市设计的评价
3 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的设计
3.1 土地使用
3.1.1 土地的综合使用
3.1.2 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
3.1.3 基础设施
3.2 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3.2.1 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
3.2.2 城市设计对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的引导和管理
3.3 开放空间和城市绿地系统
3.3.1 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功能
3.3.2 开放空间的特征
3.3.3 开放空间的建设实践
3.4 步行街(区)
3.4.1 步行街(区)的功能作用
3.4.2 步行街(区)的分类组成
3.4.3 步行街(区)的设计要点
3.4.4 案例分析
3.5 使用活动
3.5.1 人的环境行为特点
3.5.2 使用活动
3.6 交通与停车
3.6.1 停车方式
3.6.2 道路视觉景观
3.6.3 存在问题
3.7 保护与改造
3.7.1 保护与改造的意义
3.7.2 保护与改造的内容和方式
3.8 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
3.8.1 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的内容
3.8.2 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的作用
3.8.3 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求
3.9 标识
4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4.1 城市街道空间
4.1.1 街道和道路
4.1.2 街道空间设计
4.1.3 街坊结合的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4.1.4 街道和道路的层次等级及其设计
4.2 城市广场空间
4.2.1 城市广场设计的历史经验
4.2.2 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4.2.3 广场的空间形态
4.2.4 广场的空间围合
4.2.5 广场的尺度
4.2.6 广场设计的原则
4.2.7 案例分析
4.3 城市中心区
4.3.1 城市中心区的含义
4.3.2 城市中心区的历史发展
4.3.3 城市中心区的设计开发原则
4.3.4 案例分析
4.4 城市空间轴线
4.4.1 城市空间轴线的概念
4.4.2 城市空间轴线的组织方式
4.4.3 城市空间轴线的设计要点
4.4.4 案例分析
4.5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
4.5.1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4.5.2 城市滨水区的历史发展
4.5.3 中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
4.5.4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4.5.5 案例分析
4.6 历史地段
4.6.1 历史地段的含义
4.6.2 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
4.6.3 历史地段城市设计工作方式
4.6.4 案例分析
4.7 城市建筑综合体
4.7.1 建筑综合体的概念
4.7.2 建筑综合体的城市设计要点
4.7.3 案例分析
4.8 城市光环境
4.8.1 道路照明
4.8.2 广场照明
4.8.3 装饰照明
4.8.4 照明灯具选择
5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艺
5.1 空间—形体分析方法
5.1.1 视觉秩序分析
5.1.2 图形—背景分析
5.1.3 勒.柯布西埃的《明日的城市》
5.1.4 芦原义信和他的《外部空间设计》
5.2 场所—文脉分析方法
5.2.1 “小组10”与场所结构分析
5.2.2 城市活力分析
5.2.3 认知意象分析
5.2.4 文化生态分析
5.3 生态分析方法
5.3.1 麦克哈格和他的生态规划设计思想
5.3.2 城市自然过程的分析
5.3.3 西蒙兹和“大地景观”
5.4 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
5.5 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5.5.1 基地分析
5.5.2 心智地图分析
5.5.3 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
5.5.4 序列视景分析
5.5.5 空间注记分析
5.5.6 电脑分析技术
6 城市设计的实施操作
6.1 城市设计过程的组织
6.1.1 设计过程的意义
6.1.2 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论特征
6.2 城市设计和公众参与
6.2.1 参与陸主题的缘起
6.2.2 公众参与设计
6.2.3 我国的公众参与问题
6.3 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形式
6.4 我国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
6.5 设计成果的表达
6.5.1 城市设计政策与法令
6.5.2 城市设计规划
6.5.3 城市设计导则
结束语——走向新世纪的绿色城市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