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最后的神秘园:贵州之旅

最后的神秘园:贵州之旅

作者:盛慧著;噗嗵[等]摄影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561331743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贵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地地首选地之一。它也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亚洲有两个,另一个是中国西藏)。这里有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这里有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这里有世界上最美喀斯特地貌,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这是最后一方清净地,这是最后的神秘园。神秘园。和谐优雅的音符串起一个一个美丽的情结,风箱、提琴就那样完美地结合着……风箱声撩开了夜色,河在静谧的神秘园深信处轻轻流淌。舒缓的小提琴在微风中一阵一阵地飘来。水雾般将你笼罩……可以相信,这一阵悠悠柔柔舒舒缓缓的旋律定是来自天堂的某个角落。当它飘飘然地降临到这个尘世,顿时……
作者简介
暂缺《最后的神秘园:贵州之旅》作者简介
目录
郎德
西江
大塘
摆贝
岜沙
银潭
肇兴
隆里
三门塘
施洞
荔波
屯堡
格凸
黄果树
马岭河
草海
石门坎
梵净山
镇远
杉木河
赤水
贵阳周边 【媒体评论】 傅豫波女士嘱我为《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题写推荐语,并为该书作序。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为一本讨论企业管理深层意识问题的书作序,我觉得我应该慎重行事。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有资格做这样的事情?如果自己在管理的企业上尚无什么值得点评之处的话,我凭什么自以为敢为这样一本讨论管理的书作序呢?所以,接到傅女士的邀请信后的第一反应是,我得想个法子推掉它! 那么,为什么最终我又接受了这个任务,决定为此书作序呢?答案其实也不复杂:我毕竟是学者出身,至今仍然还是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作为学者,对书与知识的兴趣,促使我即使已准备婉拒傅女士的邀请,但对送上来的预读版还是禁不住要翻阅一番。殊不知,一读之下,爱不释手,觉得“问题背后的问题”实际上是任何一个组织运行过程中都应关注的深层次意识问题,对如何重新认识北大方正集团这个企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解之题亦颇有启迪。作为学者,应朋友之邀为某本书作序,本是常事。那么,既然以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身份作序我还心存疑虑的话,干脆就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写几句吧。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本身不是一本纯粹探讨管理理论的学术书籍,全书自始至终找不到引经据典的痕迹。如同《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写作风格,作者约翰·米勒(John G·Miller)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深层次的组织理论问题。全书深入浅出,事例生动,核心只有一个: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问题。 从企业运行的角度来看,每个企业都难免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读完这本书,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豁然开朗之感。许多企业家在管理实践中采取了不少的改进措施,以图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比如不断地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引入新的激励机制,出台各种规章制度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的运行效率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不少所谓的企业管理专家也到不少企业“指手划脚”一番,引经据典开了药方要企业依方治病。但大部分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的顽疾仍不见好转。我讲这些绝无贬低上述做法的意识,相反,我个人在北大方正集团的企业运行过程中也在做同样的事情。问题的核心是,仅仅做这些还是十分不够的。一个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除了与其组织架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关之外,还与这个企业的理念体系及文化建设密切有关。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是有形的一面,而理念与文化是无形的一面。而且理念和文化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他对企业运行效率的高低影响也许更大一些。 我在我们企业内部常常讲“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竞争。”记得当年我们在对方正科技这家上市公司的内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方案研究时,我曾经在干部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组织架构的调整固然是重要的,但我希望我们的干部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组织架构没有最优一说,其合理性是一种相对概念。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去适应。但同样的组织架构,换一个团队去运行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我当时讲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的干部,人的意识是企业运行好坏的关键要素。人在认识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仅靠机械的架构设置或强制措施的制约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绝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这本小册子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并且把核心问题聚焦在了组织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的养成上。我个人认为该书作者抓住了组织运行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而且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的要素,尽管它不是唯一的核心要素。 尽管这本书中讲了许多经典事例,比如说在本书开篇中提到那个具有高度个人责任意识的他“最喜欢的服务员”的故事,我还是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一个代表团到南韩洽谈商务,代表团车队的先导车由于开得较快,为了等待后续车辆,暂停在了高速公路的临时停车带。几分钟后,一对驾驶“现代”跑车的年轻夫妇停靠了过来,问代表团的同志,车辆是否出了什么问题,是否需要他们的帮忙,因为他们中的男士是现代汽车集团的职员,而代表团的车辆恰好也是他们生产的汽车。我相信读完这个故事的每个人都会为这名年轻的现代汽车集团员工的个人责任意识所叹服。在非工作时间,而且是上级不在现场的情景下,对一个与本人职责并无直接关系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恰恰说明了这名现代汽车集团员工的深层意识里已经将与本企业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当成了自己的个人责任。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成员都养成了这样的个人责任意识和思维习惯,那么这些成员的行为习惯又将对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提高,以及执行力的提升带来多大的正向作用呢? 我曾为企业文化下过一个这样的定义: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的总和。读读这本文字不多、道理浅显却寓意深刻的小册子吧!改变每个组织成员的思维习惯,形成明确的个人责任意识,才能改变每个组织成员的行为习惯。最终也就形成了一个企业的优秀文化。 每个组织成员,包括“你”,包括“我”,也包括“他”。从每个人自己责任意识的提高入手,最终会改造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提升整个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与能力! ——魏新 2004年10月10日(方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大学教授)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