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药组织培养实用技术
作者:冉懋雄主编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8-01
ISBN:9787502346454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篇;共8章。上篇为总论,分4章,阐述了中药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重点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发展简史、基本技术、实验设备,以及中药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与中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等进行论述。下篇为各论,分根及根茎类植物药,全草类植物药,叶类及皮类植物药,花类、果实种子类及其它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4章;具体介绍了人参、三七、天麻、山药、半夏、川贝母、西洋参、太子参、丹参、何首乌、盾叶薯蓣、浙贝母、黄芪、紫草、长春花、石斛、绞股蓝、银杏、红豆杉、雪莲花、西红花、山茱萸、冬虫夏草等108种名贵、珍稀、濒危、常用植物药的组培快繁育苗与细胞悬浮培养药效成分等组织培养技术。书末还附有附录与主要参考文献。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可行,是多年来中药组培快繁育苗与培养产生药效成分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成果的集中反映。本书适用于从事中药材生产、科研、教学、药检专业人员及中药经营管理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等人员阅读应用,也可供作中药材GAP培训和中医药院校教材等。
作者简介
冉懋雄,1940年出生,重庆人,土家族,研究员,贵州省中药研究所原业务所长,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绿色产业专家顾问组专家。196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系。现从事中药研究工作,在药物制剂与分析、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区划与新药开发等方面有所成就与贡献。获国家科委、卫生部及贵州省科技成果奖6项,如“银花新资源—黄褐毛忍冬研究”获1992年卫生部成果三等奖;“全国中药资源普查”1997年获国家科委“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1996年获国家中医药局科技成果一等奖等。1984年开始创建贵州省中药研究所;1985年主持全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与研究;1988年参加全国中药资源研究工作,并主持“中国中药区划”研究;1994年主持“贵州省民族药云实开发研究”;1995年主持国家重点课题“贵州天麻深度开发研究”等。开发研制国家级和省级新药并已获证书的有5种。主编或参编出版著作有《医院药剂分析》(主编)、《中国中药区划》(主编)、《贵州中药资源》(总纂)及《中华本草》(编委)等共有19部。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译文及科普作品100多篇。提出了Z“中药区划学”新学科和“中药区划认识论”新理论,填补了中药学品100多篇。提出了一中药区划学一新学科和“中药区划认识论”新理论,填补了中药学和农业区划一项空白。
目录
上篇 总 论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技术与传统中药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意义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常用术语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知识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与基础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分类与培养技术
(一)体细胞组织培养
(二)性细胞组织培养
(三)植物细胞培养
(四)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三、多倍体育种与转基因药材
(一)多倍体育种
(二)转基因药材
四、药用植物试管苗与药效成分生产的产业化
(一)药用植物试管苗快速繁殖的产业化
(二)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效成分的产业化
(三)影响植物组织培养与产生药效成分的因素
(四)提高中药组织培养效益的措施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设备与基本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设备与生产设施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设备与设施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工厂化育苗设计与设施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一)培养基的组成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培养基的配制与常用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配制
(二)几种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特点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接种与培养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褐变及其防止措施
(一)外植体褐变与褐变的影响因素
(二)防止外植体褐变的技术措施
六、植物组织培养与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一)抑制细胞生长保存种质资源
(二)超低温保存种质资源
第四章 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现代化与中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一、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二、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效成分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一)植物细胞培养的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
(二)植物细胞培养的苷类与萜烯类次生代谢产物
(三)植物细胞培养的醌类与色素类次生代谢产物
(四)植物细胞培养的酶类与蛋白质类次生代谢产物
三、中药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一)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二)中药组织培养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展望
下篇 各 论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人参
二、三七
三、土人参
四、大黄
五、山药
六、山葵
七、川贝母
八、川乌(附:附子)
九、川芎
十、天麻
十一、太子参
十二、丹参
十三、巴戟天
十四、玉竹
十五、甘草
十六、龙胆
十七、白术
十八、白芷
十九、白茅根
二十、玄参
二十一、半夏
二十二、地黄
二十三、西洋参
二十四、百合
二十五、百部
二十六、当归
二十七、延胡索
二十八、延龄草
二十九、防风
三十、麦冬
三十一、远志
三十二、丽江山慈姑
三十三、赤芍
三十四、何首乌
三十五、苦参
三十六、板蓝根
三十七、刺五加
三十八、知母
三十九、金铁锁
四十、姜
四十一、盾叶薯蓣
四十二、桔梗
四十三、柴胡
四十四、党参
四十五、莪术
四十六、浙贝母
四十七、黄山药
四十八、黄芩
四十九、黄芪
五十、黄连
五十一、黄精
五十二、紫草
五十三、紫菀
五十四、雷公藤
五十五、魔芋
第六章 全草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三白草
二、广藿香
三、马蹄金
四、山马兰
五、元宝草
六、水母雪莲
七、水芹
八、长春花
九、石斛
十、白花蛇舌草
十一、冬凌草
十二、半边莲
十三、地锦草
十四、青蒿
十五、败酱草
十六、贯叶金丝桃
十七、绞股蓝
十八、黄花川西獐牙菜
十九、落葵
二十、新疆雪莲花
第七章 叶类及皮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毛花洋地黄
二、半枫荷
三、芦荟
四、罗布麻
五、银杏叶(附:白果)
六、三尖杉
七、红豆杉
八、杜仲
九、黄柏
十、麻疯树
十一、喜树
十二、鹅掌楸
第八章 花类、果实种子类及其它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西红花
二、红花
三、金银花
四、菊花
五、啤酒花
六、山苍子
七、山茱萸
八、女贞子
九、天师栗
十、瓜蒌(附: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
十一、连翘(附:花叶连翘)
十二、沙棘
十三、罗汉果
十四、枸杞子
十五、猕猴桃
十六、蓖麻
十七、蓝靛果
十八、黎豆
十九、白木香
二十、冬虫夏草
二十一、灵芝
附录 常用分子生物学与组织培养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一、生物技术与传统中药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意义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常用术语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知识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与基础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分类与培养技术
(一)体细胞组织培养
(二)性细胞组织培养
(三)植物细胞培养
(四)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三、多倍体育种与转基因药材
(一)多倍体育种
(二)转基因药材
四、药用植物试管苗与药效成分生产的产业化
(一)药用植物试管苗快速繁殖的产业化
(二)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效成分的产业化
(三)影响植物组织培养与产生药效成分的因素
(四)提高中药组织培养效益的措施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设备与基本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设备与生产设施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设备与设施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工厂化育苗设计与设施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一)培养基的组成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培养基的配制与常用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配制
(二)几种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特点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接种与培养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褐变及其防止措施
(一)外植体褐变与褐变的影响因素
(二)防止外植体褐变的技术措施
六、植物组织培养与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一)抑制细胞生长保存种质资源
(二)超低温保存种质资源
第四章 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现代化与中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一、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二、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效成分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一)植物细胞培养的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
(二)植物细胞培养的苷类与萜烯类次生代谢产物
(三)植物细胞培养的醌类与色素类次生代谢产物
(四)植物细胞培养的酶类与蛋白质类次生代谢产物
三、中药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一)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二)中药组织培养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展望
下篇 各 论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人参
二、三七
三、土人参
四、大黄
五、山药
六、山葵
七、川贝母
八、川乌(附:附子)
九、川芎
十、天麻
十一、太子参
十二、丹参
十三、巴戟天
十四、玉竹
十五、甘草
十六、龙胆
十七、白术
十八、白芷
十九、白茅根
二十、玄参
二十一、半夏
二十二、地黄
二十三、西洋参
二十四、百合
二十五、百部
二十六、当归
二十七、延胡索
二十八、延龄草
二十九、防风
三十、麦冬
三十一、远志
三十二、丽江山慈姑
三十三、赤芍
三十四、何首乌
三十五、苦参
三十六、板蓝根
三十七、刺五加
三十八、知母
三十九、金铁锁
四十、姜
四十一、盾叶薯蓣
四十二、桔梗
四十三、柴胡
四十四、党参
四十五、莪术
四十六、浙贝母
四十七、黄山药
四十八、黄芩
四十九、黄芪
五十、黄连
五十一、黄精
五十二、紫草
五十三、紫菀
五十四、雷公藤
五十五、魔芋
第六章 全草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三白草
二、广藿香
三、马蹄金
四、山马兰
五、元宝草
六、水母雪莲
七、水芹
八、长春花
九、石斛
十、白花蛇舌草
十一、冬凌草
十二、半边莲
十三、地锦草
十四、青蒿
十五、败酱草
十六、贯叶金丝桃
十七、绞股蓝
十八、黄花川西獐牙菜
十九、落葵
二十、新疆雪莲花
第七章 叶类及皮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毛花洋地黄
二、半枫荷
三、芦荟
四、罗布麻
五、银杏叶(附:白果)
六、三尖杉
七、红豆杉
八、杜仲
九、黄柏
十、麻疯树
十一、喜树
十二、鹅掌楸
第八章 花类、果实种子类及其它类植物药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西红花
二、红花
三、金银花
四、菊花
五、啤酒花
六、山苍子
七、山茱萸
八、女贞子
九、天师栗
十、瓜蒌(附: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
十一、连翘(附:花叶连翘)
十二、沙棘
十三、罗汉果
十四、枸杞子
十五、猕猴桃
十六、蓖麻
十七、蓝靛果
十八、黎豆
十九、白木香
二十、冬虫夏草
二十一、灵芝
附录 常用分子生物学与组织培养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