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作者:纪宝成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9-01
ISBN:9787300051932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治国要论》是为公共管理硕士(MPA)撰写的研究型教材。全书由思想、实践和制度三篇组成,侧重于对中国古代治道政术的宏观总结。思想篇主要探讨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指导原则、价值取向、思维方法等,它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史,而是从治国的角度,论列分析影响后世治国实践的以先秦思想家和思想派别为主体的各种思想和原则。实践篇重点探讨中国帝制时代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选取创业致治、改革中兴和王朝败亡等不同类型、不同背景下的治国实践事例,分析决策原则、行政技术、治理水平等治国实践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侧重分析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如何将各种思想落实到治国实践。制度篇在批判专制主义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在治国方面的制度设计,总结在长期的治国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行政、法制、选官、吏治、兵政、财政、赋税等各方面的制度,并探讨制度运行的内在机理。《中国古代治国要论》致力于为当今的治国管理提供丰厚的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
纪宝成教授1944年生,江苏扬州人。1966年大学毕业于北京商学院,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商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司长;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司长;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兼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博土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公共管理硕上(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会长等,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并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美国俄克拉何马城市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等二十多所国内外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或聘为兼职教授。出版《商业活动论》、《商品流通论》、《市场营销学教程》等专著和主编、参编著作二十本,在《人民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等三十多种报刊上发表论文近二百篇。
目录
导? 论 1
一、中国古代治国理论研究的意义? 2
1.以史为鉴,把握历史演变规律? 3
2.理一分殊:古代治国理论对当今公共管理及企业管理的借鉴价值? 5
3.挖掘古代治国理论,弘扬中华文明? 12
二、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研究的要义评说? 14
1.百舸争流,各有其长? 15
2.门派纷陈,各有所宗? 18
3.儒家独尊,一脉相承? 19
4.一以贯之的“天道”、“王道”与“人道”? 20
三、中国古代治国实践的得失研究? 23
1.“致治”是历代帝王的最高政治目标? 24
2.盛衰兴亡的历史启迪? 26
四、中国古代治国制度的研究评说? 27
五、一分为二看历史? 30
1.“以君为本”与“以民为本”? 30
2.等级身份与个人权利? 31
3.重政治与重经济? 31
4.整饬吏治与优化管理? 32
上篇? 思想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概要? 37
一、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 37
二、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要特征? 40
第二章? 儒家治国思想? 47
一、儒家学说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精神? 48
二、儒家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50
1.人性论:儒家治国思想的哲学依据? 51
2.民本论: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价值? 54
3.中庸观:儒家治国思想的思维方法? 57
4.经权说:儒家治国思想的运用机制? 59
三、儒家治国思想的逻辑体系与基本内容? 62
1.德治:儒家治国的指导原则? 62
2.仁政:儒家治国的基本方案? 64
3.刑政:儒家治国的补充手段? 67
4.正己:儒家治国的逻辑起点? 68
5.明礼:儒家治国的阶级属性? 70
6.任贤:儒家治国的用人理论? 72
第三章? 道家治国思想? 75
一、道家概述? 76
二、道家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78
1.“道法自然”:道家治国的哲学原理? 78
2.“无为而治”:道家治国的思想境界? 80
三、道家治国思想的几大要素? 83
1.海涵宽容,虚静处下? 83
2.顺遂民情,因循为用? 84
3.去奢节俭,省刑慎罚? 85
4.实腹虚心,愚民为术? 87
5.贵柔守雌,以弱制强? 88
第四章? 法家治国思想? 91
一、法家学说简介? 92
二、法家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94
1.“当时而立法”的社会历史观? 95
2.“性恶论”与尚法用刑的必然性? 98
3.“法”为“天下之程式”的法治中心论? 100
三、法家治国思想的要点? 102
1.“因人情利害”而治:治国的指导原则? 102
2.行“赏罚”两柄:治国的基本途径? 104
3.“尊主卑臣”:治国的价值取向? 108
4.思想专制:治国的文化选择? 111
5.富国强兵:治国的终极目标? 113
第五章? 兵家治军思想? 115
一、兵家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115
二、兵家经国治军思想的理论基础? 118
1.民本:兵家经国治军思想的人文精神? 118
2. “杂于利害”:兵家经国治军思想的辩证思维? 121
三、兵家经国治军思想的要义及其特色? 125
1.上下同欲,政胜为先? 126
2.申饬军纪,严明赏罚? 129
3.教戒为先,严格训练? 132
4.将为国辅,知人善任? 135
第六章? 其他学派的治国思想? 138
一、墨家治国思想? 139
1.墨家学说简况? 139
2.“尚同”:墨家治国思想的根本宗旨? 141
3.“尚贤”与“节用”:墨家治国思想的两个重点? 144
二、《尹文子》:名家治国思想钩沉? 146
1.名家简况? 146
2.《尹文子》治国思想要点? 147
三、《吕氏春秋》:杂家治国思想概述? 149
1.杂家与《吕氏春秋》? 149
2.《吕氏春秋》治国思想撷要? 151
四、《鬼谷子》:纵横家治国学说举要? 156
1.纵横家与《鬼谷子》其书? 156
2.《鬼谷子》治国思想概况? 158
中篇? 实践篇
第七章? 创业致治的治国方略? 163
一、汉初君臣的治国方略? 165
1.黄老无为与萧规曹随? 166
2.独尊儒术与文化统一? 172
二、贞观君臣的治国方略? 177
1.贞观之治的历史内涵? 178
2.为君之道与安人之道? 180
三、明初君臣的治国方略? 186
1.适应形势的制度创新? 188
2.富国安民的治本之策? 192
3.吏治整肃与重典治国? 195
四、康雍乾三帝的治国方略? 197
1.促进民族融合,保障国家安全? 198
2.强化专制主义,完善中央集权? 201
第八章? 振衰起废的变法措施? 206
一、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209
1.部落体制与贵族特权的改革背景? 209
2.全面汉化的改革措施? 212
二、唐代中期的财政改革? 216
1.专卖制度的建立与漕运的整顿? 217
2.强化调控的税法改革? 219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 222
1.利益冲突与变法原由? 223
2.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227
四、明代张居正改革? 231
1.务实重效的改革纲领? 232
2.修补体制的图强之道? 235
第九章? 亡国之君的历史教训? 240
一、秦代暴政的根源? 242
1.帝制初创与行政瓶颈? 242
2.躁进与高压? 244
3.继位者的穷奢极欲 246
二、隋炀帝的悲剧? 249
1.弑父篡权的不正之位? 250
2.嫉贤妒能的用人之失? 254
3.劳民伤财的暴君之治? 256
三、崇祯皇帝的厄运? 262
1.草率行事的臆断决策? 262
2.刚愎自用与边防失策? 264
3.优柔寡断与剿抚失算? 265
第十章? 治国安邦的政治智慧? 268
一、贾谊的过秦论与治安策? 270
1.“攻守异势”的时代定位? 271
2.以礼治国的发展规划? 274
3.变化应时的决策原则? 276
二、魏徵的治道政术? 279
1.人心思治的教化定位? 280
2.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 283
三、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291
1.仁义开国与“杯酒释兵权”? 291
2.偃革息武与通好契丹? 296
四、名君名臣的从政修养? 299
1.求名当求万世名? 300
2.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303
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07
下篇? 制度篇
第十一章? 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 318
一、丞相与三公九卿制? 319
1.丞相与三公? 319
2.九卿? 324
二、三省六部制? 326
1.三省制的演变? 327
2.六部与九寺五监? 329
三、二府三司制与一省六部制? 332
1.诸使差遣负责制? 332
2.二府三司制? 333
3.一省六部制? 334
四、内阁六部制? 336
第十二章? 监察与刑政? 339
一、监察? 339
1. 监察制度沿革概述? 340
2. 监察方法? 342
3.监察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353
二、刑政? 357
1.法律的制定和沿革? 357
2.司法制度? 367
3.法律制度的特点? 373
第十三章? 户籍与财政制度? 378
一、户籍制度? 378
1.户籍制度的起源? 379
2.传统户籍制度的主流形态--征赋派役户籍制度的发展? 381
3.户籍制度中的变种--世袭身份户籍制? 386
4.人口统计户籍制的兴起? 389
二、财政制度? 392
1.财政管理机构? 392
2.预算、储运和货币制度? 394
3.财政收入? 400
4.财政支出? 403
第十四章? 选官与任吏? 406
一、选拔方式? 406
1.先秦的世卿世禄制? 407
2.察举制? 409
3.九品中正制? 411
4.科举制? 413
5.其他? 421
二、考课奖惩制度? 424
1.考课标准? 424
2.考课方式? 427
3.考课与奖惩? 429
4.考课的效用与局限? 429
三、俸禄、休致和抚恤制度? 431
1.俸禄制度? 431
2.休致制度? 433
3.抚恤制度? 436
四、书吏制度? 437
1.书吏制度的演变? 437
2.书吏的役务? 438
3.书吏在社会中的地位? 440
4.书吏在古代国家政务运行中的作用? 441
第十五章?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444
一、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划? 444
二、地方官吏设置及职能? 452
1.地方最高行政层级的行政管理体制? 452
2.地方中间层级的行政管理体制? 457
3.基层行政管理体制? 459
4.乡里保甲组织及其行政职能? 462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 466
1.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 466
2.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467
3.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 469
4.对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 470
第十六章? 制度运行的内在机理? 472
一、集议与封驳? 474
二、从补阙拾遗到台谏合一? 480
三、文书勾检与行政监察? 484
四、权力的程序保障与责任的连带分担? 488
五、官僚政治的发展与文官系统的自我完善机制? 495
六、政治体制的成长性变革? 505
后? 记? 508
一、中国古代治国理论研究的意义? 2
1.以史为鉴,把握历史演变规律? 3
2.理一分殊:古代治国理论对当今公共管理及企业管理的借鉴价值? 5
3.挖掘古代治国理论,弘扬中华文明? 12
二、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研究的要义评说? 14
1.百舸争流,各有其长? 15
2.门派纷陈,各有所宗? 18
3.儒家独尊,一脉相承? 19
4.一以贯之的“天道”、“王道”与“人道”? 20
三、中国古代治国实践的得失研究? 23
1.“致治”是历代帝王的最高政治目标? 24
2.盛衰兴亡的历史启迪? 26
四、中国古代治国制度的研究评说? 27
五、一分为二看历史? 30
1.“以君为本”与“以民为本”? 30
2.等级身份与个人权利? 31
3.重政治与重经济? 31
4.整饬吏治与优化管理? 32
上篇? 思想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概要? 37
一、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 37
二、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要特征? 40
第二章? 儒家治国思想? 47
一、儒家学说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精神? 48
二、儒家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50
1.人性论:儒家治国思想的哲学依据? 51
2.民本论: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价值? 54
3.中庸观:儒家治国思想的思维方法? 57
4.经权说:儒家治国思想的运用机制? 59
三、儒家治国思想的逻辑体系与基本内容? 62
1.德治:儒家治国的指导原则? 62
2.仁政:儒家治国的基本方案? 64
3.刑政:儒家治国的补充手段? 67
4.正己:儒家治国的逻辑起点? 68
5.明礼:儒家治国的阶级属性? 70
6.任贤:儒家治国的用人理论? 72
第三章? 道家治国思想? 75
一、道家概述? 76
二、道家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78
1.“道法自然”:道家治国的哲学原理? 78
2.“无为而治”:道家治国的思想境界? 80
三、道家治国思想的几大要素? 83
1.海涵宽容,虚静处下? 83
2.顺遂民情,因循为用? 84
3.去奢节俭,省刑慎罚? 85
4.实腹虚心,愚民为术? 87
5.贵柔守雌,以弱制强? 88
第四章? 法家治国思想? 91
一、法家学说简介? 92
二、法家治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94
1.“当时而立法”的社会历史观? 95
2.“性恶论”与尚法用刑的必然性? 98
3.“法”为“天下之程式”的法治中心论? 100
三、法家治国思想的要点? 102
1.“因人情利害”而治:治国的指导原则? 102
2.行“赏罚”两柄:治国的基本途径? 104
3.“尊主卑臣”:治国的价值取向? 108
4.思想专制:治国的文化选择? 111
5.富国强兵:治国的终极目标? 113
第五章? 兵家治军思想? 115
一、兵家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115
二、兵家经国治军思想的理论基础? 118
1.民本:兵家经国治军思想的人文精神? 118
2. “杂于利害”:兵家经国治军思想的辩证思维? 121
三、兵家经国治军思想的要义及其特色? 125
1.上下同欲,政胜为先? 126
2.申饬军纪,严明赏罚? 129
3.教戒为先,严格训练? 132
4.将为国辅,知人善任? 135
第六章? 其他学派的治国思想? 138
一、墨家治国思想? 139
1.墨家学说简况? 139
2.“尚同”:墨家治国思想的根本宗旨? 141
3.“尚贤”与“节用”:墨家治国思想的两个重点? 144
二、《尹文子》:名家治国思想钩沉? 146
1.名家简况? 146
2.《尹文子》治国思想要点? 147
三、《吕氏春秋》:杂家治国思想概述? 149
1.杂家与《吕氏春秋》? 149
2.《吕氏春秋》治国思想撷要? 151
四、《鬼谷子》:纵横家治国学说举要? 156
1.纵横家与《鬼谷子》其书? 156
2.《鬼谷子》治国思想概况? 158
中篇? 实践篇
第七章? 创业致治的治国方略? 163
一、汉初君臣的治国方略? 165
1.黄老无为与萧规曹随? 166
2.独尊儒术与文化统一? 172
二、贞观君臣的治国方略? 177
1.贞观之治的历史内涵? 178
2.为君之道与安人之道? 180
三、明初君臣的治国方略? 186
1.适应形势的制度创新? 188
2.富国安民的治本之策? 192
3.吏治整肃与重典治国? 195
四、康雍乾三帝的治国方略? 197
1.促进民族融合,保障国家安全? 198
2.强化专制主义,完善中央集权? 201
第八章? 振衰起废的变法措施? 206
一、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209
1.部落体制与贵族特权的改革背景? 209
2.全面汉化的改革措施? 212
二、唐代中期的财政改革? 216
1.专卖制度的建立与漕运的整顿? 217
2.强化调控的税法改革? 219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 222
1.利益冲突与变法原由? 223
2.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227
四、明代张居正改革? 231
1.务实重效的改革纲领? 232
2.修补体制的图强之道? 235
第九章? 亡国之君的历史教训? 240
一、秦代暴政的根源? 242
1.帝制初创与行政瓶颈? 242
2.躁进与高压? 244
3.继位者的穷奢极欲 246
二、隋炀帝的悲剧? 249
1.弑父篡权的不正之位? 250
2.嫉贤妒能的用人之失? 254
3.劳民伤财的暴君之治? 256
三、崇祯皇帝的厄运? 262
1.草率行事的臆断决策? 262
2.刚愎自用与边防失策? 264
3.优柔寡断与剿抚失算? 265
第十章? 治国安邦的政治智慧? 268
一、贾谊的过秦论与治安策? 270
1.“攻守异势”的时代定位? 271
2.以礼治国的发展规划? 274
3.变化应时的决策原则? 276
二、魏徵的治道政术? 279
1.人心思治的教化定位? 280
2.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 283
三、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291
1.仁义开国与“杯酒释兵权”? 291
2.偃革息武与通好契丹? 296
四、名君名臣的从政修养? 299
1.求名当求万世名? 300
2.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303
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07
下篇? 制度篇
第十一章? 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 318
一、丞相与三公九卿制? 319
1.丞相与三公? 319
2.九卿? 324
二、三省六部制? 326
1.三省制的演变? 327
2.六部与九寺五监? 329
三、二府三司制与一省六部制? 332
1.诸使差遣负责制? 332
2.二府三司制? 333
3.一省六部制? 334
四、内阁六部制? 336
第十二章? 监察与刑政? 339
一、监察? 339
1. 监察制度沿革概述? 340
2. 监察方法? 342
3.监察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353
二、刑政? 357
1.法律的制定和沿革? 357
2.司法制度? 367
3.法律制度的特点? 373
第十三章? 户籍与财政制度? 378
一、户籍制度? 378
1.户籍制度的起源? 379
2.传统户籍制度的主流形态--征赋派役户籍制度的发展? 381
3.户籍制度中的变种--世袭身份户籍制? 386
4.人口统计户籍制的兴起? 389
二、财政制度? 392
1.财政管理机构? 392
2.预算、储运和货币制度? 394
3.财政收入? 400
4.财政支出? 403
第十四章? 选官与任吏? 406
一、选拔方式? 406
1.先秦的世卿世禄制? 407
2.察举制? 409
3.九品中正制? 411
4.科举制? 413
5.其他? 421
二、考课奖惩制度? 424
1.考课标准? 424
2.考课方式? 427
3.考课与奖惩? 429
4.考课的效用与局限? 429
三、俸禄、休致和抚恤制度? 431
1.俸禄制度? 431
2.休致制度? 433
3.抚恤制度? 436
四、书吏制度? 437
1.书吏制度的演变? 437
2.书吏的役务? 438
3.书吏在社会中的地位? 440
4.书吏在古代国家政务运行中的作用? 441
第十五章?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444
一、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划? 444
二、地方官吏设置及职能? 452
1.地方最高行政层级的行政管理体制? 452
2.地方中间层级的行政管理体制? 457
3.基层行政管理体制? 459
4.乡里保甲组织及其行政职能? 462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 466
1.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 466
2.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467
3.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 469
4.对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 470
第十六章? 制度运行的内在机理? 472
一、集议与封驳? 474
二、从补阙拾遗到台谏合一? 480
三、文书勾检与行政监察? 484
四、权力的程序保障与责任的连带分担? 488
五、官僚政治的发展与文官系统的自我完善机制? 495
六、政治体制的成长性变革? 505
后? 记? 50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