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小说
-
乾隆皇帝(清)佚名著乾隆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其在位的六十年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也给小说家留下了充分的发挥余地。清朝统治中国近三百年,《顺治皇帝》、《康熙侠义传》、《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慈禧太后》、《清宫秘史》等则为描述清代帝王及背景下的故事,其中《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为原慈禧七女官之一德龄所者,大多是她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是真实描写清代宫廷内幕不可多得的作品。
-
朱元璋演义(明)徐渭著中国历朝历代的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一部非凡的传奇。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非凡中的非凡,传奇中的传奇。朱元璋生于贫穷,饱经苦难。饥饿没有杀死他,瘟疫没有杀死他,十磨九难没有杀死他,却在这比黄连还苦的苦水中,泡出了一颗皇帝种子。这不是非凡吗?朱元璋生于乱世,起于征伐。铁血的苍狼后代在极尽辉煌之后,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元朝末年,各路豪杰四起,这位放牛娃出身的小和尚也不甘寂寞,加入了扛着铁锹锄头打江山的农民队伍,靠个人智慧和一个聪明的丑女子的帮扶,从一个普通士兵迅速发达为大元帅,统兵数十万,横扫天下。这不是传奇吗?朱元璋读书不多,武功平平。他起家的队伍,原是最不起眼的一支;替他冲锋陷阵的大将们,也多是他放牛时的玩伴、根本不懂兵书阵法的农民兄弟,但是他却能一次次从惊心动魄的血战绝境中起死回生,一次次置强大的对手于死地,最终穿上皇袍、君临天下。这不是非凡中的非凡、传奇中的传奇吗?这部以史实为主干,以野史、戏说为枝叶的朱元璋传,为你展示的是一个千面和尚、血性男人、盖世英豪朱元璋,令人读不尽、品不完。
-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无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人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
续小五义(清)佚名编撰;金藏,常夜笛校点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个按题材分的门类。正像“历史演义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侠义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等一样,“公案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个独特的门类。简言之,公案小说就是以公案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本书讲的是北宋年间。襄阳王聚寇谋反朝廷,他率众寇布下铜网阵,对付朝廷派去征讨的官军。于是中原大地狼烟四起。从贼首纷纷蠢蠢欲动,寻机滋事谋反。天下众英雄在此危难时机挺身而出,为朝迁诛灭江湖上的反贼。在智化、蒋平等大侠的带领下破铜网阵、打太岁坊、盗鱼肠剑、擒自菊花、破朝天岭,最终拿获襄阳王。在一个个短兵相接、性命相关的战斗中,小五义更展示出高超的武艺和热血侠胆。
-
红楼梦(清)曹雪芹著《西游记》的故事来自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事迹,唐僧取经的故事,600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吴承恩成了最后的集大成者。全书共100回,41个故事。《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
水浒传(明)施耐庵著《水浒传》的思想成就和艺术精华主要体现在前七十回之中,作者生动描绘众多英雄好汉,尤其是宋江、林冲、武松和鲁智深、李逵、杨志等人被迫落草、逼上梁山的曲折历程,揄扬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团结一致“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同时又打家劫寨,劫富济贫的侠义精神。《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
百家公案(明)安遇时著《明代公案》这部短篇小说集,包括一百个包公断案的故事,脱胎于明代万历年间另一部以包公为主角的小说集《百家公案》。小说巧借传奇手法,将包公的历次微服私访、梦兆,乃至阴间地府的鬼故事融合一起,把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生的种种公案都加到包拯身上,使他的断案显示出亦神亦仙的离奇效果。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内容广泛,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生动而深刻的描绘。包公在断案时表现出的超异智能,甚至得到胡适的赞赏,胡适把他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
彭公案(清)贪梦道人著《彭公案》是《施公案》的姊妹篇,所讲故事发生在《施公案》故事之前,而成书在《施公案》之后。早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北京已有侠义英雄助彭鹏(康熙朝名臣,实有其人)办案故事和单本彭公戏流传,后说书人将其敷衍成评书《彭公案》,一续再续,篇幅越拉越长。是书主要讲侠义英雄除暴安良行径,很少彭公断案事,故又以《安良传》称之。北京评书艺人讲说《彭公案》向分两派:一派以任俊山为代表称任派,讲到后半部彭鹏奉旨西征西夏,无马玉龙这个英雄人物,称“忠义西巡”。另一派以黄诚志为代表,称黄派,黄对全书进行了一番剪裁整理,说后半部彭鹏西征,以马玉龙为书胆,称“龙虎西巡”。光绪十七年(1891)有署名贪梦道人者将《彭公案》付梓行世,从其内容、行文、语言看,是将黄派《彭公案》的道儿活略加整理,有情节重沓、语多不通之病。《彭公案》的故事梗概为:彭鹏在三河县知县任上,拿获恶霸左青龙。左之同党武文华买通朝中言官罢了彭鹏官职。义侠李七侯邀集绿林英雄为彭复官奔走;为此,黄三太指镖借银,镖打窦尔敦。彭公复官后,黄三太拿获武文华,又在京师镖打猛虎救驾,得康熙御赐黄马褂。杨香武慕其所为,盗得御用九龙杯,却又失落。彭鹏奉旨命黄三太寻杯,黄、杨火烧避侠庄,盗回御杯。彭鹏被擢升为河南总督,在欧阳德、张耀宗、徐胜等协助下,破紫金山、宋家堡,平叛有功,迁兵部尚书,奉旨查办大同事务。一路斩奸锄恶,于溪皇庄拿花得雨,鸡鸣驿逐九花娘,至大同赖义侠纪有德之助大破画春园,擒叛臣傅国恩。其后又破剑峰山、福丞寺。石铸盗走御用桃花玉马。彭鹏借伍氏三雄之力擒收石铸。西夏反叛,彭公奉旨西巡,英雄马玉龙出世。西巡至永城,彭鹏被劫,众英雄破红龙涧救彭,杀贼戴奎章。彭鹏在马玉龙、胜奎、邱成、石铸、武杰等护卫下,与和尚飞云、道士清风、马道玄等展开反复较量,旋破清水寨擒马玉山。马玉龙等里应外合,倒反佟家坞,捉八卦教主佟金桂;于会仙亭大战,擒八卦教余党韩登。马玉龙误陷连环寨孽龙潭。金清率四十八路人马,在青莲岛与众英雄交兵。马玉龙返回,捉金清,平连环寨。欧阳德出家,云游天下,助马玉龙等破大小狼山。贺兰山金枪大王白起戈欲犯中原,在四角山摆设牧羊阵,彭鹏率众英雄三打牧羊阵,阵破贼降,逃匿于此的飞云、清风、周百灵等俱被擒获。彭公等还朝,康熙帝赏赐有加。
-
九尾龟清张春帆著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写:江南应天府名士章莹,别号秋谷,寄居苏州常熟县。他生得长身玉立,又胸罗星斗,倚马万言。虽然已娶妻张氏,但他认为是平庸女子,便动了寻花问柳的念头,前往苏州闲游。秋谷一到苏州,就成了歌楼酒肆、戏院妓馆的常客,先是结识了歌妓许宝琴,继之又与名妓金月兰厮,夜夜倚翠偎红。……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九尾归》是晚清“狭邪小说”的殿后之作。它暴露了上海烟花之地的丑恶与黑暗,对官僚的狭妓荒淫也有所批判,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
七剑十三侠(清)唐芸洲著《七剑十三侠》写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赛孟尝徐鹤(字鸣皋)等十二英雄(徐庆、罗季芳、一枝梅、狄洪道、王能、李武、杨小舫、包行恭、周湘帆、徐寿、伍天熊)聚义,各仗侠肝义胆、超群武艺,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后在七子(七位以“子”命名的剑仙,即玄贞子、一尘子、飞云子、霓裳子、默存子、山中子、海鸥子)及十三生(十三位以“生”命名的剑仙,即凌云生、御风生、云阳生、傀儡生、独孤生、卧云生、罗浮生、一瓢生、梦觉生、漱石生、鹪寄生、河海生、自全生)的帮助下,随右都御史杨一清平定甘肃安化王朱寘鐇叛乱、随佥都御史王守仁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结果七子十三生与十二英雄各受封赏。书中所述安化王朱寘鐇及宁王朱宸壕作乱始末,系“据原史而增撰之”(月湖渔隐“三集”序),与史实大致相符。《七剑十三侠》问世后,续作与仿作纷出,以至于在清末明初形成了一个武侠小说的新流派。这种既贯穿惩恶扬善的传统侠义精神,又闪烁着剑光侠影、亦真亦幻的剑侠小说,不但以其“令人色舞眉飞、拍案叫绝”(江文蒲“初集”序)的奇妙笔墨影响了同代人的创作,而且对于五十年代兴起的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所谓“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