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小说
-
老残游记(清)刘鄂著暂缺简介...
-
定情人(清)佚名著本书内容:诗曰:好色原兼性与情,故令人欲险难平。苦依胡妇何曾死,归对黎涡突生。况是轻盈过燕燕,更加娇丽胜莺莺。若非心有相安处,未色摇摇作旆旌。说话先年,四川成都府双流县,有一个宦家子弟姓双,因母亲文夫人梦太白投怀而生,遂取名叫做双星,表字不夜。父亲双佳文曾做过礼部侍郎。这双星三岁上,就没了父亲,肩下还有个兄弟叫做双辰,比双星又小两岁。兄弟二人因父亲亡过,俱是双夫人抚养教训成人。此时虽门庭冷落,不比当年,却喜得双星天生颖异,自幼就聪明过人,更兼姿容秀美,矫矫出群。……
-
孽海花曾朴编辑推荐:本书作为一部有着强烈现实意义与进步政治倾向的小说,全面展现了一幅晚清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不只暴露了晚清社会的昏天黑地,其笔端还出现了民主革命的志士仁人,为推翻清政府而奔走呼号不惜饮弹喋血的形象,于内忧外患,国势危殆中显出方生未知,新旧交替的亮色。
-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编辑推荐:本书是吴敬梓的代表作,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衬托发生在明代,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作者身为士人,洞察其中奥秘,暴露其丑态,格外深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
儒林外史吴敬梓暂缺简介...
-
七侠五义(清)石玉昆著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二十回以“狸猫换太子”故事为引子,叙述包拯成长、入仕,断案折狱,平反宫冤,迎归“国母”,最后以惩治李保作结。第二十八回至第六十八回,以南侠、“御猫”展昭同“五义”之一的锦毛鼠白玉堂之间“猫鼠”争雄为线索,写“五义”归附包拯,以及包拯同众侠客义士保护范仲禹、颜查散等年轻清官,同奸臣庞太师及其爪牙的斗争。后五十二回以颜查散巡按襄阳为中心,写众侠义同叛逆襄阳王及其党羽的斗争。书中较好地塑造了包拯、颜查散等清官刚正不阿、不畏豪贵的形象,着力描绘了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众侠客义士剪除邪恶的品质,同时也从反面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反动本质。
-
胡雪岩演义 百战奇略(清)大桥式羽著(明)冯梦龙著本套丛书,系中国明、清时代著名学者文人的著作集成,各书分别以中国古近代重要历史人物、事件、事件,或世俗风情为题材,描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世态百像。本书描写清代权臣、官商的小说。《太平天国》,清末黄世仲著,至民国元年写至五十四回,因被陈炯明杀害而未能完成。为了有助今人认识、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现象,方便阅读和理解多方面的的历史知识,并保持原著的基本岁月,对于明清白话用字,一般不予改动。当欧洲十九世纪中,商战最剧之时,而大陆之东,支那之地,忽有不学无术,恃其天真烂馒之身以出,而与环球诸巨商战者。翳何人?翳何人?其惟我浙之胡雪岩乎!君名光墉,世居浙江,雪岩其号也。由商而宦,保膺道员,以钦赐黄褂入朝。闻虽以一身兼商宦之间,而经营事业,仍占商家之地位为多。故其先后若曾文正、左文襄、李鸿章,或以谥传,或经海外新民之口而以名传,而惟君独以号传。以谥与名传者,犹有凭藉朝廷位望之意。而以号传者,乃能独立宇内,四顾无援,一本其商家之信义,使妇人女子,无上下老少,皆如探喉而出,名为某某焉者也。夫以君之冒险进取,能见其大,使更加以学问,而又得国家保护之力,以从事于商战最剧之舞台,我中国若茶、若丝、若金银镑圆,商业之进步必大有可观,岂必一蹶不振,竟至于是乎?乃或始赖其力,终且背之,甚者更下石焉。于国家保护之力既不可得,而君亦争闲使气,不为文明之冒险,而近野蛮之冒险。论者或归罪于土木声妓,奢侈太过。而孰知奢侈报小,顽锢祸大乎?浙人士或有借门下食客之盛,曲摹其闲情别致,以传写生平者,而于中国商业社会上最大之影响,或略焉而未详,则是书亦乌足传也?然于不足传之中,而读是传者,或得因其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穷乏之后,以想见其当年鼓动商会之机力。又安必竟见为不足传者?况谈言微中,如筹饷协赈,以及匪后难民之局,钱江义渡之捐,一切我浙诸善举之于今为烈,更自有可传者在乎。嗟嗟!自君一败,而中国商业社会上之响绝音沉者几二十年,正不知受亏几何?纵偶有一二海上经商,略涉商学以问欧洲之津;然胆脆量狭,枝枝节节而为之。欲如君向之冒险直任,即集当今诸商董而问之,亦佥自谓勿如也。然则,胡雪岩之望亦重矣哉,其入人亦深矣哉。迄今雪岩之成而败、败而其后又渐兴,昭昭在人耳目,妇孺类能言之。独至商会之无力,有足令人抚髀长叹者。中国梦梦,吴山沉沉。安得雪岩再生,鼓舞全浙,以大开商务学堂之实业也?叹未竞,有告于旁者,曰:“全浙无学,而独有安定学堂者,额虽少而具完全无缺之冀望。”令且兼设师范,以补前者蔡征君有志未逮之缺点。兹非其后人藻青部郎所创捐,而好义之种性且留贻未有艾欤?然则天道好还,积善余庆,大可为胡君家声继起之光。后之人慎毋以雪岩之败为挥霍大戒,而危燕釜鱼,厚藏以赍盗粮,且终其身大惑不解也。是又见《胡雪岩外传》者所当盥漱三诵,自得言外之意也夫。光绪二十九年春,浙东市隐书于海上之寓庐。
-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著,侯会 校注《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讽刺小说。作者以朴素幽默的语言、尖锐辛辣的笔触,无情地揭露、鞭挞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的弊端,透过多达百余名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把那些道貌岸然的贪官污吏、衣冠楚楚的名士侠客的丑恶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描绘出一幅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的生动长卷。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老残游记(清)刘鹗著《老残游记》二十回,一九○三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至十三回因故中止,后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生于一八五七年,卒于一九○九年。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澂、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又曾向清廷建议借外资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矿,事情虽非经刘鹗手办成,但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虎视眈眈,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时候,这种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显见违反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遂被目为“汉奸”。刘鹗也终因不得志于清廷,去而经商,有过多次创办实业的计划,最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一九○○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振北京饥困。一九○八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罪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六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本书流行五十年来,拥有相当广泛的读者。许多人都称道它的文字艺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赞说:“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看,无论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对生活的观察上、在细节的描绘上,都看得出作者不愿因袭、追求创造的精神。与晚清的同类小说相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今年恰值刘鹗诞生一百周年,我们整理出版《老残游记》,既以表示对作者的纪念,也希望有助于对本书思想、艺术价值的进一步研讨。这个本子是以《天津日日新闻》本为依据,参校了《绣像小说》的连载本、亚东图书馆本、艺文书房本,文字、标点都作了一番订正。为了方便阅读,加了一些简单的注释。又有《二集》六回,我们据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单行本,排作附录,没有加注。在校勘上,有各本俱误,我们据文意改动的个别地方,需要作一交代:(一)第十一回一一八页“取已陈之刍狗而卧其下,必眯”句,“眯”,《日日新闻》本作“眯”,他本作“昧”,据《庄子》本文改“眯”。(二)第十七回一八二页“却拿狼皮褥子替人瑞盖腿”句,“狼皮褥子”各本俱作“虎皮毯子”,与第十二、十六回所述情节不合,据前文改。(三)第十八回一八八页“则贾家之死不由月饼可知”句,“贾家”各本俱作“魏家”,据文意改。(四)第十九回一九四页“你却先到齐东村去”句,“村”各本俱作“庄”,与全书不一致,故改。此外,书中“张宫保”、“庄宫保”,“魏谦”、“魏诚”,但为一人而姓名错杂,我们即以《日日新闻》本初出为据,统一为“张宫保”、“魏谦”。
-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义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儒林外史》的批判矛头主要是针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作品塑了一群热中科兴、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形象,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在当时是有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杆,安徽全椒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