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小说
-
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小说中反映时代最深刻的作品,它表现出任何其他作品所不具备的空前绝后的思想深度和哲学追求。小说通过描写贾府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子弟的一代不如一代,预示着旧的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本书装帧形式新颖精美,携带方便,是您外出旅行时极佳的随身读物。
-
水浒传(明)施耐庵著《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想局限。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欣赏这部著作,我们对它进行了校注。
-
三国演义罗贯中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群雄逐鹿中原。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权术,计谋,武力、人心的争斗,最终如卧龙诸葛亮所说,形成了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的局势:东汉后裔刘备所建的蜀、江东霸主孙权所建的吴和些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所建的魏。然而争斗并没有停止,魏蜀吴三方仍在在保存自己实力的同时企图消灭其他两方,统一天下。乱世出英雄,而英雄最终被浪花淘尽,是非成败转头空。只留下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后人凭吊。《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候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各怀心复事,都企图称王称霸……
-
西游记吴承恩暂缺简介...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金库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七侠五义(清)俞樾原著;启伦改写;陈孝忠插图暂缺简介...
-
英烈传(明)郭勋编;宁德伟点校通俗小说向来产自民间,行于市井,难登大雅之堂,而《英烈传》却出自明朝宫廷,是明朝王公贵族郭勋为实现个人政治野心而取悦皇帝、盅惑人心的产物。《英烈传》把本朝君臣开国创业的历史写成小说,为明朝讲史小说的创作打开了一个禁区,自从郭勋开此先例,其他作品便接踵而至,可以说,《英烈传》开本朝人写本朝史小说的潮流,在中国小说史上是贡献的。《英烈传》正式代表了明代中朝以前讲史小说的一般水平,《英烈传》在万历年间被人稍稍润色,艺术上并没有长足进步,它就如一块璞玉、未经雕琢,如果能有冯梦龙,褚人获等名手的精心打磨,妙手雕琢,它也会成为光彩夺目的美玉。
-
镜花缘(清)李汝珍著;韩秋白点校清嘉庆年间,博学多才的北京大兴县人李汝珍创作了一部与众不同的长篇小说《镜花缘》。小说最富有特色的,一是它领先于时代的妇女思想,一是所表现出来的博学多能。李汝珍的写作的此书的目的,是“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也就是说,是为了天下才女立传扬名的。胡适先生说:“《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安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镜花缘》一出,最为时人惊叹的,是作者的博学,凡诸子百家、人物花鸟、书画琴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法、灯谜酒令,双陆马吊、投壶蹴鞠等等,无所不有,且无所有精。鲁迅先生把它看作是“以小说见才学”的小说。
-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演义》。<
-
小五义(清)佚名编撰;金藏,常夜笛校点本书的中心情节是铺叙艾虎、徐良、韩天锦、卢珍、白芸生五位“小义士”的英雄事迹。在一系列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侠义行为中,艾虎的勇猛爽直、徐良的狡黠多智、韩天锦的质朴鲁莽、卢珍的稳重风趣、白芸生的文雅潇洒,均跃然纸上;其性格或有父辈的某些特征,但因年龄、经历不则而往往独具特色。本书的主旨与正传一致:赞颂清官的忠君爱民,彰显义士的侠肝义胆,其间显露出的历史局限,在当代读者看来,不言自明,因为超越历史毕竟是艰难的,对一部通俗文学作品而言,尤其如此;其间寄寓的希冀与向往,当代读者确实应细细体会,因为那里凝聚了多少朝代多少下层民众的意愿。某些研究者执著于抨击古代民间盛行的清官意识,却疏于深入体味当时下层民众身处绝境中的心态;以因时代的变迁而具有深刻,嘲讽古代下层民众心理挣扎的脆弱。要之,以民主体制下的超然,俯视帝制下的痛苦,未免残酷,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信,指示当代读者勿入思想的迷途,则未免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