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综合宽带网

综合宽带网

作者:(韩)Byeong Gi Lee,(韩)Woojune Kim著;李广建,黄永文,黄岚译;李广建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ISBN:9787121005916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从通信网的角度探讨IP技术,涵盖了IP技术与当前综合宽带通信网建设的最新内容。这是从事通信和网络领域的设计及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所必须了解的。本书详细介绍了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网的基本知识,具体分析了TCP/IP体系结构、基本原理以及高层应用。书中重点讨论了IP技术的一些新进展,内容包括TCP/IP,ATM,SDH/SONET,WDH/Optics等关键技术,同时还讨论了IP宽带网建设与“三网合一”问题。本书可供从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以及实际工作者了解宽带网络的发展,也可供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综合宽带网》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技术推动力
1.2  历史与现状
1.2.1  因特网和TCP/IP
1.2.2  ATM技术
1.2.3  SDH/SONET
1.2.4  WDM/Optics
1.2.5  当前进展
1.3  本书的组织
第2章  网络框架
2.1  分层
2.1.1  分层的优点
2.1.2  分层的实例
2.1.3  分层的问题
2.2  路由选择
2.2.1  路由选择的方法
2.2.2  路由选择中的问题
2.2.3  路由选择的实例
2.3  复用和交换
2.3.1  复用功能和交换功能
2.3.2  复用和交换的实例
2.4  网络控制
2.4.1  网络管理功能
2.4.2  信令
2.4.3  网络管理的实例
2.5  通信管理
2.5.1  通信模型和通信合同
2.5.2  通信控制机制
2.5.3  拥塞控制
2.5.4  容量规划和通信工程
2.6  QoS
第3章  TCP/IP
3.1  概念、分层和体系结构
3.1.1  特征和设计原理
3.1.2  TCP/IP的结构
3.1.3  网络层协议
3.1.4  传输层协议
3.2  路由选择
3.2.1  IP报文分组的路由选择
3.2.2  TCP/IP网络中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
3.3  交换和复用
3.3.1  LAN
3.3.2  LAN的互连和第二层交换
3.3.3  第三层路由器和LAN分段
3.3.4  第四至七层交换
3.3.5  IP交换、标记交换和MPLS
3.4  网络控制
3.4.1  RSVR的结构特征和基本操作
3.4.2  RSVP消息和性能保证
3.4.3  RSVP的特征
3.5  通信管理
3.5.1  TCP拥塞控制机制
3.5.2  主动队列管理
3.5.3  调度器
3.6  QoS
3.6.l  IntServ
3.6.2  DiffServ
第4章  ATM
4.1  概念、体系结构和分层结构
4.1.1  ATM的特征
4.1.2  ATM体系结构
4.1.3  ATM分层结构
4.2  路由选择
4.2.1  寻址
4.2.2  PNNI路由选择
4.3  复用和交换
4.3.1  ATM交换功能
4.3.2  ATM交换机结构
4.3.3  点对多点交换
4.4  网络控制和管理
4.4.1  ATM网络的信令
4.4.2  ATM操作和管理
4.5  通信管理
4.5.1  基本概念
4.5.2  通信管理组件
4.6  QoS
4.6.1  通信合同与QoS
4.6.2  一致性与符合性
4.6.3  其他各种问题
第5章  SDH/SONET
5.1  概念与体系结构
5.1.1  分层的概念与帧结构
5.1.2  PDH、SDH和SONET
5.1.3  分层网络
5.2  复用
5.2.1  STM-n帧结构的组织
5.2.2  中间信号元
5.2.3  同步复用过程
5.3  同步
5.3.1  通过指针调整进行同步
5.3.2  指针抖动
5.3.3  网络同步和定时
5.4  分插和交叉连接
5.4.1  线路终端
5.4.2  ADM(分插复用器)
5.4.3  DCS(数字交叉连接系统)
5.5  网络管理
5.5.1  OAM
5.5.2  OAM信号的应用
5.5.3  同步管理网络
5.6  网络生存性
5.6.1  保护和恢复
5.6.2  点对点的链路保护
5.6.3  SHR(自愈环网络)
5.6.4  网状网络的恢复
5.6.5  基于SDH/SONET的 ATM的生存性
第6章  WDM/Optics
6.1  概念和分层
6.1.1  光网络的发展历程
6.1.2  波分复用(WDM)
6.1.3  光层
6.2  实现技术
6.2.1  光纤
6.2.2  激光器和探测器
6.2.3  光放大器
6.2.4  耦合器和隔离器
6.2.5  开关和光转换器
6.2.6  波长复用器和滤波器
6.3  网络体系结构
6.3.1  广播选择网络
6.3.2  WRN
6.3.3  线性光波网络
6.3.4  网络拓扑设计
6.4  分插和交叉连接
6.4.1  OLT
6.4.2  OADM
6.4.3  OXC光交叉连接器
6.5  网络管理
6.5.1  操作管理维护OAM
6.5.2  网络生存性
6.5.3  环状网络保护
6.5.4  网状网络恢复
6.6  OTN光传送网
6.6.1  概念和体系结构
6.6.2  复用过程
6.6.3  成帧和封装
6.6.4  OAM和操作维护管理
第7章  IP与ATM的综合
7.1  概念与结构
7.1.1  经典IPoA
7.1.2  NHRP
7.1.3  LANE
7.1.4  MPOA
7.1.5  I-PNNI
7.1.6  基于ATM的MPLS
7.1.7  基于CLSF的数据服务
7.2  路由选择
7.2.1  覆盖模型与路由选择
7.2.2  集成模型与路由选择
7.3  复用与交换
7.3.1  封装与复用
7.3.2  ATM信元税问题
7.4  网络控制
7.4.1  用VC传输TCP/IP通信流的几个基本问题
7.4.2  经典IPoA和NHRP的信令支持
7.5  通信控制
7.5.1  ATM信元丢失对TCP/IP性能的影响
7.5.2  对TCP/IP通信流使用ABR
7.6  QoS
7.6.1  覆盖模型与QoS支持
7.6.2  集成模型与QoS
第8章  IP网络与光网络的综合
8.1  概念
8.1.1  OXC和LSR
8.1.2  分层结构和封装模型
8.1.3  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
8.1.4  控制平面的信令模型和路由选择模型
8.1.5  光域业务互连、光联网论坛和IETF
8.2  体系结构和路由选择模型
8.2.1  服务模型
8.2.2  互连和路由选择模型
8.2.3  端对端的保护问题
8.2.4  控制平面的其他问题
8.2.5  发展过程和其他问题
8.3  分层和封装
8.3.1  IPoA
8.3.2  IPoS
8.3.3  IPoW
8.3.4  IPoW的新成帧方法
8.4  路由选择
8.4.1  光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8.4.2  现有路由选择协议的扩展
8.5  交换和复用
8.5.1  OTPN
8.5.2  OBS
8.6  信令和控制
8.6.1  G-MPLS与IETF的信令协议和控制协议
8.6.2  OIF的UNI信令协议
8.6.3  ODSI的信令和控制协议
8.6.4  用G-MPLS作为SDH/SONET的控制平面
8.7  通信管理与QoS
8.7.1  通信工程
8.7.2  差分光通信服务模型
缩略语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