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制革技术与实践

现代制革技术与实践

作者:马建中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3-01

ISBN:9787502551254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反映了当今世界制革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水平。书中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制革化学方面的理论问题,也有作者多年从事制革技术研究的实践和体会。其中包括原料皮的保存,制革准备工艺,铬盐鞣制,植鞣,复鞣,皮革染色、皮革加脂,皮革涂饰,皮革质量控制,皮革性能测定以及制革工业的环保和废弃物处理等。本书可供制革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现代制革技术与实践》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原料皮的保存1
11原料皮保存的理论1
111生皮保存的必要性1
112细菌的生长2
12生皮的无盐保存3
121干燥法3
122杀菌剂法3
123浸酸法4
124降低水活度法4
13盐腌法防腐4
131盐腌法防腐的理论4
132盐的一般介绍5
133盐腌法防腐的实践6
134生皮处理的一般工艺8
135盐腌防腐的分析检测10
136红热斑——嗜盐细菌12
137波美度和密度12
138盐腌防腐的缺点12
14盐腌防腐的替代方法13
141鲜皮法13
142冷冻法14
143蓝湿革法14
144杀菌剂法15
145电子束辐射法15
146γ射线辐射法15
147氯化钾取代氯化钠法16
第2章现代准备工艺17
21浸水17
211概述17
212浸水的加工容器18
213浸水工艺19
22浸灰23
221概述23
222浸灰过程23
223浸灰工艺24
224硫化物的取代29
225浸灰液的循环使用29
23脱灰29
231概述29
232脱灰工艺30
24软化33
241软化的作用34
242软化活性34
243软化剂的活度35
244特殊的软化剂36
245酸性软化剂36
246蓝湿革的软化37
25准备工段的健康与安全37
第3章铬盐鞣制38
31概述38
311铬鞣的优点38
312铬粉鞣剂39
32脱灰软化浸酸40
321脱灰40
322软化41
323浸酸41
33铬鞣42
331蓝湿革42
332高吸尽系统43
333碱化44
334自碱化铬粉45
335蒙囿剂46
336裸皮厚度的影响46
337铬回收或循环使用47
338环境保护48
第4章植物鞣质与植鞣50
41植物鞣质化学50
411植物鞣质来源及定义50
412植物鞣质的分类51
413非鞣质成分53
414植物鞣质的性质53
415植物鞣质的浸提55
42植物鞣制55
421鞣质的扩散56
422鞣质的结合56
43实际的植物鞣制系统56
431轻革56
432重革57
433重革的鞣后加工59
44植物鞣质及合成鞣剂的鉴定59
441植物鞣质的鉴定59
442合成鞣剂的鉴定60
第5章复鞣61
51概述61
511复鞣的目的61
512复鞣材料的分类62
52不同风格皮革的复鞣方法63
521厚型修饰鞋面革63
522薄型鞋面革63
523软鞋面革63
524小山羊鞋面革64
525白色鞋面革64
526正绒鞋面革65
527正绒面家具革65
528反绒面剖层革65
529服装革65
5210皱纹革66
5211蓝湿革生产皱面革67
5212一些特殊情况68
53复鞣工艺68
54复鞣助剂73
55复鞣的控制73
551复鞣剂的分析控制73
552复鞣革的物理检测74
56复鞣的生态问题75
第6章染料和染色77
61概述77
62染料的定义78
63皮革染料79
631酸性染料79
632金属络合染料79
633直接染料80
634活性染料、碱性染料和硫化染料80
635染料的混合使用80
64染料的性能81
641染料的相容性81
642染料的吸收速率81
643染料的亲和力82
644染料的聚集性82
645色调坚固性83
65染料的测定83
651均质性83
652纯度84
653强度84
654稀释盐和色调84
66染色革的坚牢度85
661染料测试86
662坚牢度测定86
663化学品对耐光性的影响86
664染色助剂87
67染色的实际操作88
671供水88
672称量仪器88
673辅助设备89
674色调的控制和检查89
68颜色物理学和染色配方预测90
681光源91
682物质和反射光92
683观察者92
684大脑和颜色描绘92
685计算机预测染色配方92
686位变异构现象93
69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93
691安全数据表94
692环境保护95
第7章加脂剂与加脂96
71油脂与蜡96
711概述96
712油脂分析97
72加脂剂105
721概述105
722取样与指标测试107
73加脂113
731加脂目的113
732加脂原理113
733加脂方法114
第8章皮革涂饰116
81底涂116
82顶涂117
821溶剂漆涂117
822乳液漆涂117
823水性顶涂118
83涂饰配方118
831服装革118
832鞋面革——修面革118
84交联剂119
841碳化二亚胺(ct7)119
842酰脲分散液(ct11)120
843改性的多元氮丙啶(ct13)120
844非黄色异氰酸酯(ct85)120
845使用交联剂的健康与安全问题120
85涂饰材料121
851树脂的选择121
852填充剂121
853颜料121
854手感剂122
855关于溶剂型涂饰剂122
86涂饰实施方法122
861揩浆122
862喷浆125
863金属贴箔的应用125
864辊涂126
865打光131
87涂饰的发展趋势和特殊技术134
871移膜涂饰134
872丝网印涂134
873高速印涂134
第9章制革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135
91制革污水135
911污水的污染测定135
912制革污水的组成138
913改进工艺消除污染的方法139
914制革污水的排放139
915污水的就地处理141
92制革固体废弃物146
921铬鞣革屑的处理方法146
922铬鞣革屑的应用154
第10章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161
101概述161
102折射仪162
103测湿计163
104制革厂的质量控制与检测实例163
105制革化学品的检测168
第11章物理性能检测170
111取样170
112空气调节170
113厚度的测定170
114视密度的测定171
115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171
116撕裂强度的测定171
117粒面崩裂强度的测定171
118小球崩裂试验测定粒面的延伸率和强度172
119双向伸长率的测定172
1110绷楦后形变的测定173
1111耐压测试173
1112压痕指数的测定173
1113轻革耐弯曲测试及其表面涂层测试173
1114沸水中表面收缩情况的测定174
1115收缩温度的测定174
1116吸水量的测定175
1117自由水及浸水时水溶物的损失百分率的测定175
1118水渗透压的测定175
1119鞋面革的动态防水试验175
1120靴革和鞋里革的动态防水试验176
1121透气性的测定177
1122水汽通透性的测试177
1123革的耐磨测试178
1124革表面涂层厚度的测试178
1125吸附水、解吸附水的测定及由此带来的革的尺寸变化178
1126工业手套革的耐热性测试178
1127涂层的耐寒性测试179
第12章铬鞣剂的化学分析180
121铬鞣剂简介180
122铬鞣实践180
123cr2o3含量分析方法181
1231分析对象181
1232取样182
1233氧化182
1234滴定分析法184
1235质量分析法185
124硫酸盐含量的测定185
125碱度的测定187
126其它组分的测定189
127水含量的测定190
128相对密度的测定190
129ph值的测定191
1210铬盐浑浊度的测定191
1211经验计算191
12111铬鞣剂配制时所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191
12112提碱时所需的nahco3的量的计算192
12113鞣剂碱度的升高或降低192
1212鞣液是否还原完全的检测193
第13章成革分析195
131取样195
132试样的碾碎195
133二氯甲烷浸提物的测定196
134水溶物(总量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测定198
135总氮的测定及所隐含的问题199
136三氧化二铬的测定200
137铝的测定200
138锌的测定200
139钛的测定201
1310ph值及其差值的测定201
1311水溶性镁盐的测定201
1312磷酸盐的测定202
1313六价铬的测定202
1314甲醛的测定202
1315有机物结合量及鞣制程度的测定203
第14章制革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205
141微生物的种类和形态学205
142微生物的生长因素207
143制革厂的微生物控制208
1431生皮防腐211
1432浸水工序防腐213
1433鞣制工序防腐214
1434复鞣、染色和加脂工序防腐215
1435公共卫生保持215
144结论216
第15章酸、碱和盐217
151电解质217
1511强电解质217
1512弱电解质217
152酸217
153平衡218
1531水的电离220
1532氢离子浓度的计算(ph值)220
1533ph值与总酸含量的计算221
1534稀释对溶液ph值的影响222
1535酸和碱的电离常数223
1536二元酸和三元酸224
154缓冲溶液224
155滴定曲线226
1551一元酸的滴定曲线226
1552二元酸及多元酸的滴定曲线229
156指示剂229
157溶液ph值的计算231
1571弱酸溶液231
1572弱碱溶液232
1573盐232
第16章仪器分析236
161概述236
162原子吸收光谱236
1621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理论236
1622原子吸收光谱的检测范围237
1623灵敏度和检测限238
1624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的干扰因素239
1625样品制备240
1626溶剂体系的分析242
1627阴离子的分析242
1628标准样品的准备242
1629标样的加入方法243
16210原子吸收光谱的操作244
163红外光谱测定法246
1631红外光谱基本理论246
1632红外光谱246
1633特殊化学基团的吸收峰247
1634试样的准备248
1635红外光谱的应用249
164比色法253
1641比色法基本理论253
1642测试仪器253
1643比色分析的标准254
1644比色分析方法254
165气液色谱法255
1651气液色谱法基本理论255
1652吸收塔的选择257
1653测定仪258
1654气液色谱法用于定性分析259
1655气液色谱法用于定量分析260
1656气液色谱的操作条件265
166高效液相色谱265
1661高效液相色谱基本理论265
1662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选择267
1663检测器267
1664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269
167其它仪器分析方法271
1671火焰原子发射光谱271
1672等离子发射谱271
1673小径高效液相色谱272
附录1相对密度、波美度、巴克度关系对照表273
附录2计量单位换算表275
附录3常用的缓冲溶液276
参考文献278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