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作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3-01
ISBN:9787030129024
定价:¥7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首先必须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才能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本报告的主题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核心、战略要点、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对科学发展观的阐释以及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突破,即发展战略的理论突破、发展战略的形态突破和发展战略的体制突破,做了重点的论述。特别是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如何在未来20年进程中对于国家精准调控的机与,做了详细的分析。由此,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3项总体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设计了有关的指标体系,拟订了新时期干部政绩考核的5项标准,包括了未来20年中国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方面的建设方略研究。本报告还以以往的年度报告为基础,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统计分析和可持续能力的比较分析,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际领域中,本报告独立地提出了系统辨识“发展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连续4年完成了全国的定量运算框架,提出了相应的宏观政策建议。本报告对于各级决策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立法执法部门,以及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社会公众,具有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暂缺《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作者简介
目录
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实质 深入探讨和谐发展规律(代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创新(导言)
第一篇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研究主题报告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一、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呼唤科学的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复杂关系的整体协调
三、科学发展观揭示“整体、内生、系统”的本质内涵
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协调、持续”的系统运行规律
五、科学发展观反映“动力、质量、公平”的三大本质要素
六、体现科学发展观有效贯彻的七大主题
七、衡量科学发展观的宏观判据
八、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灵魂
附录1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第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创新
一、发展理论的战略聚焦——“发展红利”的挖掘
二、发展形态的战略设计——从节点到网络的演进
三、发展体制的战略突破——欧盟架构的借鉴
第三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调控机理
一、促进经济增长是“神秘四角”精准调控的动力基础
二、增加就业是“神秘四角”精准调控的民生要义
三、稳定物价是“神秘四角”精准调控的操作杠杆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神秘四角”精准调控的外部支撑
第四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创新战略
一、实施背景和战略选择
二、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三、科技发展战略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21世纪前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国家创新体系
六、未来2年中国科学技术的项目选择
七、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科技支撑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强国战略
一、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二、由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化
三、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方程
四、积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平台构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跃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5年的城市化进程
三、中国城市化面临严峻挑战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五、中国城市化要走出三大误区
六、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七、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将尽力获取“发展红利”
八、中国城市化的支付成本
九、组团式城市群引发的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十、中国城市化战略设计七原则
十一、未来2年中国城市化分步实施目标
附录2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城市化的六大战略任务
第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模式选择——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
一、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则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和评价原则
三、循环经济模式的四大战略定位
四、循环经济模式的系统结构和产业革新
五、循环经济在全球的兴起与发展
六、中国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
七、提高认识,制定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八、循环经济催生新型国民核算体系(绿色GDP)
第八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定量指标设计
一、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国内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三、中国科学院研究组对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认识
四、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总体目标设计
五、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分步实施计划
第九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绩考核标准
一、全面树立新的政绩观
二、干部政绩考核的五大标准
三、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确定
四、发展的考核指标汇总方法
第十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区域发展分析
一、中国各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总体分析
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动力”的区域分析
三、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质量”的区域分析
四、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公平”的区域分析
第十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能力建设
一、物质文明:先进生产力的显性表达
二、政治文明:制度完善与社会良治的基本标志
三、精神文明: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道德提升的归宿
四、生态文明:环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第二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计报告
第十二章 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二、24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修正版)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信息处理系统
第十三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数据统计图表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表及对应图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分解表及对应图
第三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报告
第十四章 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
一、可持续发展资产负债表的制定原理
二、可持续发展资产负债矩阵构建
三、可持续发展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法
第十五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资产负债分析图表
第十六章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资产负债分析
一、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天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四、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五、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六、辽宁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七、吉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八、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九、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一、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二、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三、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四、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五、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六、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七、湖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八、湖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九、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一、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二、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三、四川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四、贵州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五、云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六、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七、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八、甘肃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九、青海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十、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参考文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创新(导言)
第一篇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研究主题报告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一、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呼唤科学的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复杂关系的整体协调
三、科学发展观揭示“整体、内生、系统”的本质内涵
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协调、持续”的系统运行规律
五、科学发展观反映“动力、质量、公平”的三大本质要素
六、体现科学发展观有效贯彻的七大主题
七、衡量科学发展观的宏观判据
八、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灵魂
附录1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第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创新
一、发展理论的战略聚焦——“发展红利”的挖掘
二、发展形态的战略设计——从节点到网络的演进
三、发展体制的战略突破——欧盟架构的借鉴
第三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调控机理
一、促进经济增长是“神秘四角”精准调控的动力基础
二、增加就业是“神秘四角”精准调控的民生要义
三、稳定物价是“神秘四角”精准调控的操作杠杆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神秘四角”精准调控的外部支撑
第四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创新战略
一、实施背景和战略选择
二、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三、科技发展战略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21世纪前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国家创新体系
六、未来2年中国科学技术的项目选择
七、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科技支撑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强国战略
一、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二、由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化
三、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方程
四、积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平台构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跃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5年的城市化进程
三、中国城市化面临严峻挑战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五、中国城市化要走出三大误区
六、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七、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将尽力获取“发展红利”
八、中国城市化的支付成本
九、组团式城市群引发的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十、中国城市化战略设计七原则
十一、未来2年中国城市化分步实施目标
附录2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城市化的六大战略任务
第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模式选择——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
一、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则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和评价原则
三、循环经济模式的四大战略定位
四、循环经济模式的系统结构和产业革新
五、循环经济在全球的兴起与发展
六、中国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
七、提高认识,制定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八、循环经济催生新型国民核算体系(绿色GDP)
第八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定量指标设计
一、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国内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三、中国科学院研究组对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认识
四、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总体目标设计
五、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分步实施计划
第九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绩考核标准
一、全面树立新的政绩观
二、干部政绩考核的五大标准
三、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确定
四、发展的考核指标汇总方法
第十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区域发展分析
一、中国各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总体分析
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动力”的区域分析
三、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质量”的区域分析
四、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公平”的区域分析
第十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能力建设
一、物质文明:先进生产力的显性表达
二、政治文明:制度完善与社会良治的基本标志
三、精神文明: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道德提升的归宿
四、生态文明:环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第二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计报告
第十二章 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二、24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修正版)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信息处理系统
第十三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数据统计图表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表及对应图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分解表及对应图
第三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报告
第十四章 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
一、可持续发展资产负债表的制定原理
二、可持续发展资产负债矩阵构建
三、可持续发展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法
第十五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资产负债分析图表
第十六章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资产负债分析
一、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天津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四、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五、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六、辽宁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七、吉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八、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九、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一、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二、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三、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四、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五、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六、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七、湖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八、湖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十九、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一、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二、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三、四川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四、贵州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五、云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六、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七、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八、甘肃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十九、青海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十、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表分析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