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网络通信技术

现代网络通信技术

作者:曾华燊编著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01

ISBN:9787810575317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曾华燊,研究员。1985年获英国华侨敦大学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科学博士。1985-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工作,先后任该所计算机网络研究和信息系统工程部主任;1997年至今任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及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2001年任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1985年,在英国国家物理?笛槭遥∟PL)从事计算机网络协议测试技术的研究工作中提出的穿越测试法,被ISO9646列为测试OSI网络中继系统的两种基本测试方法之一。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并受到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表彰。1993年主持的“OSI协议标准化测试技术”研究工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翻译AndrewS.Tanenbaum的ComputerNetwork(2ndedition),主笔《计算机网络大全》标准篇和《开放系统互联标准入门》第9章。最近,又提出了利用带外信令控制技术将Internet的三层通信子网体系结构简化为“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平面”结构,并在国际上发表了“三维以太城域网体系结构”、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平面体系结构和基于DWDM的“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等论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但教材滞后,以及缺少全面介绍网络通信子网技术的教材和专著的现状而编写的。《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编写目的在于用分层结构观点和“带内/带外信令”技术的观点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网络体系结构;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使其初步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子网的发展趋势;通过分层协议的分析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技术。为此,在材料的选择上,除了必要的基本技术的讨论外,本书还介绍了大量的高速网络通信技术。①在高速骨干网通信技术方面,对准同步数字体系结构(PDH)、同步数字体系结构(SDH)、密集波分复用(DWDM)、帧中继(FrameRelay)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等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②在高速接入技术方面,重点讨论了各类数字用户线技术(XDSL)、同轴电缆上使用的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技术和HomePNA技术;③在局域网或园区网技术方面,则重点讨论了以IEEE802.3(即通常所说的“以太网”)为基础的技术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从10Mbps至2002年出现的10Gbps),技术上的巨大变化(全双工技术、自动协商技术、流控技术、数据传输的优先权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和各种交换技术);④在典型的广域网技术中,重点讨论了B-ISDN和Internet的通信子网技术(基本协议、控制协议、服务质量问题和系统互联问题)。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利于适应21世纪网络的数字化、高速化、多媒体化和三网合一的新趋势,有助于参加我国信息基础设施(NII)和信息超级公路的建设。本书是为工科大学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的教材。全书自成体系,即使是未学过任何计算机网络或通信技术课程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和发展动向。授课教师可根据学习对象和侧重点的不同,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剪裁。为了便于教学,每一章都附有部分参考资料和思考练习题。本书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设计和实施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曾华燊,研究员。1985年获英国华侨敦大学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科学博士。1985-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工作,先后任该所计算机网络研究和信息系统工程部主任;1997年至今任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及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2001年任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1985年,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从事计算机网络协议测试技术的研究工作中提出的穿越测试法,被ISO9646列为测试OSI网络中继系统的两种基本测试方法之一。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并受到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表彰。1993年主持的“OSI协议标准化测试技术”研究工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翻译AndrewS.Tanenbaum的ComputerNetwork(2ndedition),主笔《计算机网络大全》标准篇和《开放系统互联标准入门》第9章。最近,又提出了利用带外信令控制技术将Internet的三层通信子网体系结构简化为“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平面”结构,并在国际上发表了“三维以太城域网体系结构”、单物理层用户数据传输平面体系结构和基于DWDM的“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等论文。
目录
1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回顾
  1.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概念
  1.3 计算机网络种类的划分
  1.4 从网络通信实例看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1.5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1.6 Internet
  1.7 信息传输网向信息网的过渡
  1.8 小结
2 典型的公用数据网
  2.1 前言
  2.2 以X.25为基础的公用数据网
  2.3 以IP为基础的公用数据网
  2.4 以ATM为基础的网络
  2.5 以帧中继(Frame Relay)为基础的公用数据网
  2.6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2.7 纯物理层的公用通信网络
  2.8 纯物理层的公用通信网络(续)
  2.9 无线通信网
  2.10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与信息港
  2.11 未来公用数字网络平台和信息网络体系结构
  2.12 小结
3 通信介质网与数字通信技术
  3.1 前言
  3.2 物理通信介质网
  3.3 数字通信技术基础
  3.4 数字基带传输技术
  3.5 调制传输技术
  3.6 数字基带传输信号的波形、编码与码型
  3.7 信道复用技术
  3.8 小结
4 广(城)域网物理层协议与接口
  4.1 前言
  4.2 中、低速物理层DTE/DCE接口
  4.3 V系列调制解调器与相关通信技术
  4.4 数字用户线接入技术(XDSL)
  4.5 以同轴电缆为基础的高速接入技术
  4.6 ATM物理层技术
  4.7 小结
5 广(城)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
……
6 局域网技术
7 网络层(一)
8 Internet的网络层协议集
结束语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