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光同步传送网和波分复用系统
作者:邓忠礼编著
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ISBN:9787810821575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第1~10章介绍同步数字体系(SDH),内容包括:SDH的概念,信号结构、复用和映射,光接口和电接口,传输损伤(误码、抖动和漂移),设备和网络应用,SDH网管系统,以及新一代SDH产品介绍。第11~16章介绍波分复用(WDM)系统,内容包括:WDM的概念,光纤、光缆,主要部件和技术,WDM系统技术要求,WDM网管系统,以及未来光网络简介。 本书以技术标准内容作主线,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实际结合起来讲解,概念清楚,逻辑性强,既保持了技术标准的“原味”,又通俗易懂,每章还有思考题供读者参考。 书中有关SDH和WDM技术规范均采用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组(ITU-T)建议的最新版本,解释了若干重要建议的最新版本与原来版本的不同,由于目前国内不少标准仍然是等效采用的原来版本,尚待修订,所以这一部分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适合于大学通信专业的在校生学习,也适合于在职的光通信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暂缺《光同步传送网和波分复用系统》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SDH
1. 1 SDH发展历史
1. 2 术语与概念
1. 2. 1 术语
1. 2. 2 电信和信道
1. 2. 3 交换. 数字交叉连接
1. 2. 4 SDH
1. 3 PDH的局限性
1. 3. 1 PDH有三种并存的地区性标准, 没有统一的世界性标准
1. 3. 2 PDH缺乏组网的灵活性
1. 3. 3 PDH只有标准电接口系列, 没有标准的光接口
1. 4 SDH的特点
1. 4. 1 SDH是世界性的统一标准
1. 4. 2 SDH具有很强的组网能力
1. 4. 3 开放的标准化光接口
1. 5 有关SDH的国际建议和国内标准
1. 5. 1 有关SDH的国际建议
1. 5. 2 国内SDH标准
1. 6 电信网的结构
1. 6. 1 引言
1. 6. 2 网络的拓扑结构
1. 6. 3 网络的逻辑功能结构
1. 6. 4 物理实体网的分层结构
1. 6. 5 目前我国的公用电信网
1. 6. 6 SDH传送网分层模型
思考题
第2章 SDH的信号结构
2. 1 网络节点接口
2. 1. 1 网络节点接口的位置
2. 1. 2 同步传送模块和数字速率等级
2. 2 STM-N帧结构
2. 3 SDH的开销
2. 4 STM-1的段开销
2. 4. 1 再生段开销字节描述
2. 4. 2 STM-1的复用段开销字节描述
2. 4. 3 什么是远端
2. 5 STM-N(N=4, 16, 64和256)的段开销
2. 5. 1 STM-4, STM-16, STM-64和STM-256帧和段开销字节描述
2. 5. 2 开销字节在STM-N帧中的位置
2. 6 高阶通道开销
2. 6. 1 高阶通道开销的位置
2. 6. 2 高阶通道开销字节描述
2. 7 低阶通道开销
2. 7. 1 低阶通道开销的位置
2. 7. 2 低阶通道开销字节描述
2. 8 比特间插奇偶(BIP)校验原理
2. 9 简化功能的段开销接口
2. 10 开销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复用和映射
3. 1 复用结构
3. 1. 1 2000年以前的复用结构
3. 1. 2 我国采用的复用结构
3. 1. 3 2000年提出的新复用结构
3. 2 复用单元
3. 2. 1 容器
3. 2. 2 虚容器
3. 2. 3 支路单元和支路单元组
3. 2. 4 管理单元和管理单元组
3. 3 映射
3. 4 2048 kbit/s到STM-1的映射和复用
3. 5 34 368和44 736 kbit/s到STM-1的映射和复用
3. 6 139 264 kbit/s到STM-1的映射和复用
3. 7 N个AUG到STM-N的复用
3. 7. 1 G. 707建议(1996)N个AUG复用进STM-N
3. 7. 2 G. 707建议(2000)AUG-n复用AUG-4n
3. 7. 3 VC-4-Xc经由AU-4-Xc复用进AUG-n
3. 8 VC级联
3. 8. 1 VC-4的相邻级联
3. 8. 2 VC-4的虚级联
3. 8. 3 VC-4相邻级联与虚级联的互通
3. 8. 4 VC-3. VC-2和VC-12相邻级联和虚级联
3. 9 指针
3. 9. 1 指针的作用
3. 9. 2 指针调整原理
3. 9. 3 AU-4指针正调整
3. 9. 4 AU-4指针负调整
3. 9. 5 AU-4指针的安排
3. 9. 6 指针的产生及解释规则
3. 9. 7 TU-3和TU-12指针
思考题
第4章 光接口和电接口
4. 1 光接口的分类
4. 2 第I类光接口参数
4. 2. 1 一般参数
4. 2. 2 发送机的参数
4. 2. 3 接收机的参数
4. 2. 4 光通道参数
4. 3 第I类光接口参数规范
4. 4 第II类光接口参数
4. 4. 1 一般参数
4. 4. 2 发送机的参数
4. 4. 3 光通道参数
4. 4. 4 接收机的参数
4. 5 第II类光接口参数规范
4. 6 光接口参数的应用
4. 6. 1 光传输设计方法
4. 6. 2 最坏值设计法在第I类光缆线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4. 6, 3 有光放大器的SDH系统光信噪比(OSNR)计算
4. 7 电接口
4. 7. 1 一般特性
4. 7. 2 输出口规范
4, 7. 3 输入口规范
4, 7. 4 交叉连接点规范
4. 7. 5 外导体或屏蔽的接地
思考题
第5章 误码
5. 1 误码的基本概念
5. 1. 1 什么是误码
5. 1. 2 常用术语
5. 1. 3 各类误码指标
5. 2 电路的误码性能规范
5. 2. 1 背景
5. 2.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2. 3 误码性能事件和参数
5. 2. 4 误码性能指标
5. 2. 5 指标的分配策略和分配结果
附录 5. 2 可用和不可用时间
5. 3 通道的误码性能规范
5. 3. 1 背景
5. 3.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3. 3 块的定义和测试
5. 3. 4 误码性能事件和参数
5. 3. 5 误码性能指标
附录5. 3A 进入和退出不可用状态准则
附录5. 3B PDH通道性能监视和以块为基础的参数间的关系
附录5. 3C SDH通道性能监视和以块为基础的参数间的关系
附录5. 3D 说明异常. 缺陷. 误块(EB). 误块秒(ES)和严重误块秒(SES)识别的流程图
5. 4 同步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规范
5. 4. 1 背景
5. 4.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4. 3 块的定义和测试
5. 4. 4 误码性能事件和参数
5. 4. 5 误码性能指标
5. 4. 6 指标的应用
附录5. 4A 进入和退出不可用状态准则
附录5. 4B 通道性能监视和以块为基础的参数间的关系
附录5. 4C 识别异常. 缺陷. 误块. ES和SES流程图解
5. 5 国际PDH通道. 段和传输系统的维护规范
5. 5. 1 背景
5. 5.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5. 3 指标及其分配
5. 5. 4 投入业务限值
5. 5. 5 保持网络运行(维护)限值
5. 5. 6 系统恢复限值
附录5. 5A 64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附录5. 5B 2048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附录5. 5C 8 448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附录5. 5D 34 368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附录5. 5E 139 264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5. 6 国际SDH通道和复用段的维护规范
5. 6. 1 背景
5. 6.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6. 3 指标及其分配
5. 6. 4 投入业务限值
5. 6. 5 保持网络运行(维护)限值
5. 6. 6 系统恢复限值
附录5. 6A VC-n和STM-N投入业务指标
附录5. 6B 不可接受的性能水平门限值
5. 7 有关误码若干问题的深入讨论
5. 7. 1 产生误码的原因
5. 7. 2 为什么不用误码率作为系统传输性能指标
5. 7. 3 误码概率并非无用
5. 7. 4 投入业务限值要用S1和S2两个门限值的原因
5. 7. 5 维护用的性能指标配额应用
5. 7. 6 传输分析仪提供的G. 821和G. 826建议分析结果有何不同
5. 7. 7 G. 821和G. 828建议的比较
思考题
第6章 抖动和漂移
6. 1 抖动和漂移的基本概念
6. 1. 1 概述
6. 1. 2 常用术语
6. 1. 3 抖动和漂移的时域解释
6. 1. 4 MTIE和TDEV的含义
6. 1. 5 SDH的抖动和漂移指标概貌
6. 2 PDH网络的抖动和漂移
6. 2. 1 背景
6. 2.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6. 2. 3 定义和参考模型
6. 2. 4 缩略语
6. 2. 5 业务流接口的网络限值
6. 2. 6 同步接口的网络限值
6. 2. 7 网络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
6. 3 SDH网络的抖动和漂移
6. 3. 1 背景
6. 3.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6. 3. 3 网络接口的抖动和漂移网络限值
6. 3. 4 SDH传输系统漂移指标的计算方法
6. 4 单个SDH设备的抖动和漂移特性
6. 4. 1 复用设备和再生器的抖动和漂移产生
6. 4. 2 STM-N输入端口抖动和漂移容限
6. 4. 3 SDH复用设备的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
6. 4. 4 抖动和漂移转移特性
思考题
第7章 同步与定时
7. 1 同步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7. 1. 1 基本概念
7. 1. 2 术语
7. 1. 3 定时信息传输的质量要求
7. 2 SDH网的同步
7. 2. 1 SDH网同步与数字同步网的关系
7. 2. 2 SDH同步网结构
7. 2. 3 SDH网同步方式
7. 2. 4 SDH设备的定时工作方式
7. 3 与SDH同步有关的技术问题
7. 3. 1 SDH网的同步和指针调整
7. 3. 2 SDH怎样传送数字同步网的定时信息
7. 4 指针异常调整的原因及维护
7. 4. 1 指针调整事件的维护要求
7. 4. 2 解决SDH指针调整过于频繁的方法
附录7. 4 SDH传输系统的漂移的计算
7. 5 SDH设备时钟(SEC)主要特性
7. 5. 1 频率准确度
7. 5. 2 牵引入和牵引出范围
7. 5. 3 噪声产生
7. 5. 4 噪声容限
7. 5. 5 噪声传递
7. 5. 6 瞬变响应和保持性能
7. 5. 7 接口
7. 6 SDH网同步的应用
7. 6. 1 SDH网同步规划的一般原则
7. 6. 2 工程应用的例子
7. 6. 3 定时环路的产生和防止
7. 6. 4 再定时原理
思考题
第8章 设备与网络应用
8. 1 SDH设备
8. 1. 1 SDH设备概述
8. 1. 2 终端复用设备
8. 1. 3 高阶复用设备
8. 1. 4 分插复用设备
8. 1. 5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8. 1. 6 多光口分插复用设备
8. 1. 7 再生器
8. 2 原子功能模型
8. 2. 1 为何要用原子功能模型
8. 2. 2 什么是功能建模
8. 2. 3 引入功能模型的基本考虑
8. 2. 4 网络建模的基本概念
8. 2. 5 原子功能模型
8. 2. 6 原子功能模型应用
8. 3 SDH传送网体系结构
8. 3. 1 传送网的体系结构部件
8. 3. 2 SDH传送网体系结构示例
8. 4 SDH网络的保护和恢复
8. 4. 1 网络生存性
8. 4. 2 网络自愈
8. 5 线状网保护
8. 5. 1 线状复用段保护概念
8. 5. 2 线状复用段保护结构
8. 5. 3 线状复用段的保护倒换协议
8. 5. 4 1+1线状(复用段)保护的功能模型
8. 6 环网保护
8. 6. 1 环网保护的概念
8. 6. 2 各种环网保护的工作原理
8. 6. 3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保护倒换协议
8. 6. 4 2纤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功能模型
8. 7 以DXC为基础的网络恢复
8. 7. 1 基本概念
8. 7. 2 恢复原理和控制方法
8. 7. 3 DXC网络应用示例
思考题
第9章 网络管理
9. 1 电信管理网和SDH管理网
9. 1. 1 电信管理网(TMN)
9. 1. 2 SDH网络管理系统
9. 2 SDH网络管理分层结构及网管产品类型
9. 2. 1 SDH网络管理分层结构
9. 2. 2 网管产品类型
9. 3 SDH网管的管理功能
9. 3. 1 告警与故障管理
9. 3. 2 配置管理
9. 3. 3 性能管理
9. 3. 4 计费管理基础信息
9. 3. 5 安全管理
附录 9. 3 本地维护终端的要求
9. 4 多厂家环境的传输网网管结构
思考题
第10章 新一代SDH产品
10. 1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10. 1. 1 提出多业务传送平台的背景
10. 1. 2 MSTP的优点
10. 1. 3 新一代MSTP节点设备
10. 1. 4 新一代MSTP设备功能块模型
10. 2 多业务平台光传输产品NetRing介绍
10. 2. 1 155 Mbit/s 622 Mbit/s接入层设备
10. 2. 2 2. 5 G汇聚层设备介绍
10. 2. 3 10 Gbit/s核心层设备介绍
10. 2. 4 多业务传送技术
10. 3 NetRing系列支持业务的主要技术
10. 3. 1 以太网业务透明传输
10. 3. 2 以太网业务二层功能
10. 3. 3 以太环网功能
10. 3. 4 弹性分组环(RPR)
10. 3. 5 ATM层处理功能
10. 3. 6 传统的复用段共享保护环(MS-SPRing)和NetRing MS-SPRing的保护机制协调
10. 4 网管系统
10. 4. 1 OMC-O概述
10. 4. 2 OMC-O基本操作和维护功能
第11章 什么是波分复用
11. 1 WDM发展历史
11. 2 WDM
11. 3 TDM
11. 4 实用化的WDM系统
11. 5 WDM系统的分层结构
11. 6 WDM系统的组成
11. 7 WDM相关标准
思考题
第12章 光纤和光缆
12. 1 光学基础知识
12. 1. 1 光的波动性
12. 1. 2 光的粒子性
12. 1. 3 光媒质的性质
12. 2 光纤
12. 2. 1 光纤的结构
12. 2. 2 光纤的分类
12. 3 光纤传输损耗
12. 3. 1 瑞利散射损耗
12. 3. 2 红外吸收损耗
12. 3. 3 氢氧根引起的吸收损耗
12. 3. 4 光纤可使用的低损耗区
12. 3. 5 光纤衰减的限制
12. 4 色散
12. 4. 1 模式色散
12. 4. 2 材料色散
12. 4. 3 结构色散
12. 4. 4 光纤色度色散的限制
12. 4. 5 偏振模色散(又译为极化模色散)
12. 5 非线性
12. 5. 1 概念
12. 5. 2 受激拉曼散射
12. 5. 3 受激布里渊散射
12. 5. 4 自相位调制
12. 5. 5 交叉相位调制
12. 5. 6 四波混频
12. 6 光纤光缆标准
12. 6. 1 概述
12. 6. 2 单模光纤
12. 6. 3 新G. 652和G. 655建议简介
思考题
第13章 主要部件和技术
13. 1 光发送机
13. 1. 1 发光原理
13. 1. 2 发光二极管
13. 1. 3 半导体激光器
13. 1. 4 调制激光源
13. 1. 5 光发送机原理框图
13. 2 光接收机
13. 2. 1 光检测器
13. 2. 2 PIN光电二极管
13. 2. 3 雪崩光电二极管
13. 2. 4 光接收机原理框图
13. 3 合波器和分波器
13. 3. 1 概述
13. 3. 2 光纤耦合器
13. 3. 3 光纤布喇格光栅光波分复用器
13. 3. 4 介质膜滤波器光波分复用器
13. 3. 5 阵列波导光栅光波分复用器
13. 4 光放大器
13. 4. 1 概述
13. 4. 2 掺铒光纤放大器
13. 4. 3 其他类型的光放大器
13. 5 波长转换器
13. 5. 1 概述
13. 5. 2 波长转换器的结构
13. 5. 3 波长转换器的应用
13. 6 色散管理
13. 6. 1 概述
13. 6. 2 色散补偿光纤
13. 6. 3 色散补偿
13. 6. 4 其他色散补偿技术
思考题
第14章 WDM系统技术要求
14. 1 国际和国内标准简介
14. 1. 1 国际标准
14. 1. 2 国内WDM行业标准
14. 2 WDM系统构成
14. 2. 1 WDM系统原理构成
14. 2. 2 光发送机
14. 2. 3 光中继器
14. 2. 4 光接收机
14. 2. 5 光监控通路
14. 2. 6 网管系统
14. 3 光波长区的分配
14. 3. 1 光纤可利用的波长区
14. 3. 2 绝对频率参考和最小通路间隔
14. 3. 3 标称中心频率
14. 3. 4 光通路分配表
14. 3. 5 中心频率偏移
14. 4 波分复用器件
14. 4. 1 合波器和分波器
14. 4. 2 波分复用器件的参数
14. 4. 3 合波器和分波器的指标
14. 5 光放大器
14. 5. 1 光放大器参数定义
14. 5. 2 光放大器的参数要求
14. 5. 3 安全要求
14. 5. 4 可靠性要求
14. 5. 5 光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要求
14. 6 光接口
14. 6. 1 有线路光放大器系统的参考配置
14. 6. 2 系统分类和应用代码
14. 6. 3 WDM系统中的S1~Sn和R1~Rn接口
14. 6. 4 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
14. 6. 5 不中断业务光监测接口
14. 7 波长转换器
14. 7. 1 波长转换器的功能
14. 7. 2 OTU的位置
14. 7. 3 OTU接口指标
14. 8 WDM系统监控通路要求
14. 8. 1 光监控通路要求
14. 8. 2 监控波长规定
14. 8. 3 监控波长速率规定
14. 8. 4 线路编码
14. 8. 5 监控通路定时
14. 8. 6 监控通路接口参数
14. 8. 7 监控通路的帧结构
14. 8. 8 公务通路和使用者通路接口
14. 8. 9 误码性能
思考题
第15章 网管系统
15. 1 概述
15. 1. 1 WDM的网管现状
15. 1. 2 设计WDM网管系统参考的标准
15. 2 管理接口
15. 2. 1 网络管理层接口
15. 2. 2 工作站接口
15. 2. 3 本地维护终端接口
15. 3 网元管理系统
15. 3. 1 WDM系统网元划分
15. 3. 2 网元管理系统接口
15. 3. 3 网元管理系统自身的管理功能
15. 3. 4 网管和被管相对独立性
15. 3. 5 网元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接口考虑
15. 4 网元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
15. 4. 1 故障管理
15. 4. 2 性能管理
15. 4. 3 配置管理
15. 4. 4 安全管理
15. 5 网元管理系统的数据通道保护
15. 6 本地维护终端
思考题
第16章 未来的光网络
16. 1 概述
16. 1. 1 电层联网和光层联网
16. 1. 2 灵活光节点
16. 1. 3 2000年以前对光层联网的构想
16. 2 以WDM为基础的初级阶段光网络
16. 2. 1 点对点的WDM传输系统
16. 2. 2 以WDM为基础的SDH传送网
16. 2. 3 光分插复用器和WDM环网
16. 2. 4 光交叉连接设备和WDM网状网
16. 3 光传送网
16. 3. 1 光传送网的目标和优点
16. 3. 2 OTN标准概貌
16. 3. 3 光传送网的结构
16. 3. 4 光交叉连接设备
16. 3. 5 光传送网的保护与恢复
16. 4 自动交换光网络
16. 4. 1 为什么需要自动交换光网络
16. 4. 2 ASON和ASTN的标准概貌
16. 4. 3 自动交换传送网和自动交换光网络
思考题
附录A 表征频率稳定度与漂移的参数
A. 1 时钟信号的表达式
A. 2 时钟的频率稳定度与漂移参数
附录B 术语
附录C 缩略语
参考文献
1. 1 SDH发展历史
1. 2 术语与概念
1. 2. 1 术语
1. 2. 2 电信和信道
1. 2. 3 交换. 数字交叉连接
1. 2. 4 SDH
1. 3 PDH的局限性
1. 3. 1 PDH有三种并存的地区性标准, 没有统一的世界性标准
1. 3. 2 PDH缺乏组网的灵活性
1. 3. 3 PDH只有标准电接口系列, 没有标准的光接口
1. 4 SDH的特点
1. 4. 1 SDH是世界性的统一标准
1. 4. 2 SDH具有很强的组网能力
1. 4. 3 开放的标准化光接口
1. 5 有关SDH的国际建议和国内标准
1. 5. 1 有关SDH的国际建议
1. 5. 2 国内SDH标准
1. 6 电信网的结构
1. 6. 1 引言
1. 6. 2 网络的拓扑结构
1. 6. 3 网络的逻辑功能结构
1. 6. 4 物理实体网的分层结构
1. 6. 5 目前我国的公用电信网
1. 6. 6 SDH传送网分层模型
思考题
第2章 SDH的信号结构
2. 1 网络节点接口
2. 1. 1 网络节点接口的位置
2. 1. 2 同步传送模块和数字速率等级
2. 2 STM-N帧结构
2. 3 SDH的开销
2. 4 STM-1的段开销
2. 4. 1 再生段开销字节描述
2. 4. 2 STM-1的复用段开销字节描述
2. 4. 3 什么是远端
2. 5 STM-N(N=4, 16, 64和256)的段开销
2. 5. 1 STM-4, STM-16, STM-64和STM-256帧和段开销字节描述
2. 5. 2 开销字节在STM-N帧中的位置
2. 6 高阶通道开销
2. 6. 1 高阶通道开销的位置
2. 6. 2 高阶通道开销字节描述
2. 7 低阶通道开销
2. 7. 1 低阶通道开销的位置
2. 7. 2 低阶通道开销字节描述
2. 8 比特间插奇偶(BIP)校验原理
2. 9 简化功能的段开销接口
2. 10 开销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复用和映射
3. 1 复用结构
3. 1. 1 2000年以前的复用结构
3. 1. 2 我国采用的复用结构
3. 1. 3 2000年提出的新复用结构
3. 2 复用单元
3. 2. 1 容器
3. 2. 2 虚容器
3. 2. 3 支路单元和支路单元组
3. 2. 4 管理单元和管理单元组
3. 3 映射
3. 4 2048 kbit/s到STM-1的映射和复用
3. 5 34 368和44 736 kbit/s到STM-1的映射和复用
3. 6 139 264 kbit/s到STM-1的映射和复用
3. 7 N个AUG到STM-N的复用
3. 7. 1 G. 707建议(1996)N个AUG复用进STM-N
3. 7. 2 G. 707建议(2000)AUG-n复用AUG-4n
3. 7. 3 VC-4-Xc经由AU-4-Xc复用进AUG-n
3. 8 VC级联
3. 8. 1 VC-4的相邻级联
3. 8. 2 VC-4的虚级联
3. 8. 3 VC-4相邻级联与虚级联的互通
3. 8. 4 VC-3. VC-2和VC-12相邻级联和虚级联
3. 9 指针
3. 9. 1 指针的作用
3. 9. 2 指针调整原理
3. 9. 3 AU-4指针正调整
3. 9. 4 AU-4指针负调整
3. 9. 5 AU-4指针的安排
3. 9. 6 指针的产生及解释规则
3. 9. 7 TU-3和TU-12指针
思考题
第4章 光接口和电接口
4. 1 光接口的分类
4. 2 第I类光接口参数
4. 2. 1 一般参数
4. 2. 2 发送机的参数
4. 2. 3 接收机的参数
4. 2. 4 光通道参数
4. 3 第I类光接口参数规范
4. 4 第II类光接口参数
4. 4. 1 一般参数
4. 4. 2 发送机的参数
4. 4. 3 光通道参数
4. 4. 4 接收机的参数
4. 5 第II类光接口参数规范
4. 6 光接口参数的应用
4. 6. 1 光传输设计方法
4. 6. 2 最坏值设计法在第I类光缆线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4. 6, 3 有光放大器的SDH系统光信噪比(OSNR)计算
4. 7 电接口
4. 7. 1 一般特性
4. 7. 2 输出口规范
4, 7. 3 输入口规范
4, 7. 4 交叉连接点规范
4. 7. 5 外导体或屏蔽的接地
思考题
第5章 误码
5. 1 误码的基本概念
5. 1. 1 什么是误码
5. 1. 2 常用术语
5. 1. 3 各类误码指标
5. 2 电路的误码性能规范
5. 2. 1 背景
5. 2.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2. 3 误码性能事件和参数
5. 2. 4 误码性能指标
5. 2. 5 指标的分配策略和分配结果
附录 5. 2 可用和不可用时间
5. 3 通道的误码性能规范
5. 3. 1 背景
5. 3.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3. 3 块的定义和测试
5. 3. 4 误码性能事件和参数
5. 3. 5 误码性能指标
附录5. 3A 进入和退出不可用状态准则
附录5. 3B PDH通道性能监视和以块为基础的参数间的关系
附录5. 3C SDH通道性能监视和以块为基础的参数间的关系
附录5. 3D 说明异常. 缺陷. 误块(EB). 误块秒(ES)和严重误块秒(SES)识别的流程图
5. 4 同步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规范
5. 4. 1 背景
5. 4.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4. 3 块的定义和测试
5. 4. 4 误码性能事件和参数
5. 4. 5 误码性能指标
5. 4. 6 指标的应用
附录5. 4A 进入和退出不可用状态准则
附录5. 4B 通道性能监视和以块为基础的参数间的关系
附录5. 4C 识别异常. 缺陷. 误块. ES和SES流程图解
5. 5 国际PDH通道. 段和传输系统的维护规范
5. 5. 1 背景
5. 5.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5. 3 指标及其分配
5. 5. 4 投入业务限值
5. 5. 5 保持网络运行(维护)限值
5. 5. 6 系统恢复限值
附录5. 5A 64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附录5. 5B 2048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附录5. 5C 8 448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附录5. 5D 34 368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附录5. 5E 139 264 kbit/s投入业务(BIS)性能限值
5. 6 国际SDH通道和复用段的维护规范
5. 6. 1 背景
5. 6.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5. 6. 3 指标及其分配
5. 6. 4 投入业务限值
5. 6. 5 保持网络运行(维护)限值
5. 6. 6 系统恢复限值
附录5. 6A VC-n和STM-N投入业务指标
附录5. 6B 不可接受的性能水平门限值
5. 7 有关误码若干问题的深入讨论
5. 7. 1 产生误码的原因
5. 7. 2 为什么不用误码率作为系统传输性能指标
5. 7. 3 误码概率并非无用
5. 7. 4 投入业务限值要用S1和S2两个门限值的原因
5. 7. 5 维护用的性能指标配额应用
5. 7. 6 传输分析仪提供的G. 821和G. 826建议分析结果有何不同
5. 7. 7 G. 821和G. 828建议的比较
思考题
第6章 抖动和漂移
6. 1 抖动和漂移的基本概念
6. 1. 1 概述
6. 1. 2 常用术语
6. 1. 3 抖动和漂移的时域解释
6. 1. 4 MTIE和TDEV的含义
6. 1. 5 SDH的抖动和漂移指标概貌
6. 2 PDH网络的抖动和漂移
6. 2. 1 背景
6. 2.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6. 2. 3 定义和参考模型
6. 2. 4 缩略语
6. 2. 5 业务流接口的网络限值
6. 2. 6 同步接口的网络限值
6. 2. 7 网络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
6. 3 SDH网络的抖动和漂移
6. 3. 1 背景
6. 3. 2 范围和规范对象
6. 3. 3 网络接口的抖动和漂移网络限值
6. 3. 4 SDH传输系统漂移指标的计算方法
6. 4 单个SDH设备的抖动和漂移特性
6. 4. 1 复用设备和再生器的抖动和漂移产生
6. 4. 2 STM-N输入端口抖动和漂移容限
6. 4. 3 SDH复用设备的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
6. 4. 4 抖动和漂移转移特性
思考题
第7章 同步与定时
7. 1 同步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7. 1. 1 基本概念
7. 1. 2 术语
7. 1. 3 定时信息传输的质量要求
7. 2 SDH网的同步
7. 2. 1 SDH网同步与数字同步网的关系
7. 2. 2 SDH同步网结构
7. 2. 3 SDH网同步方式
7. 2. 4 SDH设备的定时工作方式
7. 3 与SDH同步有关的技术问题
7. 3. 1 SDH网的同步和指针调整
7. 3. 2 SDH怎样传送数字同步网的定时信息
7. 4 指针异常调整的原因及维护
7. 4. 1 指针调整事件的维护要求
7. 4. 2 解决SDH指针调整过于频繁的方法
附录7. 4 SDH传输系统的漂移的计算
7. 5 SDH设备时钟(SEC)主要特性
7. 5. 1 频率准确度
7. 5. 2 牵引入和牵引出范围
7. 5. 3 噪声产生
7. 5. 4 噪声容限
7. 5. 5 噪声传递
7. 5. 6 瞬变响应和保持性能
7. 5. 7 接口
7. 6 SDH网同步的应用
7. 6. 1 SDH网同步规划的一般原则
7. 6. 2 工程应用的例子
7. 6. 3 定时环路的产生和防止
7. 6. 4 再定时原理
思考题
第8章 设备与网络应用
8. 1 SDH设备
8. 1. 1 SDH设备概述
8. 1. 2 终端复用设备
8. 1. 3 高阶复用设备
8. 1. 4 分插复用设备
8. 1. 5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8. 1. 6 多光口分插复用设备
8. 1. 7 再生器
8. 2 原子功能模型
8. 2. 1 为何要用原子功能模型
8. 2. 2 什么是功能建模
8. 2. 3 引入功能模型的基本考虑
8. 2. 4 网络建模的基本概念
8. 2. 5 原子功能模型
8. 2. 6 原子功能模型应用
8. 3 SDH传送网体系结构
8. 3. 1 传送网的体系结构部件
8. 3. 2 SDH传送网体系结构示例
8. 4 SDH网络的保护和恢复
8. 4. 1 网络生存性
8. 4. 2 网络自愈
8. 5 线状网保护
8. 5. 1 线状复用段保护概念
8. 5. 2 线状复用段保护结构
8. 5. 3 线状复用段的保护倒换协议
8. 5. 4 1+1线状(复用段)保护的功能模型
8. 6 环网保护
8. 6. 1 环网保护的概念
8. 6. 2 各种环网保护的工作原理
8. 6. 3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保护倒换协议
8. 6. 4 2纤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功能模型
8. 7 以DXC为基础的网络恢复
8. 7. 1 基本概念
8. 7. 2 恢复原理和控制方法
8. 7. 3 DXC网络应用示例
思考题
第9章 网络管理
9. 1 电信管理网和SDH管理网
9. 1. 1 电信管理网(TMN)
9. 1. 2 SDH网络管理系统
9. 2 SDH网络管理分层结构及网管产品类型
9. 2. 1 SDH网络管理分层结构
9. 2. 2 网管产品类型
9. 3 SDH网管的管理功能
9. 3. 1 告警与故障管理
9. 3. 2 配置管理
9. 3. 3 性能管理
9. 3. 4 计费管理基础信息
9. 3. 5 安全管理
附录 9. 3 本地维护终端的要求
9. 4 多厂家环境的传输网网管结构
思考题
第10章 新一代SDH产品
10. 1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10. 1. 1 提出多业务传送平台的背景
10. 1. 2 MSTP的优点
10. 1. 3 新一代MSTP节点设备
10. 1. 4 新一代MSTP设备功能块模型
10. 2 多业务平台光传输产品NetRing介绍
10. 2. 1 155 Mbit/s 622 Mbit/s接入层设备
10. 2. 2 2. 5 G汇聚层设备介绍
10. 2. 3 10 Gbit/s核心层设备介绍
10. 2. 4 多业务传送技术
10. 3 NetRing系列支持业务的主要技术
10. 3. 1 以太网业务透明传输
10. 3. 2 以太网业务二层功能
10. 3. 3 以太环网功能
10. 3. 4 弹性分组环(RPR)
10. 3. 5 ATM层处理功能
10. 3. 6 传统的复用段共享保护环(MS-SPRing)和NetRing MS-SPRing的保护机制协调
10. 4 网管系统
10. 4. 1 OMC-O概述
10. 4. 2 OMC-O基本操作和维护功能
第11章 什么是波分复用
11. 1 WDM发展历史
11. 2 WDM
11. 3 TDM
11. 4 实用化的WDM系统
11. 5 WDM系统的分层结构
11. 6 WDM系统的组成
11. 7 WDM相关标准
思考题
第12章 光纤和光缆
12. 1 光学基础知识
12. 1. 1 光的波动性
12. 1. 2 光的粒子性
12. 1. 3 光媒质的性质
12. 2 光纤
12. 2. 1 光纤的结构
12. 2. 2 光纤的分类
12. 3 光纤传输损耗
12. 3. 1 瑞利散射损耗
12. 3. 2 红外吸收损耗
12. 3. 3 氢氧根引起的吸收损耗
12. 3. 4 光纤可使用的低损耗区
12. 3. 5 光纤衰减的限制
12. 4 色散
12. 4. 1 模式色散
12. 4. 2 材料色散
12. 4. 3 结构色散
12. 4. 4 光纤色度色散的限制
12. 4. 5 偏振模色散(又译为极化模色散)
12. 5 非线性
12. 5. 1 概念
12. 5. 2 受激拉曼散射
12. 5. 3 受激布里渊散射
12. 5. 4 自相位调制
12. 5. 5 交叉相位调制
12. 5. 6 四波混频
12. 6 光纤光缆标准
12. 6. 1 概述
12. 6. 2 单模光纤
12. 6. 3 新G. 652和G. 655建议简介
思考题
第13章 主要部件和技术
13. 1 光发送机
13. 1. 1 发光原理
13. 1. 2 发光二极管
13. 1. 3 半导体激光器
13. 1. 4 调制激光源
13. 1. 5 光发送机原理框图
13. 2 光接收机
13. 2. 1 光检测器
13. 2. 2 PIN光电二极管
13. 2. 3 雪崩光电二极管
13. 2. 4 光接收机原理框图
13. 3 合波器和分波器
13. 3. 1 概述
13. 3. 2 光纤耦合器
13. 3. 3 光纤布喇格光栅光波分复用器
13. 3. 4 介质膜滤波器光波分复用器
13. 3. 5 阵列波导光栅光波分复用器
13. 4 光放大器
13. 4. 1 概述
13. 4. 2 掺铒光纤放大器
13. 4. 3 其他类型的光放大器
13. 5 波长转换器
13. 5. 1 概述
13. 5. 2 波长转换器的结构
13. 5. 3 波长转换器的应用
13. 6 色散管理
13. 6. 1 概述
13. 6. 2 色散补偿光纤
13. 6. 3 色散补偿
13. 6. 4 其他色散补偿技术
思考题
第14章 WDM系统技术要求
14. 1 国际和国内标准简介
14. 1. 1 国际标准
14. 1. 2 国内WDM行业标准
14. 2 WDM系统构成
14. 2. 1 WDM系统原理构成
14. 2. 2 光发送机
14. 2. 3 光中继器
14. 2. 4 光接收机
14. 2. 5 光监控通路
14. 2. 6 网管系统
14. 3 光波长区的分配
14. 3. 1 光纤可利用的波长区
14. 3. 2 绝对频率参考和最小通路间隔
14. 3. 3 标称中心频率
14. 3. 4 光通路分配表
14. 3. 5 中心频率偏移
14. 4 波分复用器件
14. 4. 1 合波器和分波器
14. 4. 2 波分复用器件的参数
14. 4. 3 合波器和分波器的指标
14. 5 光放大器
14. 5. 1 光放大器参数定义
14. 5. 2 光放大器的参数要求
14. 5. 3 安全要求
14. 5. 4 可靠性要求
14. 5. 5 光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要求
14. 6 光接口
14. 6. 1 有线路光放大器系统的参考配置
14. 6. 2 系统分类和应用代码
14. 6. 3 WDM系统中的S1~Sn和R1~Rn接口
14. 6. 4 WDM系统主光通道参数
14. 6. 5 不中断业务光监测接口
14. 7 波长转换器
14. 7. 1 波长转换器的功能
14. 7. 2 OTU的位置
14. 7. 3 OTU接口指标
14. 8 WDM系统监控通路要求
14. 8. 1 光监控通路要求
14. 8. 2 监控波长规定
14. 8. 3 监控波长速率规定
14. 8. 4 线路编码
14. 8. 5 监控通路定时
14. 8. 6 监控通路接口参数
14. 8. 7 监控通路的帧结构
14. 8. 8 公务通路和使用者通路接口
14. 8. 9 误码性能
思考题
第15章 网管系统
15. 1 概述
15. 1. 1 WDM的网管现状
15. 1. 2 设计WDM网管系统参考的标准
15. 2 管理接口
15. 2. 1 网络管理层接口
15. 2. 2 工作站接口
15. 2. 3 本地维护终端接口
15. 3 网元管理系统
15. 3. 1 WDM系统网元划分
15. 3. 2 网元管理系统接口
15. 3. 3 网元管理系统自身的管理功能
15. 3. 4 网管和被管相对独立性
15. 3. 5 网元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接口考虑
15. 4 网元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
15. 4. 1 故障管理
15. 4. 2 性能管理
15. 4. 3 配置管理
15. 4. 4 安全管理
15. 5 网元管理系统的数据通道保护
15. 6 本地维护终端
思考题
第16章 未来的光网络
16. 1 概述
16. 1. 1 电层联网和光层联网
16. 1. 2 灵活光节点
16. 1. 3 2000年以前对光层联网的构想
16. 2 以WDM为基础的初级阶段光网络
16. 2. 1 点对点的WDM传输系统
16. 2. 2 以WDM为基础的SDH传送网
16. 2. 3 光分插复用器和WDM环网
16. 2. 4 光交叉连接设备和WDM网状网
16. 3 光传送网
16. 3. 1 光传送网的目标和优点
16. 3. 2 OTN标准概貌
16. 3. 3 光传送网的结构
16. 3. 4 光交叉连接设备
16. 3. 5 光传送网的保护与恢复
16. 4 自动交换光网络
16. 4. 1 为什么需要自动交换光网络
16. 4. 2 ASON和ASTN的标准概貌
16. 4. 3 自动交换传送网和自动交换光网络
思考题
附录A 表征频率稳定度与漂移的参数
A. 1 时钟信号的表达式
A. 2 时钟的频率稳定度与漂移参数
附录B 术语
附录C 缩略语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