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通信工程丛书)
作者:李世鹤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ISBN:9787115114631
定价:¥2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TD-SCDMA采用了大量世界领先的技术。TD-SCDMA是第一个使用时分双工方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同时采用了同步CDMA、智能无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低码片速率和软件无线电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因此经得起国际电联的严格考验,成为世界标准。本书系统地介绍了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主要内容。书中首先简要回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及TD-SCDMA标准的产生,并对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标准的技术性能进行了比较。因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空中接口的物理层,所以本书在详细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和接入网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TD-SCDMA的物理层、无线接口协议和无线射频特性等内容。同时,对TD-SCDMA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如智能天线、接?η谢弧⒍诺婪峙浼捌涠韵低承阅艿母慕辛讼晗阜治觥1臼樽詈螅虻サ靥致哿说谌贫ㄐ畔低澈诵耐绲姆⒄购蚑D-SCDMA的组网方式。本书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网络设计和运营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通信工程丛书)》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发展 3
1.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应用 3
1.2.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过程 4
1.2.3 三大主流标准的技术比较 6
1.3 TD-SCDMA标准的形成 9
第二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 11
2.1 IMT-2000的目标和要求 11
2.2 UMTS的物理结构模型 12
2.2.1 用户设备域 12
2.2.2 基本结构域 13
2.2.3 UMTS域间通信 13
2.3 IMT-2000的功能结构模型 15
2.3.1 RRC平面包括的功能实体 15
2.3.2 CC平面包括的功能实体 16
2.4 IMT-2000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17
2.5 TD-SCDMA网络结构 18
2.5.1 设计UMTS网络的基本原则 18
2.5.2 UMTS结构 18
第三章 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21
3.1 UTRAN结构及其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21
3.2 UTRAN的主要功能 23
3.3 UTRAN通用协议结构模型 26
3.4 Iu接口 28
3.4.1 Iu-CS协议结构 29
3.4.2 Iu-PS协议结构 30
3.4.3 RANAP协议及用户平面 31
3.4.4 Iu-BC及SABP协议 32
3.4.5 Iu接口的发展——Iu-flex 33
3.5 Iub接口 35
3.6 Iur接口 39
3.7 接口Iupc和Iur-g 44
3.7.1 Iupc接口 44
3.7.2 Iur-g接口 46
第四章 TD-SCDMA物理层 47
4.1 概述 48
4.2 物理信道及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48
4.2.1 传输信道 48
4.2.2 物理信道 49
4.2.3 传输信道对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57
4.3 信道编码和复用 58
4.3.1 概述 58
4.3.2 信道编码和复用 60
4.3.3 不同传输信道到一个CCTrCH的复用及一个CCTrCH对物理信道的映射 61
4.3.4 物理层控制信息的编码 62
4.3.5 业务复用示例 63
4.4 扩频与调制 65
4.4.1 数据调制 66
4.4.2 扩频调制 67
4.4.3 同步码 69
4.5 物理层处理 71
4.5.1 功率控制 71
4.5.2 上行同步 73
4.5.3 下行发射分集 74
4.5.4 小区搜索 77
4.5.5 随机接入过程 77
4.6 物理层测量 79
4.6.1 小区选择/重选测量 80
4.6.2 切换准备测量 80
4.6.3 DCA测量 81
4.6.4 时间提前的测量 82
第五章 无线接口协议 83
5.1 概述 83
5.2 空中接口结构 84
5.3 MAC协议 85
5.3.1 MAC层介绍 85
5.3.2 信道结构及映射 86
5.3.3 MAC层功能描述 87
5.3.4 MAC层数据流操作 89
5.4 RLC协议 89
5.4.1 RLC层结构及业务 89
5.4.2 RLC功能描述 92
5.4.3 RLC确认模式操作过程 93
5.4.4 RLC透明/非确认/确认模式的性能比较 94
5.5 PDCP 95
5.5.1 PDCP结构 95
5.5.2 PDCP功能 96
5.6 BMC协议 97
5.6.1 BMC概述及结构 97
5.6.2 BMC功能 98
5.7 RRC协议 99
5.7.1 概述 99
5.7.2 RRC结构与功能 100
5.7.3 RRC状态 102
5.7.4 RRC过程 105
5.8 接入网安全 113
5.8.1 系统安全结构 113
5.8.2 接入网安全实现 114
第六章 TD-SCDMA无线射频特性 119
6.1 公共指标 119
6.1.1 工作频段 119
6.1.2 收发频率间隔 119
6.1.3 信道分配 119
6.2 无线基站特性 120
6.2.1 发射机特性 120
6.2.2 接收机特性 130
6.3 用户终端特性 133
6.3.1 发射机特性 133
6.3.2 接收机特性 142
第七章 无线资源管理 147
7.1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47
7.1.1 RRM模块的组成 147
7.1.2 主要功能模块在系统中的位置 148
7.1.3 TD-SCDMA系统RRM的特点 148
7.2 DCA 148
7.2.1 DCA概述 148
7.2.2 慢速DCA 149
7.2.3 快速DCA 150
7.2.4 几种DCA算法介绍 151
7.3 越区切换原理 151
7.3.1 概述 151
7.3.2 接力切换原理 155
7.3.3 TD-SCDMA系统间切换 157
7.4 智能天线对无线资源管理的影响 158
7.4.1 使用智能天线所带来的主要特点 158
7.4.2 智能天线对于DCA的影响 158
7.4.3 智能天线对功率控制的影响 160
7.4.4 智能天线对分组调度的影响 160
7.4.5 智能天线对切换控制的影响 161
第八章 HSDPA 162
8.1 物理层技术 162
8.1.1 AMC 162
8.1.2 HARQ 163
8.1.3 信道结构 165
8.2 MAC层技术 168
8.2.1 HSDPA MAC结构 169
8.2.2 HARQ协议 171
8.3 其他影响 172
第九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网络及TD-SCDMA灵活的组网方式 173
9.1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 173
9.2 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网的主要功能实体和接口 175
9.2.1 主要功能实体 175
9.2.2 核心网内的接口 178
9.3 TD-SCDMA核心网功能 180
9.3.1 功能平台简介 180
9.3.2 传输协议简介 181
9.3.3 智能网 182
9.3.4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QoS 183
9.4 TD-SCDMA灵活的组网方式 188
9.4.1 网络共享的必要性 188
9.4.2 TD-SCDMA系统的组网方式 189
英文缩略语 192
参考文献 201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发展 3
1.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应用 3
1.2.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过程 4
1.2.3 三大主流标准的技术比较 6
1.3 TD-SCDMA标准的形成 9
第二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 11
2.1 IMT-2000的目标和要求 11
2.2 UMTS的物理结构模型 12
2.2.1 用户设备域 12
2.2.2 基本结构域 13
2.2.3 UMTS域间通信 13
2.3 IMT-2000的功能结构模型 15
2.3.1 RRC平面包括的功能实体 15
2.3.2 CC平面包括的功能实体 16
2.4 IMT-2000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17
2.5 TD-SCDMA网络结构 18
2.5.1 设计UMTS网络的基本原则 18
2.5.2 UMTS结构 18
第三章 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21
3.1 UTRAN结构及其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21
3.2 UTRAN的主要功能 23
3.3 UTRAN通用协议结构模型 26
3.4 Iu接口 28
3.4.1 Iu-CS协议结构 29
3.4.2 Iu-PS协议结构 30
3.4.3 RANAP协议及用户平面 31
3.4.4 Iu-BC及SABP协议 32
3.4.5 Iu接口的发展——Iu-flex 33
3.5 Iub接口 35
3.6 Iur接口 39
3.7 接口Iupc和Iur-g 44
3.7.1 Iupc接口 44
3.7.2 Iur-g接口 46
第四章 TD-SCDMA物理层 47
4.1 概述 48
4.2 物理信道及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48
4.2.1 传输信道 48
4.2.2 物理信道 49
4.2.3 传输信道对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57
4.3 信道编码和复用 58
4.3.1 概述 58
4.3.2 信道编码和复用 60
4.3.3 不同传输信道到一个CCTrCH的复用及一个CCTrCH对物理信道的映射 61
4.3.4 物理层控制信息的编码 62
4.3.5 业务复用示例 63
4.4 扩频与调制 65
4.4.1 数据调制 66
4.4.2 扩频调制 67
4.4.3 同步码 69
4.5 物理层处理 71
4.5.1 功率控制 71
4.5.2 上行同步 73
4.5.3 下行发射分集 74
4.5.4 小区搜索 77
4.5.5 随机接入过程 77
4.6 物理层测量 79
4.6.1 小区选择/重选测量 80
4.6.2 切换准备测量 80
4.6.3 DCA测量 81
4.6.4 时间提前的测量 82
第五章 无线接口协议 83
5.1 概述 83
5.2 空中接口结构 84
5.3 MAC协议 85
5.3.1 MAC层介绍 85
5.3.2 信道结构及映射 86
5.3.3 MAC层功能描述 87
5.3.4 MAC层数据流操作 89
5.4 RLC协议 89
5.4.1 RLC层结构及业务 89
5.4.2 RLC功能描述 92
5.4.3 RLC确认模式操作过程 93
5.4.4 RLC透明/非确认/确认模式的性能比较 94
5.5 PDCP 95
5.5.1 PDCP结构 95
5.5.2 PDCP功能 96
5.6 BMC协议 97
5.6.1 BMC概述及结构 97
5.6.2 BMC功能 98
5.7 RRC协议 99
5.7.1 概述 99
5.7.2 RRC结构与功能 100
5.7.3 RRC状态 102
5.7.4 RRC过程 105
5.8 接入网安全 113
5.8.1 系统安全结构 113
5.8.2 接入网安全实现 114
第六章 TD-SCDMA无线射频特性 119
6.1 公共指标 119
6.1.1 工作频段 119
6.1.2 收发频率间隔 119
6.1.3 信道分配 119
6.2 无线基站特性 120
6.2.1 发射机特性 120
6.2.2 接收机特性 130
6.3 用户终端特性 133
6.3.1 发射机特性 133
6.3.2 接收机特性 142
第七章 无线资源管理 147
7.1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47
7.1.1 RRM模块的组成 147
7.1.2 主要功能模块在系统中的位置 148
7.1.3 TD-SCDMA系统RRM的特点 148
7.2 DCA 148
7.2.1 DCA概述 148
7.2.2 慢速DCA 149
7.2.3 快速DCA 150
7.2.4 几种DCA算法介绍 151
7.3 越区切换原理 151
7.3.1 概述 151
7.3.2 接力切换原理 155
7.3.3 TD-SCDMA系统间切换 157
7.4 智能天线对无线资源管理的影响 158
7.4.1 使用智能天线所带来的主要特点 158
7.4.2 智能天线对于DCA的影响 158
7.4.3 智能天线对功率控制的影响 160
7.4.4 智能天线对分组调度的影响 160
7.4.5 智能天线对切换控制的影响 161
第八章 HSDPA 162
8.1 物理层技术 162
8.1.1 AMC 162
8.1.2 HARQ 163
8.1.3 信道结构 165
8.2 MAC层技术 168
8.2.1 HSDPA MAC结构 169
8.2.2 HARQ协议 171
8.3 其他影响 172
第九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网络及TD-SCDMA灵活的组网方式 173
9.1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 173
9.2 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网的主要功能实体和接口 175
9.2.1 主要功能实体 175
9.2.2 核心网内的接口 178
9.3 TD-SCDMA核心网功能 180
9.3.1 功能平台简介 180
9.3.2 传输协议简介 181
9.3.3 智能网 182
9.3.4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QoS 183
9.4 TD-SCDMA灵活的组网方式 188
9.4.1 网络共享的必要性 188
9.4.2 TD-SCDMA系统的组网方式 189
英文缩略语 192
参考文献 20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