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通信新技术

现代通信新技术

作者:储钟圻主编;上海高级专家协会电子电讯专业委员会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01

ISBN:9787111128892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通信领域中最新技术,基本反映了当前通信发展的状况。全书共14章,内容包括:绪论、信息论浅谈、数字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固定电话网、个人通信、通信领域新技术等。本书在编写上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并有一定广度。各章论述上兼顾理论的完整性和工程的实用性,有较多的插图以帮助读者对理论的理解。本书内容新颖、资料充实,可供中等技术水平以上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是掌握现代通信新技术的高级科普读物。也可作为大专院校低年级学生、通信类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教材,还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新知识和领导干部决策时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现代通信新技术》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中常用名称的概念
1.3  通信的分类
1.4  通信系统的组成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6  信息及其度量
1.7  信道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1.8  数字信道
1.9  通信网的发展
1.10  数字通信的关键技术概要
  第2章  信息论浅谈
2.1  引言
2.2  信息的概念
2.3  信息论研究的范畴
2.3.1 信息论研究的对象
2.3.2  信息论研究的目的
2.3.3  信息论研究的内容
2.4  信息论发展简史
2.5  网络信息论
2.6  信息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6.1  信息熵与热力学熵
2.6.  2  信息论与光学
2.6.3  信息论与生物医学
2.7  信源及信源熵
2.7.1  信源特性
2.7.2  信息量的定义
2.7.3  冗余度
2.7.4  信源编码
2.8  信道与信道容量
2.8.  信道的分类
2. 8.2  信道容量
2.8.3  信道编码
2.8.4  信道的组合
2.9  密码学
2.9.1  密码学中熵的概念
2.9.2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2.9.3  密码系统的模型
2.9.4  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加密
2.9.5  通信网络中的加密
2.9.6  信息安全和认证技术
  第3章  数字通信
3.1  概述
3.2  数字通信的组成
3.2.1  数字通信的原理
3.2.2  数字通信的形式
3.2.3  数字通信的特点
3.3  信源编码
3.3.1  信源
3.3.2  编码
3.3.3  信源编码定理
3.4  抽样的概念
3.4.1  低通型抽样定理
3.4.2  带通型抽样定理
3.5  量化的概念
3.5.1  量化常用的方法
3.5.2  均匀量化与非均匀量化
3.6  编码的概念
3.7  信道编码
3.7.1  信道编码的概念
3.7.2  信道编码的基本定理
3.7.3  差错控制编码
3.7.4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8  数字调制与解调
3.8.1  概述
3.8.2  幅度键控(ASK)
3.8.3  2ASK的解调
3.8.4  频率键控(FSK)
3.8.5  2FSK的解调
3.8.6  相位键控(PSK)
3.8.7  2PSK的解调
3.8.8  几种二进制数字调制性能比较
3.8.9  多进制及改进型数字调制 系统
3.9  信道与噪声
3.9.1  概述
3.9.2  信道的种类与模型
3.9.3  有线信道
3.9.4  无线信道
3.9.5  恒参信道
3.9.6  变参信道
3.9.7  信道噪声
3.10  定时与同步
3.10.1  定时与同步的基本概念
3.10.2  载波同步
3.10.3  位同步
3.10.4  帧同步
3.10.5  数字通信网的网同步
3.11  数字信号的传输
3.11.1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3.11.2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3.12  通信的加密
3.12.1  密码体系的模型
3.12.2  数字加密技术
3.12.3  通信网的保密通信系统
  第4章  数字微波通信
4.1  概述
4.1.1  微波通信
4.1.2  数字微波通信的特点
4.1.3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4.1.4  数字信道的性能指标
4.2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2.1  基带传输码型
4.2.2  基带传输系统
4.2.3  基带传输特性
4.3  数字微波传输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4.3.1  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3.2  多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 3.3  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
4.3.4  各种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
4.4  微波传输信道
4.4.1  微波传播
4.4.2  频率配置
4.4.3  天线馈线
4.4.4  公务及监控系统
4.5  SDH微波通信
4.5.1  同步数字系列(SDH)
4.5.2  SDH数字基带信号传输
4.5.3  差错控制编码和网格编码调制
4.5.4  SDH常用频段的射频波道配置
4.5.5  SDH微波通信系统的网络管理
  第5章  移动通信
5.1  移动通信发展史
5.2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5.2.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5.2.2  移动通信的多址技术
5.2.3  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规划
5.2.4  移动通信的无线信号传播
5.2.5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
5.2.6  移动台的位置登记
5.2.7  信道切换
5.2.8  漫游
5.3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5.4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5.4.1  GSM移动通信系统
5.4.2  GPRS系统
5.4. 3  CDMA移动通信系统
5.5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5.5.1  WCDMA移动通信系统
5.5.2  cdma 2000移动通信系统
5.5.3  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5.6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第6章  卫星通信
6.1  概述
6.1.1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6.1.2  卫星通信系统网的组成
6.1.3  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与电波传播特点
6.1.4  多址联接
6.1.5  卫星通信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6.1.6  卫星的类型及频段划分
6.1.7  1NTELSAT系统
6.1.8  静止卫星制
6.2  移动卫星通信的特性
6.2.1  移动卫星通信的特点
6.2.2  复杂的信道特性
6.3  移动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
6.4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6.4.1  按应用分类
6.4.2  按技术手段分类
6.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6.5.1  卫星
6.5.2  通信体制
6.5.3  网络结构
6.5.4  入网方案的选择
6.5.5  频率选择
6.5.6  数字技术
6.6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6. 7  海事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6.7.1  海事移动卫星通信发展概况
6.7.2  海事移动卫星通信的组成
6.7.3  1NMARSAT的服务终端
6.8  航空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6.8.1  航空移动卫星通信的特点
6.8.2  机站
6.9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6.9.1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信道传输的特点
6.9.2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6.9.3  卫星无线寻呼系统
6.9.4  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的实例
6.10  个人卫星通信系统
6.10.1  30/20GHz个人卫星通信系统
6.10.2  单人便携式X频段卫星通信系统
6.10.3  个人毫米波卫星通信
6.11  VSAT卫星通信网
6.11.1  VSAT卫星通信网的特点
6.11.2  VSAT的发展阶段
6.11.3  VSAT网的组成
6.11.4  VSAT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
6.11.  5VSAT网的结构
6.12  全球定位系统(GPS)
6.13  卫星电视
6.13.1  数字卫星电视
6.13.2  单路单载波和多路单载波 
6.13.3  我国数字卫星电视
6.13.4  卫星直播(DBS)
  第7章  光纤通信
7.1  概述
7.1.1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
7.1.2  光波基础
7.1.3  光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7.1.4  平面介质波导
7.2  光纤和光缆
7.2.1  光纤的结构和分类
7.2.2  光纤传输原理
7.2.3  光纤的传输特性
7.2.4  新型单模光纤
7.2.5  光缆
7.3  光纤通信器件
7.3.1  光源、光电检测器的物理基础
7.3.2  光源器件
7.3.3  光检测器件
7.3.4  光无源器件
7.4  光纤通信系统
7.4.1  强度调制—直接检测(1M—DD)系统
7.4.2  光波分复用系统
7.4.3  相干检测系统
  第8章  信息高速公路
8.1  信息高速公路名称的由来
8.2  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内涵
8.3  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社会背景
8.4  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结构
8.5  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和特征
8.6  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基础
8.6.1  ATM交换技术
8.6.2  个人通信
8.6.3  智能网
8.6.4  光纤通信
8.7  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技术
8.7.1  多媒体技术
8.7.2  ATM接口技术
8.7.3  硬件技术
8.7.4  软件技术
8.7.5  互操作性
8. 7.6  卫星通信
8.7.7  移动通信
8.7.8  个人通信与全球通信
8.7.9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8.8  美国实施Nil具备的条件及情况
8.8.1  美国具备Nil的条件
8.8.2  美国实施Nil的情况
8.9  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意义
8.9.1  日本
8.9.2  加拿大
8.9.  3  英国
8.9.4  韩国
8.9.5  欧洲共同体
8.9.6  法国
8.9.7  新加坡
8.9.8  南美洲共同市场
8.9.9  中国
8.9.10 印度
8.9.11  其他国家
8.10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8.11  信息高速公路和未来社会
8.11.1  信息高速公路与工作、生活关系
8。11.2  信息高速公路将改变社会力结构
8.11.3  信息高速公路和经济发展
8.12  信息高速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
8.13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一个长远战略目标
  第9章  多媒体通信
9.1  多媒体技术概论
9.1.1  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9.1.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9.1.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9.1.4  多媒体技术的由来和发展
9.2  多媒体音频技术
9.2.1  音频信号及其数字化
9.2.2  音频信息压缩编码技术
9.2.3  音乐合成技术——MIDI
9.3  多媒体图像视频技术
9.3.1  图像文件格式
9.3.2  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9.3.3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9.4  多媒体通信技术
9.4.1  多媒体通信需求
9.4.2  多媒体通信网络
9.5  多媒体网络应用
9.5.1  多媒体会议电视系统
9.5.2  1P电话
9.5.3  多媒体交互式电视技术
9.5.4  多媒体应用的发展趋势
  第10章  it算机网络通信
10.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0.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10.1.2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10.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0.1.4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10.1.5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
10.1.6  计算机局域网
10.1.7  网络互联技术
10.  2Internet
10.2.1  Internet概述
10.2.2  Internet基础知识
10.2.3  连接Internet的方法
10.2. 4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10.2.5  Internet的应用和发展
  第11章  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
11.1  智能建筑概述
11.1.1  智能建筑
11.1.2  智能大厦
11.1.3  智能小区与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
11.1.4  家庭智能化的基本概念
11.2  智能大厦的基本功能
11.2.1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11.2.2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11.2.3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11.2.4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PDS)
11.3  智能小区系统
11.3.1  智能小区的基本要求
11.3.2  智能小区系统的组成结构
11.3.3  智能小区局域网
11.3. 4  智能卡在小区管理中的应用
11.3.5  智能小区系统的发展前景 
11.4  智能家居
11.4.1  概述
11.4.2  智能家居的基本要求
11.4.3  智能家居的基本功能
11.4.4  智能家居的通信网络
  第12章  固定电话网
12.1  电话通信概述
12.2  电话通信的主要技术
12.2.1  交换、传输和终端
12.2.2  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
12.2.3  综合数字网(1DN)及其优越性
12.3  固定电话网的组成
12.3.1  国际、国内和本地电话网
12.3.2  电话号码的编排
12.3.3  固定电话网的网同步
12.3.4  固定电话网的网络管理
12.4  七号公共信令
12.4.1  七号公共信令的基本概念
12.4.2  七号信令的四级和七层结构
12.4.3  MTP简介
12.4.4  TUP简介
12.4.5  SCCP和TCAP
12.4.6  七号信令网
12.4.7  七号信令的新近发展
12.5  综合业务数字网(1SDN)
12.5.1  概述
12.5.2  1SDN开放的业务
12.5.3  1SDN的用户网络接口和接口协议
12.5.4  1SUP信令
12.6  智能网(1N)
12.6.1  概述
12.6.2  智能网开放的业务
12.6. 3  智能网的组成
12.7  固定电话网的发展
12.7.1  宽带和窄带结合的交换机
12.7.2  软交换技术和下一代电信网
  第13章  个人通信
13.1  概述
13.2  个人通信系统的组成
13.2.1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3.2.2  数字无绳电信系统
13.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1MT—2000)
13.3  个人通信的业务
13.3. 1  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业务
13.3.2  综合业务数字网(1SDN)业 务
13.3.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业务
13.3.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1MT—200业务
13.3.5  智能网(1N)业务
13.4  个人通信的关键技术
13.4.1  网络方面的关键技术
13.4.2  无线系统方面的关键技术
13.5  无线个人通信的工作频段
13.6  无线异步转移模式(ATM)
13.6.1  无线ATM参考模型
13.6. 2  宽带毫米波接入ATMLAN
13.6.3  ATM无线接入(AWA)系统
13.6.4  自适应天线
  第14章  通信领域新技术
14.1  蓝牙技术
14.1.1  概述
14.1.2  蓝牙名称的由来
14.1.3  蓝牙协议
14.1.4  蓝牙应用规范
14.1.5  蓝牙技术的应用
14.1.6  蓝牙的基本功能及性能指标
14.1.7  蓝牙的成本优势
14.1.8  蓝牙与红外
14.1.9  蓝牙技术概要
14.2  蓝牙相关的技术
14.2.1  无线应用协议(WAP)
14.2.2  WAP与蓝牙
14.2.3  蓝牙与第三代移动通信
14.2.4  蓝牙与无线局域网
14.2.5  蓝牙发展趋势
14.3  纳米技术
14.4  紫外光通信系统的研究
14.5  同温层通信系统的新设想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