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第2版)
作者:郭秋萍主编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8-01
ISBN:9787810773249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高职高专承担着培养“高等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掌握工程应用型技术为主。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时,应该与现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深层授课教学区分开来,以实际操作和工程网络应用配置为主。因而编写这类教材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对网络技术全面发展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作为面向对世纪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计算机网络规划教材,必须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本书编写时针对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原理介绍得较少(浅)一些,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加重网络的应用技术、组网技术、配置管理和相关操作技能方面知识。启发式地循序渐进地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先基本理论后实践;先原理后应用技术;先规划设计、建设后管理维护、应用开发;先成熟主流产品技术后创新并融入其他技术的特点,从各个角度多层次阐述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和应用。全书坚持实用技术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意贯穿能力和技能培养子始终,举例和工程实践多来自我们的工程实践,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学得快,用得上,记得牢”,不仅可以作为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的规划教材,还能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入门参考书,具有教科书和技术资料双重特征。全书共计12章,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物理层,局域网协议,网络互联,现代网络技术,Internet网络,WindowsNT网络,NovellNetWare网络,Linux网络技术,异构系统互联技术,计算机网络的集成、规划与设计,常见网络故障及解决方案等知识供读者学习参考。本书以周炎涛、文庭秋老师等为主编著。其中第1,2,3章由文庭秋老师编写;第4,5,6,7,8,9,10章由周炎涛老师编写;第11,12章由董过、周炎涛老师编写。周学毛老师、李立明老师。肖玲老师参加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最后由周炎涛老师统稿、定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卢泽新副研究员负责审稿;卢泽新副研究员认真细致的审阅使本书得以高质量地完成,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吸取了多位同仁的经验;在本书前3章的文字录入和图表制作中,晏馨华、张江平、钟彬、王莉莎、王娟、钟娟等同学做了一些协助工作,在此诚致谢意。如果本书能给读者一些启示和帮助,那将使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错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联系地址为yantao_z@263.net。作者2001年5月于岳麓山
作者简介
暂缺《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第2版)》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1.1.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 1
1.1.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2
1.1.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 3
1.1.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高速化. 综合化 4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构成 4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4
1.2.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5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 6
1.3.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6
1.3.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1 数据通信的几个基本概念 9
2.1.1 信号频带及频谱分析 9
2.1.2 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12
2.1.3 波特率和比特率 14
2.1.4 信道容量 15
2.1.5 调制解调 16
2.1.6 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17
2.1.7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8
2.1.8 通信方式 19
2.2 数据调制与编码技术 20
2.2.1 模拟信号的模拟调制 20
2.2.2 数字信号的数字调制 22
2.2.3 数字信号编码 24
2.2.4 模拟信号的数字编码 25
2.3 差错控制编码 26
2.3.1 差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26
2.3.2 几种差错控制编码 29
2.4 网络拓扑结构 37
2.4.1 星型拓扑结构 37
2.4.2 总线拓扑结构 38
2.4.3 环型拓扑结构 38
2.4.4 树型拓扑结构 39
2.4.5 网型拓扑结构 39
2.5 传输介质 39
2.5.1 有线传输介质 39
2.5.2 无线电波 42
2.6 多路复用技术 43
2.6.1 频分复用技术FDM 43
2.6.2 时分复用技术TDM 44
2.6.3 码分复用技术CDMA 45
2.6.4 波分复用技术WDM 47
2.7 网络交换技术 47
2.7.1 线路交换技术 47
2.7.2 报文交换技术 48
2.7.3 分组交换技术 49
2.7.4 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技术性能比较 51
2.7.5 ATM交换技术 52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3.1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58
3.1.1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58
3.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及其分析 59
3.1.3 OSI参考模型概述 63
3.1.4 网络协议与操作系统 66
3.1.5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67
3.2 物理层 68
3.2.1 物理层模型和功能 68
3.2.2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69
3.2.3 物理层协议实例 71
3.3 数据链路层 78
3.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78
3.3.2 数据链路控制 79
3.3.3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分类 86
3.3.4 高级链路控制规程──HDLC 87
3.4 网络层 91
3.4.1 网络层的功能与服务 92
3.4.2 路由选择 93
3.4.3 网络流量控制 97
3.4.4 X.25协议 98
3.4.5 帧中继 101
3.5 运输层 104
3.5.1 运输层功能 104
3.5.2 运输层协议与通信子网的关系 105
3.5.3 运输层标准 106
3.6 会话层 107
3.6.1 会话连接管理 107
3.6.2 会话活动管理 108
3.6.3 数据交换管理 108
3.7 表示层 109
3.8 应用层 111
3.8.1 应用层模型 111
3.8.2 应用服务元素ASE 112
3.8.3 Internet的应用层 113
第4章 随机访问技术
4.1 信道共享技术概述 115
4.1.1 多路复用技术 115
4.1.2 多点访问技术 115
4.2 ALOHA随机访问技术 116
4.2.1 非时隙ALOHA 117
4.2.2 时隙ALOHA 120
4.2.3 预约ALOHA 121
4.3 CSMA 随机访问技术 123
4.3.1 非坚持CSMA 123
4.3.2 坚持CSMA 124
4.3.3 三种CSMA的特性比较 125
4.4 CSMA/CD随机访问技术 126
4.5 各种随机访问技术性能比较 127
第5章 局域网
5.1 概 述 128
5.1.1 局域网定义与分类 128
5.1.2 局域网的组成 130
5.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132
5.2.1 IEEE 802局域网参考模型 132
5.2.2 IEEE 802.2 133
5.2.3 IEEE 802.3 135
5.2.4 IEEE 802.5:令牌环 138
5.2.5 802.4令牌总线网 141
5.3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 142
5.3.1 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 142
5.3.2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 144
5.4 高速局域网 146
5.4.1 高速局域网产生的背景 146
5.4.2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147
5.4.3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 148
5.4.4 千兆位以太网(Gigabyte Ethernet) 152
5.4.5 100VG-AnyLAN 153
5.5 交换局域网 153
5.5.1 交换局域网的基本结构 153
5.5.2 交换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154
5.5.3 交换局域网的帧转发方式 154
5.6 虚拟局域网 155
5.6.1 VLAN的概念 155
5.6.2 VLAN的分类 155
第6章 网络操作系统
6.1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157
6.1.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157
6.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 158
6.2 Novell NetWare系列网络操作系统 160
6.2.1 NetWare的发展变化 160
6.2.2 NetWare的体系结构 161
6.2.3 NetWare主要技术特点 163
6.2.4 IntranetWare 167
6.3 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 167
6.3.1 Windows NT的发展 167
6.3.2 Windows NT的体系结构 168
6.3.3 Windows NT 的主要技术特点 170
6.4 UNIX操作系统 173
6.4.1 UNIX概述 173
6.4.2 UNIX的系统结构 174
6.4.3 UNIX的网络功能 174
6.4.4 网络文件系统NFS 175
6.5 Windows for Workgroups 175
第7章 网络互联
7.1 网络互联概述 177
7.1.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177
7.1.2 网络互联的基本要求 177
7.2 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178
7.2.1 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 178
7.2.2 网络互联的类型 179
7.3 网络互联方式 180
7.3.1 利用网间连接器实现网络互联 180
7.3.2 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互联 182
7.4 网络互联设备 183
7.4.1 中继器 183
7.4.2 网 桥 184
7.4.3 路由器 189
7.4.4 网 关 191
7.4.5 干 线 192
7.4.6 交换器 192
7.5 互联网络协议IP 193
7.5.1 IP服务 193
7.5.2 IP分组格式 193
7.5.3 IP操作 195
7.5.4 下一代IP协议-IPv6 196
7.5.5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198
第8章 Internet 与Intranet
8.1 TCP/IP协议 200
8.1.1 TCP/IP参考模型 200
8.1.2 TCP/IP的基本工作原理 202
8.1.3 TCP协议 204
8.1.4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07
8.2 Internet 的地址 209
8.2.1 IP地址 209
8.2.2 域名系统 211
8.3 Internet简介 215
8.3.1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215
8.3.2 Internet的管理 215
8.3.3 Internet用户接入方式 216
8.4 Internet的基本服务 218
8.4.1 电子邮件服务 218
8.4.2 远程登录服务 221
8.4.3 文件传输服务 223
8.5 环球信息网WWW 225
8.5.1 超文本与超媒体 225
8.5.2 WWW服务 226
8.5.3 WWW浏览器 228
8.5.4 WWW的导航系统 230
8.6 Internet 信息资源制作方法 231
8.6.1 Java 231
8.6.2 HTML 232
8.6.3 VRML 233
8.7 Intranet和Extranet 234
8.7.1 企业内部网Intranet 234
8.7.2 企业外部网Extranet 236
第9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
9.1 网络安全 239
9.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239
9.1.2 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240
9.1.3 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 240
9.1.4 网络安全策略 241
9.1.5 网络安全的法律及管理. 审计制度 242
9.1.6 网络安全措施 244
9.2 防火墙 245
9.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245
9.2.2 防火墙的类型与结构 246
9.3 数据加密技术 248
9.3.1 数据加密概述 248
9.3.2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249
9.4 网络防病毒技术 250
9.4.1 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 250
9.4.2 网络防病毒措施 251
9.4.3 病毒的清除 252
9.5 网络管理 253
9.5.1 网络管理的概念 253
9.5.2 网络管理的功能 256
9.5.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60
9.5.4 常用网络管理系统 262
参考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1.1.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 1
1.1.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2
1.1.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 3
1.1.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高速化. 综合化 4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构成 4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4
1.2.2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5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 6
1.3.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6
1.3.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1 数据通信的几个基本概念 9
2.1.1 信号频带及频谱分析 9
2.1.2 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12
2.1.3 波特率和比特率 14
2.1.4 信道容量 15
2.1.5 调制解调 16
2.1.6 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17
2.1.7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8
2.1.8 通信方式 19
2.2 数据调制与编码技术 20
2.2.1 模拟信号的模拟调制 20
2.2.2 数字信号的数字调制 22
2.2.3 数字信号编码 24
2.2.4 模拟信号的数字编码 25
2.3 差错控制编码 26
2.3.1 差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26
2.3.2 几种差错控制编码 29
2.4 网络拓扑结构 37
2.4.1 星型拓扑结构 37
2.4.2 总线拓扑结构 38
2.4.3 环型拓扑结构 38
2.4.4 树型拓扑结构 39
2.4.5 网型拓扑结构 39
2.5 传输介质 39
2.5.1 有线传输介质 39
2.5.2 无线电波 42
2.6 多路复用技术 43
2.6.1 频分复用技术FDM 43
2.6.2 时分复用技术TDM 44
2.6.3 码分复用技术CDMA 45
2.6.4 波分复用技术WDM 47
2.7 网络交换技术 47
2.7.1 线路交换技术 47
2.7.2 报文交换技术 48
2.7.3 分组交换技术 49
2.7.4 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技术性能比较 51
2.7.5 ATM交换技术 52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3.1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58
3.1.1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58
3.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及其分析 59
3.1.3 OSI参考模型概述 63
3.1.4 网络协议与操作系统 66
3.1.5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67
3.2 物理层 68
3.2.1 物理层模型和功能 68
3.2.2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69
3.2.3 物理层协议实例 71
3.3 数据链路层 78
3.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78
3.3.2 数据链路控制 79
3.3.3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分类 86
3.3.4 高级链路控制规程──HDLC 87
3.4 网络层 91
3.4.1 网络层的功能与服务 92
3.4.2 路由选择 93
3.4.3 网络流量控制 97
3.4.4 X.25协议 98
3.4.5 帧中继 101
3.5 运输层 104
3.5.1 运输层功能 104
3.5.2 运输层协议与通信子网的关系 105
3.5.3 运输层标准 106
3.6 会话层 107
3.6.1 会话连接管理 107
3.6.2 会话活动管理 108
3.6.3 数据交换管理 108
3.7 表示层 109
3.8 应用层 111
3.8.1 应用层模型 111
3.8.2 应用服务元素ASE 112
3.8.3 Internet的应用层 113
第4章 随机访问技术
4.1 信道共享技术概述 115
4.1.1 多路复用技术 115
4.1.2 多点访问技术 115
4.2 ALOHA随机访问技术 116
4.2.1 非时隙ALOHA 117
4.2.2 时隙ALOHA 120
4.2.3 预约ALOHA 121
4.3 CSMA 随机访问技术 123
4.3.1 非坚持CSMA 123
4.3.2 坚持CSMA 124
4.3.3 三种CSMA的特性比较 125
4.4 CSMA/CD随机访问技术 126
4.5 各种随机访问技术性能比较 127
第5章 局域网
5.1 概 述 128
5.1.1 局域网定义与分类 128
5.1.2 局域网的组成 130
5.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132
5.2.1 IEEE 802局域网参考模型 132
5.2.2 IEEE 802.2 133
5.2.3 IEEE 802.3 135
5.2.4 IEEE 802.5:令牌环 138
5.2.5 802.4令牌总线网 141
5.3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 142
5.3.1 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 142
5.3.2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 144
5.4 高速局域网 146
5.4.1 高速局域网产生的背景 146
5.4.2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147
5.4.3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 148
5.4.4 千兆位以太网(Gigabyte Ethernet) 152
5.4.5 100VG-AnyLAN 153
5.5 交换局域网 153
5.5.1 交换局域网的基本结构 153
5.5.2 交换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154
5.5.3 交换局域网的帧转发方式 154
5.6 虚拟局域网 155
5.6.1 VLAN的概念 155
5.6.2 VLAN的分类 155
第6章 网络操作系统
6.1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157
6.1.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157
6.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 158
6.2 Novell NetWare系列网络操作系统 160
6.2.1 NetWare的发展变化 160
6.2.2 NetWare的体系结构 161
6.2.3 NetWare主要技术特点 163
6.2.4 IntranetWare 167
6.3 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 167
6.3.1 Windows NT的发展 167
6.3.2 Windows NT的体系结构 168
6.3.3 Windows NT 的主要技术特点 170
6.4 UNIX操作系统 173
6.4.1 UNIX概述 173
6.4.2 UNIX的系统结构 174
6.4.3 UNIX的网络功能 174
6.4.4 网络文件系统NFS 175
6.5 Windows for Workgroups 175
第7章 网络互联
7.1 网络互联概述 177
7.1.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177
7.1.2 网络互联的基本要求 177
7.2 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178
7.2.1 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 178
7.2.2 网络互联的类型 179
7.3 网络互联方式 180
7.3.1 利用网间连接器实现网络互联 180
7.3.2 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互联 182
7.4 网络互联设备 183
7.4.1 中继器 183
7.4.2 网 桥 184
7.4.3 路由器 189
7.4.4 网 关 191
7.4.5 干 线 192
7.4.6 交换器 192
7.5 互联网络协议IP 193
7.5.1 IP服务 193
7.5.2 IP分组格式 193
7.5.3 IP操作 195
7.5.4 下一代IP协议-IPv6 196
7.5.5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198
第8章 Internet 与Intranet
8.1 TCP/IP协议 200
8.1.1 TCP/IP参考模型 200
8.1.2 TCP/IP的基本工作原理 202
8.1.3 TCP协议 204
8.1.4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07
8.2 Internet 的地址 209
8.2.1 IP地址 209
8.2.2 域名系统 211
8.3 Internet简介 215
8.3.1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215
8.3.2 Internet的管理 215
8.3.3 Internet用户接入方式 216
8.4 Internet的基本服务 218
8.4.1 电子邮件服务 218
8.4.2 远程登录服务 221
8.4.3 文件传输服务 223
8.5 环球信息网WWW 225
8.5.1 超文本与超媒体 225
8.5.2 WWW服务 226
8.5.3 WWW浏览器 228
8.5.4 WWW的导航系统 230
8.6 Internet 信息资源制作方法 231
8.6.1 Java 231
8.6.2 HTML 232
8.6.3 VRML 233
8.7 Intranet和Extranet 234
8.7.1 企业内部网Intranet 234
8.7.2 企业外部网Extranet 236
第9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
9.1 网络安全 239
9.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239
9.1.2 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240
9.1.3 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 240
9.1.4 网络安全策略 241
9.1.5 网络安全的法律及管理. 审计制度 242
9.1.6 网络安全措施 244
9.2 防火墙 245
9.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245
9.2.2 防火墙的类型与结构 246
9.3 数据加密技术 248
9.3.1 数据加密概述 248
9.3.2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249
9.4 网络防病毒技术 250
9.4.1 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 250
9.4.2 网络防病毒措施 251
9.4.3 病毒的清除 252
9.5 网络管理 253
9.5.1 网络管理的概念 253
9.5.2 网络管理的功能 256
9.5.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60
9.5.4 常用网络管理系统 262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