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类
-
宋玉词赋考刘刚 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向来并称。宋玉以其杰出的艺术天才踵武屈原,仿《离骚》而作《九辩》,并在赋体文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启秦汉以后文人文学之先河。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
楚辞集注(南宋)朱熹 著《楚辭集注》,八卷。另附《楚辭辯證》二卷、 《楚辭後語》六卷。南宋朱熹(一一三○-一二○○)著。朱熹,南宋學者,哲學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人。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官至焕章閣待制、侍講。是二程(程顥、程頤》的四傳弟子,繼承發展了二程理氣之說,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物主義理学系統,世稱程朱理學。其弟子眾多,學風對後世影響甚大。 《楚辭集注》作於朱熹任潭州《今湖南長沙市》荆湖南路安撫使時(二九三》,書前題署的時柩為慶元五年(一一九九》,可知成書於此年。《楚辭集注》一至五卷以王逸《楚辭章句》為依據,定屈原作品二十五篇,為《離騷》類;并將《離騷》以外各篇,冠以 「離騷三一字。其编次為:卷一《離騷經》,卷二《九歌》,卷三《天問》,卷四《九章》,卷五《遠游》、《卜居》、《漁父》。卷六至卷八為《續離騷》類,并於各篇之上冠以「續離騷三」字。其編次為:卷六《九辯》,卷七《招魂》《上宋玉》, 《大招》《景差》,卷八《惜誓》、《吊屈原賦》、《鵬鳥赋》《上賈誼》,《哀時命》《莊忌》,《招隱士》《淮南小山》。 《續離騷》類的篇章取捨與《楚辭章句》不同,因朱熹認為「《七諫》、《九懷》、《九嘆》、 《九思》雖為騷體,然其詞氣平緩,意不深切,如無所疾痛而强為呻吟者」,故悉删而不錄。并增補賈誼《吊屈原賦》與《鵬鳥賦》,又將揚雄的《反離騷》附錄於後。
-
楚辞(宋)朱熹 集注,李庆甲 标点,徐志啸 导读,郭时羽 集评本书是我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它承《诗经》之余绪,融合南方楚地文化特色,独创一体,别具一格,以其浪漫奇绝之形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泽被了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此次出版本书,采用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本。朱熹为程朱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楚辞集注》在前人旧注基础上重新注释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并着重阐述对屈原创作意旨之理解,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本书所用的版本为现存《楚辞集注》最早最完备的宋端平本。此书为我社“大学经典”丛书之一种,由专家撰写导读,并汇集了后人的评点,为读者理解作品、认识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影宋本楚辞集注(宋)朱熹 注《影宋本楚辞集注(套装共6册)》为景宋刻本《楚辞集注》,宋朱熹注,八卷。附《楚辞辩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宋端平三年(1235)朱熹孙朱鉴刻本,为今存最早、最完整的《楚辞》刊本,有较高的文学、版本学价值。
-
楚辞选译徐建华,金舒年 译注在中国文学史上,《楚辞》是继《诗经》而起的诗歌发展中的又一个高潮。楚辞这种诗体在楚国民间早已形成并广泛流行,屈原接受并发展了这一新的诗体,写出了一些列光辉的辞作。之后,又有宋玉等人承其流、扬其波。本书共注译《楚辞》16篇,底本为明汲古阁本《楚辞补注》,校改了其中的个别字句,均在注中作了说明。考虑到读者的顺利阅读,每篇均酌情增加注释,以助于理解;翻译则严格运用直译法。
-
楚辞集注(宋)朱熹 撰暂缺简介...
-
楚辞灯林云铭 著清林云铭所撰《楚辞灯》是古代很有特点与影响的楚辞注本,它不依傍王逸《楚辞章句》,不附合朱熹《楚辞集注》,独辟蹊径,发明旧说,考订旧诂之讹。在体例上,《楚辞灯》按时序结合叙述屈原事迹,又从《史记》和黄文焕说,以《大招》、《招魂》为屈原所作,突破了《汉书·艺文志》著录屈赋25篇的传统成说。汉以后所谓的“续离骚”亦不收录。每篇对正文逐句诠释,旁加圈点,逐段分疏,最后以总论概括全文。品笺相间,评注结合,重于疏通文义而略于诠释训诂。对各篇结构、意境、语言的分析,常有可取之处。
-
楚辞今注汤炳正,李大明,李诚 等注《楚辞今注》是我国古典文学首屈一指的经典著作,是任何古典文学研究者不能不读的作品。两千年来,关于《楚辞》的注释可谓汗牛充栋,琳琅满目;但对当代人来说,一则难以将数以百计的注本一一读来,二则古人以文言所作注解,往往也已须“再注释”了。《楚辞今注》的主要负责人汤炳正教授,是著名的《楚辞》学专家。
-
中国最美的书文爱艺 编《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充满激情、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人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批判了楚国的黑暗,抨击了小人与昏君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反腐是全诗的主旋律,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政治革新、振兴楚国的美好理想,反映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和不惜以身殉国的崇高品质,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诗篇。诗容量之深广、抒情之深刻、意境之开阔、想象之丰富、构思之奇特、辞藻之华丽、气魄之宏伟,在古典诗歌史上首屈一指。它既是屈原生平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也是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诗史上最激动人心的诗篇。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精美无比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骄傲,堪称中国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中国人必读的经典。《离骚》总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干四百七十七个字(“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两句到底是原文就有,还是后来加上去的,学术界仍有争论)。“离骚”有多种解释,据统计有六十六种说法。代表性的有五种:班固在《离骚赞序》里说道:“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意谓遭遇忧伤。司马迁认为是离别的忧伤议,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为离别,“离骚”意谓离别的忧伤。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谗,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日骚也。”林庚认为,“离骚”即“牢骚”,“离”、“牢”是双声字。游国恩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离骚”为“劳商”二字之通转,认为它是古乐章之名。《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令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手怀王世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离骚》应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最早曲西汉刘向收入其所编的《楚辞》中。
-
楚辞赵征 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楚辞》也是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文学两大源头之一,其丰沛的激清、瑰丽的想象、惊艳的词采,一直成为后世作家心仪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