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类
-
唐诗宋词元曲横塘退士,上疆村民 等编选文学经典,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唐诗潇洒酣畅,宋词婉约曲致,元曲明快爽朗。本书遴选古代优秀篇章,将唐宋元三个朝代,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透过简短的篇章折射出来。
-
鲍照集校注(南朝宋)鲍照 著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鲍照集校注(套装共2册)》的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扆校本《鲍氏集》为底本,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和卢文弨校补本为校本,并参校总集、类书、史书。于各篇诗文。前有题解,重在说明主旨大意、题目渊源,解释题目中之人名、地名,其创作年代大略可考者,亦一一加以辩明;笺注大凡人物、地名、史实、名物等,均加以笺释,而偏重以本事之考辨与典故之征引,其中考辨,兼采各家异说,详加辩析;各篇诗文之后有集说。书末附鲍集之辑补、鲍令晖诗、“主要参考书目”以及“历代诸家评论”、“鲍照评传”,以备读者作知人论世之参考。
-
欧阳修集(北宋)欧杨修 著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北宋杰出的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歐陽修四歲父親病故,家貧,「以荻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脱脱等《宋史.歐陽修傳》》天聖八年(一。三。》中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年問任諫官,支持范仲淹政治革新,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五年(一。七二}卒,赠太子太師,謐文忠。歐陽修{仕宦四十年,上下往返,感世路之嶇崎」,「雖违邅困躓,竄斥流離,而終不可掩者,以其有公議之是非,既壓復起,遂顯于世」。(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
-
陈诵洛集陈诵洛 著《陈诵洛集》主要内容包括:侠龛诗存、转蓬集、侠龛随笔、今雨谈屑、南归志、蟫香馆别记、家严七十寿辰纪文等。陈诵洛(一八九七年-一九六五年),名中岳,字诵洛。又字颂洛、嵩若,号侠龛、侠堪,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国著名诗人。
-
黄杨集(元)华幼武 等编《黄杨集》六卷,元华幼武撰。华幼武字彦清,号栖碧,常州路无锡州人,世居梅里乡之隆亭,随曾祖父友闻迁堠阳。华氏为无锡着姓,先祖华宝,东晋义熙末,其父豪将戍长安,谓宝曰:“须我还,当为上头。”后城陷。华宝奉父之言,终老未冠婚,以孝行闻天下。《南齐书》卷五十五、《南史》卷七十三有传。父铉,又名也先,一作野仙,字子举,仕元由宿卫授都功德使司都事,谢病归,殁年二十六。昊郡陈谦撰行述,义乌黄潘铭其墓。母陈氏名明淑,一抚孤持家,矢志守节,至正二年(一三四二)获旌表。昊县俞贞木有墓志,邑志入列女传。华幼武生元大德十一年(一三零七)十月初六日,卒明洪武八年(一三七五)正月十八日,得年六十有九。俞贞木撰《栖碧处士圹志铭》,常州府志、无锡县志有传。
-
崇文集三编中央文史研究馆 编本书收录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文史等各方面的论文及文选等。
-
《溪堂集》《竹友集》校勘上官涛 校勘宋代是江西文化十分繁荣的时期,而文字的繁荣便是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由上官司涛编著的《溪堂集竹友集校勘》汇集了《溪堂集》校勘、《竹友集》校勘,在严格校勘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溪堂集和竹友集做了高度概括与剖析。本书是江西省社科院2009年重大科研项目,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学术价值。
-
传家宝全集(清)石成金 编著随着文化世俗化的发展和印刷出版业的发达,明清以后开始出现语言通俗、面向大众的“日用百科全书”。这类以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为核心的百科全书,涵盖三教九流、包罗衣食住行,一时盛行于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清代学者石成金编著的《传家宝全集》。《传家宝全集》共分四册。 第一册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佛的出世和道的超脱,论述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传家宝全集》作者谈修身齐家,目的不是“治国”“治世”,而是用自己切身的体验,对许多人生重要的事情,以极浅显的话语说破,让人们醒悟,有所遵循,各复良知,行善戒恶,共享福寿安乐。 第二册主要讲人们如何应世,如何自我保护,简明透彻地宣扬了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和对“缺陷世界”的感悟。作者认为人要有远大抱负,要立志,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一意寻向上去,如撑上水船,如赴军中约”,但世事复杂难料,对不如意之处,要能“顺受之”,这样就能有许多自在的安乐之福。 第三册主要阐述作者快乐人生的主张,收有作者亲手创作的几十幅快乐的写意画和抒情诗、二百多枚快乐印章和快乐的先贤们有关快乐的名言佳句,表述了作者快乐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即“分外不须多作意,惟将快乐作生涯。”同时,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注释了佛学重要经典——《金刚经》。 第四册主要劝人积德向善,强调帮助别人不仅利人,而且利己,论述了有关同仁相处以及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训诫。作者提出了享受人生的最好方法是修身改过、广行善事,并收录了各种趣闻和常识。
-
中华典故全集陈君慧 编著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典故依据《辞海》解释:1.典制和掌故;2.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这样看来,典故的释义要比掌故来得宽泛。依编者个人的理解,掌故要比典故更民间化、俚俗化、口语化,与逸闻、逸事往往成双出对;典故中的典是典籍的意思,顾名思义,典故也可解释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词句。因此,它更书面化、正规化,是正统文学的一个分支。典故运用很精练的语言概括了整个故事的大概,以成语等固定的词或短语在民众中约定俗成。譬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邯郸学步、画蛇添足等,令人一目了然,一读题目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所以,典故通常与成语紧紧联系在一起。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成语典故是汉语词汇中的特殊部分。它们结构简练、含义丰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许多成语典故字面上不易准确理解,必须认真加以查考。这是成语典故逐渐被人们遗忘和弃用的主要原因。
-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清)吴调侯 编,郑达 译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文是中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让炎黄子孙了解中国历史、开启传统文化智慧的一把钥匙。经过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的披沙拣金,一篇篇优美的古文脱颖而出,宛如一颗颗圆润的明珠,熠熠生辉,动人心魂。到了清朝初年,终于有人将这些明珠串联起来,供人们集中鉴赏,这便是《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康熙年间,由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古文选本,辑自东周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按时代和作家编排,共分为12卷。这些作品大多数是古代散文的名家所做,其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题材广泛,诸如书、论、碑、记、序、表、传、赞、赋、檄、诏、疏等各种体裁皆备,风格不同且各具特色。它们不仅反映了我国散文的悠久历史和面貌的多彩,而且这些作品也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其中智慧的语言,深邃的哲理,精心的构想,独特的风格,深深扣动着读者的心扉,给人以启迪和借鉴。所以该书流传广泛,经久不衰,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学习古文需要多读,这样才能培养语感,如果只是读译文,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因为古文体现出的古人的思维方式、语言技巧都与今天有着较大差别,甚至有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而原文的许多精妙之处是根本无法用现代汉语来解释的。因此,我们希望读者能在阅读译文的基础上再去阅读原文,细细体会原文的精妙之处,以使自己阅读古文的能力在读过本书后能够真正地上一个台阶。 译著古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甚至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了把最美好的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在编校时,我们以中华书局出版社的版本为蓝本,同时参照了大量已有的注本,在此深表感谢。在具体的校注中我们主要遵循博采众家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原则,对有特色的名家注释、译文均一一列出,以备读者参考,在此,我们对这些理论的倡导者给予感谢。《古文观止》一书版本众多,我们这次重新出版这本名著,是在注重经典版本的基础上精心编校而成的。我们在每篇文章后都详细加注了注释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