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类
-
传家宝全集(清)石成金 编著随着文化世俗化的发展和印刷出版业的发达,明清以后开始出现语言通俗、面向大众的“日用百科全书”。这类以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为核心的百科全书,涵盖三教九流、包罗衣食住行,一时盛行于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清代学者石成金编著的《传家宝全集》。《传家宝全集》共分四册。 第一册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佛的出世和道的超脱,论述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传家宝全集》作者谈修身齐家,目的不是“治国”“治世”,而是用自己切身的体验,对许多人生重要的事情,以极浅显的话语说破,让人们醒悟,有所遵循,各复良知,行善戒恶,共享福寿安乐。 第二册主要讲人们如何应世,如何自我保护,简明透彻地宣扬了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和对“缺陷世界”的感悟。作者认为人要有远大抱负,要立志,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一意寻向上去,如撑上水船,如赴军中约”,但世事复杂难料,对不如意之处,要能“顺受之”,这样就能有许多自在的安乐之福。 第三册主要阐述作者快乐人生的主张,收有作者亲手创作的几十幅快乐的写意画和抒情诗、二百多枚快乐印章和快乐的先贤们有关快乐的名言佳句,表述了作者快乐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即“分外不须多作意,惟将快乐作生涯。”同时,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注释了佛学重要经典——《金刚经》。 第四册主要劝人积德向善,强调帮助别人不仅利人,而且利己,论述了有关同仁相处以及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训诫。作者提出了享受人生的最好方法是修身改过、广行善事,并收录了各种趣闻和常识。
-
中华谚语大全郑红峰 著《中华谚语(经典线装本)(套装共4卷)》在语言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哲理丰富,质朴明快,以含蓄隽永的艺术语言向人们揭示真理、传授经验,使人们从中获得智慧、受到启迪。千百年来,谚语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许多谚语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锤炼,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语言越来越生动活泼,形式越来越简洁整齐。因此,谚语常常被比喻为“哲理小诗”、“智慧的海洋”、“生活中的百科全书”。
-
徐霞客游记选译周晓薇 等译注《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裁记录了作者大半生跋山涉水的见闻心得。本书分两部分:一是作者去西南远游前的游山日记,有嵩山、华山、恒山、黄山、庐山、五台山等;二是远游广西、贵州、云南的日记。所选篇目虽有限,但能让读者从有中了解《游记》的科学和文学价值。
-
阅微草堂笔记选译黄德声 译注《阅微草堂笔记选译(修订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丛书编委会的同志与众多专家学者通力协作、辛勤耕耘的结果。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整理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做到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人们在正确认识民族历史的同时,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
诸葛亮文选译袁钟仁 译注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但《草庐对》、《出师表》、《诫子书》等却广为传颂。本书据段熙仲、闻旭初编校的《诸葛亮集》选译、注释并撰写题解。对前人已有定论的伪作,尽可能不选,但是考虑到某些伪作流传已久,影响广泛,选译时在题解中详加说明。
-
二程文选译郭齐 译注中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二程文选译》选择其文代表作21篇,逐一加以注释与翻译,是一本优秀的普及读物。
-
李贽文选译陈蔚松 译注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卒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是明代后期杰出的进步思想家,是反封建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为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学思想,反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而英勇战斗,最后以七十六岁高龄,在封建统治阶级的迫害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洛阳伽蓝记选译韩结根 译注《洛阳伽蓝记选译(修订版)》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一,选择记述北魏时期洛阳的寺院盛况及当时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名著《洛阳伽蓝记》的精华,进行注释和翻译。文笔流畅,优美,是了解魏晋时期宗教文化以及建筑技术的重要著作。
-
敬亭集(明)姜埰 著《敬亭集》收录敬亭集十卷,敬亭集补遗、敬亭集附录,附鹤涧先生遗诗和鹤涧先生遗诗补遗。
-
贾谊文选译徐超,王渊明 译注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其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和辞赋两个方面。贾谊的散文主要是议论文,气势磅礴;贾谊的赋表现出从楚辞向汉赋演化的痕迹。本书所选文章,注意照顾内容的代表性,同时考虑赋也是广义的散文,所以在附录中选入三篇。所选作品流传版本较多,明显文字讹脱则径改,有的在注中加以说明。注释参考前贤、今人的优秀成果,力图使读者在阅读时充分理解文意,并进一步了解贾谊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