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I-DEAS实例教程----有限元分析
作者:廖日东主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2-01
ISBN:9787564000837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I-DEAS软件是当今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大型CAD/CAM/CAE一体化软件之一,具有较强的有限元分析功能。但是,目前市场上缺乏系统的关于该软件有限元分析功能的教材,使用户难以实现对软件的深入学习和使用。本书编者在多年来的软件学习和应用过程中,总结出难度较大的内容编写成本教程,内容包括装配体有限元分析、变量化分析、自适应分析、复合铺层材料有限元分析、响应分析、非线性静力学分析、P方法线性静力学分析等七大部分。全书偏重阐述软件应用方法,兼顾介绍相关理论,适用于I-DEA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中、高级用户,也可供其他从事有限元分析的专业人员参考。软件技术发展迅速,在编写本书过程中,I-DEAS软件已经又经历了两个版本的变化。编者尽量使本书既能适用于软件的多个版本,又能反映软件的最新进展。书中的实例步骤是针对NT版I-DEAS9.0给出的。全书由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与仿真中心廖日东主编,冯慧华博士参与了第3章内容的编写,张儒华博士参与了第4章内容的编写,谈卓君博士参与了第5章内容的编写。由于本书涉及的内容繁多,编者的努力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错误不当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3.1
作者简介
暂缺《I-DEAS实例教程----有限元分析》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装配体有限元分析
1. 1 概 述
1. 2 采用Append命令进行有限元模型的装配
1. 2. 1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2. 2 应用实例
1. 3 采用Create FE Model命令建立装配体有限元模型
1. 3. 1 装配体零件的创建方法
1. 3. 2 装配体零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 3. 3 应用实例
1. 4 用Create FEM from Assembly命令建立装配体有限元模型
1. 4. 1 创建中应注意的事项
1. 4. 2 创建步骤
1. 4. 3 映射功能
1. 4. 4 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的更新
1. 4. 5 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的复制
1. 4. 6 通过映射顺序进行网格生成控制
第2章 变量化分析
2. 1 变量化分析(Variational Analysis)简介
2. 2 变量化分析的使用
2. 2. 1 模型准备
2. 2. 2 分析准备
2. 2. 3 进行分析
2. 2. 4 检查结果
2. 2. 5 多项式网格
2. 2. 6 重启动功能
2. 3 变量化分析的理论背景
2. 3. 1 线性静力学分析
2. 3. 2 正则模态分析
2. 4 变量化分析的评价标准
2. 4. 1 线性静力学分析
2. 4. 2 正则模态分析
2. 5 设计数据库的内容
2. 6 变量化分析例子
2. 6. 1 线性静力学变量化分析实例
2. 6. 2 正则模态变量化分析实例
第3章 自适应分析
3. 1 线性静力学自适应分析概述
3. 2 自适应分析对有限元模型的要求
3. 2. 1 网格划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2. 2 奇异性(Singularities)问题
3. 2. 3 施加边界条件需要考虑的问题
3. 3 利用自适应网格划分修改网格
3. 4 对自适应网格划分的设置
3. 4. 1 选择修改依据
3. 4. 2 选择网格修改方式
第4章 复合铺层材料有限元分析
4. 1 复合铺层材料分析概述
4. 2 定义复合铺层材料的特性
4. 2. 1 复合铺层材料的定义
4. 2. 2 定义复合铺层材料中各向同性材料特性
4. 2. 3 定义复合铺层材料中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特性
4. 2. 4 单层任意方向的应力和应变
4. 3 创建单层材料
4. 3. 1 指定层的相位角
4. 3. 2 指定层组的铺叠顺序
4. 4 创建复合铺层材料
4. 4. 1 复合铺层材料的创建
4. 4. 2 设定复合铺层材料的铺叠顺序
4. 5 对复合铺层材料的修改
4. 5. 1 对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任一层的ID进行修改
4. 5. 2 从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删除任意层
4. 5. 3 在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插入新的层
4. 5. 4 修改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任意层的层厚
4. 5. 5 修改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任意层相位角
4. 5. 6 修改复合铺层材料的属性
4. 5. 7 修改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任意层的显示颜色
4. 5. 8 创建对复合铺层材料的附加修改
4. 5. 9 对复合铺层材料中的材料进行修改
4. 6 复合铺层材料的加载测试
4. 7 复合铺层材料的失效分析
4. 7. 1 Hill失效分析理论
4. 7. 2 Tsai-Wu失效分析理论
4. 7. 3 Hoffman失效分析理论
4. 7. 4 最大应力失效分析理论
4. 7. 5 最大应变失效分析理论
4. 7. 6 用户自定义的失效分析理论
4. 8 复合铺层材料模型的求解和结果分析
4. 8. 1 将复合铺层材料应用到有限元分析模型中
4. 8. 2 进行有限元求解分析
4. 8. 3 对复合铺层材料的后处理
4. 9 复合铺层结构细观力学理论简介
4. 9. 1 弹性常数的计算
4. 9. 2 层的热特性计算
第5章 响应分析
5. 1 I-DEAS响应分析概述
5. 1. 1 I-DEAS响应分析类型
5. 1. 2 I-DEAS响应分析过程概述
5. 1. 3 I-DEAS静响应分析概述
5. 1. 4 I-DEAS瞬态响应分析概述
5. 1. 5 I-DEAS频域响应分析概述
5. 1. 6 I-DEAS响应分析的一些特殊功能
5. 1. 7 I-DEAS响应分析中有关函数的功能
5. 2 I-DEAS静响应分析
5. 3 I-DEAS动响应分析
5. 3. 1 选择模态响应与物理响应的转化方法
5. 3. 2 采用正则模态结果进行动响应分析
5. 3. 3 采用正则模态和静力学修正结果进行动响应分析
5. 3. 4 采用测试振型进行动响应分析
5. 4 动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
5. 4. 1 响应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 4. 2 响应分析的边界条件
5. 4. 3 动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实例
5. 5 动响应分析的模态表示
5. 5. 1 模态位移法
5. 5. 2 模态加速度法
5. 5. 3 强迫运动激励下响应分析的模态表示
5. 5. 4 模态模型
5. 5. 5 数据转换结果(Data Reovery Reset)
5. 6 加载定义
5. 6. 1 载荷集的缩放
5. 6. 2 定义激励函数
5. 6. 3 创建激励函数
5. 6. 4 导入激励函数
5. 6. 5 激励函数的使用
5. 6. 6 修改函数
5. 7 定义事件
5. 7. 1 定义静态事件
5. 7. 2 定义瞬态事件
5. 7. 3 定义频域事件
5. 8 响应计算
5. 8. 1 动响应计算
5. 8. 2 响应计算的重启动
5. 8. 3 多区域响应评估
5. 9 I-DEAS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5. 9. 1 模态缩减理论简述
5. 9. 2 模态加速度法
5. 9. 3 模态位移法
5. 9. 4 瞬态响应分析
5. 9. 5 频响分析
5. 9. 6 模态阻尼
5. 9. 7 初始碰撞
5. 9. 8 旋转力和偏心质量
5. 9. 9 随机采样
5. 9. 10 动力学分析中的壳应力合成
5. 9. 11 静态分析中的热效应
5. 10 动响应分析实例
第6章 非线性静力学分析
6. 1 I-DEAS非线性静力学分析概述
6. 1. 1 I-DEAS非线性分析功能简介
6. 1. 2 非线性静力分析的加载方法
6. 1. 3 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材料定义
6. 1. 4 非线性静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6. 1. 5 I-DEAS非线性静力学分析的局限性
6. 2 非线性静力学有限元列式
6. 2. 1 平衡方程
6. 2. 2 迭代过程
6. 3 定义非线性静力分析中的加载和求解控制
6. 3. 1 载荷历程及加载方法
6. 3. 2 加载和求解控制(Loading and Solution Control)对话框
6. 3. 3 选择非线性静态分析的收敛准则
6. 3. 4 非线性静态分析中时间段的刚度控制
6. 3. 5 选择非线性静态分析的结果输出
6. 3. 6 非线性静态分析求解选项的选择
6. 4 塑性分析
6. 4. 1 概述
6. 4. 2 塑性模型
6. 5 蠕变分析
6. 5. 1 概述
6. 5. 2 蠕变模型
6. 5. 3 蠕变方程
6. 5. 4 蠕变控制
6. 6 梁模型的非线性分析
6. 6. 1 概述
6. 6. 2 梁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6. 6. 3 梁的塑性分析
6. 7 接触分析
6. 7. 1 概述
6. 7. 2 I-DEAS接触算法
6. 7. 3 怎样在边界条件中设置接触,
6. 7. 4 求解器中接触控制参数的设置
6. 7. 5 接触分析的一些技巧和要点
第7章 P方法线性静力学分析
7. 1 什么是P方法线性静力学分析
7. 2 I-DEASP单元
7. 2. 1 单元拓扑形状
7. 2. 2 单元自由度
7. 2. 3 单元列式
7. 2. 4 结果数据点
7. 2. 5 节点自由度
7. 2. 6 相关数据
7. 3 P方法分析中的边界条件
7. 4 P方法线性静力学分析实例
主要参考文献
1. 1 概 述
1. 2 采用Append命令进行有限元模型的装配
1. 2. 1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2. 2 应用实例
1. 3 采用Create FE Model命令建立装配体有限元模型
1. 3. 1 装配体零件的创建方法
1. 3. 2 装配体零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 3. 3 应用实例
1. 4 用Create FEM from Assembly命令建立装配体有限元模型
1. 4. 1 创建中应注意的事项
1. 4. 2 创建步骤
1. 4. 3 映射功能
1. 4. 4 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的更新
1. 4. 5 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的复制
1. 4. 6 通过映射顺序进行网格生成控制
第2章 变量化分析
2. 1 变量化分析(Variational Analysis)简介
2. 2 变量化分析的使用
2. 2. 1 模型准备
2. 2. 2 分析准备
2. 2. 3 进行分析
2. 2. 4 检查结果
2. 2. 5 多项式网格
2. 2. 6 重启动功能
2. 3 变量化分析的理论背景
2. 3. 1 线性静力学分析
2. 3. 2 正则模态分析
2. 4 变量化分析的评价标准
2. 4. 1 线性静力学分析
2. 4. 2 正则模态分析
2. 5 设计数据库的内容
2. 6 变量化分析例子
2. 6. 1 线性静力学变量化分析实例
2. 6. 2 正则模态变量化分析实例
第3章 自适应分析
3. 1 线性静力学自适应分析概述
3. 2 自适应分析对有限元模型的要求
3. 2. 1 网格划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2. 2 奇异性(Singularities)问题
3. 2. 3 施加边界条件需要考虑的问题
3. 3 利用自适应网格划分修改网格
3. 4 对自适应网格划分的设置
3. 4. 1 选择修改依据
3. 4. 2 选择网格修改方式
第4章 复合铺层材料有限元分析
4. 1 复合铺层材料分析概述
4. 2 定义复合铺层材料的特性
4. 2. 1 复合铺层材料的定义
4. 2. 2 定义复合铺层材料中各向同性材料特性
4. 2. 3 定义复合铺层材料中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特性
4. 2. 4 单层任意方向的应力和应变
4. 3 创建单层材料
4. 3. 1 指定层的相位角
4. 3. 2 指定层组的铺叠顺序
4. 4 创建复合铺层材料
4. 4. 1 复合铺层材料的创建
4. 4. 2 设定复合铺层材料的铺叠顺序
4. 5 对复合铺层材料的修改
4. 5. 1 对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任一层的ID进行修改
4. 5. 2 从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删除任意层
4. 5. 3 在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插入新的层
4. 5. 4 修改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任意层的层厚
4. 5. 5 修改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任意层相位角
4. 5. 6 修改复合铺层材料的属性
4. 5. 7 修改当前复合铺层材料中任意层的显示颜色
4. 5. 8 创建对复合铺层材料的附加修改
4. 5. 9 对复合铺层材料中的材料进行修改
4. 6 复合铺层材料的加载测试
4. 7 复合铺层材料的失效分析
4. 7. 1 Hill失效分析理论
4. 7. 2 Tsai-Wu失效分析理论
4. 7. 3 Hoffman失效分析理论
4. 7. 4 最大应力失效分析理论
4. 7. 5 最大应变失效分析理论
4. 7. 6 用户自定义的失效分析理论
4. 8 复合铺层材料模型的求解和结果分析
4. 8. 1 将复合铺层材料应用到有限元分析模型中
4. 8. 2 进行有限元求解分析
4. 8. 3 对复合铺层材料的后处理
4. 9 复合铺层结构细观力学理论简介
4. 9. 1 弹性常数的计算
4. 9. 2 层的热特性计算
第5章 响应分析
5. 1 I-DEAS响应分析概述
5. 1. 1 I-DEAS响应分析类型
5. 1. 2 I-DEAS响应分析过程概述
5. 1. 3 I-DEAS静响应分析概述
5. 1. 4 I-DEAS瞬态响应分析概述
5. 1. 5 I-DEAS频域响应分析概述
5. 1. 6 I-DEAS响应分析的一些特殊功能
5. 1. 7 I-DEAS响应分析中有关函数的功能
5. 2 I-DEAS静响应分析
5. 3 I-DEAS动响应分析
5. 3. 1 选择模态响应与物理响应的转化方法
5. 3. 2 采用正则模态结果进行动响应分析
5. 3. 3 采用正则模态和静力学修正结果进行动响应分析
5. 3. 4 采用测试振型进行动响应分析
5. 4 动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
5. 4. 1 响应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 4. 2 响应分析的边界条件
5. 4. 3 动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实例
5. 5 动响应分析的模态表示
5. 5. 1 模态位移法
5. 5. 2 模态加速度法
5. 5. 3 强迫运动激励下响应分析的模态表示
5. 5. 4 模态模型
5. 5. 5 数据转换结果(Data Reovery Reset)
5. 6 加载定义
5. 6. 1 载荷集的缩放
5. 6. 2 定义激励函数
5. 6. 3 创建激励函数
5. 6. 4 导入激励函数
5. 6. 5 激励函数的使用
5. 6. 6 修改函数
5. 7 定义事件
5. 7. 1 定义静态事件
5. 7. 2 定义瞬态事件
5. 7. 3 定义频域事件
5. 8 响应计算
5. 8. 1 动响应计算
5. 8. 2 响应计算的重启动
5. 8. 3 多区域响应评估
5. 9 I-DEAS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5. 9. 1 模态缩减理论简述
5. 9. 2 模态加速度法
5. 9. 3 模态位移法
5. 9. 4 瞬态响应分析
5. 9. 5 频响分析
5. 9. 6 模态阻尼
5. 9. 7 初始碰撞
5. 9. 8 旋转力和偏心质量
5. 9. 9 随机采样
5. 9. 10 动力学分析中的壳应力合成
5. 9. 11 静态分析中的热效应
5. 10 动响应分析实例
第6章 非线性静力学分析
6. 1 I-DEAS非线性静力学分析概述
6. 1. 1 I-DEAS非线性分析功能简介
6. 1. 2 非线性静力分析的加载方法
6. 1. 3 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材料定义
6. 1. 4 非线性静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6. 1. 5 I-DEAS非线性静力学分析的局限性
6. 2 非线性静力学有限元列式
6. 2. 1 平衡方程
6. 2. 2 迭代过程
6. 3 定义非线性静力分析中的加载和求解控制
6. 3. 1 载荷历程及加载方法
6. 3. 2 加载和求解控制(Loading and Solution Control)对话框
6. 3. 3 选择非线性静态分析的收敛准则
6. 3. 4 非线性静态分析中时间段的刚度控制
6. 3. 5 选择非线性静态分析的结果输出
6. 3. 6 非线性静态分析求解选项的选择
6. 4 塑性分析
6. 4. 1 概述
6. 4. 2 塑性模型
6. 5 蠕变分析
6. 5. 1 概述
6. 5. 2 蠕变模型
6. 5. 3 蠕变方程
6. 5. 4 蠕变控制
6. 6 梁模型的非线性分析
6. 6. 1 概述
6. 6. 2 梁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6. 6. 3 梁的塑性分析
6. 7 接触分析
6. 7. 1 概述
6. 7. 2 I-DEAS接触算法
6. 7. 3 怎样在边界条件中设置接触,
6. 7. 4 求解器中接触控制参数的设置
6. 7. 5 接触分析的一些技巧和要点
第7章 P方法线性静力学分析
7. 1 什么是P方法线性静力学分析
7. 2 I-DEASP单元
7. 2. 1 单元拓扑形状
7. 2. 2 单元自由度
7. 2. 3 单元列式
7. 2. 4 结果数据点
7. 2. 5 节点自由度
7. 2. 6 相关数据
7. 3 P方法分析中的边界条件
7. 4 P方法线性静力学分析实例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