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经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
作者:朱绍文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ISBN:9787301044308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暂缺《经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朱绍文,1915年生,江苏省人。194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194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大学研究院。1946年曾任上海沪江大学城中商学院、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经济思想史教授,195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专门委员。1979年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1984年以来,任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1989年起任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1990年以来,任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班客座教授。作者还曾任全国资本论研究会顾问,全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顾问,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及外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六届、七届委员、常委等。主要著作有:《弗·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现代中国》(1943年,日文,东京扬子江出版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与课题》(日文,1992年与关口尚志,植草益教授合编,东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分析》(合编,1996年,商务印书馆),还有《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及其教训》等日本经济问题研究论文十余篇,载作者主编的季刊《日本市场经济》。翻译有W罗雪尔:《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1980年,商务印书馆),林直道《国际通货危机与世界经济危机》(1976年,商务印书馆)等多种。
目录
目 录
自序
第一编 亚当·斯密以前
英国经典经济学家的贡献
经济学鼻祖威廉·配第及其著作
“布尔乔亚经济学”的源流——约翰·洛克的《利息及货币论》
“自由贸易论者的先驱”台特莱·诺尔斯的《贸易论》
“政治算术家”查理 台维南特的著作
梅赛的《自然利率论》
大卫·休谟的《政治论集》
詹姆斯·斯图亚特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康梯龙之《商业一般本质论》及米拉波之《人间之友》
第二编 亚当·斯密与现代
作为社会科学家的亚当·斯密
《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
——致富与道德的统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富论》中的“经济人”
三、“走向致富之路”与“走向道德之路”的统一
亚当·斯密与现代
亚当·斯密与现代中国
一、《国富论》在中国的传播
二、《原富》问世以后
三、亚当 斯密与现代中国
附录:
亚当 斯密生平足迹寻踪
访“亚当·斯密文库”
W.桑巴特的“伦理”经济学批判
M.韦伯的“价值判断论争”
战后德国“弗莱堡学派”与“社会市场经济”的抬头
一、德国“弗莱堡学派”的诞生
二、西德新自由主义对“市场经济”概念的
说明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
三、“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措施
四、“社会市场经济”的动摇与困境
第五编 马克思货币—价值形态理论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如何理解货币起源的必然性?
二、如何研究货币的职能及其结构?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形成史的探索·
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
价值形态理论的萌芽
二、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价值形态理论的前进
三、《剩余价值理论》中价值形态理论的深化
四、《资本论》第一版正文中价值形态理论体系的
接近完成
五、《资本论》第一版“附录”和现行版中
价值形态理论体系的完成
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的基础理论
一、从货币单位的二种意识形态及其论争说起
二、马克思对作为近代货币单位理论基础的
李嘉图价值论的批判
三、商品、货币及价格的必然性
四、价值尺度的分化过程与计算货币的必然性
五、结语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问题
一、“转形问题”的提出及其性质问题
二、战后“转形问题”论争的若干考察
第六编 现代经济学的演变及其现代特征
现代经济学演变及其特征
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二、新古典学派(英国剑桥学派)
三、新古典派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及其特征
四、经济思想史中的现代经济学
五、所谓“凯恩斯革命”和凯恩斯就业理论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剖析
一、引言
二、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内容
三、关于消费需求D1的分析:
四、关于他的投资需求D2的分析
现代美国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一、50年代一般均衡理论的数学化与
“行为科学”的流行
二、60年代“没有理论的经济计量”
三、70年代的“滞胀”与“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
四、80年代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相互渗透”
现代美国经济学的“数式化”、“模型化”和
“技术化”的倾向
一 西方经济理论的第二次危机
二、美国经济学的发展
三、美国经济学“非经济学化”的倾向
现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一、历史背景
二、基本观点
三、理论的基本命题
萨缪尔森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歪曲与攻击的剖析
一、前言
二、否定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攻击唯物史观
三、否定无产阶级贫困化和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四、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表式的歪曲和诬蔑
五、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和攻击
萨缪尔森对《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的
所谓“矛盾”的“批判”的反批判
一、萨缪尔森所攻击的《资本论》的
所谓“矛盾”是什么?
二、关于“转形”概念的理解问题
第七编 现代 日本经济学
明治早期引进欧美经济学的若干特征
河上肇的经济思想与科学精神
战后日本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我尊敬的日本经济学家 —吾师与吾友
一 山田盛太郎与“资本主义分析”
二、久留间鲛造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辞典》
三、宇野弘藏与“宇野理论”
四、大河内一男与“大河内理论”
五、大塚久雄与“大塚史学”
六、都留重人与《经济白书》
七、高宫晋与日本的现代经营学
八、横山正彦与《资本论》研究
九、小宫隆太郎与日本近代经济学
十、 宇泽弘文与“近代经济学”的再检讨
自序
第一编 亚当·斯密以前
英国经典经济学家的贡献
经济学鼻祖威廉·配第及其著作
“布尔乔亚经济学”的源流——约翰·洛克的《利息及货币论》
“自由贸易论者的先驱”台特莱·诺尔斯的《贸易论》
“政治算术家”查理 台维南特的著作
梅赛的《自然利率论》
大卫·休谟的《政治论集》
詹姆斯·斯图亚特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康梯龙之《商业一般本质论》及米拉波之《人间之友》
第二编 亚当·斯密与现代
作为社会科学家的亚当·斯密
《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
——致富与道德的统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富论》中的“经济人”
三、“走向致富之路”与“走向道德之路”的统一
亚当·斯密与现代
亚当·斯密与现代中国
一、《国富论》在中国的传播
二、《原富》问世以后
三、亚当 斯密与现代中国
附录:
亚当 斯密生平足迹寻踪
访“亚当·斯密文库”
W.桑巴特的“伦理”经济学批判
M.韦伯的“价值判断论争”
战后德国“弗莱堡学派”与“社会市场经济”的抬头
一、德国“弗莱堡学派”的诞生
二、西德新自由主义对“市场经济”概念的
说明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
三、“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措施
四、“社会市场经济”的动摇与困境
第五编 马克思货币—价值形态理论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如何理解货币起源的必然性?
二、如何研究货币的职能及其结构?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形成史的探索·
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
价值形态理论的萌芽
二、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价值形态理论的前进
三、《剩余价值理论》中价值形态理论的深化
四、《资本论》第一版正文中价值形态理论体系的
接近完成
五、《资本论》第一版“附录”和现行版中
价值形态理论体系的完成
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的基础理论
一、从货币单位的二种意识形态及其论争说起
二、马克思对作为近代货币单位理论基础的
李嘉图价值论的批判
三、商品、货币及价格的必然性
四、价值尺度的分化过程与计算货币的必然性
五、结语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问题
一、“转形问题”的提出及其性质问题
二、战后“转形问题”论争的若干考察
第六编 现代经济学的演变及其现代特征
现代经济学演变及其特征
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二、新古典学派(英国剑桥学派)
三、新古典派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及其特征
四、经济思想史中的现代经济学
五、所谓“凯恩斯革命”和凯恩斯就业理论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剖析
一、引言
二、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内容
三、关于消费需求D1的分析:
四、关于他的投资需求D2的分析
现代美国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一、50年代一般均衡理论的数学化与
“行为科学”的流行
二、60年代“没有理论的经济计量”
三、70年代的“滞胀”与“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
四、80年代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相互渗透”
现代美国经济学的“数式化”、“模型化”和
“技术化”的倾向
一 西方经济理论的第二次危机
二、美国经济学的发展
三、美国经济学“非经济学化”的倾向
现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一、历史背景
二、基本观点
三、理论的基本命题
萨缪尔森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歪曲与攻击的剖析
一、前言
二、否定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攻击唯物史观
三、否定无产阶级贫困化和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四、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表式的歪曲和诬蔑
五、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和攻击
萨缪尔森对《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的
所谓“矛盾”的“批判”的反批判
一、萨缪尔森所攻击的《资本论》的
所谓“矛盾”是什么?
二、关于“转形”概念的理解问题
第七编 现代 日本经济学
明治早期引进欧美经济学的若干特征
河上肇的经济思想与科学精神
战后日本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我尊敬的日本经济学家 —吾师与吾友
一 山田盛太郎与“资本主义分析”
二、久留间鲛造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辞典》
三、宇野弘藏与“宇野理论”
四、大河内一男与“大河内理论”
五、大塚久雄与“大塚史学”
六、都留重人与《经济白书》
七、高宫晋与日本的现代经营学
八、横山正彦与《资本论》研究
九、小宫隆太郎与日本近代经济学
十、 宇泽弘文与“近代经济学”的再检讨
猜您喜欢